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書法開始寫的是字,最後寫的是人生,這是什麼道理?

大聖福來借人說理


不管那個行業,喜歡想要以後出成績最重要的是興趣

在學習上興趣是第一任老師,當然書法也是一樣。

書法剛開始先要認識筆墨紙硯

然後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字帖,書法字帖浩如煙海,看似簡單的一件事其實很難,身邊需要有個明白人告訴你有哪些字帖,這是最基本要知道的。

剛開始基本上都是練習楷書,有的練習篆書還有隸書的,一上來留月行書草書的很少。

楷書歐顏柳趙,其實選擇哪個貼也就說明了自己的一部分性格在裡面。

然後我們還要通過前期的練習,比如畫直線,豎線,圓圈等來了解毛筆和熟悉毛筆

然後再練習基本筆畫,橫豎撇捺點鉤折提等

練習到能掌握基本的寫法之後,就開始去臨習字帖上的字了,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要掌握筆法和結構外,其實潛移默化的也在悄悄改變自己的性格,情商,為人處世等

練習幾年就開始做行書,一般習趙體或者聖教序的居多,在學幾年又學草書等等

從一無所知到少年乃至最後近花甲之年,這幾十年學習,生活閱歷,人生經歷,處事方式,思維邏輯等等都會在創作出來的作品當中表達出來,所以說最後寫的是人生啊。



董昭升青年書法家666


小時候,學過書法,但寫的不好,而且忙於學業,只有在不得己的時候對付對付。到單位,有時候要搞點宣傳,寫黑板報,所以偶爾也會練,再後,電腦,複印,拉橫幅等由機器代勞,字都寫的少了,更別說練書法了。多數人的人生和書法沒有直接聯繫,當然也就談不上先是寫學,後才是寫人生!我倒是覺得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書寫自己的人生!


2020咫尺天涯


“書法一開始寫的是字,都最後寫的是人生。”這句話很有哲理。高度概括了書寫者通過書法這個載體反映的人生歷程。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人們常說的“字如其人”。

書法藝術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傳承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並賦予追求它的人虛靜、篤恭、至思、養性,可謂是生命和人格的綜合體現。

  書寫者從人生開始接觸書法,在學字的初期,通過臨帖仔細揣摩前人所書寫漢字的筆畫和結構,寫的是一個個形態差異的漢字。等逐漸領會筆法,掌握了書法的基本要領,開始進行書法創作創新時,必定會在筆端融入自己的人生閱歷和感悟體會。因為書法就是反映書寫著的情志、才學、閱歷,為了印證這一點,下面介紹三位書法大家幫助大家理解。

     首先我們把目光放在唐朝,看看歷史上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生平是否與其書法風格吻合。

顏真卿(公元709-785年),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縣)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書法家。他出身貧困,開元中進士,由於秉性剛直,為奸相楊國忠所不容。安史之亂時,顏獨守平原郡,他首舉義旗,被推為十七郡盟主,抵抗叛軍。平亂後,入京,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後、奉旨到叛軍李希烈行營進行安撫,正氣凜然,勸其歸順,被叛軍殺害,屈死賊手,享年76歲。一代名臣、巨星殞落,天動容,人皆悲。他的一生,是壯麗的一生。可謂鐵骨錚錚,忠烈千古,為後人敬仰。

    顏真卿從小熱愛書法藝術,青年時,兩度辭官從師於草聖張旭,苦學書法,在深研“如錐畫沙、如印印泥”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同時在魏晉及初唐書法的基礎上,融人篆、草用筆方法,變方為圓,結字開闊。在書法上開創一代新風,成為繼王羲之後的第二顆最亮的書法藝術之星,王以行書絕,顏以楷書蓋世。

顏真卿的楷書,不求小處的巧妙,字形寬綽豐滿,拙筆中,內涵雄偉、秀麗,橫畫勁瘦,左右豎畫略向內彎成環抱之勢,撇捺粗壯,與橫畫形成鮮明的對比,波磔的起收有隸書的蠶頭雁尾之勢,佈局茂密凝重,筆飽墨酣,完全突破了初唐楷書的規範,而暗合古法,形成獨特的藝術鳳格,把唐楷推上藝術的頂峰。同時顏真卿把雄偉豪壯的氣勢融人楷書,又極其貼合時代風格。

