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20直升機怎麼樣?

老牛31899056


海事先鋒認為,直20直升機將會是我國生產數量最大的直升機,因為這種直升機在任何國家都應該是生產量最大的,原因很簡單,這種通用、中型、多用途的直升機,在任何地方都是受歡迎的,你可以把他看做是飛行的吉普車。

陸軍對吉普車的需求有多大,陸航對直20的需求就有多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陸軍要發展成為美國那種可以飛行的陸軍,除了要裝備攻擊直升機、偵查直升機和大型運輸直升機外,最最最最重要的就是這種通用直升機的數量,因為他們什麼事情都能幹,而且簡單易維護,皮實耐用,直20可以看做是國產黑鷹直升機,美國製造了多少黑鷹直升機?2000架左右,正是他們撐起了美軍的飛行陸軍。

美國一共生產了4500多架各類型黑鷹直升機,因為他們除了供美軍使用外,還供其他國家和民用航空使用。這種中型通用直升機的優點很多,首先一個就是多任務。他可以作為救援直升機,他的載重足夠,空間充沛,用來進行戰場緊急救護再合適不過。他們可以用來作為後勤直升機,他們油耗少、載重中等、速度中等,可以支撐一個長期和高效的空中運輸系統。

他們皮實耐用,可以在海洋和高原、沙漠環境使用,即便是條件再艱苦的地區,只要你會給他抹潤滑油,他就能好好的用上很長時間不出故障。他還能作為攻擊直升機使用,給他加上武器掛架,他可以使用反坦克導彈、火箭巢、機槍吊艙等武器,作為火力支援非常好用。他可以作為空中突擊力量使用,運載突擊部隊,連人帶武器一起扔到作戰區域,然後快速起飛撤離。

這樣的直升機會讓步兵變成飛行步兵,會克服各種地形困難,使得部隊後勤和運輸變得直接、簡單、精準,他們的存在讓戰場成為徹底立體的空間,而他們是這一切的基礎,因此直20很好,很不錯,很普通,但是他足夠好,足夠便宜和簡單,可以大量的製造使用,這就是他的最大特點。


海事先鋒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不用談大道理,看看黑鷹直升機就知道。

解放軍80年代正式創建陸軍航空兵,但當時我國直升機都是蘇制,以落後過時的直5為主,性能非常差。

尤其當時幾乎所有的直升機,不能在高原飛行。

而我國西藏地區由於交通不便,其實無論軍民都很需要直升機。

軍中流傳,70年代曾經有特殊任務,一架蘇制直升機強行飛到墨脫地區後返回。

回到四川以後,發現直升機部分機體竟然拉長了一尺,導致飛機直接報廢。

維修人員大驚失色,認為飛到墨脫期間沒有墜機本身就是奇蹟了。

所以,在1984年,我國以單價700萬美元的天價,從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簽訂購買24架S-70民用黑鷹直升機。

1架直升機等於5000萬人民幣,在80年代幾乎是不可想象的鉅款。

然而,多年後解放軍認為,這次購買是歷史上最精明的軍購之一。

從1985年開始,黑鷹直升機就開始在我軍高強度的服役,一直用到30多年後的今天。

時至今日,我國對於黑鷹是相當滿意的。

資料中這麼寫:89年以後,由於無法得到更多的S-70黑鷹,陸航很快轉向購買俄羅斯的米-17直升機。大量的米-17緩解了陸航緊迫的需求問題。但總的來看,S-70的先進性是無容置疑的。例如,在S-70上的T700發動機只有兩個保險絲,改進型甚至取消了保險絲。而米-8的發動機有很多處需要用到保險絲,調整點20多處,隨機工具甚至多達45件。在我軍中S-70的維護要大大易於米-8與米-17。在高原性能和防腐蝕方面,S-70更是佔有壓倒性的優勢。

直到汶川大地震期間,我國仍然第一時間使用黑鷹直升機飛入戰區。

可見,我軍對於黑鷹性能的肯定。

至於黑鷹直升機配備T700渦軸發動機,我國曾經用盡心思試圖仿製。可惜不要說我國,就連蘇聯也沒有這個能力。直升機發動機絕非逆向就可以仿製的。

至少30年內,我國沒有仿製成功T700渦軸發動機。

現在我國仿製的直20,其實就是用於取代黑鷹的地位,大家可以想象到有多麼重要。

美軍裝備有超過1500架現役的黑鷹!

