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中國進口與遠端發貨的分歧已非新鮮事—再論全球鐵礦供需平衡

摘要

2020年1-2月,我國進口鐵礦砂1.8億噸,同比增260萬噸,增長1.5%。市場一臉的茫然!

同期,1-2月份,鋼聯統計口徑(小口徑)澳洲和巴西發貨總量1.65億噸,同比減3281萬噸,同比下降17%。

如果考慮到貨週期,方便與中國進口端對比,將澳洲前移2周(12月20日-2月14日),巴西前移5周(11月29日-1月24日)去觀察,則鋼聯的小口徑統計的澳洲和巴西發貨總量同比大幅下降4013萬噸。其中澳洲發貨同比減1610萬噸,巴西發貨同比減2403萬噸

這麼一看,的確發運和進口兩個數據矛盾不小,在澳洲和巴西發貨大幅減少的情況下,中國端進口數據卻是錄得了正增長,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差距呢?

通過簡單的數據對比,會發現數據的主要差異來自於:

1)海外的鐵礦消費下滑幅度過大,市場評估時未給予充分考慮;

2)高礦價大幅刺激了非主流鐵礦的供給,且大幅增長開始於去年下半年,目前處於持續釋放供給階段;

3)不可/不能片面的關注樣本的統計數據。

是否高頻的發貨數據摻雜了統計誤差,我們無法進一步考證,至少從現實角度,小樣本的統計數據,以及供需兩端非完全對應關係,使得過度依賴單一的高頻數據,造成了較大的市場偏差和誤判。

接下來,我們簡單的推導一下全球鐵礦的供需平衡,給予市場更廣泛的供需平衡參考,綜合研判市場。

海外鐵礦消費的大幅下滑,造成中國鐵礦進口不斷高企

雖然2019年上半年,澳洲和巴西鐵礦供應端連續發生潰壩和颶風,造成了鐵礦發運的明顯收縮。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全球鐵礦消費端的明顯收縮,尤其是中國以外國家的鐵礦消費,收縮尤為明顯。

鐵礦中國進口與遠端發貨的分歧已非新鮮事—再論全球鐵礦供需平衡

如表1數據所示,由於持續的鋼鐵消費低迷狀態,2019年下半年,中國以外國家的鐵礦真實消費下降了2060萬噸,同比下降4.6%。如果再考慮海外諸多鋼廠的原料主動去庫,2019年下半年,中國以外國家的鐵礦表需下降量有可能超過2500萬噸。

這種情況下,大量的澳洲和巴西鐵礦由原本運往日韓或歐洲,被迫轉口至中國,這個數量應該在2500萬噸左右。所以,我們才看到了,雖然下半年澳洲和巴西發貨同比下降,但中國自澳洲和巴西進口的鐵礦同比卻增加900萬噸。

高礦價刺激了非主流鐵礦發貨大增

如表1數據所示,2019年下半年,中國自澳洲和巴西以外國家進口的鐵礦石,也就是非主流鐵礦進口同比增加了2680萬噸,同比增幅高達39%。

鐵礦長期持續運行在80美金以上,明顯刺激了印度、烏克蘭、南非、秘魯、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鐵礦石供應。在短短的半年時間,非主流鐵礦增加供給2680萬噸。(注:2019年上半年非主流鐵礦供給同比持平,非主流供給增量全部在2019年下半年釋放。)

所以,雖然澳洲和巴西鐵礦石發運同比下滑,但由於海外消費下滑形成的鐵礦發運轉口,以及非主流鐵礦的供給大幅增加,才形成了2019年下半年我國鐵礦進口同比大增3600萬噸。

2019年下半年,中國自澳巴以外國家進口鐵礦增量:

  • 印度:+1025萬噸
  • 烏克蘭:+420萬噸
  • 南非:+303萬噸
  • 秘魯:+129萬噸
  • 俄羅斯:+415萬噸
  • 哈薩克斯坦:+58萬噸

不可/不能片面的關注樣本的統計數據

最後,2019年下半年,澳洲和巴西究竟減少了多少鐵礦供應?