   顏真卿的書法藝術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50歲之前,以繼承傳統為主,特點為清雄堅韌,代表作為《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50至60歲之間是顏書的成熟期,創立嶄新的顏體,特點為開闊雄渾,代表作有《鮮于氏離堆記》、《顏勤禮碑》等。在這一時期的《祭侄稿》有“天下第二行書”的美譽,與王羲之的《蘭亭序》齊名,其實《祭侄稿》無法之法,真率天然,遠勝《蘭亭序》。60歲以後是顏真卿書法藝術的臻妙絕頂的時期,《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以及《裴將軍詩》就是其晚期的登峰之作。

從這裡我們看出,顏真卿的書法藝術歷程與其生平高度契合。他的書法寫的就是人生。

其次,我們再把眼光放在宋朝,看看歷史上著名書法家蘇軾的生平是否與其書法風格吻合。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的一生是坎坷的,仕途上屢屢失意,使他把投身於“經世”“救民”的積極入世精神轉變為一種“逐客”“閒人”的閒適樂觀生活態度。但是他沒有忘記國家現實、民生疾苦,作品多反映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和民俗民情,感嘆“人生如夢”和命運的虛幻易變。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在思想上以儒家為本,又博採佛道之長,從儒釋道中提煉自己的人生觀,處順境時不嬌惰逸樂,處逆境中隨遇而安,用樂觀、灑脫的態度堅持對人生美好事物的追求。

我們看看他的書法作品,蘇軾《眉陽奉候帖》,是今存蘇軾年輕時的作品,與《奉喧帖》均書於嘉右四年(1059年),即蘇軾居母喪期滿那一年,是年蘇軾22歲。《眉陽奉候帖》為行草書體,筆法圓轉流動,字體清秀,筆法勁爽。與其初出茅廬,進士及第意氣風發人生吻合。

蘇軾的一幅書法作品《治平帖》,是蘇軾30幾歲書寫的,屬於信札,主要內容是介紹委託鄉僧照管墳塋之事,這副書法作品筆法精細,字體遒媚,是蘇軾書法作品中難得的精品。此時蘇軾人生步入黃金時期,春風得意。

蘇軾中年代表作《黃州寒食帖》,此貼為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其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在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巖起伏,氣勢不凡又一氣呵成,達到一種書寫完美的境界。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而此時的蘇軾人生坎坷,步入官場失落階段。

蘇軾晚年《江上帖》又稱《邂逅帖》,是現存蘇軾書法的最後一件作品,書於他臨終前三個月的那天,即建中靖國元年四月二十八日。此帖為蘇軾書與故友杜孟堅的信札,言故友時隔八年,江上重逢,“懷仰世契,感悵不已”的慨嘆。其書如宋吳正仲跋中所言,為“筆勢欹傾,而神氣橫溢”。《江上帖》用筆雄健,用墨渾厚,結字精美,章法自然諧和,表現出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但此帖筆跡時見顫動,已出垂暮老態,這正是他所帶的老病之態,更增添了它的情感衝擊和魅力。

從這裡我們看出,蘇軾的書法藝術歷程與其生平高度契合。他的書法寫的也是人生。

  再者,我們再把眼光放明末清初在宋朝,看看歷史上著名書法家傅山的生平是否與其書法風格吻合。

傅山(1607.8.11-1684.8.2)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自覺繼承道家學派的思想文化。他對老莊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泰初有無”、“隱而不隱”等命題,都作了認真的研究與闡發,對道家傳統思想作了發展,常以老莊之徒自居。

傅山於學無所不通,經史之外,兼通先秦諸子,又長於書畫醫學。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傅山的草書圈眼多,繁而不亂,於鬱勃渾脫之中,又有逸巖之態”。著有《霜紅龕集》等。他是著名的道家學者,哲學、醫學、內丹、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無所不通。他被認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氣節的典範人物。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傳世之作,在當時有“醫聖”之名。

綜觀傅山一生行事作風與思想主張,可見他本質上是一個道家人物的性情:為人為學本於真性真情、自由自在,反對權威主義教條主義身為道家思想傳承者的傅山,無論在學術和學術思想上,傅山的學問文章,都追蹤當時的進步思潮,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末亡之時,他的思想帶有強烈的進步傾向。

