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第十名”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諾貝爾科學家也符合這個規律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揭曉。屠呦呦

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不過,在國內學術界,屠呦呦是一位曾引發爭議的科學家,她還有個特別的“頭銜”:無博士學位、無海外留學背景和無中國兩院院士頭銜的“三無”科學家。作為中國本土第一位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的學習成長經歷和教育背景值得教育界細細反思。比如大家閨秀的出身、中學非學霸、大學冷門專業等等,這些故事或許能為今天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帶來啟示。

聽說“第十名”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諾貝爾科學家也符合這個規律

有沒有必要讓孩子爭當第一名——“ 第十名效應”

無數的生活實例與大量的研究調查表明:那些當年成績數一數二備受老師與家長寵愛的學生,在進入大學或參加工作後退出優秀的行列,而那些從小不怎麼被老師或家長看好的學生,往往出乎意料地成為“棟樑型”人才,從而爆發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潛力

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講的“第十名效應”。

關於這種現象,曾經有人做過實際調查。

曾經有老師對151位學生經過長達10年的跟蹤調查之後,發現:

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都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並且, 在這種動態變化中,隨著年級的升高,他們的成績名次也會出現個

波動的現象。

尤其是那些在小學時排名在前7到15名的學生,他們進入中學後,其名次往前移的比例竟然高達8.2%,而那些在小於人中學之後貝優秀的學生波動最大,原來成績排前5名的同學在進入中學之後,來者居上名次往後移的比例高達43%,這就出現了“後來者居上"的現象。

很多老師對“第十名效應”都頗有同感

聽說“第十名”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諾貝爾科學家也符合這個規律

為什麼會出現“第十名現象”呢?

因為我們總是單純地以學課成績來判定孩子是否優秀。殊不知,當我們一味地督促,甚至強迫孩子擠進“前三名”或“前五名”的時候,卻忽略了孩子在潛能開發、興趣愛好、知識面以及個性品格等方面的培養與發展。

並且,“尖子生”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很容易得到老師與家長的特殊關照,這在無形中削弱了他們的獨立能力。於具隨著年齡的增長、升級後教學方法的改變,以及接觸社會與生活的情況不斷增加,那麼,他們當中一些不適應的人, 就會逐漸“淡出”優秀學生的行列。

另外,那些原來成績處於中等、不怎麼優秀的學生,雖然他們的成績不是拔尖的,但是他們大都學得較為輕鬆,並且興趣廣泛。由於他們的獨立能力較強,所以他們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這樣,他們在健康的學習心態中越來越有“後勁”,最終反倒成了優秀人才。

由此可見,我們教育孩子要放長眼光,切不可急功近利。因為孩子的成功和未來不只表現在眼前的成績上,還要看孩子的品德、健康、知識、能力等全面的素質,只有從小培養孩子全面、均衡的發展能力才是上策。

旭旭是個懂事的孩子,學習成績卻是一般。他的同桌小強成績則非常好,總是班裡的前三名。不過他們倆的關係非常好,經常在一起學習。可是,每當兩人在一塊學習的時候,旭旭的媽媽就不停地誇獎小強學習好,同時指責旭旭不好好學習。

對此,爸爸卻不以為然,他認為雖然旭旭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為人善良、誠實,並且很有責任心,覺得兒子這樣挺好的。新學期開始,老師要選一個品德兼優的學生當學習委員,就讓每一個學生寫個選舉紙條。最後,老師查看答案時,大部分紙條上都是旭旭的名字。

回家後,當旭旭將這個消息告訴爸爸媽媽時,媽媽一下子樂壞了,連聲感嘆:“你還能當學習委員, 真是沒想到啊....,爸爸一副得意的樣子:“呵呵 ,我就說旭旭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

是的,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只是成績好,他還應該具備堅定的品格、情商以及健全的心理素質等。所以,我們不能只看重孩子的目前表現,為了他們的長遠發展,不要緊盯住眼前的成績與學習情況。要知道,孩子幼小的心靈承受不了太多的負擔,快樂的童年才是他們最需要的東西。

聽說“第十名”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諾貝爾科學家也符合這個規律

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孩子快樂地學習與生活呢?

一、先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對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進行反省,不要看到孩子的成績不斷上漲就歡天喜地、而發現孩子的成績有”下降便暴跳如雷。

殊不知,這會讓孩子產生唯有成績至上的心理,導致他只管成績,什麼都不顧,於是就往往出現了作弊或弄虛作假的學習行為。所以,我們要認識到,孩子的所有表現和家長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二、不把成績當全部

成績只不過是對上一個階段學習情況的檢測,它不代表以後的學習狀態,更體現不了孩子的全面素質。所以,家長不要總以成績好壞來評判孩子,要知道,成績不是生活的全部。“第十名效應”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使他在學業智力和成功智力上保持協調平衡。所以,平時我們應多瞭解孩子實際的學習狀況,再根據孩子的情況,幫助他找到進步的方向。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

如果我們一味地讓孩子追求好成績,心理脆弱得經不起挫折,那麼,一旦遇到困境就難以適應或突破。所以,孩子就算成績再好,走上社會以後也不可能什麼都會做,更不可能生活得一帆風順。因此,我們在讓孩子好好學習的同時,培養他的心理素養與各方面的能力也非常重要。比如,發展孩子的人際溝通能力、領導管理能力、藝術創作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是孩子將來可以好好發展下去的法寶。

聽說“第十名”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諾貝爾科學家也符合這個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