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到財政局辦事,庫房中看到一文物,帶走鑑定後,發現竟是國寶

專家到財政局辦事,庫房中看到一文物,帶走鑑定後,發現竟是國寶

關注:宋瓷緣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老百姓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進行收藏,而中國人民對玉器有種獨特的情節,加上中國是世界上開採和使用玉最早、最廣泛的國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進行玉器收藏。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一個有關玉器的奇聞異事。

近來提起鑑定專家,也許很多朋友會感到氣憤,因為這兩年文物界專家弄虛作假,以及專家鑑別錯文物的事情並不少見,甚至有人還給專家們起了個“磚家”的外號,意思是毀壞文物的高手。

但在文物界既有濫竽充數之人,當然也會有盡心負責之人,早在建國初期,我國的一位專家,就曾在天津的財政局裡發現了一件價值連城的國寶,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當時我國正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國家上下都在進行生產建設,加上之前戰亂需要時間調整,因此有很多文物都被暫時封存,等待以後來處理。

當時的天津財政局是負責給國家工作人員發薪水的地方,同時又負責著管理經費等項目的批覆。

這天,天津文物所來了一位專家,他來這裡本是打算向上級報一些清潔工具,就在他和工作人員一塊到庫房領取用品的時候,眼前一件翠綠色的東西吸引了他的目光。

原來,這是一件翡翠白菜蟈蟈,之所以在財政局這裡會出現文物,是因為當時這個庫房曾是倉庫,裡面曾堆積了一些東西,工作人員一時還沒來得及整理。


恰好,這位專家一眼認出了這件翡翠白菜不一般,便向工作人員說了自己的想法,之後這位專家找到財政局領導,最終帶走了這件翡翠白菜。回到自己的單位後,專家立刻召集同事前來鑑定,他們發現這件翡翠白菜是由玉器所作,在菜心的濃郁之處還有兩隻蟈蟈和一隻螳螂。

其中一位專家說,這棵白菜上雕刻了螳螂和蟈蟈“和平共處”的景象,說不定這件寶貝是要表達一種自然意境,應該是玉器當中的精品,建議報告上級。

這位專家又聯繫了自己的上級,他們又派出權威人員進行了細緻地鑑定,得出:這一件翡翠蟈蟈白菜,大約高19.4釐米,寬14釐米,重約2公斤。並且在白菜下部分灰黃相間,伴有褐色斑,這件玉器的葉脈分明,葉片翻卷,形象逼真,刀法更是精妙,應該是名家所作,但由於玉器下未曾留名,故不得知曉出自何人。

除此之外,這件翡翠蟈蟈白菜最厲害的地方,莫過於巧妙地利用菜心處材質的翠綠色,將這一對肥碩的蟈蟈和一隻螳螂雕刻得栩栩如生,就好像它們在邊爬邊啃食菜葉。

在這件玉器中,將自然界中蔬菜和草蟲的生命活力完美融合,它在清代玉雕中絕對是首屈一指。

現在這件翡翠蟈蟈白菜被放在天津博物館中,並且它還成為了那裡的鎮館之寶,可見其地位之高。

據說,當初這件翡翠蟈蟈白菜在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展出時,曾引起人們廣泛關注,那些參觀者們,他們還親切地為這顆翠玉白菜起了個“凍白菜”的趣名。


關於玉器收藏小編提醒大家一定要適度,尤其是近來越來越多人去賭石,大家一定要量力而行,最後覺得小編寫的可以的朋友們請點贊、關注、收藏、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