馬季和姜昆相比,你認為誰的相聲更好?為什麼?

三國英雄曹操


一個是師父,一個是徒弟,你說誰的相聲好?

雖然在古語上有“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一說,但是這句話用在姜昆身上一點也不合適。至少現在看來,姜昆照著馬季先生還差不少。

馬季先生的電視相聲

1983年春晚上,一個單口相聲《宇宙牌香菸》讓全國觀眾認識了一位相聲演員馬季。在春晚的舞臺上,馬季用自己紮實的基本功和與時俱進的相聲段子讓相聲這門藝術正式的進入了電視行業。隨之而來的是電視相聲的大爆發時期。

從83年到2000年,電視相聲可以說是春晚舞臺上最受人期待的曲藝形式之一。這個功勞應該全部歸功在馬季先生的身上。因為除了他自己一個人活躍之外,他的徒弟像趙炎、馮鞏、姜昆、劉偉、笑林、王謙祥、李增瑞、韓蘭成、卓林等人也都在春晚的舞臺上留下了自己的精彩作品。這一點,馬季先生更是勞苦功高。

除此之外,馬季先生還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除了《宇宙牌香菸》之外,像《五官爭功》、《吹牛》、《打電話》、《訓徒》也都是叫好又叫座的相聲段子。雖然在有些人的眼中,馬季先生還稱不上大師,但是在同時代的相聲藝人中,馬季先生是一個集大成者。

至於姜昆,姜先生的作品,大家能記住幾部呢?


娛扒府


先不說馬季和姜昆誰說的相聲好,但說誰的相聲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的印象裡,有很多馬先生的作品,雖然他去世十多年了,印象依然深刻,而對於姜昆,除了經常在電視裡看到他的影子外,幾乎不記得他還有什麼相聲作品。

對馬先生最早的記憶就是1984年的春節晚會上,他說的那段宇宙牌香菸,說真的,三四十年過去了,多少繁瑣碎事都煙消雲散,但馬先生的這段相聲裡的某些句子和他當時的表情依然記憶猶新:你不抽我這宇宙香菸,你就沒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你不抽我宇宙香菸,你年輕人你就搞不上對象!你不抽我的宇宙香菸,你學生你考不上大學!沒有宇宙香菸,在座的各位都過不好年!如今再看馬先生的這段相聲,依然意義頗深。

馬季先生對幽默的理解十分獨到,無論說什麼相聲,都讓人在笑聲中感受到某種嘲諷,足見他的功力深厚,擔當在肩 。他是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大多數相聲後來者所遵循,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在培養相聲新人也作出了卓越貢獻 。在他的時代裡,他用自己的天才和勤奮為觀眾留下了眾多的優秀相聲作品,為相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再看當下的那些藝人,有幾個能真正把馬先生對藝術的那種追求精神傳承下來的?


徵哥哥視覺


馬先生和姜先生都是新時代相聲界的領軍人物。相比之下,馬先生更強一些。

其一、馬先生是侯、劉、郭三位大師帶過的學生,這種待遇也只有馬先生享受過,馬的傳統段子說得也很不錯,姜沒受過傳統相聲教育,基本上只說新段子,很少看到他說老活兒;

其二、雖說歌頌型段子遭人詬病,但不得不說,在特殊時期,馬先生創造了的相聲的新形式,這些段子讓相聲活了下來,友誼頌、登山英雄傳、新桃花源記這些段子在那個娛樂極其貧乏的時期給人民送去了笑聲,馬是一個時期的代表人物;

其三、馬先生的創作能力極強,單、對、群都有自己的代表作,香菸、紅眼病、吹牛、一僕二主、五官都是極好的相聲作品,姜先生創作的好作品照相、祖爺爺都是李文華先生合作的,後期沒什麼好作品,和唐傑忠先生合作虎口、電梯是梁左先生創作的,梁先生大才,創作了一個相聲寫作的新門類,以寫故事的方式,以設定一個極端的情境來製造笑料,姜的創作能力是不及馬先生的;

其四、馬先生單口、捧、逗、膩縫都能來,沒看過姜先生來過其他的;

其五、馬先生是體制內最好相聲教育家,發現、捧紅了不少好苗子,怹徒弟有姜昆、趙炎、劉偉、馮鞏、王謙祥、李增瑞等等,都中廣說唱團的中堅力量,姜先生的徒弟也不少,但影響力不抵這幾位。


