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聊聊疫情防控期間的心理健康怎麼保障?

內蒙古王雷


心理健康 只要做好個人防護 不要接觸疑似肺炎的人 出門戴口罩 進門勤消毒 就不會患得患失 東想西想 小感冒就以為自己是肺炎


李李李鹿


這場疫情來的真的很突然,當時我還有點壓力,現在沒了,我們要相信科學,相信國家的,我們必須做好自身的保護與防護不要添亂,為了自己,為了家人,我相信這場戰役很快就會過去的,等這場戰役過去了,一切都好起來的,我的國加油↖(^ω^)↗,我們為你自豪


沉靜之雨露


疫情防控期間心裡狀態有幾種:一是急,不上班沒錢花,房貸車貸緊逼無錢還,三月中旬貸款利息又來了,怎麼辦?二是慌,從未玩這麼久,又沒多少事幹,心裡莫名其妙的慌,空落落的慌。還擔心節後崗位在不在,客戶在不在?三是靜,終於安心陪父母陪小孩陪家人了,好好為他們做點什麼。一二種就有心裡健康問題了。需要自我調節,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靜下心來為家人服務。炒幾菜讓家人品嚐,幫家做幾件事,如教父母玩抖音,和子女一起遊戲,夫妻間多交流一下,但切忌把不愉快的事趁這時間來吵。讀幾本書,學些手機電腦技能,如玩自媒,把玩遊戲玩飽。總之,面對現實,趁機學習,趁機盡責,調整心態,寧靜致遠。





土司駐村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一但要認真回答起來確有點複雜。疫情防控期間的心理健康如何保障?

疫情期間,自我調理心態非常重要。因為無法出門或其它原因,找心理醫生調解很不現實。因此,一切要靠個人!如何才能很好的自我調解?村夫有一方法,朋友您不仿一試。現在信息網絡非常發達,找您身邊富有正能量、善解人意的親朋好友,互相交流或請教,既能解決心理壓力又能獲得思想精神上的安慰。切記,心胸狹窄、懷才不遇、彷彿全世界都欠他(她)似的負能量者別找。不然的話,會把你帶入泥潭無法自拔!

那麼,什麼樣的人據備自我調理心理健康能力呢?家庭教育非常關建,從小受過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性格、社會責任、世界認識都會邦他(她)渡過難關。情緒也能得到很好剋制,抗壓力強!其中有兩種人表現突出,我們不仿學一學。

1:智商高。這類人洞察力強,善於抓住一切機會。疫情期間,周密規劃,聯絡感情。既增加友誼又爭奪事業主動權,又不用聚餐花費錢財,何樂而不為呢。無非就是多說幾句漂亮話嗎!

2:情商高。這類人,與高智商者還是有點差別的。因為他(她)專注於“情”字,所以有點自私不大方,但同樣善於把握機會。疫情期,就是他(她)解決家庭問題的最佳時機。甜言蜜語,交流勾通,關心呵護,爭做家務,總之讓您驚喜連連。此法,男女通用!家和萬事幸!行動吧朋友!

情商、智商都不高怎麼辦?村夫就是此類人!人比人,氣死人。老子乾脆不和任何人比,過好自己為上策,反正時間有的是。變著花樣弄點好吃的好喝的,慰勞慰勞自己。看看電視,聽聽音樂,跳跳舞,在不影響鄰居的情況下釋放壓力,調節情緒!生活幸不幸福滿不滿意,全憑咱自己。疫情期間,誰也邦不了!您說呢?!!!


山野村夫70


“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疫情造成的困難和損失人人都有,大家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就一定會戰勝困難!

