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真的存在“大國趕超陷阱”?

風之眼


美國不同於歷史上其他大國,歷史上的其他大國,實際上只是在歐洲的敘事方式視角下,對世界的主宰,但是實際上在他們的世界之外,仍然有大片他們無力控制的地方,也正是這些在他們無力控制的地方,造成了他們最後帝國體系的崩潰。美國是藉助二戰之後自己在世界經濟和軍事,然後延及政治影響力方面種種優勢,真正的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起來了一個控制體系。

雖然美國在二戰剛結束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徹底的制服蘇聯,但是卻絕對有能力通過冷戰的方式將蘇聯鎖定在世界的一定範圍內。這就造成了蘇聯,必須全力與美國相抗,所謂的和平共處,實際上只不過是一種短暫的現象,雙方始終是存在著全方位的較量。在這種情況下,底子薄基礎差的蘇聯只能拼命地通過壓縮國民消費發展軍備的方式去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應當說這條路最開始就是一條錯誤之路,這條路違背了馬克思的國家學說,上層建築在不斷的扭曲經濟基礎,當彈性用完的時候,也就是蘇聯崩潰的時候。

蘇聯發展經濟的空間受到了限制,原本也並非沒有出路,曾經蘇聯提出了平行市場理論,試圖通過經互會體系建立一個平行於美國控制的國際貿易之外的體系,但是很不幸,蘇聯發展軍備和美國相抗的目的徹底壓倒了發展經濟這個根本,結果就是蘇聯濫用了自己的政治影響力,讓原本可能成為一個機會的經互會體系,最後變成了剝削東歐國家的工具,這就造成了蘇聯,把自己對經濟的扭曲延伸到了其他東歐國家,最後蘇聯經濟崩潰的時候自然也會帶動著其他東歐國家走向崩潰。

這個所謂經濟總量達到美國2/3,實際上只是一個歷史的巧合。蘇聯遲早會崩潰。這個現象是一個客觀原因所致。

至於日本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日本戰後一頭拱在美國的羽翼下埋頭搞發展,所以不論成就如何顯著,其實都是在給美國攢錢了。當日本的經濟發展到美國認為應該割韭菜的時候就毫不客氣的下手,而日本根本不會有任何抵抗的實力,只能乖乖的做了美國的小肥羊。這是美國為了保持自己霸權,從主觀上主動的警惕,並且採取措施及早的掐死了可能成為對手的小弟。

所以說蘇聯和日本在2/3的時候倒下,其實本質上不是一回事。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其實我們可以發現美國用自己的經濟和軍事政治實力拼垮蘇聯的時候,自己也已經差不多精疲力盡了。里根經濟學到了後期,同樣沒辦法去對付美國消費緊縮同時通貨膨脹迅速增長,國債成倍增加的窘境。如果美國不是從日本收割了一下,好好的填補自己,恐怕美國今天的境地就會提前十幾年出現。

也恰恰是因為美國要集中精力去拖垮蘇聯,所以讓其他大國打下了良好的經濟基礎,而美國拖垮蘇聯之後的盲目自信,又讓美國不斷的在世界其他地區深陷麻煩,這才讓其他的大國有機會打到了美國的2/3。確實,今天的美國又警惕了,他們仍然想故伎重演動用當年對付日本的手段。

不過美國今天的對手既不是當年的蘇聯,跟美國的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讓美國想胡來的時候必然投鼠忌器,而這個對手,雖然跟美國的經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可又不是日本,他不僅在政治上有獨立的意志,並且有足夠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來確保貫徹自己的獨立意志。所以對於美國來說,對付蘇聯和對付日本的兩手都不好用,唯一還可能的做法就是利用對方貫徹自己意志可能不堅決或者是有其他策略考慮的時候,藉助自己尚且強大的國力進行更多的威逼榨取一些利益。

想想看當年美國就是搞死了日本,也仍然沒有保住自己的經濟在世界份額中的相對佔比下降,如今跟這個大國進行對抗成本明顯高於日本,手段又不能好像對付蘇聯那樣子具有多樣性,所以說,美國即使能夠榨取一點利益也只不過是能更短暫的延緩自己的衰退。

