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畢業3年月入8萬”:不是你不會賺錢,而是你賺錢的方式有問題

“我畢業3年月入8萬”:不是你不會賺錢,而是你賺錢的方式有問題

“我畢業3年月入8萬”:不是你不會賺錢,而是你賺錢的方式有問題


前陣子,我和一位老朋友到街邊擼串,一杯啤酒下肚,朋友突然間“哇”地一下哭了。

她一臉絕望:“我之前投資的產品跑路了,一夜間30多萬的儲蓄全沒了,我現在好想自殺啊!”

我驚得一邊安慰她,一邊把桌上的竹籤移走,生怕她真做出什麼傻事兒。

朋友家境清貧。父親常年患病在家,母親剛退休,領著一個月2000來塊的退休金在家勉強度日。朋友對成功和財富的渴望,比誰都強。

看著她滿臉的淚水,我越發覺得,一個人越窮,越容易遭受來自生活的深深惡意。

“我畢業3年月入8萬”:不是你不會賺錢,而是你賺錢的方式有問題


01

靠透支生命,能過上想要的生活嗎?

為了擺脫貧窮,很多人拼命努力,卻還是身陷困境。

我有個朋友的親戚,30歲前好不容易在一家還不錯的公司爬到中高層職位,每天比男人還拼,同事們都叫她“拼命三郎”。

她就連在臨產期間都沒休息幾天。每天5點多起床,6點多出門,晚上11點才下班回家,產後的她,僅休假一個月就回公司上班了。

每天忙得連孩子都沒法照顧,可是錢呢?又是買奶粉,又是請保姆,又是還貸款,家庭開支急劇增加,月薪3萬的她,到月尾連存款都剩不下三位數,壓力大到要哭!

你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體驗?

明明自己非常努力了,為賺錢掏空了身體、禿了頭髮、肥了肚腩,忍受了各種委屈和鄙夷,可結果是,不僅每月的工資存不下來,還經常在負債的邊緣徘徊!

“我畢業3年月入8萬”:不是你不會賺錢,而是你賺錢的方式有問題


02

畢業3年,拿24個月工資,

開30多萬的車,94年的她憑什麼?

其實很多人,不是努力程度不夠,而是努力的方式本身就有問題。

我認識一位94年的小姑娘阿晴。

大學剛畢業,在別人拿12個月工資的時候,就已經拿上了24個月的工資。畢業不到3年,就開著30萬多的雷克薩斯,連比她大7歲的上司都對她敬佩不已。

阿晴無論再忙,每天都會抽出半個小時分析金融市場,並時常在電話中對著她的證券經紀人,說著一大串金融術語。

她的理財收益,也從3年前的每月小兩千,增長到如今每月20000多。

“我畢業3年月入8萬”:不是你不會賺錢,而是你賺錢的方式有問題


阿晴對我說:“跟同齡人相比,我沒什麼特別的,唯一的不同大概在於,我不把工資當做收入的唯一來源,很早就嘗試用各種方法拓寬收入來源,學會錢生錢。"

"你知道嗎?大數據統計,每人一輩子能遇到7次牛市,但90%的人沒有賺錢,這不是因為他們沒看到,而是因為——大多數人只會跟風,只停留在短期記憶上,這太慢了;而真正能賺錢的人,是提前學習和規劃,把眼光放得長遠。”

和阿晴聊完,我越發覺得,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有原因的。

比如,面對貧窮,有的人一籌莫展天天喊窮;有的人不懈努力,卻用錯了方向;只有少數人會像阿晴一樣,去真正思考問題,找到問題核心,想辦法做出有效改變。

在機會面前,每個人都是差不多的,個人的思維、格局與行動力差異,才形成了後天的貧富差距。

“我畢業3年月入8萬”:不是你不會賺錢,而是你賺錢的方式有問題


03

理財,至少讓你比同齡人少奮鬥10年!


提到理財,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哦,等我有錢了就好好理財。

這是我聽過最普遍的、對理財最深的誤解了。事實上,理財也並不僅僅意味著錢生錢這麼一件事,更重要的是塑造思維,讓你發現更多開源賺錢的機會,然後再對手中的錢優化配置,讓錢為自己工作,而自己就能夠自由自在、從容不迫。

真正的理財高手,最初的投資金額都很少。五年、十年、二十年過去,小錢變成了大錢,成為我們選擇生活的底氣。

“我畢業3年月入8萬”:不是你不會賺錢,而是你賺錢的方式有問題


舉個例子:假設你在20歲的時候,每個月定投2000元,每年收益按10%計算——那麼在複利的作用下,在你30歲,40歲,50歲的時候,你將分別擁有42萬,151萬,434萬。

而此時身邊的人,還在渾渾噩噩、迷茫度日,對月光、花唄借唄習以為常,同樣是工作5年,你將甩開同齡人何止10年?

有人會質疑:複利聽起來很好,可是10%的收益哪有那麼容易,現實裡很多人反而是虧的呀!而且我那麼多複雜的數字,我看不懂......

這就是為什麼,理財學習需要專業的人深入淺出地講解基本原理和專業知識,讓我們迅速明白需要做什麼,也讓我們避開各種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