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泡的茶不好喝?快來看看哪裡出問題了

很多茶友對於泡不出好茶感到費解,並失望的認為“自己怎麼都泡不出來當初的味道”。其實,影響泡茶味道的原因很多,今天由小編來告訴你。

1、投茶量

自己泡的茶不好喝?快來看看哪裡出問題了


在同一款茶葉的沖泡中,投茶量是決定茶湯質量的關鍵因素,投茶量過大,則茶湯過濃,投茶量過少,則茶湯寡淡。

一般來說100毫升左右大的蓋碗,放5—7g幹茶,能夠充分體現一款茶的特質。在剛開始時,最好使用電子稱來稱量,以求得到準確的投茶量。

2、泡茶器具

自己泡的茶不好喝?快來看看哪裡出問題了


許多茶友都會有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在家裡泡茶,和在店裡喝的不是一個味道?我是嚴格按照標準投茶量放茶的啊”,後來當這位茶友展示自己的泡茶器具以及泡茶手法時,大家恍然大悟,原來這位茶友使用紫砂壺來沖泡,沖泡時間太長。

紫砂壺相較蓋碗而言出湯更慢,不但投茶量需要酌減,沖泡時間也需要適當調整。而且由於不同紫砂壺,器形不同,壺嘴不同,投茶量也不同。可以說每一款都有適合自己的投茶量,建議大家多做實驗,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3、沖泡動作

自己泡的茶不好喝?快來看看哪裡出問題了


沖泡動作也會影響茶湯味道?

真 的 會!

如有些茶因為強調湯感,其茶本身內涵物質豐富,咖啡鹼含量高,所以對沖泡手法要求較為獨特。如注水時沿杯壁定點注水,避免擊打茶葉,出湯時也應避免出湯過急。一方面是為了獲得稠厚的湯感,另一方面是避免咖啡鹼過度析出,使得茶湯過於苦澀。而且注水出湯的手法不同,所消耗的時間也不同,自然又會改變整體的沖泡時間。

4、沖泡時間

自己泡的茶不好喝?快來看看哪裡出問題了


沖泡時間對茶湯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細節的地方常常容易忽略。如注水和出湯的時間,也是計算在沖泡時間中的,最好能夠保持一個穩定的注水和出湯時間。

雖然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但第二泡要比第一泡的時間短些,因為經過第一泡的浸潤之後,第二泡茶葉內含物質析出速度要比第一次快,所以要縮短一些時間。

另外茶葉的整碎程度,用壺還是用蓋碗沖泡,都需要調整沖泡時間,不能一概而論,建議大家多做調整。

5、水溫水質

自己泡的茶不好喝?快來看看哪裡出問題了


不同的茶葉對水溫的要求都不一樣,一般茶葉針對其沖泡方法和技巧都有針對性的研究和實驗,建議嚴格按照說明書執行以獲取更佳的口感。

對於用水,一般市場上的礦泉水都能夠基本滿足泡茶的需求。自來水因為硬度較高,水中雜質較多,所以並不建議用來泡茶。土豪們還可嘗試鐵壺、銀壺煮水,提高水溫,改善水質。

6、儲存

自己泡的茶不好喝?快來看看哪裡出問題了


曾經有茶友拿著自家的茶給大家品鑑,結果喝過的人紛紛表示說喝到了一股“異香”,一股香皂的味道。研究一番才發現茶葉的包裝袋已破損,此茶竟真的和香皂擺在了一起。

茶葉非常容易吸味。提醒大家存放茶葉要密封保存,避免這樣的悲劇重演。都說茶葉“三分茶,七分倉”,倉儲對茶葉的保存至關重要,沒有一個合格的倉儲,不但茶的味道會變差,還會根本無法再用。

很多茶友覺得“自己泡的茶不好喝”“自己泡的和茶藝師泡的不是一個味道”,其實主要是忽略了一些泡茶中的小細節,對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標不熟悉,只要廣泛交流,細心觀察,不斷練習,用不了多長時間,泡茶水平就會有不小的飛躍。

在這裡,小編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乾紅早春茶為了滿足廣大茶友的求知慾,將於近期拍攝製作“乾紅泡茶貼心教程”,由乾紅茶藝師上陣,為茶友們展示泡茶的整個流程並講解眾多注意點。更多資訊,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