世界上沒有經久不衰的帝國,而佔據統治地位的帝國往往都是自己玩死自己的,光想著去窮折騰別人,實際上我仍然是死路一條。


千里巖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水平,大國趕超陷阱,不如說是追趕美國陷阱,雖然美國作為頭號強國,但是我認為這種陷阱是不存在的那麼我們先從當年蘇聯,日本追趕美國開始說起,請各位耐心往下看。




給各位看一下蘇聯鼎盛時期與美國國民經濟的對比:

1)人口:蘇聯26450萬人 美國22260萬

2)國民總收入:7054 億美圓,美國:10528億美圓,是美國的67%

3)人均國民收入:蘇聯2667美元;美國4730美元,是美國的56%

4)鋼產量:蘇聯14800萬噸,美國10380萬噸,是美國的143%

以上數據是蘇聯鼎盛時期與美國的差距,那麼後期蘇聯的經濟的垮臺,主要是蘇聯體制的僵化:

1928第一個一五計劃後到1955年斯大林去世後,蘇聯GDP年增長率從4.4%提高到6.3%,在此之後20年中,也以1.5倍於美國的速度增長。但從1975年到85年10年間,蘇聯經濟增速放緩,美國中央情報局計算,年增長率只在2.0%-2.3%之間。而同期蘇聯軍費和警察開支增加8%以上,加上隱性通貨膨脹,蘇聯經濟在戈爾巴喬夫上臺前,已出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 蘇聯的軍費開支至今仍是一個謎,因為蘇聯官方公佈的軍費數據和維持一支世界上最龐大的武裝力量是不相稱的,西方估計蘇聯軍費開支可能佔總預算的1/3。軍備競賽消耗了蘇聯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造成蘇聯生產結構的畸形,民用部門資金和技術不足,農業生產率低下,經濟改革停滯。蘇聯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無法滿足。當美國執行戰略收縮時,蘇聯不是借冷戰緩和的良機厲行改革,反而加大了在軍工方面的投入,體制越來越不協調的同時也越來越脆弱;這樣,當美國積蓄實力重新投入冷戰之後,蘇聯經濟終於不堪重負。

下邊我接著給大家說一下日本經濟最輝煌的時刻:

當年日本的GDP佔到了美國的幾乎70%,可以說1995年是小日本最輝煌的時刻,當時的日本人是相當的傲慢啊,全球的經濟學家都在預測日本會在十年內超過美國,這讓美國人坐立不安啊,當時的日本作家還寫了一本書《日本可以說不》,可以說,當時的日本相當牛,還好老天有眼啊,日本的經濟危機爆發了。

當時日元升值,日本沒有了出口價值優勢。同期日本房價上漲過高,民眾很是不滿,日本政府出臺抑制高房價,效果好的一發不可收拾,房價暴跌,之後再也沒有漲上來,從此日本的經濟萎靡不振,別說10年超過美國了,現在早就被中國超過了。

下邊我們再來說一說中國經濟的情況:

和當年的蘇聯以及日本不同,中國的經濟基礎底子很好,國家體制完善,不會發生蘇聯解體事件,也不會發生日本的經濟泡沫,中國追趕上美國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故技重施,汙衊中國是匯率操縱國,人民幣被嚴重低估,要求人民幣升值。迫於壓力,中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一年間從8.6上升到6.3,但這套在日本身上好用的招數在中國身上並未奏效。因為中國不是日本,中國的工業產值在全球佔比太高,沒有替代國,世界工廠可不是白叫的,而且中國的外貿依存度也低於90年代的日本。美國看到人民幣升值沒效果,又用陰招:一方面讓美元貶值,另一方面指責中國債務太多,經濟很脆弱,隨時有硬著陸風險,讓惠譽和標普下調中國的信用評級,同時讓美國金融機構指責人民幣被高估,大肆做空人民幣。但這一連串陰招下來,中國經濟依然穩如泰山,而美國自己卻感到力不從心了!


2018年,中國GDP的增長會維持在6.5%左右,並且未來幾年都會穩定在6%左右,並且今年之後,中國的國民收入總量會超過歐元區總量,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也是中國經濟越來越發達的強有力象徵!