直20作為我國第一款10噸級通用直升機,對我國陸、海、空都有重要意義。


薩沙


中國裝備近幾年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見慣了不少新型裝備,有點變得審美疲勞,網友們說,只有看到轟-20才會尖叫,魂舞大漠不貪心,今年大閱兵能見到直-20就挺滿足的。個人的想法,作為三軍通用的一款直升機型號,長期以來要麼用體形碩大的直-8替代,要麼大量購買俄製米-17等,總在想,我國陸軍要完成飛行化的目標,海軍艦艇要有合適的艦載救援直升機,什麼時候才能擁有我們自己的通用直升機呀?隨著直-20的頻頻出現在網絡上,我們看到了,就是它,人稱“入雲龍”,其實叫個“及時雨”也挺合適的唄,陸軍和海軍多年祈盼的一場甘霖,有與沒有完全不一樣,可以說它的出現,具有填補空白性質,代表著我國直升機工業的重大技術跨越。

試與“黑鷹”比翼

直-20的出現已有五、六年的功夫,網友納悶,怎麼遲遲不見裝備?其實直-20是按第四代直升機標準而打造的。如果說直-8重大改型直-18是第三代直升機的話,那麼,直-20就標誌著我們正式邁向第四代,可與世上任何同型直升機等類比肩了呢。可以說成績非常嬌人,

我們從長期的直升機落後,經過了數十年的努力,現在一躍得與強者並列。有網友說看似與“黑鷹”差不多少呀,其實借鑑參照設計,是國際直升機設計領域通常的做法。若問比之“黑鷹”如何?個人覺得直-20未來的路還很漫長,直-20入役不過第一步,各種型號都要有,裝備之路正長呢。直升機技術的特殊性,在於是用出來的裝備,一切靠實踐而得,直-20不過剛剛開始。

通向未來之旅

國際直升機的發展並未停步,如今有高速直升機,無人直升機,傾轉旋翼機等型號,紛紛問世,網友有的不大自信地問,直-20技術是否符合未來呢?魂舞大漠以為是的,高速型號,無人型號,以及傾轉旋翼機,我們同樣在發展,做好直-20,我們即有了很大的技術基礎。


魂舞大漠


直-20,有人也稱“山寨版”黑鷹。這個我倒不覺得是什麼問題,甚至可以說就現在來看,“黑鷹”從引進到現在已經30多年的時間,我們能夠在這個基礎上吃透它也是實屬不易。

(外觀類似 細節有創新 最主要還是陸航部隊的“黑鷹”情節太深了)

很多用人都給直-20加了個名頭“運輸直升機”,實質上忽略了一個關鍵:“通用”中型(10噸級)直升機,直-20的出現不僅僅是改進了我們的高原運輸能力和陸航部隊的空中突擊戰力,更可以使得中國海軍受益匪淺。我們來看美軍的“黑鷹”家族,“海鷹”海軍用反潛搜救直升機、沉默鷹“特種作戰直升機等等改進型都已經在全球各大戰場上嶄露頭角,依靠的就是”黑鷹“這個好底子。

直升機的研發難度之大,從其研製歷史上就可以看出來,一直到飛機誕生後40多年,才有第一架真正可用的直升機的出現,這40年的差距就是材料、發動機、設計理念上的上升級變化。而中國在引進的美軍的“黑鷹”時,只是整機引進,沒有能夠同步引進生產線。當時中國選擇了更小的法國AS 365“海豚”直升機,最主要還是法方和背後的歐洲等國對中國出口配套組件並沒有像美國人那樣多的限制。渦軸發動機、主減速器、尾減速器、發動機連接軸、主傳動軸、尾傳動軸這些高精度合金加工產品,歐洲可以給予樣品和相應技術,而美國方面是諱莫如深。因此儘管過了30多年,我們才搞出了“直-20”(目前尚未服役)。

從直-20的試飛進度來看,主要還是在進行實際試飛科目的跟進中。從目擊到地點分析,直-20現在起碼正在進行高原地區的試飛和極寒區域的試飛工作,並且已經持續了2年時間。對於一款需要海陸空三軍通用的直升機,對各種極端環境下的測試必不可少。因此,為了能夠擁有我們自己的“黑鷹”家族,直-20的試飛工作進度還是可以接受的。


