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影子的人》:請你忠於內心,去積極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

文 | 臥貓


莎士比亞說,“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擁有幸福的幻影。”

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點批評的意思,好像在指責一些人沒有真切地活在現實生活裡。可是讀完《偷影子的人》,我忽然感覺到,如果我們的影子就是我們的內心,那麼每一個追逐影子的腳步,都是在朝著幸福邁進。


《偷影子的人》:請你忠於內心,去積極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


《偷影子的人》是法國作家馬克·李維的第十部作品,這位在全世界擁有最多讀者的作家,連續12年摘得“法國最暢銷作家”榮譽。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在閱讀他的作品《如果這是真的》時,僅僅看了兩頁書稿,就立即重金買下了電影版權。

馬克·李維的創作風格溫情而風趣,他擅長用娓娓道來的方式,猝不及防地帶給給讀者溫柔一擊。《偷影子的人》同樣是一部充滿柔情的小說,它敘述童年、講述友情、詮釋親情、訴說愛情。馬克·李維用他獨特的寫作,帶給了讀者治癒般的閱讀體驗,以及笑中帶淚的閱讀感受。

知名藝人吳佩慈說,“什麼樣的一本書,會讓你看完想靜靜淌著淚回味一下,同時感到溫馨、詼諧、愛、喜悅和哀傷,這麼複雜卻又纖細的情感交織出這本《偷影子的人》。好想知道我的影子會說出我的什麼秘密?”

合上書,我也有同感。我想馬克·李維創作《偷影子的人》,是希望借影子的名義,讓人們明白該學會忠於內心,去積極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


《偷影子的人》:請你忠於內心,去積極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


伊凡:在生活中,找到直面現實的勇氣,告別逃避心理

伊凡是學校的警衛,他有著並不幸福的童年。小的時候,他最害怕的東西是黑夜,每到夜幕降臨,他都希望大人可以關上百葉窗,以防止黑夜溜進來,防止孤獨與恐懼將他重重包圍。

這種對黑暗的極度恐懼,源自他的童年經歷。伊凡他從未得到過母愛,他不曾有過被母親抱在懷裡的安穩感覺。

長大後,伊凡留在了學校,做了一名警衛。他把他的整個人生都鎖在學校的工具間裡,他只想守住那一點點關於母愛的溫存。他從未有過踏出學校,從未動過去尋找全新人生的念頭。他的世界是昏暗的,面對時間和成長,他永遠是一副逃避的姿態。他只默默躲在那間小小的工具間裡,他說,那裡有媽媽寫給他的信,有關於媽媽的回憶,有他一生都渴望緊緊握住的溫暖。

《偷影子的人》:請你忠於內心,去積極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

如果不是那場大火,伊凡的人生可能會永遠消沉和黯淡下去。伊凡的工具間在大火中徹底被燒燬,即使他拼了性命去挽救那間小房子,拼了性命去挽救他一生幸福的回憶,大火還是無情地奪走了一切,只留下一個傷心無措又孤獨無望的伊凡。

那時書中的主人公還是一個小男孩,他有著獨特的本領,他能聽見所有人影子的傾訴。早在大火燃起之前,小男孩已經和警衛伊凡成了朋友。當伊凡向他傾訴他失去了媽媽寫給他的信時,伊凡的影子卻告訴了小男孩一個令人震驚的真相。伊凡的母親在生下伊凡之後就死了,她從來沒有給伊凡寫過信。伊凡口中的信只是他自我欺騙的謊言,他太渴望母愛,太渴望溫暖了。

“媽媽的存在就像一口深不見底的井,一口無法被填滿的悲傷之井,而伊凡只能用杜撰出來的信,為這口井封上蓋子。”

小男孩決定幫助伊凡,當伊凡從舊工具間殘存的一截木頭底下發現了那封信,伊凡的心活了過來,小男孩的計劃也得到了圓滿的結局。


《偷影子的人》:請你忠於內心,去積極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


那是一封充滿母愛的信,是小男孩讓他的媽媽寫給他的。信中,媽媽說,她最大的心願就是他將來可以開心茁壯地成長。這封信被小男孩偽裝後埋藏在工具間的廢墟中,伊凡於一週後發現了它。伊凡認定這是母親寫給他的信,他終於感受到了一直渴望的溫暖,也明白了他此後該如何過一生。