1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

我們要充分相信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相信黨委、政府的周密安排,相信科學和醫學的方法;

2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維持正常的作息習慣,勞逸結合;

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基本要求,不外出不聚會;

出門、公眾場所戴口罩;過好我們的生活,做好我們的工作。

穩定的生活秩序是我們戰勝疫情的基本保證。

3調整良好的心理狀態。

我們要自信地面對疫情帶來的心理震盪;

多運動、多交流來緩解緊張情緒;

不要不以為然而疏忽大意,不必全天候淹沒於海量網絡信息中而使自己身心疲憊;

不道聽途說,不傳謠信謠;

多做開心之事,適度娛樂,積極思維,自我肯定

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是我們戰勝疫情的心理能量。

4友善互助的社會支持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自我保護和幫助他人的能力。我們不僅要做好自我的心理調節,還要防止給他人造成心理負擔;

要多陪伴家人,與好友分享樂趣,傾聽朋友的傾訴;

友善友好的互助氛圍,既能化解緊張情緒,也能提高心理免疫力。

友善友好的互助氛圍,既能化解緊張情緒,也能提高心理免疫力。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


其實我們只要明白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就行:那就是生命高於一切!

這場突然爆發的疫情打了國人們個措手不及,我們本來準備回家好好的和父母親兄弟姐妹以及子女過一個快快樂樂的除夕,春節,但由於疫情,我們過得很難受。

為了戰勝這場疫情,我們做到了不串門,不聚會,不出門,所以疫情對於我們也無可奈何。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一些帶著病毒的人,不知道是不信這個邪還是故意傷害大家:不聽勸告帶著病毒還是不停地到處亂竄,到處聚會,結果不僅僅是自己得了病,自己的親戚朋友們得了病,還讓很多無辜的群眾得了病,致使我國的形勢嚴峻起來。

不過由於國家的嚴厲措施,疫情還是被我國給控制住了。

當然,為了戰勝這場戰疫,我們這些平常老百姓就只能待在家裡了。

那麼如何度過這特殊的日子呢?

我個人認為,只要想到生命的重要性就可以戰勝一切了。

當然,也趁此機會做一下以下的事情,也許你就好過了:

1,多陪陪父母親

2,多陪陪自己的妻子

3,多陪陪孩子,多教育孩子

4,多看看與自己工作有關的書籍,或者看看有關的小說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

5,實在不行就看看影視劇,玩玩遊戲

6,多為家人做點事情

這樣的話,日子就不那麼難過了。



艾楊735


疫情防控期間的心理健康保障

步驟:認知—— 物理防範 ——心理調節

一、正確認識和對待此次疫情嚴重性

根據全國衛生健康委員會公佈,本次疫情中的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β屬的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結果,潛伏期為1-14天,多為3-7天;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其他傳播途徑尚待明確;人群普遍易感。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乙類法定傳染病甲類管理。

二、做好身體和精神健康監管與自我防護

在傳染病面前,遠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提高自我免疫力是重要的三部曲。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以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途徑。

1、量體溫每日測量體溫,評估身體狀況。如果出現發燒要及時報告和就醫。

2、勤洗手。

按照七步洗手法口訣:“掌心對掌心;手心壓手背;十指交叉摩;手握關節搓;拇指圍軸轉;指尖掌心揉;手腕別放過。”

3、戴口罩外出戴好口罩,注意正反,將折面完全展開,壓緊鼻夾。

4、常通風每日開窗通風至少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現在氣溫較低,要注意保暖,謹防感冒。

三、做好心理調節與防護

1、關愛自己,遠離手機,大量暴露在過於殘酷、真假難辨的信息流之下,又沒有專業支持的個體,很容易不自覺地“捲入”,產生心理創傷。

2、適當運動,管理壓力;由於病毒傳染性強,實施封閉式管理,也取消了戶外活動,但這時還是建議大家各自“動”起來。

  • 一是天然運動,運動能幫你減少精神上的緊張,增加心血管機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喪。
  • 二是動手做事情。雖然不能外出,我們可以去做一些具體的事情:比如幫廚、做飯、家庭或營區消毒等;也可以做一些想了很久卻一直沒有開始的事情,比如寫日記、畫畫等。這樣就是給大腦很好的“目標感”,成果能夠緩解我們的壓力,減輕我們無能為力的感覺,降低焦慮和抑鬱情緒。如果你很難打消這些念頭也沒關係,可以一面帶著這些念頭,一面去做其它的事。
  • 三是參加課程,比如頭條訓練營等,光趕緊張的作業的焦慮就幹掉了隔離的憂愁,光看著小夥伴火箭一樣的上升速度你就忘記你身處何方。