軍事天地


總體來說,直20是在美製S-70“黑鷹”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需求與技術能力發展的10噸級通用直升機,外形上與“黑鷹”相似,只是細節上有不少區別,性能上超過早期和中期型“黑鷹”,但與後期型“黑鷹”相比還有差距。這是因為我國在直升機技術方面與國際最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超過戰鬥機。例如大功率渦軸發動機、主減速器,我國與世界一流水平還有不小差距,更不用說與世界頂尖水平相比了,否則也不至於整天對加拿大普·惠的PT6B/C渦軸發動機念念不忘。美國當年發展“黑鷹”是為了取代UH-1通用直升機,進行兵員運輸、傷員轉運以及一些小件貨物運輸,不求運輸車輛和較大的貨物,所以“黑鷹”採用了低尾梁設計,機身尾部沒有開設尾門,機身兩側開設推拉式側門。

直20繼承了“黑鷹”的設計,所以與直8和直9的側門相比,直20的側門設計很便於人員出入,也便於側門加裝武器。但是由於沒有尾門,所以無法運輸輕型車輛,只能採用吊掛方式。有了直20,可以大大提高我軍的空中機動能力。但是,只有直20還不能完全解決空中突擊旅的平臺問題,因為直20主要還是運人,我軍缺乏能夠運輸輕型車輛、武器的重型直升機。美軍的101空中突擊師是以CH-47重型直升機來搭配“黑鷹”的,而我們沒有與CH-47相似的重型直升機,只能用13噸級、設有尾門的高尾梁米-17/171或者國產直8來搭配。不過這只是權宜之計,未來還需要國產重型直升機問世。(S)


聯合防務


直-20是我陸航的一款起飛重量10噸級中型通用直升機, 主要目的為了提升部隊的綜合運輸和武裝突擊能力。其擁有4噸的載重量,較寬的機艙和低甲板設計讓直-20擁有非常多元的拓展空間。

圖、在高原機場的直-20


從曝光的照片來看,直-20和西科斯基UH-60黑鷹直升機多有形似。“黑鷹”是我軍在上世紀80年代引進的雙渦輪軸、單旋翼直升機,是我軍序列中唯一被大眾所熟悉的美式裝備,也是我軍裝備的高原性能最好、最穩定的直升機型號,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參與到了抗震救災任務,而直-20就是為了取代它而來。我國直升機已經完成了從1噸至13噸的家族體系,但是10噸級仍然空缺,直-20很好的彌補了這一點。

直-20採用五槳葉結構的主旋翼,可能搭載一臺渦軸-10發動機,功率達1600千瓦,這讓搭載重型武器成為可能。目前直-10搭載的渦軸9功率只有1000千瓦。而直-20在設計中,人機交互方面也會有新的突破。整機設計也考慮到了易維護性,例如機務在外場作業時,不使用梯子也可以檢查直升機的系統部件。直-20未來也可能成為航母的艦載機,可以承擔運輸、攜帶導彈、後勤支援、偵察警戒、巡邏反潛、救援等多種任務。

圖、中國陸航的黑鷹直升機

有資料顯示,直-20正在海拔約3200米的夏河機場進行高高原飛行測試,相信不久的將來,直-20也將正式入列我軍,在家族拓展方面也會發揮多平臺的積極效應,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空軍的20家族也更加圓滿!


航空之家


近期,國內軍事論壇上赫然首次出現了中國10噸級通用直升機直-20的高清正面照片,直-20正在揭去層層面紗,向國人展開英姿。

在研製新一代重點型號直升機的過程中,必然攻克諸多技術挑戰,首先就是發動機。根據公開的資料分析,武直-10採用的渦軸-9發動機動力輸出雖然勉強夠用,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器掛載能力和機動性能。通過幾界天津直升機博覽會、北京航展和珠海航展的觀察,隨著我國精密機械加工能力的提升,在以我為主、國際合作的雙重推動之下,中國渦輪軸發動機的水平得以迅速提升,新一代渦軸發動機的油耗降低,功率提高,根據外媒的說法,新發動機最大功率1600千瓦 (約合2145馬力),而相比之下黑鷹所用發動機的最新版本GE T700-701D最大功率是 1500千瓦(約合2011 馬力)。強勁的中國心必然賦予直-20更好的改裝冗餘度和更好的環境適應性。

去年9月環球網軍事的記者曾專訪了中國直升機工業的一位領軍人物:直升機所總設計師、航空工業首席技術專家,他當時提及根據用戶高的新的需求,我國“新一代重點型號直升機”採用了世界先進技術,實現“全域”、“全時”與“複雜氣候”下的使用能力,滿足諸如高原、海島等複雜地形環境,要能借助微光夜視紅外融合等先進技術,無論白天黑夜,無論風沙、雨雪、結冰等複雜環境下,都必須能夠隨時出動。

