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倒逼莞企加速數字化轉型

<table> 疫情倒逼莞企加速數字化轉型

東莞三友聯眾車間,技術人員穿著無塵防護服在車間作業。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傑 攝

/<table>

3月12日,距離莞企復工已過去一個月。記者來到東莞臺商大廈、民盈·國貿中心等大型寫字樓,仍看不到多少上班族的身影。一打聽,原來很多人都在居家線上辦公。

受疫情影響,線上辦公成為很多企業的首選。但這種現象背後,卻並不僅僅是居家辦公這麼簡單。與之相伴的還有生產數字化、銷售數字化、數字政府等多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在疫情造成空間隔絕的同時,東莞數字化進程卻在加速推進。

南方日報記者 吳擒虎

轉機

傳統企業嚐鮮數字化

在東城街道,東莞中創智能製造系統有限公司的數字化工廠裡有一塊顯示屏,能夠看到車間裡刀具的壽數數據。其中,6號刀具壽數預設指數為5000,其當時壽數為9,表明該刀具距離疲憊期較遠。

指著數控機床,該公司總經理黃河解釋:“只要一臺電腦,就能操控工廠所有設備,這便是數據工廠。經大數據蒐集後進行數據剖析,得出刀具的疲憊期而防備斷刀。”

除了預防斷刀,中創智能的系統還做到了“一刀一策”。黃河介紹,不同刀具是有不同疲憊期的,過去只能通過人工來識別和判斷,如今數據蒐集後,系統會進行深度開發研討,精準排出每個刀具的疲憊期。黃河說:“這不僅能提高車間出產功率,操作人員還可以更專心地出產,不用將過多精力花在斷刀檢查上。”

自疫情發生以來,很多東莞企業像中創智能一樣,加速了數字化場景的應用。

北京大學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認為,所謂“數字化”,其核心是用一種連接的方式實現各種創新。通過數字化的這種“連接”,可以重構現實世界。

“目前,數字化在零售服務業等領域應用較為廣泛,而在製造業尤其是傳統行業的推廣,則比較緩慢。”陳春花分析,這次疫情恰巧提供了一個契機,推動了企業的數字化變革。那些擁有線上平臺、具有數字化能力的企業,受到衝擊較小,而沒有數字化能力的企業則束手無策。

廣東華商智造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數字化技術的服務商。公司董事長陳宏波說,越來越多的東莞企業認識到數字化對自身轉型升級、加快企業智能化的促進作用。目前,莞企對數字化、信息化的服務需求很大。有十分明顯需求的企業集中在港資、臺資和民營企業,他們對轉型升級的需求更加緊迫。

東莞市恩樂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傳統的數碼產品製造企業,年銷售額過億元。通過數字化轉型,打通線上銷售渠道,在疫情影響下,儘管該公司線下訂單急劇減少,但網上訂單卻迅速增加,彌補了線下的差額。公司負責人林木松說:“在發現商機和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上,數字化帶來的是線下會展、廣告等傳統方式所不能代替的新機遇,如果沒有線上平臺,我們的訂單可能會減半。”

值得關注的是,在數字化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東莞數字化技術服務的供給能力尚存在短板。

工業互聯網是數字化在製造業領域的重要內容。目前,東莞工業互聯網的技術服務能力仍顯不足。截至2019年底,東莞共有18家機構入選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在全省排名第四,但在數量和質量上與廣州(99家)和深圳(67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此外,由於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的概念較新,目前,市場應用主體觀望情緒濃重,市場上雲應用軟件也大多同質化,各類平臺尚處在培育期和市場推廣期。

成效

減人工、提效率、降成本

在東莞的重點龍頭企業,數字化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例如,拓斯達在華為雲上部署其企業新一代的S/4HAHA系統,將系統ERP、MES、CAD有效地連接起來,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大族粵銘激光通過“華為雲”部署消費者個性化定製激光打印業務,將激光打印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用戶,幫助企業完成商業模式轉變;

暉速通信將數據庫、文件等的備份服務部署在“華為雲”上,通過去重、壓縮、加密等技術對數據進行定期備份,滿足日常數據的備份、存儲和加密需求。

這些先行一步的企業,在疫情衝擊下已經嚐到了甜頭。數字化為企業帶來了減人工、提效率、降成本等重大利好。

東莞市華美食品有限公司是東莞傳統行業的代表,擁有東莞、湖北、北京3個廠區,月餅日產能超300萬個,餅乾日產能達120噸以上。龐大的生產線使得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成為一大難題。

