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与吴有性


战疫博物馆 | 大明劫与吴有性

新冠来袭,网络上两部“预言”电影已被刷爆,一部是韩国的《流感》;一部是美国的《传染病》。然而鲜有人知的是,2013年曾经上映过一部国产电影《大明劫》,真实反映了明末瘟疫四起的危难时期。


战疫博物馆 | 大明劫与吴有性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距离煤山自缢还剩两年光景。全球气候由于“小冰期”而寒冷化,距离进入“蒙德极小期”也只剩三年。当时天气寒冷到什么程度呢?冬天时,北方普遍气温下降到-40℃,钱塘江、长江出现了结冰的现象,甚至海南岛都下了雪。


战疫博物馆 | 大明劫与吴有性

小冰期是指一段在中世纪温暖时期之后开始,全球气温出现下降的现象,时间约在1550年至1770年这220年间。

小冰期中有4个特别寒冷的时期,其中蒙德极小期大约是从1645年至1715年,以太阳学家爱德华·沃尔特·蒙德的名字命名。在此期间,天文学家可观察到的太阳黑子从40000-50000颗锐减至50颗,太阳活动大幅减弱。

除了气温下降外,小冰期还使得植物生长季节变短,土壤降温,降雨量减少,导致粮食作物减产。俗话说“祸不单行”,旱灾之后就是蝗灾,成群的蝗虫会开始四处寻找食物,仅存的粮食作物也会遭受到严重的蝗虫危害。


战疫博物馆 | 大明劫与吴有性

在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导致大家连老鼠肉,老鼠的屯粮都吃,染上鼠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于是席卷了亚欧大陆的第三次鼠疫爆发了。


战疫博物馆 | 大明劫与吴有性

据史书记载,1642年明朝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山东、浙江、南北直隶等地感染者甚众,到五六月份情况更严重。江南一带

“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当时医者误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甚至死亡率更高,使许多患者“不死于病,乃死于医”



时势造英雄

吴有性在这场瘟疫中站了出来。


战疫博物馆 | 大明劫与吴有性

吴有性画像与《大明劫》中冯远征饰演的吴又可

吴有性(1582年-1652年),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明末医学家。

当时瘟疫已经发展到他的家乡,许多人因此过世。吴有性面对史无前例的疫情,积极协助官府设局诊视,却深感当时医学的不足——“守古法不合新病”


战疫博物馆 | 大明劫与吴有性

由于亲历了这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推究病源,潜心研究,在不断的临床诊疗中摸索最有效的处方,于是就有了1642年《温疫论》的诞生


战疫博物馆 | 大明劫与吴有性

《温疫论》中提出戾气病因说。指出温疫“非寒非热,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疫病流行“不可以年岁四时为拘,盖非五运六气所能定”,是感染“异气”(又名疠气、杂气或戾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与伤寒之症虽症状相似,其实不同。当时有许多人经他的新方法诊治都得以痊愈,因此声名远播。


战疫博物馆 | 大明劫与吴有性

《温疫论》成书未两年,便刻印传世,医家竞相翻印,流传甚广。康熙间传至日本,备受推崇,是中国医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著述。


战疫博物馆 | 大明劫与吴有性

吴有性敢于破除传染病因旧说,倡言“守古法不合今病”,创立“疠气”病因学说,其革新精神,极为可贵。所著《温疫论》一书,对丰富温病学内容,促进温病学发展贡献很大。创立了我国传染病学基础,是我国温病学奠基人


战疫博物馆 | 大明劫与吴有性

值得一提的是,吴有性在《温疫论》中提出的“达原饮”为其著名处方,主治瘟疫或疟疾。2003年,我国曾以“达原饮”来治疗非典。《温疫论》中提到的大黄,也曾用于治疗禽流感。

也正是有了一代代像吴有性这样的中国优秀医务工作者,在疾病和疫情面前临危不惧,妙手仁心,才筑起了我们的健康防线。

谨以此文,向正战斗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