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最落寞的詩句是什麼?

峩是一個矛盾體


向晚猩猩啼,空悲遠遊子。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清溪行/宣州清溪》,全詩如下: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
向晚猩猩啼,空悲遠遊子。

詩人借“清溪清我心”表明自己的清澈曠達心態有別於世俗的汙濁之心,然而詩人李白的政治抱負毫無施展之處。遠離長安的遊子,不免會心生一種落寞孤寂的情懷。

流浪徵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

出自北宋詞人賀鑄的《天香·煙絡橫林》,全詞如下:

煙絡橫林,山沈遠照,迤邐黃昏鐘鼓。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不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驚動天涯倦宦,駸駸歲華行暮。
當年酒狂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付。流浪徵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賴明月、曾知舊遊處。好伴雲來,還將夢去。

此詞通過對清秋蕭瑟景色的描寫,抒發了詞人作為遊子的羈旅悽苦以及在政治上失意落寞的情懷。

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

出自宋末元初詞人張炎的《月下笛·萬里孤雲》,全詞如下:

萬里孤雲,清遊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裡,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漫驚回悽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張緒,歸何暮?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南宋滅亡後,詞人輾轉南北,漂泊流浪,居無定所。這首詞表達了詞人的亡國之恨和羈旅行役的淒涼零落。

今日折腰塵土裡,共君追想好悽然。

出自北宋詩人王禹偁的《寄碭山主簿朱九齡》,全詩如下:

忽思蓬島會群仙,二百同年最少年。
利市襴衫拋白紵,風流名紙寫紅箋。
歌樓夜宴停銀燭,柳巷春泥汙錦韉。
今日折腰塵土裡,共君追想好悽然。

此詩先寫詩人初登榜進士時在京城與群賢共同逍遙快活的場面,最後寫詩人在小地方任職的悽然。前後對照,落差不是一般的大,心中的落寞情緒也就可想而知了。

獨立荒寒誰語,驀回頭、宮闕崢嶸。

出自近代學者王國維的《臨江仙·過眼韶華何處也》,全詞如下:

過眼韶華何處也?蕭蕭又是秋聲。極天衰草暮雲平。斜陽漏處,一塔枕孤城。

獨立荒寒誰語,驀回頭、宮闕崢嶸。紅牆隔霧未分明。依依殘照,獨擁最高層。

作者獨自站立在寒涼的天氣中,無人能與之語。驀然回首,作者看見了處在崢嶸歲月中的宮殿。這首詞是作者對晚清時期中國走向的擔憂。由“獨立荒寒誰語”可看出作者當時的孤獨寂寞之感。


文字的二三事


李白唐代大詩人(701一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浪漫主義濃郁,被後人譽為詩仙,為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歡交友。

自古大師的心都是孤獨寂寞的,現在來看一看,這首詩是怎樣傳遞他的落寞與孤寂。

《月下獨酌》一一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自斟自酌無親友。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自己的影子幻成三人。月亮自不能飲酒與我同樂,孤零零地影子徒勞地伴著我。月當空,影為伴。孤單落寞之情穿越千年時空,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雙人魚42891187


看到這個題目,勾起了我無限思緒。吾生在南粵,長在燕北,成年之後遊走於各地,如今獨自帶著小女居住在江南求學。人生不如意處十有八九,更與誰人說。

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別才子司令》——方岳

寂寞之時,買上一壺黃酒,只能學李白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李白

身在異鄉,獨為異客,落寞之時以酒相慰,漂泊半生何處是歸途。於是乎只能自我安慰,聊以寬心。想起了白居易的《初出城留別》:

吾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是啊,何處心安,何處既是歸處。人生是一場不可逆的旅途,苦也罷,累也罷,總歸要走下去,盡一己之力讓孩子過得好些,讓家人幸福些吧。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臨江仙·送錢穆父》——蘇軾

近日的江南雨水甚是的多,兩三個月了見不到幾天的太陽。人真的是有意思,不知為何雨天會加重人的愁緒,直接影響了心情。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浣溪沙》——秦少游

傍晚雨停了,愁雲散去,許久未見的月亮終於漏了一會臉。小區裡也甚是安靜,偶有寒鴉飛過,讓我想起了蘇軾的那首《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人生就是這樣,有時你要的太多,就要付出更多,你走的路正是你自己所選,願不得任何人。最後再送上蘇軾的一首《定風波》作為結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翰墨今香


碰巧,今天寫了一些和這個問題相關的文字,搬運來答!