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傅山皆善學妙用,造詣頗深。其知識領域之廣、成就之大,在清初諸儒中,無出其右者。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他書出顏真卿,並總結出“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於直率毋安排”的經驗。他的字畫均滲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氣節,流溢著愛國主義的氣息,在中國古典書畫藝術中,博得後人的高度讚賞。傅山在他的著作和書面題款上,也經常署名為公之它,亦作公他,又號石頭、石道人、石老人、嗇廬、隨厲、六持、丹崖子、丹崖翁、濁堂老人、青羊庵主、不夜庵老人、傅僑山、松僑老人、僑公、太原僑、朱衣道人、酒道人、酒肉道人,或徑稱居士、傅道士、傅道人、傅子,又稱老櫱禪、還陽真人、真山、僑黃真山、五峰道人、龍池聞道下士、觀化翁、觀花翁、橘翁、大笑下士、西北之西北老人。用現代的話說,傅山也許算得上世界上“筆名”最多的作家之一吧,而這些筆名又無不體現了這座“奇峰”的經歷、思想和性格。也正體現了他的人生歷程。

從這裡我們看出,傅山的書法藝術歷程與其生平高度契合。他的書法寫的更是人生。

      綜上所述,我們能更加深刻領會“字如其人”含義,作為普通的書法愛好者,我們雖然沒有顏真卿、蘇軾、傅山這些著名人物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感悟,但即使平凡,我們也應積極面對人生,讓自己的平凡的人生過的充實有意義,我們的書法作品也將會體現出積極的姿態,激勵人、鼓舞人!

 下面分別是顏真卿、蘇軾和傅山的書法作品

 





趙國俊書法詩文


一點都不假。真正喜歡藝術的人會將一生的精力放在自己喜歡的藝術上。我身邊就有一位老師從十幾歲開始練字,到現在七十五的古稀之年了,還是愛字如命,臨池不綴,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寫字,寫了一輩子。有人說讓老爺子不吃不喝行,但不讓他寫字就不行。2014年5月7日,他應博鰲亞洲論壇執行總監、亞洲教育北京論壇秘書長姚望先生邀請,代表文化教育部參加了中國🇨🇳加拿大國際教育高峰論壇,同時也是唯一一位代表書法家協會去國外參加高峰論壇的書法老師,他把中國的文化瑰寶——書法展示到了國際舞臺。他就是師承啟功老先生的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李新鎖老師(筆名南山鹿翁)。

李老師就是一位先寫字,後寫的是人生,寫字成了他一輩子的事業。











翰墨and雁北老翁


寫字寫心寫人生

王國維說,寫詩有三種境界,1 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2 衣帶漸寬行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3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書法與寫詩一樣,最初都是尋真愛,開眼界,在自我喜好,全新發現中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找準方向和目標後,就會耳聞目染,手習心悟,不計時間,不計金錢,偶爾還得忍受時不時的冷諷熱嘲,詆譭漫罵,在自我陶醉和甘苦自知之中消耗漫漫時光。

到了以書為樂,如痴如醉階段,就會一邊寫一邊想,書法和大自然,和社會,和自我是一種什麼關係,怎麼才能用書法表達我的情懷,我的感受,我現在最想表達的是什麼。這,在蘭亭序,祭侄稿,松風亭,古詩四帖等大家作品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趣墨緣


贊同這個問題,也很喜歡這句話。此句既說了書法的用途,又體現了書法的精神思想追求。淺談一下書法人生:

歷史的發展也伴隨著文化發展,文化發展大多靠文字記錄,這樣書法在歷史發展中就佔據重要位置。我們的文化傳承是靠文字記錄,這樣書法就發揮了它最基本的用途,這時的書法就是寫字。生活中還需要寫信、記事、寫匾額、記賬、刻墓誌銘等。

除了它的基礎用途之外,也是文人墨客書法感情和宣洩情緒表達思想的方式,此時的書法就是人生的體現。就像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是王羲之和朋友聚會飲酒賦詩談文論道的經歷,由此而引發的對人生的感慨,然後以文章的形式表現出來。《蘭亭集序》就體現了王羲之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這時的書法就是自己的人生,筆墨之間表達了書寫者的情感。

再說到我們現代人的書法,同樣也是如此。生活中我們要學習、做筆記、工作、簽名等等,無論硬筆還是軟筆為之,此時的書法還是發揮它的基礎用途。除了寫字的基礎用途之外,文雅之士喜歡揮毫潑墨,多是抒發情感。所書內容比較豐富 : 唐詩宋詞、名言警句、對聯標語、或是自作詩文,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寓於筆下,快哉!

