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服裝批發市場在陣痛中甦醒: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正在幫這個行業扛過去……

華南服裝批發市場在陣痛中甦醒: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正在幫這個行業扛過去……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述紅 推遲一個月後,服裝產業鏈陸續在3月復工復產。

坐落於深圳南山的南油服裝批發市場也已“甦醒”。這裡是聞名華南的中高端外貿服裝批發市場,總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全國出口到東南亞國家及地區近8%的服飾來自於這裡,深圳的多數淘寶店鋪賣家也時常混跡於此,或拿貨,或尋求好的設計方案。而創造這一價值的,是逾5000家服裝批發廠商和在此聚集的數萬名外來務工人員。

潘郴就是其中一位。她和老公在這裡經營著3間店鋪,主營時尚女裝。15公里外,還有一家他們的小型服裝廠。延遲復工的一個月裡,她的損失超過50萬元。而往年在1月底至2月這個全年最重要的銷售旺季,她店鋪的服裝銷售佔比能夠達到全年收入的10%-15%。

因為疫情原因,潘郴周圍的幾家店鋪老闆損失也在15萬-20萬元左右。由於高額的租金和零星的訂單,還有一些店鋪老闆和服裝廠面臨著“開業即破產”的處境,他們由此萌生了退意,計劃退租,重新加入打工者行列。

但與此同時,更多的“求生”行動在發生。他們或減少門面,利用線上渠道消化現有庫存;或輕化成本架構,用技術武裝自己,減少新品推出;或加強營銷,在社群、直播和短視頻方面進行佈局;或計劃將工廠遷至成本更低的地方。

“支出大、進項少”

上午10:30,潘郴掃碼並通過體溫檢測後,來到自己的三個店鋪進行巡視,發現這裡的客流量較年前降低至少一半。店員告訴她,復工這幾天拿到的訂單寥寥無幾。在抖音發佈的短視頻,和在淘寶上嘗試的幾次直播,目前也沒有什麼成效。

幾經思索,潘郴先後給物業和正在服裝廠的老公打了兩通電話。物業那邊,潘郴的需求是減免房租,至少不漲房租,但物業給出了否定的答覆。服裝廠那頭,潘郴讓老公暫停了廠裡員工的例行加班,年前計劃推出的部分新品也先緩緩。

“開源節流,我每天都在為了這四個字傷透腦筋。”潘郴說,支出大、進項少,是她和這裡的商戶面臨的共同處境。

而在所有的支出裡,高企的租金是不得不提及的一環。在這裡,小小的一間店鋪租金每月便高達五六萬元,地理位置更好的、空間大的則更貴。更為嚴峻的是,復工以來,深圳東門、南油等服裝批發市場的商戶們還遇到了漲租的難題。

在潘郴看來,疫情之下,商城、房東、和商戶都是受害者,只是受損程度不一。“很明顯,商戶目前的承受能力更弱。”

需求未振之前各項開支接踵而至,服裝產業鏈的競爭生死時速。雖然大家都在艱難支撐,但很明顯,已有人撐不下去。“這裡另一棟樓裡,我的朋友因為去年整體經營不太穩定,加之如今疫情造成的損失,已經不準備做下去,‘招租’啟事都已經掛上去了。”潘郴坦言。

李娟同樣在南油服裝批發市場從事著“生產+貿易”,並打算於今年開始做國際站。但她現在的問題一方面在於部分關鍵崗位的員工滯留在湖北,產能縮水,相關的服裝製版等程序無法展開;另一方面,國外客戶基本不接受其提供的產品,向海外拓展的計劃因此延期。

同時,按照研發前置半年的產業鏈規律,目前應該是各個服裝廠商銷售夏季服裝、研發2020年秋冬服飾的關鍵時期。作為服裝產業鏈條裡承接服裝品牌與製造工廠的核心環節,一旦停滯觸發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損失將變得綿長又難以剎停。

“現在批發城展出的大多是夏季服裝了,我們已經錯過了春季銷售,產品庫存堆滿了倉庫,現金迴流也成為問題。加上因為延遲開工,秋季訂貨會必然延期,我們生產週期也會縮短。”

