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西域還是漢文化為主的中原,為何等到清朝收復新疆的時候就成了異域?

一品鏟史官


這就牽涉到西域獨特的地理位置了。西域狹義來說即現在的新疆地區,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均有鄰居,往來相對容易,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

自張騫出使西域後,帶動了絲綢之路的開通,中西政治、經濟、文化、物種等開始了大規模的交流。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人口的流動和遷徙,人口的流動主要指往來的商人(多是中亞阿拉伯一帶),人口遷徙指因政治壓迫或軍事失利而來的(如匈奴西遷、西突厥、回鶻西遷、西遼國),這樣,勢必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衝突與交融。

唐以前,西域一帶主要受印度佛教影響,其人種也非常複雜,現在都不知道去了哪裡。唐前期,也是伊斯蘭教誕生的時候。宋代伊斯蘭教已經傳入南疆喀什一帶(由默罕默德眾多後裔的其中一支的而來),不過非常零星,受眾很少,到了明代又來了一支後裔來傳教。

察合臺汗國

直到元朝時期,西域一帶為察合臺汗國,大力推行伊斯蘭教,佛教逐漸式微。明清時期,受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新疆各民族文化在同域外文化既吸收又衝突的過程中徘徊發展。明代中央王朝對西域的控制不強,基本只能到達哈密,設哈密衛,元朝被敗的蒙古紛紛奔赴蒙古草原、天山以北等地,明政府在長城一帶設置“九邊”以自衛。

清朝初年準噶爾汗國

到了清朝,天山南北形成兩種勢力,南疆較分散,各個綠洲(地區)都有阿奇木伯克統領(相當於土司),但有宗教領袖大小和卓;北疆為蒙古人的天下,分佈著幾大部落,最終準噶爾首領噶爾丹統一全疆,建立準噶爾汗國,謀求獨立 。於是滿清政府有康熙帝親征,大敗噶爾丹於昭莫的等地,噶爾丹死後,由侄子上位。大小和卓由憑藉自身努力統一南疆,謀求自立。

《乾隆平定準部回部戰圖》圖七

之後,經過康雍乾三代君王的努力,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定天山南北,收復西域。光緒十年(1875)建立新疆省。


瀚海淘沙


不請自來,我來回答

前言

自漢朝開始西域被漢武帝征服之後漢朝為了加強對西域的控制在西域設立了四個郡酒泉,玉門等…同時也把漢文化傳入了西域。

唐朝對西域的影響

唐朝時期經過一系列的戰爭西域再次被我們控制在手裡,同時因為唐朝強大影響力以及對西域控制力的加強,文化傳播也進一步加強,漢文化和佛教同時盛行於西域地區。唐玄宗時期玄奘西行路過西域,佛寺甚多漢文化盛行。

唐朝衰弱西域控制力消失

唐玄宗後期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國力迅速衰弱,無力控制西域,西藏吐蕃趁機崛起侵佔河西走廊阻斷了唐朝與西域的聯繫。

吐蕃與唐朝的建立時間上基本一樣,自唐朝開國之後與吐蕃的戰爭就沒有斷過。

唐朝國力強盛但國土遼闊樹敵太多無法集中全力討伐吐蕃,雙方互有勝負,一直持續到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唐朝衰弱吐蕃軍隊甚至一度佔領長安。

此時的唐朝已經無力控制西域,漢文化開始受到衝擊。

伊斯蘭的入侵

然而吐蕃的崛起,時也命也,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禍不單行,福不雙降,因為他遇到了急速東擴的阿拉伯帝國(黑衣大食)。

黑衣大食與吐蕃經歷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吐蕃殘勝,但同時也元氣大傷,內部開始分裂,再也無力控制西域,唐朝和吐蕃的勢力相繼退出西域。

唐朝和吐蕃的相繼退出使得西域一時之間出現混亂局面,黑衣大食的東擴使得伊斯蘭教開始在西域傳播。

西遼的統治者耶律大石信奉佛教,起初在西域扶持佛教抵制伊斯蘭教的傳播但後來為了得到伊斯蘭勢力的支持轉而不在干預伊斯蘭教,伊斯蘭教開始進一步在西域發展並且轉而抵制佛教與漢文化的傳播。

蒙古帝國進入西域後,成吉思汗對所有宗教及文化一視同仁,此時的漢文化和佛教尚有一線生機,然而等到西域察合臺汗國的統治者禿黑魯帖木兒繼位後情況急轉直下,因為他是第一個皈依伊斯蘭教的蒙古國統治者,禿黑魯帖木兒開始殘酷鎮壓和破壞佛教及其他異教徒,漢文化也無法發揮作用。

