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女孩出門要隨身攜帶“小海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不一定

在一次夏令營的活動中,7歲的夏夏引起我的注意,從見到她開始,她手裡就一直抱著一個小海豚,不時的親親摸摸,後來在聊天中才知道原來小姑娘只要是出遠門就都會帶著她的小海豚,幾乎形影不離。

“洪荒少女”傅園慧每套衣服都會掛著一根紅帶子,無論是睡覺,還是運動,又或者去訓練,她都會將她帶在身邊,還給他取了個可愛的名字叫“摸摸”。爸爸說她從小就一直帶著,一直到現在,很多人都說已經22歲的傅園慧這樣的行為顯得太過幼稚,都是爸爸太寵的原因,事實上很多孩子都有過安撫物依戀的經歷。


7歲女孩出門要隨身攜帶“小海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不一定


安撫物的作用是什麼?

安撫物顧名思義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全感的物品,常見的以毛絨玩具,毯子類的居多,UU小時候2歲左右的時候有個毛茸茸的毯子他特別喜歡,只要是在外面過夜就一定要有這個毯子蓋在身上才能睡著。那麼安撫物對孩子為什麼如此重要,他有什麼作用呢?


7歲女孩出門要隨身攜帶“小海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不一定


1、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安撫物在某種程度上就像孩子的一個朋友,當孩子離開爸爸媽媽的時候,他的柔軟和陪伴能夠帶給孩子除了爸爸媽媽之外的安全體驗,有研究表明,當孩子在遭遇突發或者重大危機事故的時候,有安撫物陪伴的孩子內心的傷痛更容易被治癒。

傅園慧在一次接受採訪的過程中,被問到為什麼要一直掛著紅袋子,爸爸說那是一條小毛巾,因為傅園慧從小就有摸毛巾的習慣,加上要離開家住宿在游泳隊,所以她就一直帶著,這樣會讓她有安全感。

同時安撫物能夠寄託孩子的很多情感,當孩子感到害怕,孤獨或者緊張的時候能夠幫助孩子感覺好起來,從而重新感受到被愛和被接納,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


7歲女孩出門要隨身攜帶“小海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不一定


2、替代“重要他人”的部分功能

UU四歲的時候在商場碰到了一個毛絨玩具,他很喜歡,買回家後他給小豬起了個名字叫chick,沒事的時候就和小chick一起玩,“小chick我們一起玩吧”;“我們一起睡覺吧”“媽媽你快給chick也蓋上被子,小心他著涼了”彷彿chick就是他的小夥伴,有一次我在客廳聽見和他和小chick對話,“chick你知道嗎,爸爸很忙總是上班,媽媽整天也在忙我總是一個人,只有我們兩一起玩”在UU 的心裡chick被賦予了重要的角色,他喜歡他,離不開他,照顧他,和他聊天,陪他睡覺,讓他覺得快樂和幸福。

重要他人在孩子生命的頭幾年對孩子有著重要的意義,最早成為孩子心中重要他人的大多是父母,其次是其他照料人,例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再就是朋友,雖然安撫物不能像父母那樣給孩子反饋,但是他卻可以做到百分百的接納,這樣的接納也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和歸屬感。

3、從自我意識到他人意識的過度

兒童心理學家D.W.溫尼科博士說:孩子的安撫物是孩子接觸世界的一個良好過度,可以幫助孩子從全身心的依賴媽媽,順利的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人。

孩子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除了媽媽還有其他人,自己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和很多人一起學習生活,這個過程需要去關注別人的感受,照顧別人的想法,但是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孩子的發展是個持續的過程,孩子從自我意識到他人意識,從依賴到獨立,需要一個過程,安撫物能夠帶給孩子依賴和安全感,因為這份依賴和安全感孩子才能更有勇氣和別人一起。既彌補了孩子在離開父母后的安全感缺失,也給孩子提供了獨立於世界,參與社會工作的心理營養。


7歲女孩出門要隨身攜帶“小海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不一定


孩子為什麼會需要安撫物?

面對傅園慧的特殊癖好,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就不能拿掉那塊紅袋子,22歲的姑娘總是隨身攜帶一根紅帶子,在很多人看來都是非正常的行為,就像那個7歲的孩子如果上了初中高中也還依然帶著自己的小海豚,大家也會有同樣的疑惑,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析愛孩子為什麼會需要安撫物?