損失的鏈條並非止步於零售和批發。在製造端,已經交付的訂單隨著工廠的逐步復工,尚可以完成,但對於未來訂單履約能力的存疑,則讓紡織服裝出口生意麵臨著訂單外流的風險。

“我瞭解到深圳一些做出口生意的中型服裝工廠,流動資金比不上大工廠,但廠房、設備、工資損耗都很大,開工了也要面臨消費力減弱的現實,他們是最難過的。”李娟說。

同時,在製造環節難以主觀驅動恢復的情況下,如果不能把握住秋冬的訂單,大量的外貿訂單就會流向土耳其、以及東歐、東南亞的一些國家,而如果佔到全年總訂單60%的秋冬訂單走失,將會影響到大量從業者的生計,也會持續影響中國的整個服裝產業。

南油服裝批發市場的境遇,只是這場蔓延至全球的疫情所產生的重創裡的滄海一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較上月大跌14.3個百分點至35.7%,創有統計以來最低。

該數據此前的新低在2008年11月,為38.8%。由此,一位華東的券商分析師指出,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甚至超過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另一則來自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近日發佈的分析報告《冠狀病毒(COVID-19)對全球貿易的影響》顯示,預計新冠病毒疫情將對全球價值鏈出口造成500億美元的損失,其中紡織服裝產業將因此損失超15億美元。這也意味著,此次疫情中,紡織服裝產業損失超過100億人民幣。

該領域相關上市公司線上線下銷售同樣受到不小的影響。以線上渠道為例,2月份,波司登、雪中飛、好孩子、安奈兒、富安娜、李寧、特步在天貓店鋪的銷售額分別同比下降58%、22%、7%、50%、9%、14%、18%,僅有水星家紡等少部分上市公司天貓銷售額同比有所增加。

此外,前述報告稱,我國之外,由於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等歐盟成員國與中國紡織服裝供應商在是紗線、面料、拉鍊、紐扣和其他配件等方面一直保持著密切合作關係,其在疫情中受到的損失預計達5.38億美元,製造業集中的越南和土耳其緊隨其後,美國的紡織服裝產業也預計損失8000萬美元。

破局自救

損失已然成為定局,繼續被疫情“麻痺”還是果斷轉變思路求生,已經不是選擇的問題,而是決定生存的抉擇。

“自救”成了這條產業鏈大部分參與者的共同選擇。如今,不少人選擇減少門面,利用線上渠道消化現有庫存;或輕化成本架構,減少新品推出,加強營銷,尤其是在社群、直播和短視頻方面進行佈局;或計劃將工廠遷至內地。

經營兩家女裝店鋪超過5年的高翔也在觀察著最近的市場動向。雖然周圍已有兩三個往年經營業績一般的同行,想要尋覓其他出路。但他的想法則是,先努力支撐到5月份,如果訂單還是上不來,就將其在四樓那間位置不太好的店鋪出手,一樓的這一間則繼續努力衝業績。

高翔坦言,這一個月近20萬的損失還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雖然目前也有不少庫存積壓,但在已上大學的女兒的建議下,他在春節期間便開始重新籌劃此前僅作為“面子工程”,且並沒有花太多力氣的線上渠道營銷。

開工後,他微信群、直播、短視頻樣樣都來。十來平米的狹小空間裡,高翔店員們既連接著天南海北的商家,又吸引著屏幕那頭的散客。

作為線上“新手”,高翔顯然還不夠專業。截至目前,他家店鋪積壓的庫存僅清了十分之一不到,但“能賣出去”這個好兆頭已然讓他感到滿足。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我這個傳統服裝從業者可能永遠都不會主動學習這些新技能。接下來,我準備嘗試請網紅為我們直播,如果效果好,就繼續做下去。除此之外,我還要繼續尋找更合適的上游合作伙伴。”