1514年塞義德登基汗位,情況更加糟糕因為他同樣也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並且徹底把伊斯蘭教傳播到西域的每一個角落。

結尾

明朝建立之後因為西域不在其統治範圍內而無法發揮影響力,明軍從哈密撤軍後西域最後一個佛教駐地也徹底伊斯蘭化,等到乾隆帝收復西域時,西域早已伊斯蘭化,清朝時期對於西域的文化輸出也極為薄弱,西域最終沒有留下一絲漢文化及佛教的一絲痕跡除了那一座座古城牆和一個個熟悉的地名。

自漢唐開始佛教與漢文化盛行的西域一步步變成了以穆斯林為主的伊斯蘭世界,西域也改了名字。


外太空的首富


公元755年,唐玄宗晚年發生安史之亂,唐王朝無暇顧及西域,吐蕃和回紇勢力趁機滲透控制西域,唐軍鞭長莫及回撤中原,唐朝後期完全失去了對西域控制,朱溫滅唐之後,中原王朝經歷五代十國,節度使之間連年混戰,漢族人口急劇下降,到北宋統一華夏都沒有再染指西域,沒有被中原王朝征服過。回紇和契丹族在西域土地上統治長達500百年。

隨著蒙古族的崛起,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橫掃半個亞洲,西域被窩闊臺汗國納入版圖,中原地區被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統治,元朝統治97年後被明朝推翻,元順帝北逃,蒙古人退回草原,但是明朝疆域沒有達到西域。

直到公元1757年,清軍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平定天山南北。時隔1000多年,西域終於再次回到了中原帝國的懷抱!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文化,崇拜,信仰。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1000多年的時間裡,吐蕃、突厥、回紇、契丹、蒙古族等民族,你方唱吧我登場。西域沒有漢族容身之地。


話歷史談道理


唐代的西域並不是以漢文化為主,也不是中原,而是離中原很遠,受漢文化影響的主要是兩個地方高昌(現在的吐魯番一帶)和于闐(現在的和田一帶)

但也不是和漢地沒有關係,西域當時和漢地都崇尚佛教,可以說是佛教共同體

至於清朝時為什麼變成了異域,主要是唐朝安史之亂後,漢人無力經營西域,沒辦法給佛教共同體兄弟提供支援,導致西域佛國被信仰伊斯蘭教的喀喇汗王朝蠶食,到察合臺汗國時,蒙古首領禿黑魯帖木兒皈依伊斯蘭,導致天山南北徹底伊斯蘭化……明朝更是無心也無力經營西域,只能在嘉峪關內遙領哈密衛,伊斯蘭國吞併他們的時候也沒有能力支援,導致僅存一隅的高昌回紇也徹底陷落

而印度佛教早就衰微更提不上支援,只有吐蕃,支援也有限,最多給逃亡的西域僧人提供庇護

可見,西域由中原的兄弟文化區域變成異域,是因為佛教共同體文化的整體衰落


輕九輕十


一、西域指的是哪裡

西域最早指周朝諸地,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廣義上的西域除了包括狹義上的西域諸地外還包括中亞和西亞部分地區,最終西域慢慢演變為我國西部地區的代稱。

二、西域早在漢朝就納入中國版圖

早在漢朝時就設置了西域都護府管轄西域,西域納入中國版圖,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諸國牽制匈奴,就派了張騫出使西域,這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次官方出使西域,使得中國初步瞭解了西域,為以後將西域納入版圖打下基礎。

霍去病在河西之戰打敗了匈奴控制了河西走廊,漢朝隨即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實際控制了河西走廊的漢朝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府,首次將西域納入中國版圖。西域都護府作用極大,不僅保護了絲綢之路不受干擾,還牽制了匈奴,另外西域的三十六國依舊是獨立狀態,難免會有矛盾,西域都護府也可調解西域各國之間的矛盾。

三、漢朝以後西域脫離中原王朝幾百年

但是隨著漢朝的衰落,西域都護府的作用也越來越小,西域又進入長期混戰,中原也進入了魏晉南北朝的亂世,這期間的政權存在時間都不長,不能對西域進行長期的有效控制和治理,

四、唐朝再次將西域納入中國版圖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唐朝在西域設置安西都護府,西域又一次納入中國版圖,唐朝也通過對西域的控制與中亞各國進行長時間的貿易,使得都城長安成為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際性大都市,人口數量超過了百萬,要知道同時期的西方城市最多的也不過才幾千人。