十幾分鍾


馬季與姜昆相比,誰的相聲更好,這個問題與其這樣問,倒不如再換一種方法叫做姜昆如何能夠追趕上馬季?馬季在相聲領域的影響力是僅次於侯寶林老先生的,在整個相聲圈能夠超越馬季相聲的藝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之前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句話,馬季是上個世紀僅有一步之遙就成為相聲大師的藝人。而那個相聲大師的稱號,最終給了侯寶林,因為侯寶林把相聲完完整整的改變了一個狀態。


馬季在相聲領域的影響力是極大的

馬季出生於天津市,作為相聲曲藝之鄉的天津人,馬季打小就非常喜歡天津相聲這樣的一種曲藝形式。不負所望,在22歲的時候,馬季進入了中國廣播說唱團,並且正式拜師於侯寶林先生。

在1983年的時候,馬季擔任了首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總策劃和主持人,而與此同時,姜昆還在一個小角落裡當著一個相聲圈的小學生。

換句話來說,春節聯歡晚會能從之前的默默無聞,到後來的一躍成名,馬季的功勞是無法忽視的。而在一年後創作出來的相聲宇宙牌香菸,正式榮登央視春晚進行舞臺表演,與此同時這檔相聲表演節目成為了馬季的代表作。

兩年之後馬季再接再厲,與劉偉,馮鞏合作演出了一個群口相聲,叫做五官爭功,如果沒有記錯的話,當時這個節目成為了諸多相聲社團的經典案例予以分析。無論是人物角色還是臺詞設定,這一個相聲段落,基本可以說做到了十全十美。


在89年的時候馬季獲得了中國首屆的金唱片獎,06年的時候又獲得了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對於這些獎項來說,姜昆是無法企及的,而且糾集一生也很難達到馬季這樣的水準。

姜昆無法達到馬季的狀態

按照輩分來說,姜昆是馬季的徒弟,儘管我們經常會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稱號,只不過這樣的稱號對於姜昆而言似乎有些不太實用。



的確,在春晚的開始的那幾屆當中,姜昆也算是嶄露頭角,比如說第1屆央視春晚當中的錯走了這一步和對口詞,姜昆的表現非常出色,並且一炮而紅。在之後的虎口脫險,與看電視和誇家鄉的相聲段子,口碑也算不錯。


只不過近年來姜昆在相聲領域的造詣和影響力,出現了斷崖式下跌。無論是他所傳承的相聲理念還是對現有相聲的一種態度,都讓觀眾非常不滿意。

在這樣的一種前提之下,想要讓姜昆在影響力上超越馬季,簡直是難於上青天。

結語: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在一定的領域上也可以說是獨一無二。只不過如果在相聲造詣上來看,把姜昆和馬季比簡直是沒有可比性。馬季對於相聲領域的貢獻和影響力是姜昆無法達到也無法企及的。


相聲小蝦仁兒


姜昆是馬季先生的學生,學生與老師必定有相傳相承的藝術特點,這叫傳承。但是兩人又各有自己的特點,這叫藝術特色。在馬季先生來說,他有自己幾十年形成的獨特藝術風格,在姜昆來說,他在師承馬季先生的同時,又有自己的藝術創新,在保持馬氏風格的同時,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這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馬季先生也有自己的藝術師承,他是相聲藝術大 師候寶林先生的徒弟,又先生師承郭啟儒、劉寶瑞等著名相聲大師,在繼承傳統相聲藝術的基礎上,而又不拘泥於傳統,銳意創新,創造了自己的藝術特色,由於時代的原因,馬季的相聲也受到一些侷限,開創了歌頌性的相聲先河。馬季的相聲以歌頌為主,兼具諷刺性。他的相聲藝術特色以“說”見長,注重諧趣,他的颱風舒展自如,幽默風趣,熱情洋溢,“說”功深厚,嘴皮子利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夠帶動觀眾共鳴感。行家評他的相聲,兼佔“賣”與“壞”,所謂“賣”,就是颱風熱情,精神飽滿,善於調動觀眾的聯想,所謂“壞”,是指聰穎、機敏、諧趣、靈活、調皮、幽默。他一生創作了大概300餘段相聲,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是候寶林等老一代相聲藝術家之後,最重要的相聲藝術家。