所以,寫信、記錄、簽字、刻墓誌銘,這些都是書法基礎用途——寫字。當我們對生活感悟寓於筆墨之間,以書法作品的形式呈現出來時,就是寫的我們的人生。






楓墨園


談到這個題目,肯定有人會問:書法與人生能有什麼關係呢?對於一個與書法毫不相干的人來說,當然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對於每一個書法愛好者和具有一定書法造詣的人來說,關係至大,彼此間的作用甚巨。一個真正的書法家,他的人生價值不僅體現在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上,更體現在對人生境界的追求上。

有人會問,書法不就是寫字麼,怎麼會體現出社會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呢?回答是:書法是寫字,但又不僅僅是寫字。書法作為藝術,是對寫字的昇華,已然成為一種藝術創作活動。書法,簡單地講,就是創造性地書寫漢字的藝術,即蘊含著中國深厚傳統文化的一種筆墨表現性藝術。站在當代審美立場上來說,真正意義上的書法作品,必然表現出它的藝術屬性,必然體現出書者的藝術修養、筆墨技法、審美觀念、情感個性、知識學養、社會價值觀乃至人生價值觀。

1.書法對於培養人的道德素質、身心素質、智能素質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個性塑造及審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2.書法的內涵 書法是以文字為載體,承載著文明,承載和發揚民族文化的精髓。書法研究基本技法,體現文化內涵,更注重藝術品格,它考驗人的修養,膽識和胸襟,體現人生的審美價值意趣。

3. 書法藝術與人生修養 點為心畫、摯愛永恆、志氣平和、淡定拂塵、含容空有、陽舒陰斂、天籟湧情,方寸之間,營造和諧,永遠是心靈與自然,書法與人生的交融碰撞與凝結。





雅吟畫牡丹


這個是對的,剛剛開始寫字時,那是每天必須要做的功課,臨帖啊,臨摹啊,堅持下去!等書法水平提高了,你也真的愛上了寫字,那你每天要是不寫字,渾身沒勁時,那書法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了,跟吃飯一樣,成了你的人生必須做的事,那書法就是你的人生了!



杭州留山居士


在學校學習書法這個階段,是讓自己對書法的專業知識有了一個良好的正確的學術梳理。

第二步開始不斷臨寫名貼名碑,去感受書法大家的技法特點。當臨寫到一定階段之後,會感受到名家的書寫特性、韻律關係,進而自己開始不斷地嘗試書寫創作。

書法能濃縮其他藝術門類的精華。例如詩歌的韻律與情感,繪畫的圖示與意境。隨著書寫時間的推進,感悟就會越理解越深入,自己書法自然而然的隨著年齡的變化也隨之有了沉澱。人生亦如此。



藝舍文化官方賬號


書法從當初的實用慢慢發展成中國獨有的一門藝術,因為書法表現的是文字的造型,自然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聯繫,書法中自然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書法的學習前期是基礎的筆畫筆法、技巧學習、結構規律的學習。這是任何學習都需要的,沒有基礎的學習,所有的發展創新都是無根之水,就像牛頓說的那樣:“他的成功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輩們的探索和積累就是巨人。

書法就是這樣,前期學習古人的技法、技巧規律,當技法的日漸成熟時就成功了嗎 ,當然不是。書法的用筆技巧、結構規律掌握之外重要的是要反應出自己的風格--書法家自己的精神面貌,書法家的精神面貌是在技法技巧日益成熟之後對書法的理解,對書法核心思想的理解和追求。書法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其實就是中國古代文學的核心思想,例如“陰陽”,例如“中庸”。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一體、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五個方面。書法中“陰陽”思想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書法中呈現方式為“收放對比”。例如書法中漢字可以分兩類:一類有主筆的字,主筆在一個字中要寫相對舒展是為“放”,例如長橫為主筆的“王”(圖一)長橫為“放”其他筆畫要“收”,還有全“收”的字如“日”(圖二

)、“國”等。字與字之間的“陰陽”有大小(圖三)、粗細(圖四)、斜與正(圖五)、濃與淡、潤與枯等陰陽相對的對比關係。這些對比關係在天下第一行書中《蘭亭序》(圖六)運用的淋漓盡致。書法中把大、粗、正、濃、潤等“陽”的一面與對立的小、細、斜、淡、枯等“陰”的一面互根互化,把矛盾辯證的統一在一個字裡。矛盾的辯證統一這也是這也是古人把中庸解釋為不偏不易應用。

蘭亭書法,符合傳統書法最基本的審美觀,“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內懨”的筆法偏重骨力,剛柔相濟,點畫凝練簡潔;在書寫技巧上包含了無數變化之道,僅一個“之”字就有十餘種寫法,在傳統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為樣板。千餘年來,歷代文人多以《蘭亭序》為標準,筆耕不輟。人們習慣地把書法家寫《蘭亭序》的水準作為衡量其傳統功力的尺度。

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人生的道理,你對人生道理的追求會如實的反應在書法中,也就是開始寫你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