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放棄一個人的時候,如何才能讓自己不再痛苦?

Chinese神父


當你下決心放棄一個人的時候,絕大的時候是痛苦的。

因為放棄的反面是擁有,我們不得不放棄曾經的擁有。過往的記憶,共同經歷的歲月,從相識、相知到升級到精神契合的愉悅,是取不掉的烙印,會像一條繩索,緊勒住著我們的身體,讓我們在放棄和繼續攜手前行之間掙扎。有一些類似倒刺的東西,真真是無法從往日的記憶肉體中拔出的,我們要消除掉歲月的刻痕毀滅記憶的肉體,這叫毀掉一座城。



感情上的不捨和理智上的拒絕是矛盾形成的焦點。曾經的擁有和現實的撕裂之間的鬥爭是理智與感情之間的鬥爭。理智上決定放棄,而感情上糾結,要解決放棄的痛苦,就需要我們從理智和情感兩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並施以具體的方法措施。

1、理智。

理智面對的是現實。基於理智的選擇,它的背後都有現實的支撐,有不得不改變的原因。

客觀上萬事萬物皆存在於變化之中,變化了的事物、人,都有他保持目前現狀的條件和制約因素,外界已經發生了鉅變,理智的認識了這些客觀情況變化,服從變化,主動改變是明智之舉。

對於一個在現實中生活的人,他的經歷、個性、性格都會受到其他的外界因素的影響,有時迫使他純粹以理智來對待和解決問題,有時卻要他放棄在理智上已論證是正確的做法,接受可能不理想的結果。這是一種犧牲,一種包容,一種妥協,是理智對情感的一種讓步,以獲得環境、朋友的認可,不得不做的一個決定。中國歷史上,許多悲劇性的人物,他們捨身保家,捨身為國,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就是這種典型。英雄往往拋棄了理智而成就了感情。

2、感情。

重感情的人負重更重。他無法“欠賬”,他也不好意思拒絕,容易深陷世俗的陷阱。在我原來的公司,有一位女同事,勤勤懇懇,在發展用戶的過程中,很有一手。因為他捨得付出,大家對她的感覺很好,喜歡在她這兒消費,逐漸的建立起來了自己的用戶群。每當公司下達發展任務,他都會先考慮用戶的實際需要,有條件的推銷,形成了較良性的發展模式,漸漸的,其他任務完成困難戶找他幫忙的人多了起來,尤其是幾個關係特別好的人,她不好意思拒絕,硬著頭皮自己完成。事情過後,抱怨自己不敢拒絕,不會拒絕,不願拒絕,把自己累成了一頭死豬,而別人並不能理解自己的辛苦,反倒是我那位同事最後混得並不好,背後說瞎話的人一大堆,給他帶來了許多麻煩。

所以,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當你放棄一個人時,痛苦是免不了的,接受痛苦就會不痛苦,痛苦是救治痛苦的藥丸。

日本有一個很著名的作家說,水,這種東西,大度包容,不屈不撓,一往無前。最大的特點是遇到高山的時候,會放棄一鼓作氣的努力,蓄積力量,等待時機,然後一舉拿下。看似柔弱,其實,是最兇猛的,最有力量的。他最大的特點是感情與理智結合非常完美。而我們人,生活在世間,往往在理智和感情之間搖擺,感情用事猶如在浪裡撐船而失去船漿,無法掌船,不能逆流而上,只能隨波逐瀾;理智行事容易起矛盾,生爭端,走不了很遠。

1、站高望遠不失為自救良方。

既然我們知道無法逃避痛苦,就正視痛苦,理性認識問題,理性對待情感得失,把自己放到更大生活背景裡來考慮這個具體的微小的不會影響到大局的問題,也就是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把問題的沉重恢復到它應該的最小化程度,自然痛苦衰減。

2、把握分寸,不在理性和感情之間搖擺。

把握理性與感情分寸,就是不糾結,該舍的舍,該爭的爭,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獨立的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事實,理性待人,不因情感而糾結。

3、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主動融入身旁的親人、朋友中,積極交換意見,放置矛盾,看淡以往,重視今後,將問題消滅在無形之中。



總之,提高認識,正確處理好理智與情感相互關係,接受痛苦,直面痛苦,將放棄這一件事情還原到它原本的份量,而將自己的生活恢復到它全局性的重要 位置,兩相對比,會以大的視野輕鬆包容小的事件,在主動融入生活中,逐漸消除不良情結影響。




歡迎【關注】蒼涼之涼,專注解答情感、婚姻、家庭、教育和職業等問題。希望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