姜昆是與新中國一同成長起來的一代相聲人,他一直是主流相聲的代表人物,也是繼馬季先生之後,主流相聲界成就最突出的一位相聲藝術家。他在藝術上師承了馬季先生的藝術風格,同時也有自己的藝術創新,他在許多著名的相聲段子中,諷刺了一些小人物身上的缺點,幽默風趣,雅俗共賞,像《虎口遐想》,其受歡迎程度在當時幾乎可以說遍及全世界。同時,姜昆的藝術主張,也代表了主流相聲藝術的觀點,強調藝術除了娛樂之外,要有思想與教育作用,這一點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文以載道”相吻合。


同時,他強調藝術的高雅,摒棄低俗,惡俗,他對郭德綱的批評,曾引起極大的爭論,就是他對相聲藝術的主要觀點。他反對相聲純粹的娛樂搞笑,反對把一些糟泊文化搬上舞臺。作為新時期主流相聲的領軍人物,姜昆對相聲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同樣做出過重要貢獻。


馬季與姜昆,一個是師傅,一個是徒弟,兩個人的相聲既有同之處,又有不同的藝術特點,馬季是候寶林之後毫無爭議的第二代相聲大師,姜昆是第三代的代表人物,目前也有人稱他為大師,但還沒有像馬季那樣得到一致認可,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姜昆對相聲藝術的貢獻會和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作家鬼譚


馬季是姜昆的師父,而姜昆是馬季最為出色的或者說知名度最高最具有影響力的徒弟。用名師出高徒來形容兩個人的關係,是沒有問題的。兩個人的新相聲都成為當年的時代風尚,而在相聲傳統方面,姜昆要遜色於馬季這位相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馬季是以說新相聲尤其是歌頌型相聲著稱的。在他之前也有人說過此類相聲,但將它發揚光大到極致的是馬季。馬季是師從侯寶林這樣講究傳統的老一輩相聲演員的,而且得到過劉寶瑞、郭全寶等人的真傳,因此在遵從相聲傳統方面有著更為深厚的積澱。

拿表演過的段子來說,馬季就表演過《找堂會》、《扒馬褂》等,從中能夠聽出馬季的傳統相聲功底。而《友誼頌》、《找舅舅》等歌頌型作品,又體現出他的創新能力。進入八十年代他還說過《百吹圖》、《特種病》、《一僕二主》等諷刺型作品,引領風氣之先。

相比來說,姜昆在傳統相聲方面下功夫不多。他最早就因為表演新相聲被馬季看中,隨後進入廣播說唱團也是以創作表演新相聲為主,《如此照相》等新相聲在全國打響,後來的《電梯奇遇》和《虎口遐想》等諷刺型和幽默型作品也都獲得了非常大的反響。

馬季曾跟姜昆說過在創作新相聲的同時,也要汲取傳統相聲的營養,學會從傳統作品中找到新相聲的創作規律。姜昆倒是也說過《金剛腿》等傳統相聲,但影響力遠不及他的新作。

正是由於傳統相聲功底比較淺,而對新事物又不可能永遠保持敏感,因此進入晚年之後姜昆的創作能力下降,而他有沒有辦法表演原汁原味的傳統相聲,因此這些年就顯得有些尷尬。

姜昆和馬季兩個人相比,他們都曾是相聲界的領軍人物,但馬季相聲功底更深厚,在相聲史上的地位更為突出。馬季是稱得上相聲大師稱號的。



鄭捕頭


相聲是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講究說、學、逗、唱。其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相聲劇等,比較常見的是對口相聲,即一捧一逗。前幾年春晚中,馮鞏的演出也是以相聲的形式出現在舞臺上,即就是相聲劇。它源於民間生活,深受群眾歡迎。但從現在看來,相聲已淪為小眾化的表演藝術,發展道路受阻,不少相聲演員轉行。

