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科研動態信息分類彙編(2月5日至2月11日收集資源)》發佈【中國科訊】

《“COVID-19”科研動態信息分類彙編(2月5日至2月11日收集資源)》發佈【中國科訊】

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生物安全情報團隊整編的《“COVID-19”科研動態信息分類彙編(2月5日至2月11日收集資源)》發佈。本次科研動態信息分類彙編收集了從2月5日至2月11日一週以來的國內外科研信息資源102條。按病毒溯源、流行預測和風險評估、藥物研發、病毒檢測和疾病診斷、機理研究、臨床資料、病患治療等主題分類整理彙編。《“COVID-19”科研动态信息分类汇编(2月5日至2月11日收集资源)》发布【中国科讯】

主要目錄

一、

病毒溯源

2月4日_2019-nCoV冠狀病毒的系統生物學分析發現2019-nCoV與蝙蝠冠狀病毒的蛋白質序列同一性為91.1%

2月4日_加拿大團隊基於機器學習的基因組分析,表明2019-nCoV與蝙蝠冠狀病毒之間的聯繫

2月7日_Nature發文討論穿山甲是否是2019-nCoV的可能來源

2月8日_2019-nCoV的蛋白質結構和基因組序列重新分析沒有表明蛇是其中間宿主,也不表明其刺突蛋白插入片段與HIV-1具有獨特的相似性

二、

流行預測和風險評估

1月30日_武漢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早期人際傳播模式,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

2月3日_研究人員通過一個新框架對6篇有關2019-nCoV基本再生數信息進行比較,認為傳播的不確定性對模型估值影響很大

2月4日_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佈基於眾包數據的2019-nCoV暴發的早期流行病學分析

2月4日_香港城市大學等利用交通數據估算中國2019-nCoV疫情蔓延的風險

2月4日_根據公開報告中的確診病例研究估計2019-nCoV潛伏期中位數為5.2天

2月4日_截至1月28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流行趨勢

2月4日_湖北省2019-nCoV流行病預測及其與廣東省SARS的比較

2月4日_中國大陸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病例估算

2月4日_復旦大學研究人員基於與其他新發病毒的比較,綜述2019-nCoV的致病性和傳播性

2月4日_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發文《上海首例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表示應進一步充分認識有關兒童2019-nCoV感染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

2月4日_依據日本撤僑航班上的乘客數據估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確診率

2月4日_北海道大學研究人員從日本撤僑數據反推武漢2019-nCoV爆發現狀

2月5日_南安普頓大學基於旅行網絡的模型評估2019-nCoV在中國國內外的傳播風險

2月5日_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使用邏輯增長模型預測2019-nCoV流行

2月5日_中山大學等團隊研究人口流動、城市封閉對中國2019- nCoV疫情空間傳播的影響

2月5日_武漢市交通管制對2019-nCov傳播的影響

2月5日_喬治亞州立大學等模擬疫苗或快速檢測對快速消除2019-nCov疫情的效果

2月5日_中國境外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暴發的風險評估

2月5日_利用2019-nCoV病例的預測輸入量來確定可能無法識別的輸入病例的位置

2月5日_多倫多大學建模分析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報告、疫情增長和繁殖數量

2月6日_《柳葉刀》通訊:2019-nCoV通過眼部的傳播不容忽視

2月6日_《柳葉刀》通訊:妊娠期間感染2019-nCoV的後果嚴重,應進行系統篩查

2月7日_研究稱中國大陸各省2019-nCoV疫情倍增時間增加

2月7日_對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病死率估計需謹慎

2月7日_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等分析非洲國家2019-nCoV的輸入風險

2月7日_整合人體運動數據以改進對2019-nCoV的流行病學評估

2月8日_《柳葉刀》發文稱快速隔離有症狀患者可防止疫情在中國以外國家持續暴發

2月9日_美國研究團隊利用國際確診病例分析早期2019-nCoV疫情,表明2019-nCoV的傳播速度可能比之前估計的要快

三、

藥物研發

2月3日_BioWorld消息,吉利德的瑞德西韋進入中國三期臨床試驗以抗擊冠狀病毒

2月4日_巴瑞替尼是2019-nCoV感染疾病的潛在治療藥物

2月4日_瑞德西韋和磷酸氯喹能在體外有效抑制2019-nCoV

2月4日_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2019-nCoV感染的潛在治療藥物

2月4日_香港科技大學基於SARS病毒免疫學研究,進行2019-nCoV疫苗靶點的初步鑑定

2月5日_基於網絡的可用於冠狀病毒治療的藥物再利用研究

2月5日_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等發文《2019新型冠狀病毒抗病毒治療有藥可期》

2月10日_Nature綜述:2019-nCoV的治療選擇

四、

病毒檢測和疾病診斷

1月31日_香港大學等開發2種一步Real-Time RT-PCR方法對2019-nCoV進行快速診斷

2月3日_BioWorld消息,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宣佈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部分原因在於CDC對冠狀病毒的檢測不可信

2月3日_韓國首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輸入病例對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的啟示

2月5日_基於RNA的宏基因組二代測序方法,從2019年武漢疫情兩例肺炎病例中鑑定出一種新型人類冠狀病毒

2月5日_華科附屬同濟醫院發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早期識別和病情評估》

2月7日_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關於常規血清學方法檢測2019-nCoV的建議

2月7日_香港科技大學發明了世界上最快的便攜式2019-nCoV診斷設備,最快40分鐘內出結果

2月8日_中華醫學會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間開展支氣管鏡診療指引(試行)》

2月9日_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等發佈《兒童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診斷與防治建議(試行第一版)》