3、規律作息,放鬆心情

危機事件的發生常會令人自亂陣腳,因此讓生活作息保持規律,是處理危機的必要條件。尤其是居家隔離的戰友,給自己制定一份規律的作息時間表,以及儘可能把生活品質維持在以往水平,穩定感對於應對未知感非常重要。充足的睡眠是減壓神器,還能更好地抵禦病毒的侵蝕。或者就是單純地洗洗熱水澡,聽聽音樂,就能讓身體能到放鬆。保護好自己,正常生活,按時睡覺,不信謠不傳謠,就是此刻身為我們普通一員,為疫情做的最大貢獻。

4、自我對話,調整認知面

對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學會自我察覺和自我對話很重要,學會捕捉自己消極的想法,然後批判它,最後進行自我修正,用更理性的言行去改變認知。

5、加強溝通,幫助他人

雖然我們日常都需要佩戴口罩,但這並不是要減少我們之間的交流。

不管哪種隔離,必然遇到人身自由限制,首先適應這個變化,接納自己的各種負面情緒。如果你覺得抱怨、憤怒,可以打電話向朋友傾訴。

如果感到沮喪、孤獨、被拋棄,可以找到有同樣處境的朋友,相互鼓勵,增強信心。如果你正和家人在一起,請先放下疫情動態,把關注留給身邊最需要你陪伴的人。

你甚至可以通過幫助別人,給自己提振信心,比如組織一些互助群,幫助留在湖北的朋友、家人,做一點有用、但他們無暇顧及的事,比如找到靠譜的可發貨的防護用具鏈接等。

疫情會帶來短暫的影響,但長遠而言,這次危機事件肯定會改善併成為過去。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它,並嘗試以更開闊的視角瞭解危機的影響,保持對未來的期盼,並留意身邊的美好,相信我們一定能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認知


病毒不是無敵的


豬也需要朋友


單于非魚


說叫疫情期間保持樂觀精神,但表面樂觀,但內心始終是緊張恐懼狀態,因為每天看到只增不減的患者數量,哪裡能樂觀啊?為了緩解這個問題,我個人保持每天在家裡適量運動,喝點酒,多講話,多看看書,看書時我會大聲朗誦,讓注意力轉移到讀書上,這個是我的個人做法,如果你會樂器,我認為在家彈奏樂器最好緩解,一個人彈奏,家裡人又可以傾聽,注意力又可以轉移,二其全美,何樂而不為🙏🙏🙏



黒黑的大叔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個人清潔衛生。在疫情期間遵照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則,主動隔離,保持個人和居家的清潔衛生。要保持作息規律,保證睡眠時間,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增強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坦然面對情緒變化,理解和接納負面情緒。在疫情壓力下,大家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慌、憤怒和煩躁等各種不良情緒,這是人面對應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應,是機體自我保護的體現,越是壓抑和否認,就越是容易被情緒支配。面對負面情緒,不必過於敏感和緊張,也無需否定自己的感受,積極理解和接納負面情緒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調節。

科學看待疫情防控,學習情緒調整方法。通過官方渠道瞭解防疫信息、有關科學知識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學會一些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如“深呼吸放鬆法”“肌肉放鬆法”等來維護情緒穩定,也可以通過運動、音樂、傾訴來轉移注意力,增加積極體驗。

開展室內鍛鍊活動,保持良好身體狀態。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生活條件自主選擇活動方式,每天開展1小時左右的室內運動,如進行墊上俯臥撐、仰臥起坐、平板支撐,還可以跳健身操、轉呼啦圈、踢毽子等。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消除疲勞,提高大腦中的血氧含量,並且能夠促進大腦活動,既健身又悅心。

密切親友互動交流,做到隔離不隔心。在家裡可以利用電話、短信、微信等線上溝通平臺與同學交流、與親友保持聯繫。相互鼓勵與支持不僅能夠減輕孤獨感,也能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並增進彼此的情誼。





宋成鋮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很多人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作為普通群體的我們,瞭解一些促進心理健康的小常識,將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維護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01//恐而不慌