馬季,原名馬樹槐,天津人,是中國第七代相聲演員,師出候寶林。他是與新中國一同成長起來的相聲演員,他可以說是對中國的相聲藝術發展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他的相聲承傳了老一代相聲藝術家的精華,又在此基礎上加以發揚光大,形成了他自身的具有時代性的特點,同時也培養了下一代新人。他膾炙人口相聲代表作品有《宇宙牌香菸》、《五官爭功》、《扎針》、《打電話》等等。他的徒弟有 姜昆、趙炎、劉偉、馮鞏、笑林、王謙祥、李增瑞、韓蘭成、劉喜堯、彭子義、常佩業、黃志強、黃宏、尹卓林、姚新光、李國修、趙龍軍、邢瑛瑛、劉立新、侯冠男,俗稱“馬家軍”。

姜昆,北京人,中國相聲演員,國家一級演員,2017年再次當選中國曲協主席。他是馬季的徒弟,自然在相聲藝術上傳承了老師的風範。他的老搭檔有唐傑忠,戴志誠。最著名的徒弟就是加拿大人大山了,憑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在中國站穩了腳跟。也算得上是把相聲藝術發展到了國際舞臺上。最著名的代表作應該要算《虎口遐想》,這個相聲在2017年雞年春晚上從現代人的角度重新上演過《新虎口遐想》,意義非凡,寓意深刻,極具諷刺意味。

從藝術成就上來講,個人認為馬季佔優。他衷於相聲藝術,有時代特點,他的相聲在現代人看來也不過時,除了博君一笑,而且寓意深刻,表演不做作,不刻意迎合觀眾,包袱抖得很自然,觀眾自然發笑。個人認為,這是幽默的最高境界。

從個人發展成就來講,姜昆技高一籌。他不僅在相聲藝術上佔有一席之地,多才多藝,可以擔任主持人,還出書,獲得“大國非遺工匠文化大使”的稱號,涉足影視及書畫界。

當今的相聲在京津冀一帶比較發達,特別是北京和天津,曲藝文化相對其它地區發展的好。比較知名的由郭德綱創立的“德雲社”,還有其曾經的徒弟曹雲金另立門戶的“聽雲軒”,還有“樂活卉”、“北青門海派”、“嘻哈包袱鋪”、何雲偉的“紅門相聲匯”等等。後期相聲的發展,居然也用大數據來測算,數下觀眾太機械化了,刻意的迎合觀眾,甚至觀眾沒笑,他們先笑得東倒西歪。最關鍵的是網絡特點太濃厚了,缺乏民間生活的趣味性和真實性。


讀書悟道


馬季老師是新相聲的代表,在馬季老師前的候大師是把撩地攤的相聲幹到了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可還是多為傳統段子表演,馬季老師作為承上啟下的人,他既要會傳統也要會新活,馬老師實際學的傳統表演的是新相聲。老薑是歌頌相聲的代表,老薑沒有學過傳統,所以說他是時代的產物,那個時代需要那樣的相聲,而現在相聲真滴是需要回歸市井,需要沉澱,這就是郭老闆大紅大紫的原因。


楚郢


當然是馬季,首先馬季是姜昆的老師,而且馬季創作的相聲段子,更放得開,諷刺社會醜惡現象,也更辛辣,姜昆早期的相聲作品,基本上繼承了馬季的創作風格,但自從接過馬季的曲協主席大旗之後,大概只忙於曲協管理工作,沒有時間創作的緣故,有影響的相聲段子根少了,但我國整個曲藝界的創作水平是提高了的,應該說我國的相信發展到現在欣欣向榮的景象,是姜昆領導有方,姜昆功不可沒。


心如明鏡臺10


馬季比姜昆更勝一 籌。

馬季大師出生於底層,經歷舊新兩個社會,自幼承受了較多生活磨難,對社會感悟深刻。拜侯寶林大師學習相聲,繼承了侯大師的精髓,相聲技藝全面,內容涉獵範圍廣泛,段子從平民生活樂趣,到揭露舊社會醜惡,諷刺社會不正常現象等,挖掘發揚提升了傳統相聲,創造了許多新的表現形式,表演自然平和十分到位,不愧為一代大師。

姜昆是相聲界後起之秀,開一代相聲新風尚,功力不輸師傅馬季。榮譽也不少,第二屆中國金唱片獎之戲曲曲藝類獎,中國文聯授予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要說比較,師傅徒真不好比,各領風騷,各有所長。姜昆相聲後期比較老套,創新不足,風格上可能定型了。也許觀眾從文化飢渴到信息爆炸新形勢下,胃口越來越高,對各種藝術有審美疲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