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繮利鎖”是社會人真正的歸宿

我們的傳統文化崇尚氣節,推崇寧折不彎的梅蘭竹菊與松柏;崇尚方圓之道,講究負陰抱陽,衝氣以為和。寧折不彎的人被視之為英雄,苟延殘喘的被叫做狗熊。

“名韁利鎖”是社會人真正的歸宿

陶淵明先生一首歸去來兮辭,傳頌千年。先生其人,也是高潔的代名詞,一句不為五斗米折腰,響徹大江南北,振朔中華古今。實為魏晉風度的傳神寫照。

提到陶淵明,就不得不提莊周,莊周曉夢迷蝴蝶,寧為泥塘裡一烏龜,不做神廟裡一器物,可謂得逍遙二字之精髓。

最近想寫些東西,就做起了公眾號。遇到了一位道士,在各大群裡宣傳自己的的公眾號。瞬間愕然。道士不是應該清靜無為嗎?怎麼也和我們一樣這麼焦躁。雖然道士的推文寫了自己在終南山修道的所見所聞所感,也配上了山頂日出,金光萬道之時,道士怡然自得打坐的照片,但是因為道士的所作所為讓我始終覺得這是個假道士。

也看新聞,湖北城內做快遞的大哥,每每令我感動到淚流滿面,深感到仗義每多屠狗輩,因為簡單,所以無畏,市井之人,反而更得大道之精髓。至於快遞大哥出名,那都是後話。出名之後又是怎麼樣一番光景,我便不知。

以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所悟,我暫且說一句,名韁利鎖是社會人真正的歸宿

看透名韁利鎖的人,依然被名韁利鎖束縛,因為這個世界已經不是兩千年前的農耕社會。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若千年不變,便不是道。兩千年以後的現在,自在可謂之道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當今社會若要得自在,先得被名韁利鎖捆住。否則,若要跳脫,除非做個深山老林的野人。此野人,也便稱不得隱士,若非要叫作隱士,只能說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一小一大,天地之差。身披名韁利鎖,心有明鏡高懸,配得上一個大字!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人生,因為糊塗,所以快樂。因為知常,所以明白。

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看透了人世間的冷暖,但是仍能守住內心的底線,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直面的含義就是接受發生了的,改變能改變的。

應該沒有人比魯迅先生把人看地更透徹。如果有,那可能就是莫言先生。

所以最後,我不要臉的百度了幾句莫言先生的名言,與諸君共享。雖然莫言先生鋒利地刺穿了現實,但是我更喜歡他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所說的一句話: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看來也是時候入手莫言文集了,還不算晚。

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而一個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價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緊你的心靈、擾亂你的生活。要學會一笑置之,要學會超然待之,要學會轉化勢能。智者懂得隱忍,原諒周圍的那些人,在寬容中壯大自己。--莫言

一切來自土地的都將回歸土地。 --莫言 《生死疲勞》

一個好鐵匠,總是盼望著一塊好鋼的出世,然後用奇特的方式,使它服從自己的意志,變成一把寶刀。 --莫言 《月光斬》

嗨,都說是人活一口氣,還不如說人活一口食兒。肚子裡有食,要臉要貌; 肚子裡無食,沒羞沒臊。 --莫言 《檀香刑》

鷹對屍首也有興趣,它們也是噬腐者,但它們不與烏鴉合流,保持著虛偽的高傲態度。--莫言

偉大的作品,沒有必要像寵物一樣遍地打滾贏得準貴族的歡心,也沒有必要像鬃狗一樣歡群吠叫。它應該是鯨魚,在深海里,孤獨地遨遊著,響亮而沉重地呼吸。--莫言

文學和科學相比,的確沒什麼用處,但文學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教育也如此,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本質,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莫言《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

有些句子就不粘貼了,容易被和諧


“名韁利鎖”是社會人真正的歸宿

當拍攝美景變成一種愛好而不是一種炫耀,這樣的人真的值得尊敬。文中插圖為親愛的無止境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