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咸陽市概況

咸陽位於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亙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它東鄰省會西安,西接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西北與甘肅接壤,全市轄2區2市9縣,總面積10189.4平方公里,2014年末常住人口495.68萬。咸陽風景秀麗,四季分明,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是絲綢之路的第一驛站,我國中原地區通往大西北的要衝。咸陽有著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國甲級對外開放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國家衛生城市、首屆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地熱城、全國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市、中華養生文化名城及國家園林城市。

陝西省咸陽市概況

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是國家立體交通的新樞紐。咸陽位於祖國版圖的中心,是中國大地原點所在地,自古就是西部戰略重鎮。今天的咸陽,稱得上西北連接世界最便捷的城市。擁有國內六大航空港之一和西北地區最大的航空港及出口產品內陸港,從這裡坐飛機出發,一小時之內可達全國40多個重要城市。毗鄰亞洲在建最大的火車站,全國9條鐵路、6條高速路在此縱橫貫穿,正在規劃建設的北京至昆明、烏魯木齊至上海兩條高速鐵路唯一的交匯處也在這裡,咸陽將形成到其他重要城市的陸路"一日交通圈"。屆時從咸陽坐火車到北京4個小時,上海5個小時,必將為咸陽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歷史人文深遠宏闊,是中華文明天然的博物館。咸陽身處華夏曆史文化長河的發端,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秦始皇定都咸陽,使這裡成為"中國第一帝都",也讓咸陽成為每個中國人都熟知的地方。咸陽遍地秦磚漢瓦,境內文物景點多達4951處,五陵塬上漢高祖長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漢唐帝王陵寢連綿百里,舉世無雙,被譽為"中國的金字塔之都"。不來陝西領略不了中國歷史,不到咸陽就體驗不到秦漢雄風和中華原生態文化的浸潤和滋養。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始於咸陽,秦創設的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郡縣制以及大一統思想,影響深遠,秦開創蘊含的革新開放、創新進取、誠信有為的文化元素,是我們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

現代產業基礎堅實,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咸陽孕育了中國的農耕文明,農業始祖后稷在此教民稼穡。是關中糧食生產的"白菜心",每年給國家提供200萬噸以上的商品糧,尤其麵粉品質優良,享譽三秦。年產水果400多萬噸,是世界上唯一符合蘋果生產七項指標的最佳優生區,是全國最大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全國總量10%以上的優質蘋果來自咸陽,全球六分之一的濃縮果汁出自咸陽。同時也是陝西最大無公害精細蔬菜生產基地,銷售範圍輻射西北。咸陽地下水、煤炭、石灰石、地熱等其他自然資源也非常豐富。今天的咸陽,更是西北重要的工業城市,是西北最大的電子工業基地,陝西重要的能化工業、輕紡工業基地,形成了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電子、醫藥、紡織、食品、建材、航空物流、太陽能光伏等九大產業為主體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奠定了城市未來發展的雄厚基礎。

生態環境優美宜人,是自然人文交相輝映的現代宜居城。咸陽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是西部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境內渭河、涇河、灃河交匯,400萬畝林地鬱鬱蔥蔥,自然條件宜人,神刀、神針、神脈、神袋、以及攻克腫瘤剋星的神醫等"五神"全國聞名,食療、醫療、藥療、水療、足療、茶療等"六療"特色保健項目一枝獨秀,每年吸引國內外1100多萬人次觀光旅遊。近年來,我們致力於打造美麗、浪漫、溫馨的城市家園,建設了一批秦漢主題鮮明的古典景觀,整座城市溢滿著濃郁的秦風古韻。蓄渭河水而成的"咸陽湖"景觀碧波盪漾,給咸陽增添了靈氣,引來了人氣。5年來,咸陽市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保持在300天以上,城市綠化率、人均綠地面積位居北方城市前列。今天的咸陽,已成為中華養生文化名城、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中國魅力城市,越來越讓每一個咸陽人感到自豪,也讓每一個外來者稱羨。

發展前景無限廣闊,是未來西安(咸陽)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的大引擎。咸陽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未來發展的光明前景令人憧憬。國務院《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把西安(咸陽)打造成1000萬市區人口的現代國際化大都市。屆時,10公里長灃河將變成清水長廊,渭河將成為我們的城中河,昔日秦都城"灃渭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的恢宏氣勢將重現咸陽,一個人文薈萃、底蘊深厚的咸陽,一個更加開放、加速崛起的咸陽,一個天藍水綠、更具魅力的咸陽,將以全新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歷史沿革

咸陽,東周時封於秦,春秋時稱渭陽,至戰國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國都城經九次遷徙後,定都咸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郡縣,在咸陽周邊京畿要地置內史,統轄關中各縣。秦末項羽入關,廢郡縣,恢復分封制,將秦內史和上郡一部分劃為雍、翟、塞3國,是為"三秦"的由來。漢高祖初年,劉邦恢復被項羽焚燬的咸陽,取名新城。武帝年間,因咸陽臨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關中各縣相繼解放,撤銷關中分區,在市境設置三原、咸陽、邠縣三個分區。1950年5月撤銷三原、邠縣分區,咸陽分區改為咸陽專區。1961年10月,咸陽專區轄咸陽市及興平、鄠縣、盩厔、高陵、三原、涇陽、淳化、醴泉、乾縣、永壽、栒邑、邠縣、長武13縣。1964年9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改醴泉為禮泉、栒邑為旬邑、邠縣為彬縣。1969年,咸陽專區改名咸陽地區。

1984年,撤銷咸陽地區,咸陽市改為省轄市,高陵、周至、戶縣劃歸西安市,原寶雞地區的武功縣、楊陵區劃歸咸陽市,原縣級咸陽市改為秦都區,咸陽市轄秦都、楊陵2區及武功、興平、涇陽、三原、禮泉、乾縣、永壽、彬縣、長武、旬邑、淳化11縣。1986年12月,以市區樂育路為界,分秦都區東部置渭城區。1993年6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興平撤縣設市(縣級市)。1997年7月,國務院決定建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示範區管委會為省政府直屬派出機構。

行政區劃

陝西省咸陽市概況

咸陽市地圖


咸陽市行政區劃

截止2014年末,咸陽市下轄秦都區、渭城區、興平市、武功縣、乾縣、禮泉縣、涇陽縣、三原縣、永壽縣、彬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共2區1市10縣,126個建制鎮、25個街道辦事處,漢、回、蒙、藏等41個民族,其中漢族約佔99.8%。

陝西省咸陽市概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