—————

1.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最遺憾的不是從未擁有,而是曾經擁有。往昔回憶歷歷在目,而今,明月依舊,人事已非。

2.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你永遠不知道,和他見的這一面,會不會就成了這輩子的最後一面。所以,珍惜每一次相遇。

3.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縱然是風清月朗、良辰美景,對於失戀的人來說又有什麼干係?不過是形同虛設,徒增痛苦而已。

4.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荏苒時光,最是無情。任她朱顏傾城、嬌花似錦,不過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5.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既然你我的愛情已然摻有雜質,既然你已心懷二心,那我便來與你告別,永遠斷絕我們的關係。

6.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生死決別,天人永隔。自你走後,我竟無處傾訴這滿腹悲涼。以至於面容憔悴,飽經滄桑,如若再見,恐怕也是相逢不相識。

7.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在錯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有緣無分,為了道德底線和行為準則,我也不得不將對你的一片傾慕,深埋心底。


8.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原來,不是所有的有情人都能終成眷屬,伉儷情深也會被強行拆散。當被別人問起,也只能嚥下淚水,強顏歡笑,瞞下內心的痛苦。

9.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無能為力,徒嘆奈何。侯門一入,昔日情緣,皆成煙雲;昔日情人,皆成路人。

10.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就算是一萬句電話裡的我愛你,也比不上一句我在樓下等你。異地之所以可怕,是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在想念你,還是正在忘記你。

11.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最初相識的兩個人,帶些拘謹,帶些真誠,欣然走向對方,溫馨、甜蜜、幸福、深情。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彼此都變了,然後,形同陌路。


夢瞻


問世間什麼最落寞?不過一個人吃火鍋。

比一個人吃火鍋更落寞的,那就是一個人登山了。

公元761年,年逾花甲的李白豪情大減。

在經受了安史之亂的流離失所、蒙受了被拘押的牢獄之災、遭受了帶罪流放的屈辱之後,他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到安徽宣城——那個曾讓他豪情滿懷的地方。

這一次,再也沒有昔日盛友如雲、迎來送往的場面了,再也沒有北樓縱酒、敬亭論詩的瀟灑了。

李白兀自一人步履蹣跚地爬上敬亭山,獨坐許久,觸景生情,在曠世的落寞中,他寫下這首《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公元75X年,張繼落榜了。

離開京城吧!議好了價,張繼踏上小舟,一路南下。

心裡預期的情節原本不是這樣的,他排練著插花遊街、馬蹄輕疾的風流,還有衣錦還鄉、袍笏加身的榮耀。

然而,寒窗十年,夜以繼日的苦讀,瓊林宴上,卻並沒有他的一角席次。

思緒萬千間,船已抵達蘇州城外。江楓如火,在岸上舉著冷冷的爝焰。

今夜,註定是一個憂傷的夜晚。

今夜,在異鄉,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容許一個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憂傷。

夜深了,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張繼醒著,遠處寒山寺的半夜的鐘聲,一聲聲敲打著他的無眠,在無比的落寞中,他寫下這首《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公元750年的一個秋夜,那是王昌齡軍旅生涯的第二十個年頭。

坐在戰地臨時搭建的職工宿舍裡,周身寒徹。作為一個邊塞大V,他今夜不想關心糧食,也不想安慰士兵。

長夜漫漫,薄霧不散,梧葉輕颺,劍氣肅然。王昌齡想到了後宮,想到了那些被皇帝冷落的女人們。

隨即寫了一組《長信秋詞》,其中一首: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所有的熱鬧都千篇一律,而落寞卻是林林總總。

納蘭性德說: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東坡居士說: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易安居士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少陵野老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摩詰居士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晏同叔說: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李後主說: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柳河東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湯顯祖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顧貞觀說: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陳寅恪說: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陳子昂說: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南宮尋歡說:我們這麼努力,也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南宮尋歡


我聽過最落寞,最無奈的詩句,作者的一腔愁絲、遺恨都濃縮於了了幾十言內,這哪裡是聽雨,聽來分明就是人生;

蔣捷《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何處無雨,何時無雨,春雨如絲,夏雨霹靂,秋雨迷離,冬雨漠漠。雨中匆匆,雨中悲喜,及至靜靜聽雨的時節,心已經老了。聽雨時切莫回憶往昔,回憶時人也老了。

切莫嘆息,人生大抵如此,有什麼值得珍惜的,又有什麼是重要的,悲歡離合都將趨於淡漠,肝腸寸斷終會平復而忘卻,重新翻出往事來,也再無當時滋味。昔日的歡笑以為可以長久,昔日的愁苦以為無有盡時,終都過去了,如一片葉子,漸漸枯黃,終將隕墜,除了零落的殘形遺情,什麼也沒剩下。

雨聲如舊,聽雨之情俱已非昔。終將逝去,什麼也不會留下,還有什麼想往呢,有雨就下吧!