點評: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大國趕超陷阱,事在人為,中國經濟追趕上美國,只是時間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團結一致,為中國夢努力奮鬥!


椰子熟了


不僅真的存在大國趕超陷阱,1900年以後的歷史上,還真實存在過三次大國趕超,然後被現大國滅了的故事。

第一次最著名,就是著名的美蘇爭霸。嚴格意義上講,除了軍事,蘇聯在其他方面,都落後於美國,能夠相當於美國的60-70%,就相當不錯了。

但美國也認為是巨大威脅,冷戰長達半個世紀,美國用全方位的軍事競爭,尤其是空天競爭,把蘇聯拖垮了。

第二次是日本,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大有超越美國之勢,然後,美國藉著駐軍日本,一直控制著日本軍政大權的手段,讓日本簽了廣場協議,然後日元崩潰,日本經濟,也沒有機會趕超美國了。

第三次是歐元區成立,尤其是德國法國經濟,大有帶領歐盟,超過美國之勢。但可惜,美國軍畫、政治、經濟、貨幣、貿易一齊出手,把歐元打翻在地。

從此,歐元一蹶不振。

第四次,就是現在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但中國跟前三次,都不一樣。幾乎是政治、軍事、貿易、經濟、科技齊頭並進。

美國和中國,兩和則利,兩鬧則雙輸。希望不要重現第四次“大國趕超陷阱”,那樣,全球經濟至少倒退幾十年,美國,也不能倖免。


董江波


大國趕超的必要條件:換跑道,新跑道,新規則

1、英美開創的兩條BIG跑道

  • 大英帝國開創的跑道:煤炭/蒸汽機/火車/輪船/....

法德和歐洲大陸的其他追趕者在大英帝國的跑道上和英國人競爭,儘管有後發優勢,卻一直被英國人玩的團團轉。有一種領先叫時間!開創者不是在一點領先,而是整個鏈條上的每個點上都領先,都在制約著後發者。同理,俄羅斯、日本追趕美國也都是在舊跑道上妄圖超越老大哥美國,其結果自然很悲催。

  • 美國人開創的跑道:石油/內燃機/流水線/汽車/貨車/飛機/....

也就是說,石油取代煤炭成為主導能源,汽車取代火車成為主要運輸工具,美國很自然的完成對英國(和整個舊歐洲)的超越。這種超越表現在:美國GDP只用了十幾二十年時間就已經與整個舊歐洲的GDP並駕齊驅。這種超越是全方位的、立體的,無可爭議的(根本不是超越百分之幾,而是超越幾倍,不僅是規模超越,還包括新技術應用)。

——石油幹掉煤炭的主導地位,成為大宗商品之王。

——內燃機(變速箱)帶動機械行業跨越式發展。

——汽車上的美國PK火車上的歐洲。

——......

因此,沿著原有軌道趕超,必然會落入老二廢掉陷阱。

要超越,必須開闢新跑道,實現1+N,老二GDP是舊老大的N倍,而不是簡單的超越N%。前者讓舊老大心悅誠服,後者則會陷入一山不容二虎的鬥爭循環。



2、未來的第3、4條BIG跑道:

NO3、電力/電池/無人工廠/無人駕駛/道路無線充電/電動汽車/電動貨車/電動飛艇/....第3能源革命

——石油因為內燃機汽車而成為大宗商品之王,因為電動汽車普及而從王位上跌落。

——智能化生產與運輸,效率飛躍。

——智能交通之上的(CBA)PK內燃機上的美國。

——......

第三條跑道的關鍵:道路無線充電設施,這個是基建狂魔中國的強項。試想,電動汽車可以邊走邊充電,百公里13度電,成本6.5元至13元之間。會對汽油車形成絕對成本優勢。

更進一步加上無人駕駛,貨運和出行成本會下降80%。

NO4、提貨權投資——第1次貨幣革命

中國製造以提貨權投資新零售平臺,由新零售平臺將專用提貨權融為通用提貨權,面向全球分銷。提貨權單位:USDT。USDT起點面值1元RMB,隨後每年升值10%,等於內置10%活期存款利息。有中國製造背書,可以輕鬆全球售。USDT被全球投資人(消費者)買走,會很自然的將美元擠出國際結算市場。


追著陷阱去跳,陷阱才存在

如果我們根本不關心GDP多寡,而只關注新技術是否可以更節能,更環保、更可持續,我們願意第一個為新技術埋單,就如同曾經的美國第一個為內燃機汽車埋單。那麼,還會有所謂的陷阱存在嗎?