高翔尋找合作伙伴的緣由在於其供應商未能全面復工。這一境況在南油乃至華南服裝批發市場屢見不鮮。來自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4日,僅有68.5%企業目前已經逐步復工,復工人數佔正常生產情況下用工人數的37.8%,另外,31.5%的企業由於規避疫情風險、政府限制開工、等待復工審批、招工難訂單少等原因暫未復工,還有約10%的企業預計會到4月份才能全面復工。

在他看來,真正的考驗不是“相對靜止”的2-3月,而是播放快進的4-5月。“所以我不會輕易言敗,至少要先過疫情之後真正的考驗期。”

相較於高翔,潘郴的社群、直播和短視頻營銷效果不甚顯著。她的想法是先從輕化成本架構做起。一方面適度減少新品推出,把現金流控制住。“現在員工逐步復工了,但大家效率上有一定差別,所以我準備好好做管理,把不必要的成本減掉,提高員工的工作狀態。”

往年,由於要及時跟上國際服裝潮流,潘郴每季度會抽出時間去日本或韓國的各大潮牌店考察。但今年上半年,她取消了上述行程,輔以雜誌、網站等渠道瞭解最新信息。“即便如此,我們的設計也只會更嚴苛,努力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

還有少數服裝廠選擇將廠址遷往成本更低的地方。“我們以前有一家在深圳寶安的合作廠商,計劃在月底遷到惠州,因為那邊租金和人工更便宜。”李娟表示,在其微信群裡,也有朋友袒露過“如果撐不下去就乾脆回四川老家開廠”的想法。

事實上,突發事件會成為一部分人的阻礙,同時也就有可能成為一部分人的機遇。並非所有服裝產業鏈從業者都處於“掙扎”狀態,也有商家和企業因此獲得新生。

曹湘所在的獨立設計師品牌,因為早在2018年初便完整佈局了社群、直播、短視頻,現在可做的事情非常多。在淘寶店鋪內,除了有常駐直播增加轉化,其在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也使用小V播主直播到淘寶聯盟,轉化率相當可觀。目前,店鋪有近八成商品來源於線上。

“我們淘寶店鋪的粉絲已經超過20萬,已經滿員的微信群也有近30個。雖然疫情讓線上線下渠道都受到一定影響,雖然有一部分社群電商倒下了,但我們由於產品風格獨特,線上回頭客較多,這次疫情受到的衝擊很小,可以說是平穩度過,現金流也足夠支撐半年以上。”

曹湘坦言,他們接下來的目標是進一步加強直播、圖文等內容渠道的佈局,爭取早日將淘寶店鋪的粉絲突破30萬。

另一家經營皮具的商鋪老闆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間段他們產品的需求不高,因此店鋪受疫情的影響不大,庫存也可以撐到本月底。“在行業沒有完全復工的情況下,庫存反倒成了一種保障,讓我有更多的精力去優化成本架構,尋求更合適的供應商。”

除此之外,該產業鏈主攻“線上溝通”的平臺也迎來發展契機。日前,凌笛數碼旗下的STYLE 3D宣佈已完成 1 億元 A+ 輪融資,由高榕資本領投,順為資本、元璟資本、BV百度風投、銀杏谷資本跟投。

上述品牌獲得青睞的主要原因在於,疫情的催化使得“線上溝通”這一核心的產品設計思維成為服裝產業鏈上的強需求。而該平臺可為中小服裝企業實現從設計研發到生產出廠完全在線上溝通完成,並將供貨時間從三個月縮短到十五天左右。

當傳統制造業依然將長期保持勞動密集難以快速進化,服裝設計前端的高效數字化就尤顯其重要性。這一次疫情的擴散,將服裝產業對於數字化的需求提前激發了出來。

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正在為這個行業爭奪失去的時間。雖然產業鏈參與者們各有各的玩法,但真正能在這場“生死局”裡勝出的,還是要看誰進化地更快,爭取的時間更多,誰最終能夠完成觀念上的徹底顛覆,實現銷售渠道的徹底創新和拓展,以及供應鏈上的快速翻單快速變現。

“轉變慢一點點,落後一點點,都有可能‘扛’不過去。”李娟說。

(應受訪者要求,潘郴、李娟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