華美食品IT經理李昌柏介紹,該公司構建了全新的智慧OA平臺。新平臺通過部署會議管理、文檔知識管理等多個應用模塊,打造涵蓋費用管理、人事、行政、製造、採購等多領域的一體化流程體系,有效地支撐了從總部到各分公司、再到各連鎖門店的業務協同。

“新平臺上線後,公司信息傳達更及時高效了,審批效率提高了200%,業務處理時效提高了100%以上。”李昌柏說。

此外,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員工返崗率不足。在東莞,廣東每通測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卻沒有這種煩惱。

每通測控公司董事長熊逸民介紹,公司主要從事移動智能終端的監測業務,過去人工檢測,整套工序檢測完結要40人左右,不僅人力成本高,誤判的概率也高。如今,在經歷數字化轉型後,該司有了自動化檢測設備,只需2人操控,節省了人力。還可根據大數據的剖析,使產品可追溯,打造全智能的工業鏈。

最讓東莞企業家欣喜的是,數字化轉型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為產品提供了降價空間。

來到東莞聲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只見工廠生產秩序井然,工作人員隨時根據數字顯示屏上綠色滾動條的提醒,及時安排跟蹤生產進度。記者詢問該公司耳機產品的價格:9.9元還包郵!

9.9元一副耳機還包郵,企業不會虧本嗎?聲耀電子卻依靠這樣的爆款產品,多次創下銷售紀錄。秘訣就在於數字化改造。

“經過改造之後,我們可以實時讀取生產線上的數據,做到生產上的‘心中有數’,東莞和其他地方的工廠也能數據聯動,既升級了產品,又節約了成本。這部分成本就可以讓利給消費者。”聲耀電子總經理郭勝說。數字化改造後,聲耀電子的一款運動耳機,通過優化體驗設計和調整用料方式,成本降低了10%。

趨勢

數字化將成莞企“看家本領”

在廣東正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塊顯示屏佔滿了一面牆,這是正業科技的檢測雲系統,顯示屏上佈滿圖表,顯示著最新的生產和供求信息。

正業科技主要從事精密儀器設備及高端電子材料的研發產銷。疫情之下,正業科技響應號召,轉而生產口罩機。從2月3日啟動,到2月17日完成口罩機樣機,正業科技只花了半個月。

正業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之所以能夠這麼快地完成轉產,與公司的數字化轉型密切相關。公司研發的全自動口罩機,充分利用了對數字化、自動化技術的積累,共調動總部和分公司的研發和測試人員100餘人開展研發設計、物料定型、關鍵工藝參數測試等工作。

陳春花分析,疫情來了,物理空間必須隔離,很多企業突然發現,數字化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備能力。過去對數字化持觀望態度的企業也將積極參與進來。

數字化,已然成為東莞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從國家層面到廣東省再到東莞市相關部門,相繼出臺政策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例如,《東莞市加快5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指出,未來東莞將積極加強推動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在電子信息、機器人等重點領域及重點產業建設基於5G網絡的工業互聯網,開展設備遠程運維、機器視覺檢測等應用,提升全市企業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及智能製造水平。

莞企的數字化轉型,正面臨良好的技術條件和市場優勢。

一批紮根東莞的新型研發機構,正在突破數字化的技術瓶頸。中科院雲計算中心、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等紛紛投身數字化技術研發。

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致力於研發數字化工業鏈。該院副院長倪明堂介紹,專營自動化設備的拓科智能在來到東莞以前,僅僅從事單一的機械設備生產,與上下游企業之間存在交流壁壘,限制了企業的發展空間。研究院專門為拓科智能定製出數字化工業鏈計劃,幫助該公司聯合上下游企業。現在,拓科智能已從單一的機械生產,轉變為定製全套自動化生產線,在短短几年實現營收翻番。

作為先進製造業中心,東莞還贏得了一大批數字化技術支撐平臺的青睞。例如,阿里巴巴將東莞定為其第一個數字化產業帶試點城市。2019年底,阿里巴巴1688和東莞展開戰略合作,共建數字化產業帶。阿里巴巴1688打造了一套集製造在線化、流通智能化、產地品牌化、本地服務網格化於一體的產業帶數字化方案。目前,東莞已有超過5萬家企業通過阿里巴巴1688平臺拓展市場,線上月銷售額近20億元。

放眼未來,數字化將成莞企重要的“看家本領”,引領東莞製造業再攀新的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