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創」“狂草”寫的是什麼?心聲。心聲是什麼?苦難、砥礪

那些書法家們~第323篇

【原創】“狂草”寫的是什麼?心聲。心聲是什麼?苦難、砥礪!

“揚州八怪”中論詩莫過汪巢林,汪士慎詩書畫印一樣不缺。

故事:「原創」“狂草”寫的是什麼?心聲。心聲是什麼?苦難、砥礪


汪士慎排行第六,人稱汪六,或稱汪六先生、汪六處士。汪士慎是歙縣人,歙縣儒學之風盛行,宋元以來儒學就比較發達。汪士慎生於此,勤奮好學成了當然之事,他學而不倦,為他打下了深厚的學問基礎。汪士慎也追求過科舉之業,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他雖飽讀詩書,但是卻一再名落孫山,未能在舉業上有所發展。

康熙五十七年(1718)六月,歙縣逢大旱,山溪斷流,一片赤地。突然,暴雨傾盆而至,萬川競流,山洪暴發,汪士慎所居之鄉,更是人畜損失數以萬計,從來沒有聽說過大旱之年又遭洪災,亙古未見,是歙縣史無前例的一場大災難,稱為“戊戌之水”。汪士慎的很多親朋也不幸遇難,當時在揚州的汪士慎驚聞噩耗,一頭栽倒在地。

故事:「原創」“狂草”寫的是什麼?心聲。心聲是什麼?苦難、砥礪


這次打擊,對汪士慎是痛徹心扉的。回家奔喪後,他決定,離開歙縣,逃避自己的悲痛。三十七歲的汪士慎攜妻挐子,一路跋涉來到揚州,投奔他的老鄉馬曰琯、馬曰璐兄弟。馬曰琯、馬曰璐人稱“揚州二馬”,是徽州祁門人,揚州大鹽商,名震南北。二馬好儒雅,對當時的中國文壇盡過最大的善意,刻的《小玲瓏山館叢書》,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大影響。他們好詩、好字、好畫、好書,對“揚州八怪”幫助極大。汪士慎的到來,二馬很是高興,極盡地主之情。把汪士慎安排在馬家的“七峰亭”裡,這裡本來是馬氏兄弟專為文人墨客建造的從事藝術活動的場所。汪士慎因院內有七塊巨石,命新居為“七峰草堂”,汪士慎也多了個號:“七峰居士”。

汪士慎如何打開賣畫市場?二馬對汪士慎極盡推薦,汪士慎自己也開始了在揚州的結交,參加圈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農曆十月十五日,月圓之夜,汪士慎參加了明月樓的賞月。他攜帶了自作梅花冊頁與眾客共賞,並作詩一首:

皎然如月絕塵埃,南北枝頭次第井。

夜半月明香悄悄,美人應逐魂夢來。

故事:「原創」“狂草”寫的是什麼?心聲。心聲是什麼?苦難、砥礪


馬曰琯說他“嗜茶頂有茶經讀,能畫羞來畫直酬”。古時候的文人羞於論錢,與今時不同。汪士慎硯田乞米的日子並不好過,好在有二馬幫襯,能稍微立足。他平時寡言少語,不善推銷自己。他很快認識了淮安人邊壽民。邊壽民是“揚州畫派”人物之一,與汪士慎同齡,當時來往於淮揚之間。邊壽民在淮安有影響,有個“曲江文會”的圈子,與會者有“曲江十子”之稱。常發起“曲江會課”,頗負時譽。一次,邊壽民從汪士慎這裡帶走了十冊畫作。捎信來說已經賣了4冊,得了“三兩八錢銀子”,價格雖然很低,但是,淮安市場比不得揚州。

揚州有個叫方可村的畫家,聽說了這事,主動來找汪士慎,答應為他賣畫,並向汪士慎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汪士慎因為出師不利,自己正無所適從,加上柴米油鹽醬醋茶需要日日應付。內行的方可村的介入,對他來說是如逢甘露,汪士慎很願意聽從方可村的意見。一日,方可村邀約汪士慎去寧波賣畫。在寧波,汪士慎取得了良好的收入,讓他興奮不已,而且,還真正的走進了市場,讓他知道了市場的風向。

