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今天我們來學習顏真卿的楷書《麻姑仙壇記》。

《麻姑仙壇記》是顏真卿楷書裡面非常重要的一件作品,在顏真卿的楷書藝術生成、發展的這一過程中,《麻姑仙壇記》作為顏真卿六十三歲的一件作品,體現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藝術風格。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前人在給《麻姑仙壇記》的書法風格進行定位的時候,說它是“蒼勁古樸、骨力挺拔”。我們現在來看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給我們呈現出來的這種面貌和精神,確確實實是異於他很多其他的書法作品。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我們對它做一個概括,應該是“筆力雄強、線條厚重、字勢外拓、結字奇崛”。顏真卿在《麻姑仙壇記》做的這種創造是自己在相當長的積累以後所做出的一種探索,或者是嘗試。我們在學習顏真卿楷書的時候選擇《麻姑仙壇記》,是我們進一步瞭解顏真卿在書法藝術上閃光的思想和智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和手段。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但是大家要注意,在《麻姑仙壇記》,甚至是其他的顏真卿這一路書風的東西,我們應該是學習其思想和技術精髓,而不是僅寫顏真卿楷書的一個面貌,真正的善學者是學顏得其精神而不失其跡。我們學習顏真卿的撇捺,是學習他調動這個毛筆進行藝術表現的技術技巧,培養我們對毛筆的表現力,提升我們的這種能力,而不僅僅是要去學會哪一個點畫、哪一個起筆、哪一個收筆、哪一個行筆,你不通過起行收的瞭解、學習、模仿、再現,你就感受不到,或者說你就不能獲得顏真卿的這種創作的東西、智慧的東西。但是如果你僅僅停留在對顏真卿的點畫的模仿、字形的寫像,這樣也不是明智的選擇,這也是停留在一個淺層的學習上。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我們所有學習的東西都要掌握,在這個層面上來說就沒有什麼樣的資料是不可學的,只要是在我前進道路上有益於我提升、有益於我創造的都可以學。關鍵是你能夠進得去,還要能抓得住。在顏真卿寫他的顏體楷書的之前有這個面貌嗎?是顏真卿在那個社會背景下,在那個大的文化背景下的一種內心的需求,內心感受的一種外放,寫的是自己的生命態。你這個時候簡單地僅寫他的面貌,做的就不是你自己,我們筆墨的真正價值在哪裡?就是最後你的生命和你的狀態在這個筆墨裡面鮮活的存在。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勤禮碑》的創作是七十一歲,《麻姑仙壇記》是六十三歲,為什麼我們要先學習《勤禮碑》,後學習《麻姑仙壇記》呢?《勤禮碑》在技術的豐富性上、在用筆的細節技巧上更加完備、結構更加成熟、更加升華的合理、自然、自由。在顏真卿一個大的趨勢下,《麻姑仙壇記》裡的變化非常大,這個變化是內在的力量感的轉換,和線條的在裡面表現的這個力量的轉換組合來變的,而不是靠字形的變化、字形的伸縮來變,所以它更內涵,更內斂,要求就更高。就給你一個不大舞臺讓你寫得氣象萬千,這確確實實不是誰都可以勝任的。所以我們只有對書法藝術完成了相當的積累之後,再去進入《麻姑仙壇記》,才能真正去把握它那個基調,寫出它的精髓。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總之,對《麻姑仙壇記》的學習,我們更多的是在意趣上,它是顏真卿如何來調動筆墨營造一個藝術氛圍,或者是表達自己的一種全新的審美訴求的一個典型案例。《麻姑仙壇記》的版本有很多,有很多翻刻本,總之我們在選擇範本的時候請大家注意,那種刻得很光、點畫很清晰的這種範本一般都有問題。《麻姑仙壇記》傳承下來以後很多斑駁,碑帖上的斑駁、石花這些東西是構成範本的藝術氛圍的非常重要的元素,那種把黑的白的做得很光潔的這些東西,實際上把很多藝術氛圍的感覺的東西給破壞了,給僵化了。但是你說它不清楚我們怎麼辦呢?最簡單的一個辦法,你就寫清晰的字。作為初學者,不能去想象很多缺失的地方,你就寫清晰的嘛。不清晰就繞開它,這個就是最簡單的辦法。你通過對清晰的字的研究、臨寫,對它有了認識以後,再過來去想象它很多缺失的地方,你不是就可以恢復它了嗎?你在清晰的地方領會得越深刻,那麼你回來對它的這種想象、對它的恢復、對它的還原就越到位,如果你一開始就把它搞成一個僵死的還原,今後你再回頭,所有的想象都沒有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在楷書創作中提出模糊的概念。哪裡來的,是天上來的嗎?是我們坐在家裡想出來的嗎?這實際上就是有效地吸收了我們範本裡面這種石花所產生的視覺感受,給我們的一種啟迪。所以選擇範本的時候清晰的不一定是好事。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我們大家看一下整體的感受感覺,字的撐格以及線條的力量、厚度,潤裡面有強烈的力量感,有足夠的摩擦才能夠讓我們把握《麻姑仙壇記》的基調。對《麻姑仙壇記》的臨寫我們希望大家在進入它之前,一定是要對篆書的技巧有一個瞭解,尤其是大篆的技巧要有一個感受。大篆的技術是一個什麼樣的技術呢?小篆的特點是圓潤流暢而富有彈性,大篆在小篆的基礎上起筆時產生一個絞裹動作,然後邊推邊提,讓它產生足夠的摩擦,這樣出來的線條就厚重。我們在寫顏真卿《麻姑仙壇記》的這種厚重、拙的線條的時候,更多的就是需要大篆的線形來進行表現。

附:麻姑臨習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轉發: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