1、安全感缺失

一般孩子會在3-5歲左右因為心理能量的發育,開始變得獨立,自主,向外探索,喜歡交朋友,性格也開始變得開朗,所以對於安撫物的需求就會降低甚至消失。但是還有一部分孩子因為成長髮育過程並不是非常的順利,所以到了五六歲甚至更大的年紀依然需要安撫物。

安撫物的出現說明孩子內在安全感的缺失或者不足。這裡並不是說父母不能給孩子安全感,而是孩子內在的安全感沒有完全滿足,或者生活中有讓她覺得不安全的一些因素,比如爸爸媽媽常常突然不見了,照料人頻繁的更換,孩子的需求不能及時滿足,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受到緊張和不安等等這些因素都會讓孩子對安撫物產生持久的依戀。


7歲女孩出門要隨身攜帶“小海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不一定


2、缺乏社會支持系統

當孩子對安撫物產生依戀,說明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沒有找到能夠讓他產生情感寄託的人,換句話說當孩子有壓力,有痛苦,有困難,有挫折的時候沒有人傾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支持系統。

社會支持系統:指個人在自己的社會關係網絡中所獲得的來自他人精神或者物質上的幫助和支援,對孩子來說這裡更多的指的是精神上的。

前面那個7歲的小女孩,媽媽在前兩年生了一個弟弟,最開始她很渴望弟弟的到來,因為會有人陪他玩,但是自從弟弟出生媽媽對她的陪伴就變得越來越少,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她想告訴媽媽,但是媽媽要上班,還要照顧弟弟,晚上回來也很少陪自己,她說了媽媽也是一兩句的說教和指責,爸爸更是經常不在家,晚上回來的時候,他常常已經睡著了。

她不知道有誰可以幫她解決她的煩惱,每當她難過的時候,他就和自己的小海豚在一起,這是媽媽在她5歲生日的時候買給她的,她最喜歡的玩具,她的難過和傷心都會告訴她,每次和她的小海豚聊完天她的感覺就會好起來,所以她越來越離不開她。


7歲女孩出門要隨身攜帶“小海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不一定


父母要不要強行幫孩子戒掉安撫物呢?

建議是不需要。

剛剛我們分析孩子對於安撫物的依戀是因為安全感的缺乏,孩子的社會支持系統不完善,除了父母家人的原因,朋友,同伴或者老師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當無法從父母或者其他人那裡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安撫物就成了孩子最重要的情感寄託對象,能夠帶給心理上的滿足。

如果強行戒掉,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滿足,就會產生心裡上的壓力,帶來情緒上的焦慮和緊張,從而出現其他的替代行為,比如咬指甲,鉛咬筆等類似的方式,以此來尋求心理上的安慰。


7歲女孩出門要隨身攜帶“小海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不一定


父母這時候可以做些什麼呢?

1、多陪伴,儘可能的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安撫物對於孩子更多的是情感的依賴,也說明孩子內在的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傅園慧因為從小就吃住在游泳隊,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愛,沒有父母的陪伴,親子之間的依戀關係和情感就很難建立。而7歲的小女孩因為弟弟的誕生,自己的情感無法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和理解,內在的情緒也無法得到及時的疏導,歸根結底都是父母的陪伴太少。這份缺失的愛會讓矮子一直試圖尋找愛。


7歲女孩出門要隨身攜帶“小海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不一定


2、多社交,多交朋友

最近這段時間孩子待在家裡,父母紛紛反映孩子對於手機的依戀程度高了很多,UU也不例外,下午的時候就帶孩子出去玩,剛好碰到同學,剛開始兩個孩子的狀態都很迷離,但是慢慢的兩個人開始打開自己,從開始的嘗試到合作爭執再到後來的心照不宣,整整3個小時的玩耍,孩子們彷彿變了一個人,有看到了往日的寧靜與渴望。

人是社會性的,社交和朋友對孩子有著重要的意義,父母一定要多帶孩子參與社交,引導孩子社交,教給孩子社交的技能,當孩子每天都能和不同的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內心的情感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對於安撫物的需求自然也就降低很多。


7歲女孩出門要隨身攜帶“小海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不一定


3、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

在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孩子”這些孩子有個共性就是興趣單一,大都除了學習沒有其他興趣愛好,而那些心理健康的孩子,也同樣有個共性就是她們的興趣愛好廣泛,大都有一兩項擅長的運動項目,或者自己獨特的興趣愛好。

兩個同時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因為興趣的原因,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表現也將截然不同,一場球賽可以讓原本積壓的負面情緒得到有效的釋放和緩解,而沒有興趣愛好的孩子,這份負面情緒帶來的不安和壓力會讓原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雪上加霜。


7歲女孩出門要隨身攜帶“小海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不一定


引用親密育兒倡導者西爾斯醫生關於安撫物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The most secure children I've ever seen are those who are not weaned from any object or person of attachment before their time. Allow her the luxury of her soft friend. Don't worry; she is unlikely to drag it down the aisle on her wedding day.

我見過的安全感最強的孩子們,在他們認知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前,都有他們內心所依附的物或人。讓孩子們擁有他們柔軟的朋友吧。別擔心,在她出嫁的那天,她不太可能帶著它走過婚禮的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