從鋼聯的小口徑發運周度統計相加,得出的數據是同比下降4375萬噸,可謂劇烈下降。

然而,通過四大礦山的季報數據顯示,下半年四大礦山鐵礦發運總量為5.82億噸,同比僅下降1037萬噸。明顯兩者差距非常明顯。其中FMG更是在下半年獲得590萬噸發運同比增量;RIO發運同比增加186萬噸;BHP發運同比增加259萬噸;Vale發運同比減少2070萬噸。

那麼究竟哪個數據更接近真實呢?

2019年下半年,鐵礦消費端,中國消費增加1400萬噸,海外消費下降2060萬噸。由此推算,全球下半年鐵礦消費下降660萬噸。考慮下半年有1130萬噸的環比累庫(年底-年中),鐵礦的表需增加490萬噸。

供應端:2019年下半年,非主流增加2680萬噸,那麼相應的,主流礦山應該是下降2210萬噸是合理的。

綜上不難對比,四大礦山公佈的發運數據更加接近真實的供需平衡推演,而鋼聯的小口徑發運統計,與最終的供需推演偏差較大。也就是,澳洲和巴西的真實發運下降幅度並非我們用高頻數據所監測到的那麼嚴重。

當前,鋼聯也在同步完善更大樣本的高頻發運統計,屆時,市場將能獲得更為精確的發運參考數據。

中國是否依然能拖住高企的礦價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加劇了金融市場的波動,作為期貨市場最重要的兩大商品,鐵礦和螺紋,自春節後價格也上下翻飛,核心在於市場對全年供需的判斷髮生了較大的分歧。

同時,供給端的礦山發運目標調整、電爐鋼復產與否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國、日本、韓國、意大利、伊朗、德國、美國、西班牙是目前全球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而這幾個國家的鋼鐵產銷,佔到了全球80%以上,唯一倖免的鋼鐵大國是印度,目前疫情較為穩定。

2019年下半年,中國以外國家粗鋼產銷均有近5%的下降,全球粗鋼消費在中國的努力拉動下,勉強取得了0.1%的同比增長(中國2019年下半年粗鋼消費同比增長5.3%)。正是下半年中國旺盛的鋼鐵消費,拖住了鐵礦價格持續在80美金以上運行,中國以一己之力拖住了全球鐵礦消費。

2020年,中國國內受疫情影響,鋼鐵消費難以維持去年的高增長,大部分機構均給出同比持平或負增長的研判。

如我們上一篇專題做的詳細討論,受疫情的影響,我們預計2020年中國以外國家鋼鐵消費依然將維持3-4%的下降;而國內鋼鐵消費,在國家大力的政策刺激下,努力爭取用後9個月時間,補回之前兩個月造成的消費損失,全年維持持平的水平。

由此,我們預計,2020年全球鐵礦消費將下降4000-5000萬噸。

反觀供給端,鐵礦持續一年的高價位運行,非主流鐵礦供給穩步增加,全年有望繼續貢獻1000萬噸以上的供給增量。比如印度順利解決採礦證續期問題,放開果阿地區的鐵礦出口等,均將為市場提供鐵礦供給增量。

而主流的鐵礦生產商,力拓和Vale均有一定程度的供給增量,雖然Vale後面仍將面臨完不成年度目標的現實問題,但全年保守估計,供給增加3000萬噸,是可以期盼的。

疫情不但影響了國內的鋼鐵消費,也影響了國內的礦山開採,所以,我們暫且認為國產礦全年供給持平。

以上分析認為,全年鐵礦供需失衡的態勢較為明顯,鐵礦後期供應增,需求減的矛盾將越發突出。而對於眾多商品來講,近期鐵礦相對價格表現最為強勢。

鐵礦現實強的原因,就是來自於中國國內的鐵元素轉化效率超高。在鋼材庫存連續累出歷史新高的情況下,全國的高爐開工率僅環比節前僅下降5個百分點,近兩週更是出現了環比回升的態勢。鐵元素作為鋼鐵產業鏈重要的傳導元素,可以定義為,鋼廠的高開工,造成了過度將鐵元素由礦石庫存轉化為鋼材庫存。全年來講,考慮鐵礦的供需形勢,當前高於90美金的礦石,價格風險較高。

注:如果疫情能在短期內得到徹底解決,或者政府有更大力度的房地產刺激政策出臺,均屬於本報告未覆蓋部分,我們將根據事態的進一步演化,定期更新全年的鐵礦供需平衡。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數據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市場操作建議,“萊月再生”對使用該內容取代客戶自身決策與判斷導致的後果不負有責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