“其實待在這裡這麼多年,我都活在過去,把自己禁錮在童年裡。但是從今以後,我就自由了,我還有時間去彌補,我得去建立一個真實的人生,一個讓我最終會得到幸福的人生。”

如果說人的生命可以有兩次開始,一次是從母胎中呱呱落地,另一次就是找到人生的意義。從此勇敢面對,積極向前。


呂克:在事業上,明確內心真正的嚮往很重要,否則只會心猿意馬,一事無成

呂克是小男孩的朋友,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在彼此的童年的記憶中,留下了很溫暖的回憶。呂克的爸媽經營著一家麵包店,呂克從小對未來沒有過多期許,因為他知道自己命中註定要接管麵包店,要成為繼父親之後的又一名麵包師。但在呂克心中,他真正的夢想是做一名如查布洛先生一般的醫生,他於慘淡的現實生活中,一邊怯懦著,一邊渴望追逐屬於自己的人生。

長大後,呂克如預想的那般,不大甘心地學起了父親的麵包師手藝。而兒時聽他訴說夢想的玩伴——小男孩,卻就讀於醫學院,即將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

當長大後的這對朋友再次重逢,呂克的影子向男孩訴說,希望呂克可以有追求醫學夢想的機會。在男孩的幫助下,呂克的父親終於答應讓兒子踏上追夢之路,呂克拿著家中提供給他不多的錢,開始了觸摸夢想的生活。


《偷影子的人》:請你忠於內心,去積極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


然而,理想與夢想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想的時候,一個是腳踏實地,另一個是如入雲端。成為醫生的求學之路,曾無數次出現在呂克的夢裡,讓他對眼下的麵包師生活多有不滿,並對醫院裡的生活充滿渴望。可當他真正走上這條他以為光鮮燦爛的道路時,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

“我過去捏的是麵糰,不是活生生的血肉;我過去割開的是麵包,不是沾滿血的襯衫和長褲,尤其我從沒聽過奶油麵包瀕臨死亡的悲鳴,即使我往它頭上紮上一刀。老友啊,我真的在自問是否適合這一行。”

有的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渴望的夢想,其實只是一個幻影而已。只有真正觸摸到它,我們才會明白,它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在呂克的事業問題上,他一出生就遇到了自己一生最鍾愛的麵包事業,但他的心裡還長著一株成為醫生的嫩芽,他無法忽略它。因為這個夢想,他整日悶悶不樂,心猿意馬。唯一的解藥就是讓呂克真正踏上尋夢之路,當他終於過上他期待過的生活,現實反而教會他,什麼才是最適合他的。

韓寒導演的電影《後會無期》中有句經典臺詞,“我們聽說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人生,耳聽前人的經驗並不能讓我們真正領悟,而只有切身去嘗試和體驗過,才會明白,真正適合自己的是什麼。

只有明確了內心的真正渴望,才會告別碌碌無為的日子,過上為所愛奉獻一生的充實生活。


男孩:在愛情裡,忠於內心所愛,才會收穫真正的幸福

伊麗莎白是小男孩在童年時認定的“真命天女”,而班級的“惡作劇大王”馬格是他的頭號情敵。因為這位他們同時愛上的女孩伊麗莎白,小男孩成為了馬格的眼中釘,肉中刺。他童年時的校園生活在馬格的霸凌與欺壓下過的相當悲慘,當伊麗莎白與馬格手牽手站在操場的七葉樹下,小男孩更是品嚐到了挫敗與失落的滋味。


《偷影子的人》:請你忠於內心,去積極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


在一次假期裡,小男孩的母親帶他去海邊度假,他因此認識了又聾又啞的特殊女孩克蕾兒。在小男孩眼中,克蕾兒最迷人的特點是她的安靜,除此之外,她還有著水汪汪的大眼睛,她的笑如大提琴般悅耳動聽。