故事:「原創」“狂草”寫的是什麼?心聲。心聲是什麼?苦難、砥礪


除了二馬、畫友、畫商,汪士慎還得到了他的同學吳蔚洲的幫助。吳蔚洲在揚州城東聀裡有田莊別墅和聀裡祠堂,對汪士慎賣畫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尤其是晚年,二馬不在了,家道也中落了。吳氏一門對汪士慎關愛很多、援手很多。書畫一道,說雅了是“藝術”;說白了就是“賣藝”的手藝人。靠自己吆喝,顯然不濟。需要有人捧場子、抬轎子。吳蔚洲也是鹽商起家,家資富有、人脈極廣,捧場子、抬轎子的事自然做的不少。

經過八年的經營,自己賣,朋友們代賣,汪士慎終於有了積蓄。四十八歲歲那年,他請馬氏兄弟為他在揚州城物色到一處房子。從此,在揚州安家,安居樂業。

汪士慎喜歡飲茶,對茶具十分講究,他認為茶具既為煎煮所必需,又為高雅韻事之標誌。他有一把時大彬所制的梅花紫砂壺,被陽羨茶壺的紫雲色所吸引,加上時大彬渾然天成的製作,他更是讚歎不已。

故事:「原創」“狂草”寫的是什麼?心聲。心聲是什麼?苦難、砥礪


“揚州八怪”之一的高翔,為他畫過一幅《獻茶圖》。畫中:高杉聳立,有人家,圍坐三四人,案上雅緻茶具、煎茶的爐火燒的正是沁人心脾時,雲煙嫋梟,茶水已沸。汪士慎在低頭看茶火,生怕火候把握不好,一派“自燒松子自煎茶,碗麵清浮瑟瑟花”的景象。彷彿幾百年前的清香,隨風而至。

汪士慎五十四歲時,左眼病盲,仍能畫繁梅,已入爐火之境。到他六十七歲時,雙目失明,每作畫,家人引其手,輕聲對他說:“汪先生,這裡還沒有畫。”好在他作繁梅,梅枝紛披,花開萬朵,幽香逼人,他“盲於目,不盲於心”,一任自然,生活的苦被這種濃烈的創作沖淡了,如飲茶,苦後甜。他為了生存,只有不停的作畫、賣畫,以透支身體為代價,換來的是“苟且”而活。

汪士慎著有《巢林詩集》,七卷本,由馬氏兄弟資助刻印,人以為八怪中他的詩為第一。他喜彈琴,常撫琴自娛。他一生愛茶、愛梅及賦詩,撞擊出了不一樣的汪士慎。他精於篆刻。取法小篆而參漢意,以畫意入印,有白文印“尚留一目著花梢”,自嘲且自得。汪士慎畫的梅花,清淡秀雅,千花萬蕊,獨立一旁,默默冷香。

故事:「原創」“狂草”寫的是什麼?心聲。心聲是什麼?苦難、砥礪


汪士慎工書法,未盲時,以隸書自勝。失明後,改作狂草。一日,揚州大雪,金農獨坐門庭,看白茫茫一片。忽有叩門聲,乃汪士慎!,一小童領著雙目失明的他,叩門來訪。老友相見,談到興起,汪士慎急索紙筆,金農趕緊為汪士慎鋪開紙,研好墨,將筆遞在汪士慎手中。汪士慎揮筆狂草,一幅力作打動了金農,世上遂有金農此詩:

雙扉久不聞人聲,忽驚打門聲丁丁。

黃犬吠客披衣迎,咄哉盲翁無世情。

袖中大字大如鬥、自言寫時頓運肘。

心光頓發空諸有,當前多少美少年,

有眼有手徒紛然,

但見滿紙醜惡筆倒起顛。

叟兮又言小弟目盲非不祥,

老兄軟腳叉又何妨?

木棉裘暖飽飯日,

復日明日還來荒寺話斜陽。

故事:「原創」“狂草”寫的是什麼?心聲。心聲是什麼?苦難、砥礪


“狂草”寫的是什麼?心聲。心聲是什麼?苦難、砥礪!他一生活在苦難中,自他來揚州後,絕口不提從前事。哎,不提就不提了。盲後,汪六先生事,也淡於人言了。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字近人,號巢林、溪東外史等,漢族,安徽歙縣人,寓居揚州。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故事:「原創」“狂草”寫的是什麼?心聲。心聲是什麼?苦難、砥礪

盧秀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