所以,我們看到,無論是冰冷的哈爾濱還是高海拔的高原機場,都能看到直-20試飛的身影,她必須適應各種複雜的環境。2017年11月22日曾有外媒配發圖片報道稱,編號為635和636的兩架直-20現身甘肅甘南夏河機場,進行高海拔試飛。


潮白河小魚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雖然近年來,我國的武器裝備,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不得不說,在完整的大型裝備上,直升機,才是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最大的。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直升機的旋翼、槳轂、減速器在設計和加工的難度,是遠遠高於發動機的,對於工業積累不足,精加工領域還不完善的中國,更是一大難題;另一方面,直升機在飛行、懸停等狀態下,旋翼產生“空氣升力體系”,目前任何國家都無法用計算機模擬,只能進行大量的測試和數據採集,而中國這些年,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固定翼飛機的研製,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直升機的發展。

說到這,貌似一些網友很很驚訝:你不是一向往死裡吹的嗎,這會咋變了?說實話,我一直不認為我在往死裡吹,比如最近有關殲20能否在空戰中獲取優勢的82期、88期,我一直都是在說四代機對三代機的優勢,這個地球上唯一的已經服役的四代制空戰鬥機,是美國的F22……而且,最近珠海航展,正是中國軍工大放異彩的時候,你們總不能逼著我專門去犄角旮旯裡找一些“黑”點,為黑而黑吧?

所以,很客觀的說,直20的曝光,意味著中國在彌補直升機這塊短板上,有了階段性的成果,讓我們看到了充滿陽光的前景!這難道不代表中國軍事工業,甚至整體工業水平的進步嗎?

好了,閒話少敘,還是回到我們今天的重點:直20!從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一款“通用直升機”,換句話說,這款直升機跟美國的UH60一樣,是可以應用在各種用途上的,比如反潛的SH60、空軍的CH60、特戰的MH60、陸航的HH60、總統的VH60等等等等。但這並不是我說其是具有“里程碑”意義,或者其重要程度超過國產武裝直升機“武直10”的最主要的原因。

稍稍扯遠一點,直升機最早在戰爭的使用,可以追述到朝鮮戰爭時期,那時候的直升機只是用來在志願軍防線後方投放和撤退間諜。而真正開始大批使用直升機,甚至為現代陸軍發展提出新概念的,則是美國打越南和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兩場戰爭。可以說,在這兩場戰爭之後,各國軍隊才開始真正審視直升機在戰爭的作用,並提出“飛行陸軍”的概念。比如,在越南戰爭期開始的時候,美國就將實驗性質的第11空中突擊師和第2步兵師改組,組建了“第一空中騎兵師”,投入了戰場;而現在著名的美軍第101空中突擊師,就是1974年,由1972年從越南返回本土的101空降師改編而來的。

但是從直升機投入戰爭的那一天起,武裝直升機就從來不是什麼核心的、不可或缺的裝備。軍隊賦予所謂“飛行陸軍”,或者叫做“空中突擊部隊”的責任,是可以快速機動,無視高山、大河等地理阻隔,以及敵方防線、戰區等人為障礙,直接控制敵方縱深的關鍵節點、重要目標;而不是用武裝直升機進行反裝甲作戰或是打擊什麼敵軍重要目標。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武裝直升機對坦克集群所具有的重大優勢,但在具有伴隨防空火力的裝甲集群面前,武直往往會承受極大的損失,打擊效果也遠不如美國A10一類的攻擊機;至於對縱深目標的打擊,那是遠程火箭炮、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事。所以,從這一點來說,空中突擊部隊的核心裝備是具有一定打擊能力、較強運輸能力,並能夠在具有較大威脅的戰區,進行突破的“突擊運輸直升機”。而武裝直升機,只是相當於普通陸軍部隊的炮兵,是達成這一戰術要求的支援部隊而已。目前世界上能夠達到這一要求的,是美軍的HH60(MH60)和俄羅斯的米171;而我軍直18,歐洲EH101,甚至美國的CH46、CH53等中型、大型直升機,在這種作戰時,如果沒有突擊直升機去打開突破口,只能成為地面防空的靶子。