你不需要因為感到“焦慮”而自責,也不需要因為感到“恐懼”而覺得丟人,這些都是我們正常的情緒反應,你要做的是尊重這些情緒的存在。當然,過度的恐懼會妨礙我們的思考,會影響我們做出合適的選擇,也會影響你生活中愉悅和美好的感受,我們常說的“恐慌”既是如此;而適當的恐懼有其積極的意義,會促使讓我們更好的採取行動保護自己,比如我們擔心被病毒感染,所以主動戴上口罩。情緒沒有對錯,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學會區分和麵對消極情緒,是調整情緒的第一步。如果你感到焦慮、恐懼、抑鬱等,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02//建立充分的人際支持系統

良性的人際支持系統將有助於心理健康水平的平穩發展,尤其是和諧的家庭關係。所以,疫情期間,宅在家裡並非無事可做,嘗試著給家人更多的理解和情感支持,也可以通過視頻等方式與親朋好友互送祝福,將有助於家庭成員、親朋好友恐懼和焦慮等情緒的調整,也有助於自己心理狀態的調整。在我們建立人際支持系統的同時,也可以成為他人的有效支持;“利他”有助於我們獲得存在感和價值感,進而促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03//分清邊界,做力所能及的事

幫助他人需要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某些“無能為力”而陷入深深的自責甚至無法自拔,也不會因為助人而影響自己和家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在疫情防控期間,減少出行,做好安全防護,對患者多一些鼓勵,對奮鬥在一線的人們多一些祝福,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能讓你感覺有價值,所以,學會用積極的視角看待問題。

04//積極的思維模式,讓你有更多的創造性

你不必要滿口的正能量以顯示你是積極的,你需要具備積極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舉一個常見的例子:有半瓶水,一個人說“太好了,有半瓶水”,而另一個人說“哎,怎麼才有半瓶水”。有時不必要用對錯來衡量,因為這兩個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如果你害怕被病毒感染而憂心忡忡,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嘗試多關注在疫情防控上每天取得的進展和積極效果。所以,降低恐慌的另外一種方式是多關注疫情防控的積極信息,同時,你也需要明白,面對不如意的事情,抱怨沒有用。

05//接受變化,明白抱怨沒有用

你需要明白我們並非生活在一個完美無瑕的世界裡,難免有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比如疾病、地震、火災等。一個心理上有彈性的人,能夠採用積極的思維和行為去應對突發的變化;有些人則喜歡抱怨。抱怨除了傳遞負性情緒,對解決問題沒實際幫助。降低抱怨的方法之一是學會換位思考。

06//換位思考,避免“貼標籤”

學會換位思考,將有助於你更好的理解他人,同時,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理解。正如此次疫情,隔離是為了更好的對抗病毒,而並非是被感染者就等於病毒。

你需要知道,大多數問題都可以解決,大多數疾病都可以治療,有時,我們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而當下,比病毒更危險的是一些人的自以為是和“無知”。

07//比病毒更危險的是“無知”

有人習慣了接收碎片化的信息,所以,只要是關於疫情的相關信息,都深信不疑,且情緒和行為受其左右,這也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基礎;也有人以無所謂的態度,在不顧自己和他人安危的情況下,到處刷“存在感”……作為普通群體,通過正規渠道科學、系統的瞭解此次疫情的相關知識和信息,將有助於我們更好的作出應對;同時,適當的運動有助於調整情緒,促進身心健康。

08//適當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身心健康

通過運動增強肌肉的力量,有助於恐懼、焦慮、抑鬱等情緒的調整,這裡所說的運動不一定是劇烈的跑步或去健身房等,只要動起來就好,如果你是宅在家裡或者被隔離觀察,不妨簡單的動一動,比如:俯臥撐,或者雙臂向上儘量的拉伸身體等。總之,避免久坐或者長時間躺著。當然,深呼吸、畫畫、聽音樂等很多方式都有助於我們獲得放鬆,調整情緒。

避免囉嗦,點到為止。

疫情面前,願我們能夠相互支持、相互鼓勵、相互溫暖,共渡難關,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