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種類植物的日常生活


不同種類植物的日常生活


植物與人有著相似的感知方式,並且具備記憶力和方向感,甚至還擁有意識和心智。

植物並不是沒有感知能力的生命,它能夠看到紫紅外線和各種電磁波,而人類的眼睛卻沒有這種功能。它們能看到光的顏色,分辨出時間。這是因為,植物細胞內部含有的色素蛋白質,能夠讓植物感受到外界的刺激和變化。

植物嗅到植物激素以後,就能根據激素傳遞的信息,調節自己的生長髮育過程,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的威脅。

通過植物細胞的收縮,植物就能進行活動,還能判斷環境,適應環境,根據外部條件,做出自我調整。

但是,植物只具備視覺、觸覺和嗅覺,卻不具備聽覺。因為在植物的基因裡,有一種“聾子基因”,它與導致人類出現聽力障礙的突變基因,是有著相似性的。這也說明,聽高雅的音樂能促進植物生長的說法,是一種偽科學。

二、關於植物的“定位系統”

植物具有感知外力的功能,對於外力的變化,植物也能做出反應。在植物的根尖和內皮層分佈有一種植物細胞團,在這些細胞團裡,含有致密球狀結構,它們的作用在於,幫助植物感知重力,進行定位,保持平衡。

植物這種感知外力的功能,是如何發現的呢?作者列舉出植物研究學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實驗:達爾文以蠶豆苗、野甘藍、草莓和鬱金香等植物作為研究對象,在通過長時間的觀察、測量之後發現,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進行轉圈搖擺的姿態,並且還具有重複性。正是因為植物能感知到自己的空間位置,所以,轉圈搖擺運動具有規律性。這說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運動能力。

在國際空間站的功能健全以後,在達爾文這個實驗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新的實驗:在幾乎失重的條件下,植物仍然進行轉圈搖擺姿態。現在可以肯定,植物的運動能力,確實與它的內部構造有著重要關係,而外力對植物運動的影響,隻影響著植物運動的幅度大小。

三、植物不是低等生命

與我們的傳統認知不同的是,植物具有一定程度的記憶能力。書中用捕蠅草的“捕獵”過程來舉例說明,植物具有形成記憶、保持記憶、提取記憶的完整過程。亞歷山大·沃爾科夫在針對植物神經的實驗中,對捕蠅草使用了一種化學藥劑,用來抑制捕蠅草的神經系統,結果,捕蠅草對外界的刺激就失去了反應。這種化學藥劑,對人類神經也有抑制作用。通過這個實驗說明,植物在神經感覺方面,與人類是有著相似性的。

人類的記憶過程,是靠著大腦內神經元之間相互通訊。植物的記憶過程,也是這樣。植物細胞內部,通過電流來傳遞信息。並且,植物的記憶力還具有遺傳性。植物的上一代能夠把生長過程中的氣候變化、病蟲害等記錄、儲存下來,並且還能把這些記憶內容遺傳給後代,後代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就會根據遺傳下來的記憶,自動調整當下的生理狀況,這樣就能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

通過實驗觀察,作者認為,植物具有一定的心智和意識。書中用生長在華盛頓的櫻花樹,能夠通過感知環境,調整開花時間,來說明植物具有心智和意識。但作者也提醒我們:植物和人類的整個感覺體驗,雖然具有相似性,但畢竟還是存在本質區別的。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類有腦,而植物無腦。根據現有的實驗結果和科學理論,作者進行推論:我們與植物有著共同的早期遺傳史,這就是為什麼,人類與植物之間會具有某些相同的生理特性。同時,這也改變了我們以往對植物的認識:植物不是低等生命,它能像人類那樣,主動調整生長狀態,而不是在惡劣的氣候環境中,被動地生長。並且,植物對物理世界的變化,也做出一定程度的反應,這說明它們是具備感覺能力的。

參考整理資料:《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