五、

機理研究

2月3日_2019新型冠狀病毒與人體受體結合能力的快速評估,表明其可能導致與SARS-CoV相似的人際傳播

2月4日_2019-nCoV感染後膽管細胞中特定的ACE2表達可能導致肝損傷

2月4日_同源性模型顯示新型冠狀病毒3CLpro蛋白酶與SARS病毒蛋白酶最密切相關

2月5日_同源性模型新型冠狀病毒的木瓜樣蛋白酶PLpro與蝙蝠冠狀病毒PLpro高度相關

2月5日_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員提供2019-nCoV人際傳播的證據

2月5日_綜合生物信息學分析可洞悉2019-nCoV的分子機制

2月5日_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分析2019-nCoV的基因組變異

2月5日_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與肺炎以外的多器官衰竭的潛在發生可能性

2月6日_免疫信息學輔助鑑定2019-nCoV表面糖蛋白中T細胞及B細胞表位,或可作為2019-nCoV疫苗開發的潛在候選者

2月6日_澳大利亞首份關於2019-nCoV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學報告(報告周 1月26日-2月1日)

2月7日_ACE2在介導2019-nCoV感染的易感性和免疫性中可能起雙重作用

2月7日_ACE2功能補償在2019-nCoV致急性肺損傷的臨床管理中的作用

2月7日_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基因組組成和差異

六、

臨床資料

2月4日_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CT影像特徵

2月6日_華中科技大學關於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的臨床進程和結果的回顧性分析

2月6日_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報告具有胃腸道症狀但無發熱的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臨床表現

2月6日_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肺炎患者的肺部CT影像分析

2月7日_武漢市138例2019-nCoV感染肺炎住院患者臨床特徵分析

2月7日_兩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CT表現

2月9日_鍾南山院士領銜30家單位聯合發佈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

2月9日_韓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早期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徵

七、

2月6日_臨床證據不支持皮質激素治療2019-nCoV肺損傷

2月7日_基於武漢一對夫婦成功治癒案例分析2019-nCov臨床特徵和治療方案

2月8日_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等專家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糖皮質激素使用的建議

2月9日_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體外生命支持應用時機及模式選擇的專家建議

八、

專家觀點

2月3日_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2019-nCoV:來自冠狀病毒的新挑戰》

2月4日_《柳葉刀》評論:迫切需要為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及時提供心理保健支持

2月4日_人畜共患冠狀病毒的新威脅-從SARS和MERS到2019-nCoV

2月5日_《柳葉刀》發文討論降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死亡率的宿主導向治療方法

2月5日_2019-nCoV的傳播動態、臨床特徵、治療現狀、干預措施和指導規範,為臨床醫生提供重要信息

2月5日_科學認識和科學管理是防控和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關鍵

2月5日_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武漢市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

2月6日_《柳葉刀》評論:2019-nCoV需要吸取的教訓

2月7日_科學家尚未能準確預測新冠病毒的運動軌跡

2月8日_日本公眾對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的反應:心理健康影響和受影響的人群

九、

疫情信息

2月10日_尼泊爾首例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例情況

十、

政策法規響應

2月5日_美國CDC關於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暴發的初步公共衛生應對措施和臨時臨床指南-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2月4日

2月8日_WHO對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已被宣佈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措施

十一、

各方舉措

1月31日_國際科研機構簽署聯合聲明,以確保冠狀病毒相關研究數據和發現能夠快速共享

2月2日_華科附屬同濟醫院發佈《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務人員防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建議》

2月3日_Nature構建冠狀病毒文章專集

2月4日_(社論)希望所有冠狀病毒研究人員:保持共享,保持開放

2月4日_北京協和醫院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建議方案(V2.0)

2月5日_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發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4S呼吸康復指引》

2月5日_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消化學組發佈《兒童消化內鏡中心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控方案(試行)》

2月5日_華西醫院發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重症監護病房準備工作經驗

2月6日_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發佈《診斷和治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快速建議指南(標準版)》

2月7日_專家共識:兒童2019-nCoV新冠病毒的診斷、治療和防禦

2月7日_新生兒重症監護室2019-nCoV暴發應急預案

2月9日_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眼科檢查器具的消毒及醫務人員的防護

十二、

其他

2月6日_系統發育分析證明意大利前2位2019-nCoV病例感染或是中國輸入

2月7日_研究人員探討野生動物與新型冠狀病毒之間的關係

2月10日_從SARS、MERS和其他人類冠狀病毒感染的經驗來看2019年武漢新冠病毒感染孕婦的母嬰結局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cyjbRecordShow.htm?controlType=&periodicalId=1601&id=5691&serverId=172&parentPageId=1581500842237

免 責

《“COVID-19”科研動態信息分類彙編(2月5日至2月11日收集資源)》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合作推出。該項服務旨在通過提供最新科研論文線索、摘譯科研論文主要內容,為我國的科研攻關和相關科學研究提供參考。工作團隊保持中立立場,無傾向性意見,所摘譯內容主要用於說明科研論文本身,努力客觀真實反映原文情況,起到供使用者參考的目的。所摘編內容都有具體的文獻來源,請使用者通過文獻來源線索獲取具體的原始文獻,並自行甄別和使用。由於水平所限,所摘編內容不免會有疏漏,還請各位使用者諒解。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立足中國科學院、面向全國,主要為自然科學、前沿交叉科學和高技術領域的科技自主創新提供文獻信息保障、戰略情報研究服務、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支撐和科學交流與傳播服務,同時通過國家科技文獻平臺和開展共建共享為國家創新體系其他領域的科研機構提供信息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