上半闕,前兩句,“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意思是說,少年的時候聽雨的地方在舞榭歌臺,紅色的燭光,昏暗的床幔。羅帳就是床上的帷幔。需要注意的是歌樓,應該是舞榭歌臺這樣的娛樂場所,所以少年的聽雨是開心而有情調的。三四五句,“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壯年,古稱三十以上的男子為壯年,壯盛之年。客舟,是運送旅客的船,說明不在家鄉。這三句意思是說,壯年的時候聽雨在異國他鄉的客舟中。江水廣闊,烏雲低垂。失群的顧雁在西風中發出陣陣哀鳴。斷雁,就是失群的孤雁。比如文徵明的詩“歸心聞斷雁,衰鬢逼殘年。”詩詞裡多用來形容飄泊在外的人,這裡同樣是對詞人最好的影射。

下半闕,前兩句,“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意思是現在聽雨在僧房之下,兩鬢也斑斑點點如星星一樣。左思的《白髮賦》也有句“星星白髮,生於鬢垂”最後兩句,“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兩句意思是說,悲歡離合總是那麼的無情,便聽憑那那臺階前的雨水點點滴滴直到天明吧。一任,聽憑的意思。雨絲就是愁絲。

人到中年萬事休,有時事情意境無力挽回,就讓它隨風隨雨去吧!

第一次看到這首詩,便有一種莫名的喜歡,說不清楚為什麼,而今我也一到而立之年,也是一個常年漂泊在外為了生活而奮鬥的人,可每每讀起這首詩,每每都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說不清楚心底的五味雜陳,只希望生活能給因為自己的努力而變得好一些,再好一些!任憑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改變自己!


ForestMist


提到落寞,不由讓我想起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燕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也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當時年少,為情所困,樓上聽雨,徹夜不眠。

後來年長,深處異鄉,舟上聽雨,思鄉心切。

最後年邁,白髮蒼蒼,憎廬聽雨,回憶過往。

少年時,沉醉於輕盈的羅帳,覺得一生不過如此,流逝於歌樓之間,紅燭盞盞,燈光昏暗。是時光辜負了期望,心緒難以平靜,小樓一夜雨聲不斷。雨是妙曼也是惆悵,少年是多情也是憂煩、難眠是雨也是少年。

似乎每個少年都曾有一段青蔥歲月,燦爛無邊卻也滿是荒蕪。

細雨綿綿,紅燭昏暗,羅帳輕盈,少年醉在難眠中,輾轉一夜,愁思難解。

壯年時,沉穩了許多,人生除了感情,有了更多重要事。為生活所迫,在現實中踱步,背井離鄉,求取功名,總在那一刻,獨自深處異鄉,凡遇到相似景象,都會勾起些許回憶,而詩人註定多情,所以你說的矯情,我便認了。

此刻的雨,好像年少時的雨,可惜不再年少。

待到白髮蒼蒼,只為求得心安理得,一時寧靜。回首著過往,感嘆時間流逝,從此過往,只在心間。

悲歡離合總無情,只是這難眠的雨夜,讓我記掛起一個人,卻只放在心裡。

這麼多個難眠的夜都過去了,沒有期待,只有等待。






長歌姑娘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出自李清照的,《永遇樂》是講,年老孤獨的易安居士,在元宵節,暖風落日。

最終只得落得,躲在簾子底下,不敢見人,只得孤孤單單的,聽著他們的談笑風生。

這個孤獨到骨子裡的老婦人,讓人倍感心疼,南宋的劉辰翁,都說自己每每一讀到易安居士這首詩,都會難過的痛哭流涕。我也是,當時讀到,那句,“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瞬間淚奔。

喵喵喵,太孤獨落寞了。


《採桑子·誰翻樂府淒涼曲》

納蘭容若

誰翻樂府淒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晏幾道《鷓鴣天·小令尊前見玉簫》中曾有“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的詩句,現實中無法相會,至少可以夢中相見,以此有所慰籍。雖然,夢醒時分難免會悵然若失,但至少還能期待於華胥中相見。