五、唐以後中原再也無力把西域納入版圖

唐朝末年中央勢力慢慢縮小,西域與中央的聯繫又斷了,西域再次脫離中國版圖。到了北宋建立時,西北和北方的遊牧民族十分強大,北宋連燕雲十六州都收服不了,更別提再次將西域納入版圖了,至於南宋更是隻能偏安一隅,國土面積不過兩百多萬平方公里,對於西域更是沒什麼想法。

自唐三百年以後元朝曾短暫將西域納入版圖,隨著元朝的迅速滅亡再次脫離,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卻沒有實際控制過西域,雖然明朝設立了關西七衛,但是其自制程度非常高,明朝實際能控制得區域不過在漢地十八省。

六、清朝才將西域再次納入版圖並牢牢控制

到了清朝,我國又迎來了一次領土大擴張,清朝入關把東北併入了中國版圖,與蒙古聯姻又實際控制了蒙古地區,耗費康雍乾三代帝王心血平定了準噶爾汗國,再次實際控制西域,即使後來清末屢受欺辱,也沒有放棄新疆。當然清朝不肯放棄新疆是因為新疆一丟那蒙古難守,蒙古失守那京城危矣,所以左宗棠力排眾議率軍平定了新疆的阿古柏收復了新疆。不過那時候正是世界大變革時期,海運才是當時的主流,收復了新疆也無法重現絲綢之路的輝煌了。






千年一嘆


說一下自己的觀點:

1.唐帝國時期,漢文化及文明是最先進的文明,萬國來朝,無不以唐人自居,同時代的阿拉伯剛剛興起,伊斯蘭文化未對新疆產生深遠影響。而唐朝對新疆有將近100年的管理。

2.唐帝國在安史之亂時將大量安西軍調去關內平叛,導致唐帝國對新疆失去控制,吐蕃趁機佔領新疆南部。

3.清政府時期對準格爾部進行了將近三朝的戰爭,新疆地區人口流失嚴重(至於準格爾部就直接被滅族了),大量信奉伊斯蘭教的維吾爾人佔據人口主體。

4.由於從唐朝中後期到清朝康熙長達600年時期,中原王朝未對新疆形成有效統治,使伊斯蘭文化通過戰爭等方式佔據主導地位。


離天堂最遠的角落


導讀:這個題目表述有點不清晰,大概是想說唐朝時西域還是中原文化輻射的範圍到了清代平定西北後已經伊斯蘭化。西域從漢朝納入中原版圖後在唐朝之前歷代王朝斷斷續續的延續這對西域的統治,唐朝因國力衰落逐步喪失中亞、西域的控制力後才被大食的伊斯蘭文明取代。直到一千年以後清朝為平定準噶爾汗國經過70年的征戰,才最終平定西北。


其實西域在宗教和文化改變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文明的輻射、宗教的傳播以及唐朝以後中原王朝國力下降等多種因素有關。歷代王朝中如果說對中亞、西域影響最深的應該是大唐王朝,自從唐朝以後很少有中原王朝的影響力越過蔥嶺抵達中亞。怛羅斯之戰後大唐為了應付中原安史之亂,不斷抽調安西都護府精銳會中原平叛。中亞和西域才易手大食和吐蕃,由於種種原因雖然中原王朝朝代更迭但是直到千年後清朝才再次把西域納入版圖。千年已降,吐蕃、回鶻、蒙古、契丹、大食多種文明在中亞、西域大地上交匯融合,這才形成了獨特文化形式。


怛羅斯之戰是西域文化基因的轉折點

從張騫出於軍事目的鑿穿西域開始,在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以後西域就被納入中原版圖。由於西域的至關重要的軍事意義以及絲綢之路的開通,到唐朝控制西域、西跨蔥 嶺幾乎是大一統王朝的標準配置。由於在中原王朝版圖內,再加上西域都護府的管理所以這段時間內漢文明深刻影響著西域。加上漢朝時期佛教的傳入,無論是中原還是西域基本都信仰佛教。有了共同的宗教信仰基礎,文化浸潤如同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滲透入西域的各個方面。