高金波


大國趕超陷阱並不存在,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美國的確有太多的自然優勢和人為優勢是其他任何國家都不能趕超的:

自然優勢:美國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理優勢,周圍就只有一個大國,而且還是美國的盟友,在很多國際行動上都是聽命於美國。

美國兩面臨海,前往亞洲和美洲,非洲,歐洲都非常便利,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領土糾紛很少,就算是有,其高福利也是其他國家的群眾所向往而不是受到厭惡的國家。

美國的地勢低平,氣候溫和,水熱條件好,非常適合發展農業,拋開其科學技術不說,就是其發展農業的綜合條件也是其他國家所不能相比的。



美國的金融業在全球獨樹一幟,美元作為最穩定和最信任的貨幣,在全球大多數地區使用,併成為最受歡迎的儲備貨幣。

美國的各種科學技術更是讓其他國家望其項背,如航天,軍工,電子等。



趕超美國是每一個國家的一種夢想,但是目前除了中國,貌似還沒有那個國家可以看到一點點希望可以趕上美國,但我國就算是趕上美國,也只是經濟規模趕上美國,經濟質量和科學技術,教育,金融,體制等趕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基層小老虎生活記


美國的霸權不是不可能超越,如果沒有新思維、新技術、新規則,那麼在美國為主導現有條件下是很難超越的。我們看看世界各強國的發展史,英國以煤炭、蒸汽機、火車、輪船等,超越歐洲列強成為世界強國,法德在由英國開創的跑道上與英國競爭,儘管有後發優勢,但有一種領先叫作時間,先發國家在整個發展時間鏈條上,每一個節點都是領先的,法德在時間節點上遠遠趕不上英國的發展。後發的美國另起爐灶,在石油、內燃機、流水線、飛機、汽車等新能源、新技術等方面,全面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的老大。這種超越是全方位的。而在由美國率先開發領域,前蘇聯、日本也曾經想追趕超越美國,結果是大家都看到了的。在美國開創的跑道上與其競爭,在時間節點上是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領先者只要製造一個小小的意外,就能終結競爭者追趕的腳步。因此,想要超越世界強國,在舊的跑道上與其競爭是不現實的,必須開創一條新的跑道。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了,現今經濟增速放緩,人口紅利消退,內外經濟失衡,製造業轉型困難等原因,如果沒有新的增長點,想要突破中等國家陷阱是很困難的,而且,美國一直對中國的迅速崛起抱有警惕和防範意識,致力於壓制中國,如果中國想要有所突破,必須在新能源、新技術、人工智能等方面趕在美國之前取得突破,開創一條由中國主導的新思維、新規則、新技術的新的路線。因此,國家要在這些領域的研究中捨得買單、捨得投入,並在國際領域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同時防止美國把中國帶入陷阱,防範如將前蘇聯拖入軍備競賽、強勢干預日元匯率等等的各種明的暗的算計。


野山cium


所謂大國追趕陷阱是一個文學性描述,它裡面的東西很多,這裡面有技術因素也有人口因素也有地緣因素,內容很多!德國追趕英國失敗,最主要原因就是地緣問題,技術和人口這方面德國的劣勢並不大,因為德國的地緣劣勢最後導致了德國那災難性的外交和軍事政策!英國能夠超過法國,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它的地緣環境好,在那種地方環境下,英國能夠採取更加寬鬆的國內政策。美國能夠超過歐洲包括英國後來居上,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為美國遠離歐洲核心,土地廣大,人口迅速增加,在這種環境下,美國能採取非常寬鬆的國內政策,從容而自主的建設國家,最後用了一百年時間完成了趕超!

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地緣環境以及國內政策,而國內政策又在深層次受到地緣的影響,處於四戰之地的國家很難採取什麼寬鬆的政策!