怕就怕,如納蘭詞所寫“夢也何曾到謝橋”,這般的朝思暮想,卻是在現實與夢境中都無法相見。相思之情日夜滋長卻無處寄託,又會是何等的無奈落寞。這般心緒之下,詞人自然會發出“醒也無聊,醉也無聊”的喟嘆。清醒沉醉、夢裡夢外,一切看起來都毫無差別,而春秋更迭也顯得無所謂,因為於詞人而言他所深愛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了,一切又有何意義可言。。。。。。同時,“夢也何曾到謝橋”也解釋了本詞的上闋,詞人為何會徹夜無眠,聽著窗外的風雨之聲,看著燈花一點一點燒盡。


暖語悟心


陸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個大家閨秀唐氏,據說名唐婉,是陸游的表妹(古代中表之親最適合婚配),婚後兩人郎情蜜意,琴瑟和鳴原本小日子過得挺滋潤的!

但是(發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事都是壞在但是上)。。陸游的母親怕陸游兒女情長,荒廢學業,時常遷怒唐婉(話說既然有這顧忌,當初幹啥給人家完婚,再說還是陸母包辦的婚姻),後來又有算命的說陸游唐婉八字不合,恐損陸游壽命,讓陸母驚恐不已。。不到三年棒打鴛鴦散!陸游原想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先推諉一段時間!可惜陸母的眼睛是雪亮的,馬上給陸游另娶了一門媳婦,最終唐婉改嫁他人。。。從此勞燕分飛,形同陌路了!

七年後(奇怪,打字七年,後面備選就是之癢)的春日,在陸游的家鄉山陰(紹興)沈園,陸游遊沈園,與攜夫遊園的唐婉邂逅了。這時候沒有乾柴烈火,只有一對痴男怨女隔空相望,唐婉致酒菜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之後陸游有感而發在牆上寫下《 釵頭鳳·紅酥手》

釵頭鳳·紅酥手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整首詞都表達了一種深深的無奈,對際遇無助。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顏和悲慼情狀所產生的憐惜之情、撫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萬箭簇心,一種難以名狀的悲哀,再一次衝胸破喉而出:“莫,莫,莫!”到如今羅敷有夫,使君有婦,一切已覆水難收!只能遙相回憶,卻已永遠只能存在於回憶!

次年唐婉再遊沈園,看見陸游題詞的釵頭鳳,頓時柔腸百轉,前時往事不可斷絕,於是也在沈園題詞釵頭鳳 世情薄

釵頭鳳 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兩曲釵頭鳳遙相呼應,唱盡離愁,更讓人對這對才子佳人的離合波折唏噓不已!可惜世間哪有兩全法,生離死別皆斷腸!

一紙休書,散盡前緣!可是如何散盡曾經的舉案齊眉,如何散盡新婚燕爾的耳鬢廝磨!曾經語諾海誓山盟。。。換了一張和離

唐婉沈園寫下釵頭鳳後不久鬱鬱而終,當然陸游作為一代高產詩人,得享高壽,但是我想他臨終寫下《示兒》之時,心中是否有一份柔軟在縈繞心田?在他平日裡會不會午夜夢迴,淚溼枕巾?世間最可惜的事就是得到後失去,因為只有知道得到後的好,才會痛惜失去,失去後無措。。。。





我意縱橫1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調寄《鷓鴣天》辛棄疾

這首詩還有個副標題: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可能在一次筵席上,有人談起來功名的事,這個人一定很慷慨,或許對方是個少年吧。辛棄疾入神的聽著,想起來了他的少年時。

他的少年時光是在長江北方度過的,在那裡,他讀過了自己最壯麗的歲月。

他帶領著軍隊和金兵人作戰,曾經單騎到金兵大營捉拿過叛徒,追殺過偷走帥印的和尚,帶著士兵在深夜渡江,飛箭如雨進攻金兵,那樣的歲月簡直是個傳奇。但是當他懷抱著雄心壯志來到江南投靠趙官家的時候,這一切傳奇都成了傳說。他也向皇帝獻上自己的《美芹十論》《九議》等策略,卻都是泥牛入海,一去不歸。

歲月匆匆過,我只能在這裡感嘆,聽你說功名。春風來了,吹綠了一切,卻吹不綠我的鬍鬚。就將我這萬字平定敵人的戰略書(正是我要著鐵棒有何用),換成農家種樹的書吧。從此以後,獨善其身吧。

最後這裡兩句寫盡了詩人的落寞和無奈。

陸游也有:“駿馬寶刀俱一夢,夕陽閒和飯牛歌。”

劉克莊也寫過“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

真是天下同此悲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