尤其到了唐朝國力空前強大,安西都護府輻射範圍超出蔥嶺抵達中亞的阿富汗和波斯東部邊界。這種情況下西域幾乎成為了內陸,所以西域各部均以漢文明自豪。與此同時伊斯蘭教誕生,政教合一的國家大食興起後逐漸向東擴張。兩大帝國在中亞產生了碰撞,怛羅斯之戰由於突騎施的背叛導致大唐戰敗。但是此時大唐在中原依然維持了和大食的均衡態勢,但是由於安史之亂不斷抽調安西都護府的精銳進入中原平叛導致實力空虛中亞和西域逐漸被大食和吐蕃蠶食。


大食雖然很快衰落,但是伊斯蘭作為世界三大宗教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唐朝雖然最終平定了安史之亂,但是藩鎮割據大唐再也沒有重新控制中亞和西域。漢文明在中亞和西域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大食帶來的伊斯蘭教逐漸在當地傳播。雖然大食也迅速衰落,但是伊斯蘭宗教的強大生命力還是中亞、西域逐漸生根發芽。

再加上先後短暫統治影響西域的吐蕃、高昌回鶻、西遼帝國以及察合臺汗國,在清朝重新平定西北之前多個民族的文明習俗在西域課下烙印。所以西域的文化特徵才呈現多樣性,直到乾隆時期再次把西域納入中原版圖。雖然在千年間西域政權更迭多種民族文化交融,但是宗教逐漸由原來的佛教被伊斯蘭教代替。也就是目前從西亞到中亞草原各個政權的主流宗教都是伊斯蘭教的原因。


小結:

綜上所述,在古代王朝國力強大與否決定了自己文明的輻射能力。所以從漢到唐西域基本保持了和中原文明同樣的習俗,但是從唐到清這千年間由於中原王朝的投射力減弱才讓西域最終呈現出文明多樣化的特徵。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簡單說一下吧。這是有變化過程的。宋之前,事實上,西域各族文化和漢文化很相近。無論是維吾爾族先輩回紇人還是其它民族文化上生活方式上跟漢族只有少許不同。但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動盪,宋朝時期,宋遼對持,西夏獨立,西夏宋遼之間矛盾重重,就在這時期,西域各部遭到伊斯蘭世界入侵,失去中原政權的支持,西域苦苦撐了很久。雖然這期間,遼,宋都有斷斷續續的對西域援助和支持,但無力對抗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合力。以于闐滅國為標誌,伊斯蘭勢力在西域反客為主,迫使西域各族改變信仰。雖然後來經過耶律大石武力收復,但依然積重難返。幸好後來蒙古崛起,成吉思汗子孫西征沉重的打擊了伊斯蘭世界,阻止了伊斯蘭東進。尤其元朝忽必烈獲得統治權,大大限制了我國伊斯蘭勢力發展。這裡並不是表示伊斯蘭世界不好,而是說明伊斯蘭世界一度非常強大,也一度是世界文明中心(古代世界文明中心不只有古羅馬,古中國,還有古伊斯蘭),這裡只是陳述史實,莫要不承認。以上就是造就今天局面得過程。我國教科書對這方面記載不多實在不該,我們需要讓各族人民瞭解我國整體歷史變遷,古代王朝興衰,無世界其它文明交往個衝突。文明史發展就是不斷對抗衝突交流友好融合的過程,從來都不是一片祥和。都是伴隨征服,殺戮,掠奪,聯盟,和親,等等。這很常見。秦朝統一六國,漢朝統一西域,匈奴壓服漢朝,都是這麼回事。


孫小恆爸爸


我長這麼大,從來沒有聽說過新疆是中原的說法,中原不是指中國,中原是中國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也不是中國所有文化的發祥地,他是中國文化主體的發祥地。因為中原主要指現在的河南一代,說中原一代是指中華傳統文化的發祥地起源於中原一代,而異域風情在我們國家來說是指少數民族文化,在大中國裡,五十六個民族的所有民族文化綜合起來,才能稱之為中華民族文化,而並非單指中原文化,而所說新疆異域風情是說既有中華民族傳統中原文化為紐帶又有既有很濃的民族特殊文化,是因為唐代和清代以及到現代,不是一個朝代,所以對民族文化的概念有所定義說法不同而已,其實質都是差不多的,不是說變了,就像一個民族的稱呼各個時代都是不一樣的叫法。古代新疆叫西域,雲南叫南蠻,北方稱北狄,西藏為吐蕃,等等,好好的瞭解一下中國古代史吧,一下子我也說不清楚,但從你這樣的問題來說,你根本一點歷史都不知道,說話純粹就是想當然的說。


Love蒲公英690


唐朝的西域受漢文化影響很大,開始相互交流交融,但也是有幾種不同文化的存在,也不是你說的中原,中原地區的概念你也再好好查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