後發國家為了超越先發國家,最現實的選擇就採取比先發國家更嚴厲的國內政策,實現資本的快速積累和技術發展,而這最後會導致國內的內生動力不足,窒息社會的潛在增長,最後淪入到越增長越依賴先發國家的局面,這種心理和生理的實際背離遲早會出問題,不是戰爭就是實質性停滯!蘇聯和日本就是停滯的現實例子!


帝國曆史


美國藉助二戰重塑了戰後世界秩序,登上了超級大國之巔。

美國在稱霸世界的過程中,實際上成功幹掉了差不多五個世界“老二”,英國、蘇聯、德國、日本和歐盟。

這些國家或聯盟,都是在GDP達到美國2/3左右的時候,被美國打壓下去的。現在,輪到我國了。為什麼我國與這些國家不同?

首先,這些國家的工業總產值,沒有一個超越美國的,唯有中國。目前,我國工業總產值是美國的140%。這是美國稱霸之後的歷史上,任何一個世界老二都沒有達到的。

其次,此前的這些世界老二,所處的世界環境不同。尤其是蘇聯,被拖垮是因為“星球大戰計劃”啟動了美蘇的軍備競賽。結果是,美國基本上沒幹啥,蘇聯深受其害。世界處於冷戰時期,蘇聯經濟結構不好,重工業為主,涉及百姓民生所需的輕工業太弱。加之,美國成功發動了顏色革命,意識形態領域擊垮了蘇聯共產黨,所以在與美國PK的時候,蘇聯迅速敗落。

再次,英國、德國、日本和歐盟,被美國打敗,原因是,他們都過於倚重美國的保護,容易被美國掣肘。一個廣場協議,就把日本的趕超之路徹底斷送了。

第四,全球經濟沒有一體化,全球產業鏈尚未彼此交聯。美國依靠其超級大國的政治、經濟、軍事、金融、科技等實力,可以輕易孤立和打壓這些世界老二。實現阻斷其追趕的步伐。

最後,我國為什麼不一樣?除了我國工業總產值,在美國稱霸世界的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以外,還有一點,我國有全世界公認的,最全的工業體系。我國製造的產品可能不是質量最好的,但是卻可以什麼都生產。這樣的工業體系,是其他任何一個世界老二都沒法比擬的。

還有一點是,全球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不同了。目前,全球價值鏈深度交聯。美國發動對我國的貿易戰,一定會打擊和破壞全球供應鏈。美國的盟友也會深受其害。美國盟友也不願意隨著美國起舞,對我國進行扼殺,因為,那相當於他們不想跟14億人口的超大市場做生意,在深受上次金融危機,經濟復甦乏力的西方國家看來,與其跟美國針對我國,損害自己的經濟發展,不如跟我國合作所獲得的經濟利益更划算。最近的例子就是印度也對美國提高了關稅,對美國進行了報復!這說明,美國為了一己之私,發動貿易戰的行為,不得人心。

還有,我國並不會跟美國進行軍備競賽。因為我國目前的軍力,不是用來擴張的,是為了保家衛國的。說白了,這些軍力,保持在我家門口,誰都不好使。包括美國。我國的防禦型國防政策,是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最清晰的態度。也是不讓自身陷入與美國軍備競賽泥潭的最聰明的辦法。

再說美國遏制我國給我們帶來的好處:科技上,加速推進了國產自主研發,自力更生。從改革開放角度來看,外部壓力,有助於我國對外堅定開放,對內堅定推動深度改革,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從凝聚民族力量上來看,美國倒行逆施,激起國人憤慨,凝聚了全體國民的力量,讓國人更清晰的看到,我國如果貧弱,一定會再次被欺負。所以,在中華民族最接近偉大復興的當下,國人一定會同仇敵愾,團結一致。

最後做一個判斷,美國遏制我國,一定會失敗,原因我上面已經論述了。所以,這一次大國權力更替,雖然不一定會很順利,但是也是歷史大勢,不可遏抑!同時,發動戰爭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這兩個國家的戰爭,將會是整個人類社會的災難。


雪煮清茶


“大國趕超陷阱”是指在超越美國的過程中,一些國家出現的經濟和崩潰現象,結果就是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能超越美國,其中最典型的是蘇聯的解體和日本的經濟衰退。

“大國趕超陷阱”到底存不存在?