小男孩與克蕾兒相處了一生中難忘的六天時間,一開始,他盼望著把克蕾兒向全班同學講起,因為他相信這樣將會給伊麗莎白的內心造成一定的震動。可是隨著他與克蕾兒的相處,他真正愛上了這位與眾不同的女孩,伊麗莎白在他心中已經無足輕重,克蕾兒成了他心裡更加耀眼的女神。

假期結束後,小男孩不得不與克蕾兒分離。原本約定以後每年夏天都要為克蕾兒來一次海灘,可從那之後,他卻沒有得到機會去履行他的諾言。克蕾兒像夢一般在他的生活裡消失,留在現實裡揮之不去的是伊麗莎白和馬格。

“兩年後,我吻了伊麗莎白,她的吻既沒有蜂蜜的味道也沒有草莓的香味,只有一種對馬格報復的香氣,證明我從此跟他一樣了。連續三屆當選班長終於賦予了人相當大的影響力。

親吻後的第二天,伊麗莎白和我就分手了。”

同伊麗莎白的戀愛,並不是出自小男孩的內心。這種沒有真心的愛情,他從中獲得的僅僅是一種報復的快感,而後則是長久的落寞與失望。


《偷影子的人》:請你忠於內心,去積極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


蘇菲是男孩在醫學院時的拍檔,一直以來,他們的感情只是朋友間的友誼。但蘇菲女性的魅力讓男孩對她產生了肉體的衝動,他錯把這衝動當成愛情,和蘇菲有了錯誤的開始。

蘇菲是愛男孩的,但男孩並不愛蘇菲。在男孩的若即若離中,蘇菲一次又一次受傷。終於,在一次共同去往海灘的旅行中,記憶喚起了男孩對克蕾兒的愛,他的心裡重新開始為愛變得滾燙。此時不知身在何方的克蕾兒讓他魂牽夢縈,而陪在他身邊的蘇菲,卻倍感孤單。

同蘇菲的戀愛,只是激素作用下的肉體衝動。一場沒有心靈悸動的愛情,它的狀態只能是一方歉疚,一方落寞。

當男孩被愛驅使,長途跋涉只為探尋克蕾兒的下落;當他飛奔在地鐵的長廊間,只為早點趕赴克蕾兒可能就讀的學校;當他精心裝扮自己,歡欣雀躍又惴惴不安地來看克蕾兒演出;當他激動又忐忑地坐在克蕾兒樓下去細數每一位進出的居民,只為了解克蕾兒是否單身;當他懇請雜貨店老闆修好多年前的老鷹風箏,只為喚起克蕾兒對他的回憶;當他讓老鷹風箏飛到克蕾兒窗前,細心留意她的一舉一動。我們終於看到了真愛的模樣。

同克蕾兒的戀愛,才是兩顆真正相愛的心產生的碰撞。真愛就是無論天涯海角,無論時光之隔。它來不得半點將就,它必須赤誠。因為只有忠於內心的愛,才配得上真正的收穫美滿與幸福。


《偷影子的人》:請你忠於內心,去積極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


寫在最後

在《偷影子的人》這本書中,作者巧妙地用影子象徵了每個人真正的內心。

書中說,“ 人們連他人都不關心了,更何況他人的影子。”而我想說,我們都去選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去靜靜地聽一聽影子會對我們說些什麼吧。因為那就是內心的聲音,請認真傾聽,而後認真踐行。

戴安娜·弗裡蘭說,“美好的人生僅此一遭,須知你所求,親自踐行。”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肆意而瀟灑地過一生,不委曲求全,不曲意奉承。只為自己內心,只因心之所願。

無論面對生活、事業、還是愛情,只有傾聽自己內心聲音的人,只有忠於自己內心聲音的人,才能真正追尋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臥貓:站著坐著不如臥著,我是喜歡讀書和寫文的臥貓。

喜歡我的文字,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