所以,這次“直20”的亮相,帶給我們最大的希望,也並不是中國直升機設計、製造水平的突破,而是讓中國空中突擊部隊的組建,有了切實解決的可能。


每日點兵


直升機這一概念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烏克蘭裔西科斯基在經過多次嘗試後成功研製出了人類第一架直升機VS300,直升機的出線與發展契合了現代戰爭中的實際需要,尤其是在運輸、偵察、支援、掩護髮面都發揮出了難以取代的出色效果,後來再次基礎上搭載武器的武裝直升機更是戰績卓越。

我國的直升機項目起步相對西方國家來說是比較晚的,基礎也較為薄弱,但是在充分認識到直升機實戰價值的我軍一直以來都在緊追猛趕,最近網上已經出現了數張新式直20通用直升機的照片,此前關於該項目的消息雖然層出不窮但一直沒有具體列裝的消息,廣大軍迷也紛紛猜測直20的服役時間,此次曝光的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直20的機身上已經可以看到戰術編號,這意味著這款被寄予厚望的直20正式列裝解放軍部隊,我國的陸航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根據以往項目進度判斷,直20應該仍處於小批量試用期,而塗刷戰術編號則證明它已經進入了批量裝備階段,它將接過直8和米17的接力棒成為未來陸航的主力裝備之一。

而此前外界一直擔憂直20搭載的設備會因為成本和經費問題有所減少,進而影響了綜合作戰性能,目前結合資料來看應該不必再有類似的擔心了,通過照片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機頭搭載的氣象地形雷達,還是光電吊艙兩側的導彈預警系統,或是發動機後方安裝的紅外主動干擾機都一應俱全。

這些裝備將成為量產型直20全天候執行突擊任務的有力保障,未來戰場中肩扛式防空導彈是直升機最大的威脅,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直20在警告和自衛干擾系統上面下足了功夫。

這也是為什麼直20從立項那天起就被廣大軍迷朋友們稱為中國的黑鷹。而後來居上的直20得益於最新的技術將實現對美國黑鷹的全面超越。

外界曾經推測直-20裝備部隊之後,中國陸軍航空兵可能會象美國陸軍航空兵一樣,採用模塊化編組,搭配不同的部隊執行不同任務,美國陸軍航空兵基本模塊就是攻擊直升機營、突擊運輸直升機營,中國陸軍航空兵未來可能也會以攻擊直升機營、突擊運輸直升機營為主,前者裝備直-10武裝直升機、後者裝備直-20通用直升機,根據任務不同、對抗激烈程度,搭配不同的部隊,執行不同的任務,考慮到陸航替代,直-20未來裝備數量可能非常可觀,應該在千架以上。


迷彩虎軍事


直-20是我國研製的新一代10噸級直升機,目前正在緊張試飛中。

該機服役後將能滿足我國陸航對突擊運輸直升機和高原運輸直升機的迫切需求,也能滿足海軍對艦載反潛直升機的需要。

雖然直-20在外形上與著名的UH-60“黑鷹”相比頗為相似,但兩者還是存在一些本質區別的,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直-20採用了五葉旋翼設計。

對於直升機來說,槳葉數越少,構造越簡單,重量越輕,也越可靠,成本、維護也能相應降低。最極端的AH-1“眼鏡蛇”採用的是兩葉蹺蹺板式旋翼,而米-26“光環”重型運輸機的主旋翼則有8片之多。

在相同直徑下,槳葉越多升力越大,或者在維持現有升力的同時縮小旋翼直徑,或者可以進一步降低旋翼轉速,降低噪音。直-20應用五葉旋翼說明該機的高原性能比“黑鷹”更進一步,更符合陸航的要求。迄今為止,“黑鷹”仍是我國高原飛行性能最好的直升機,這種局面有望得到改變。

直-20和“黑鷹”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尾槳呈傾斜佈置。這種斜置尾槳設計由西科斯基公司發明,首先使用在CH-53E“海種馬”重型直升機上,該機的尾槳向左傾斜20度。斜置尾槳旋轉時不僅產生抗扭力矩,還能產生向下的升力分量,提高直升機的總體升力。此外,斜置尾槳還能通過把升力中心後移,使直升機的重心也相應後移,利於增加機艙容積,提高運輸性能。

直-20可以說是綜合了“黑鷹”設計特色和我國最先進的直升機技術的產物,從該機“20”的編號來看,也是我國航空史上一種被寄予厚望、承前啟後的重要直升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