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給子女的忠告: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


巴菲特給子女的忠告: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

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巴菲特


巴菲特的女兒蘇茜當新聞編輯的時候,常常接到讀者來信,有一天,她接到了一封讀者的求助信:

“女兒放學回來,一臉委屈,問她什麼也不說。吃過飯就早早回房間去了。等我洗好碗筷,女兒突然跑來:爸,我不想參加舞蹈隊了。

“我心裡咯噔一下。女兒自幼酷愛舞蹈,一直是學校舞蹈隊的主力隊員,可現在卻說要放棄,看來她真是遇到難題了。女兒哭了:爸,今天舞蹈隊個人比賽,我得了第一名。老師說過誰得第一,就可以參加全國中學生舞蹈比賽,可老師決定讓××去參加比賽。我去問老師為什麼會這樣?老師沒有正面回答,只說她也沒辦法。我不明白,成年人怎麼就說話不算數?這對我公平嗎?

“我也一臉無奈:她還小,現實與夢想的距離她還沒法看清,而人與人之間的那張‘網’,她更沒法弄懂。這樣去剝奪她參賽權力,她心裡當然難過。我沉思良久也沒能得出個完全的解釋方法,請問我應該怎麼做?”

巴菲特給子女的忠告: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

讀完這個讀者的來信以後,蘇茜首先感到的是憤怒,在自己所在的社會,社會關係,人情世故,甚至滲透到了學校這塊淨土,這不是某一個人的悲哀,而是這個社會的悲哀。但她同時也十分清楚,這種不公平雖然可惡,但是要想社會中任何事情處處公平,是不現實的。

於是蘇茜給這個讀者回復了下面的話:

親愛的先生,你好,我站在你的角度上,替你寫了一些話,你可以把這些話告訴你的女兒:

“爸爸首先要告訴你,我相信我的女兒是最棒的,即使你不參加比賽,不拿名次,也永遠是爸爸的驕傲。你有不開心的事,爸爸願意與你一起分擔。對於不公平的事,你能勇敢地去向老師提出質疑,說明你是一個勇敢的孩子,這一點也讓你媽媽感到很安慰,你的確長大了。可是,爸爸想跟你說,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要堅持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外,還要學會接受“不公平”。是金子總會閃光的,灰塵是遮不住它的光芒。孩子,也許你覺得不能參加比賽會失去很多東西,包括榮譽與獎盃,但爸爸和媽媽認為:你失去的只是一次機會。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具備過人的才能。人生有那麼多比賽,只要你堅持,你這塊金子一定會閃出光芒……”

巴菲特給子女的忠告: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

過了一段時間,蘇茜又收到了這位讀者的回信,他高興地告訴蘇茜,孩子已經恢復了對自己的信心,又開心和快樂起來了。

蘇茜明白,生活中的不公平很多,只有正視它們,面對他們,才有可能解決它們。蘇茜的這種觀念來源於巴菲特的諄諄教誨。巴菲特一直教育孩子們要平等待人,用平和的眼睛看這個世界,但是他深知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還不是很完美,“事事公平”還只是個神話。是的,在我們的理想裡,經濟機會應該是公平的,政治權力應該是公平的,醫療保健的享有權應該是公平的,追求幸福的成功幾率也應該是公平的。在理想世界中,一切都應該是公平的。

巴菲特給子女的忠告: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

但我們並非生活在理想世界中,我們這個世界雖然複雜、迷人、美麗,卻並不理想。在現實世界中,這種虛構的機會平等,只不過是個永遠無法實現的願望。從最樂觀的角度講,它是人們為之奮鬥的目標,從最悲觀的角度講,它會變成空洞的陳詞濫調,就像“第二十二條軍規”或“超完美風暴”這種我們很熟悉的詞語一樣,無需太多思考就可以脫口而出。

巴菲特曾經和比爾·蓋茨夫婦一同去過中國,當看到成千上萬的人在工廠和田間勞動時,巴菲特震驚了。中國的人口實在太多了,由於出生在不同的環境中,他們一生或許都要在這樣默默無聞的勞作中度過。在這個環境中,不知有多少潛在的企業家、發明家和創新者被埋沒了。用巴菲特自己的話說:“那座山坡上不知有多少比爾·蓋茨正在幹活?”

巴菲特給子女的忠告: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

這種不平等一出生就發生了,悲觀者認為,只要人類存在的一天,這種不平等就會繼續下去,巴菲特把這種現象稱為“機會不平等”。就像完美的圓,機會平等只存在於柏拉圖式理想當中。現實生活並非那樣純淨無瑕。運動場上總會有主客隊之別和勝負之分。生意場上,總有人佔盡天時地利並廣聚人脈,也總有人欠缺這些優勢。政壇中,總有人能夠呼風喚雨,而其他人則只能望而興嘆。在物質生活、醫療條件,甚至預期壽命方面,在非洲村莊或印第安人保留地出生的孩子,會比在美國康涅狄格州郊區出生的孩子,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

這一切既不公平也不合理,這一切應引起良知者的不安。是的,你只需要付出極小成本就能獲得的便利也許是這個國家,這個地球上某一處的人們花費一輩子也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是心安理得來接受這種特權,還是帶著一絲羞愧之心認識到這個問題呢?

巴菲特給子女的忠告: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

巴菲特認為,認識到這種不公平之後,我們應當受到激發,並竭盡所能去創造機會平等的競爭環境。而為了爭取平等和公正所付出的努力,可以減弱我們所說的那些“恩賜罪惡感”。

巴菲特夫婦同時讓孩子們明白:我們應當承認生活的不公平,並盡微薄之力來弱化這種不公平,而不是抱怨這個社會,甚至用怨恨的目光看待生活,巴菲特總是讓孩子多看看這個世界,靠自己歸納出心得,而非採取長篇大論的說教。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許許多多的人都認為公平合理是生活中應有的現象。我們經常聽人說:“這不公平!”“因為我沒有那樣做,你也沒有權利那樣做。”我們整天要求公平合理,每當發現公平不存在時,心裡便不高興。應當說,要求公平並不是錯誤的心理,但是,如果因為不能獲得公平,就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抱怨這個世界,這個問題就要注意了。

巴菲特給子女的忠告: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

實際上絕對的公平並不存在,你要尋找絕對公平,就如同尋找神話傳說中的寶物一樣,是永遠也找不到的。這個世界不是根據公平的原則而創造的,譬如,鳥吃蟲子,對蟲子來說是不公平的;蜘蛛吃蒼蠅,對蒼蠅來說是不公平的;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鼠又吃……只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這個世界並沒有公平。颶風、海嘯、地震等都是不公平的,公平只是神話中的概念。人們每天都過著不公平的生活,快樂或不快樂,是與公平無關的。

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這是巴菲特給即將就業大學生的十句忠告之一。是的,生活是不公平的,除了我們每天擁有的時間是一樣的,其餘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平等的,家庭、學歷、經濟、出生、待遇、條件,等等,所以我們要學會適應、接受它們,並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他們。

巴菲特給子女的忠告: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都不知道你將獲得的是什麼。以前看《阿甘正傳》的時候,看到阿甘緩緩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不由有些莫名的感動。

生活對阿甘的確不是很公平,讓他智商只有75,很多時候他都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但是他學會了奔跑,並用這項特長徹底地改變自己的人生。

的確,我們的生活裡有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苦惱,所以不同人有著不同的解脫方法,有的尋求宗教方面的精神庇護,有的則被這些不公平,不如意打敗,自甘墮落,但更多的人則是勇於面對慘淡的人生,自強不息。

你願意成為那一種人呢?

巴菲特給子女的忠告: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