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用船隻排水量可以達80萬噸,而有些航母只達到11萬噸?

歸葬連山


人類史上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航母是美國福特級,滿載排水量達到11.2萬噸,在此之前就是相對小一點點的尼米茲級航母,滿載排水量也能達到10萬噸。而80萬噸的概念就相當於7艘福特級或者8艘尼米茲級航母的總和,或者18艘小一號的42500噸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而世界上最大的船叫諾克·耐維斯號,1979年日本建造,這是一艘巨型原油運輸船,總長458.45多米,橫放比法國埃菲爾鐵塔還要長。滿載時吃水深度可達30米,排水量超過825344萬噸,巡航航速:13節(24千米/小時)、最高航速:16節(30千米/小時)。

這種體積和重量,就算是海上巨無霸航空母艦在它面前也只能小鳥依人。看看下面這張對比圖,超級油輪、潛艇、帆船、航母等比較,在這個巨無霸面前都甘拜下風。

上世紀70年代就造出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運輸船,以其實際應用證明了80萬噸乃至更大的上百萬噸級巨輪的建造,在人類現有科技面前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民用運輸船隻需要考慮效費比,包括:有效載荷、油耗,至於大航速、堅固程度等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們回到航母角度,航空母艦是海洋霸主,軍事用途決定了它不可能像民用船隻一樣無限制放大,綜合考慮有以下幾種問題存在。

一、全球部署的需要,美國軍力打造的是全球部署能力,不論是海陸空三軍都在全球展示其存在。用造一艘80萬噸的航母繞地球跑著救火好,還是造個10艘航母全球撒網好,大家一目瞭然。

二、航速的問題,11萬噸級福特號航母在核動力推進下,能獲得大於30節的航速。但是放大8倍近90萬噸的排水量,還想獲得這種航速就有點困難了。 在現代軍艦普遍2-30節航速的情況下,完全是一種倒退,也不利於協同作戰、快速部署。

三、作戰效費比,航母越大當然可以裝載的戰機數量越多,但是同時帶來的是萬一被擊傷、擊沉受到的損失自然也跟著變大。以現有11萬噸級福特號為例,可以攜帶70多架幾型飛機,在世界範圍內能挑戰它的沒有幾家,也就是完全夠用。

在現代反航母利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無限制放大航母絕對不是一個明確的選擇,比如東風-21D這類航母殺手對體積更大、航速更慢的大型軍艦命中率超高。因此,人類可以造更大的船隻,但在航母的選擇上有一定的限制,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絕對不會造個80萬噸航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