蘇聯和日本兩個國家告訴世人,大國超越陷阱當然存在,不然我們是怎麼死的?

但是蘇聯和日本的例子不足以說服世人,因為他們分裂和衰退首先來自於內部,其次才是美國的作用。

蘇聯:自己走向死衚衕


蘇聯在二戰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甚至超過德國,二戰結束之後,通過大力發展,蘇聯的整體實力僅次於美國,成為冷戰的一極,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大國。

但是蘇聯的發展極不平衡,由於熱衷於與美國之間的爭霸,所以蘇聯重點發展重工業,尤其是武器裝備。而且蘇聯實行的是計劃經濟,與美國的市場經濟模式完全相反,對於企業而言,只要按照政府規定完成生產目標就可以了,因此無法調動企業和公司的積極性,從而進行良性競爭。



經濟模式的限制,加上過多的資源用來生產沒有創造財富能力武器裝備,所以即使是巔峰時期的蘇聯,經濟實力也只有美國的40%,這就意味著如果蘇聯保持與美國相當的軍事實力,那麼將無力發展輕工業和保障民生。

蘇聯的軍事實力強大,但是擠佔了過多的資源,導致了經濟的衰退,就連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都無法保障,進而引發蘇聯的解體。


從政治制度上來說,蘇聯的解體實屬必然,自由民主是社會發展的潮流,而蘇聯偏偏逆著潮流,實行專治制度,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蘇聯都展現了野蠻粗暴的一面。

越是壓迫越是反抗,美國基本上不限制民眾的生活,所以就算想反抗也沒有理由。

日本:衰退的必然

日本在1995年經濟達到巔峰,經濟總量是美國的70%左右,比蘇聯更接近美國,當然,日本也更猖狂。

日本東京的房地產總值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預測日本經濟將在10年之內超過美國,日本人趾高氣揚,狂妄的宣傳,如果將來要在美國最繁華的曼哈頓工作,必須會說日語,日本甚至專門出了一本《日本可以說不》的書。

但是日本似乎忘記了一點,自己的國土上擁有美國駐軍,對於日本前途說了算的不是日本人,而是美軍。

1985年,美國、法國、英國、聯邦德國、日本五國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最終簽訂了《廣場協議》,其中重要的一條是讓日元升值,日元升值之後,日本經濟快速擴張,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最終走向崩潰,日本經濟陷入長達20年的停滯甚至倒退。


蘇聯是自身問題,日本則是從內到外被美國完全掌控的國家,他們陷入“大國趕超陷阱”毫不意外,並不具有代表性。

蘇聯和日本警示後人,落後的發展模式和經濟泡沫都是致命的,如果一個國家能夠發展實業,擠碎經濟泡沫,不給美國機會,同時加強科技實力,爭端尖端產業,即使美國製裁也有足夠的反制措施。


視野新觀


首先,沒有什麼“大國趕超陷阱”。

為什麼會有所謂的“大國趕超陷阱”,主要是歷史上蘇聯和日本趕超失敗的原因。

首先,美國是科技先進,科技反哺工業、農業等,並且美元是世界通用貨幣。

蘇聯沒能成功,反而分裂,原因在於其重視重工業和國防工業,對民生工業和農業反哺不夠,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民生工業也可以說是國民經濟基礎之外又一重要因素,民生工業和農業支撐不起蘇聯龐大的重工業和國防工業體量,導致民生工業和農業負擔過重,所以巨無霸蘇聯解體了。

日本完蛋則是因為自身體量小,資源匱乏,資源主要依賴進口,日元地位相對來說,也沒美元、英鎊那麼強勢。廣場協定後出口疲軟,導致金融大躍進,接著經濟泡沫。

中國,人口眾多,資源種類相對完善,內部消化強勁。中國領導人,雖然也有很多不足,但是他們謹言慎行,善於借鑑,相信,在他們的領導下,中國可能會面臨某些國家故意製造的經濟難題,但是,我們一定能戰勝困難,成功追趕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