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是如何被找到的?堪稱破案

“C”是如何被找到的?堪稱破案

各位小夥伴們,閱讀此篇之前,請先溫習下:給我站住!那個到處走的“2B”。

我們都知道要趕在病毒搭載密切接觸者“C”進一步傳播之前,必須將“C”一一找到,並管理起來,才能有效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那麼我們該如何找到“C”呢?

醴陵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一支7人隊伍,我們稱之為流行病學調查組(簡稱:流調組),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排查全市“C”,確定“A”(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傳染源,並指導消毒組及時對疫點、疫區消毒。

“C”是如何被找到的?堪称破案

截至截稿時,醴陵市8例確診病例中,無二代、三代感染病例,且連續9天無新增確診病例,這與流調組及時找到傳染源、有效切斷傳播途徑密不可分。

破案第一步

初步現場調查,“C”會是誰?

“為了大家的健康著想,請您一定要仔細回想。你們當時有幾人聚集?去過哪些地方?參加了哪些外出活動?接觸了哪些人?接觸時有沒有戴口罩?”無論清晨深夜,流調組接到報告後,都將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以最快的速度圍繞“A”的基本情況、就診情況、發病前14天的旅居史、發病後的活動軌跡等做詳細調查。

“C”是如何被找到的?堪称破案
“C”是如何被找到的?堪称破案

他們如同福爾摩斯一般,尋找一切可能傳染的蛛絲馬跡,還有可能的感染者“C”。他們深知:早一分鐘,或許就能多一名群眾免受感染。

破案第二步

行動軌跡核實,“C”找到了!

由於時間過長,有的“A”不能一次性把行動軌跡說全,還有的“A”認為流調組的問題涉及隱私,而刻意隱瞞。種種情況都可能導致流調組無法掌握全面、真實的信息,找到所有的“C”。這時,流調組可能需要往返現場幾次或數十次與“A”進行溝通,聯合刑警、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對所有“C”展開細緻的排查、追蹤與核實,指導落實隔離醫學觀察措施。

“C”是如何被找到的?堪称破案“C”是如何被找到的?堪称破案

這個過程中甚至可以摸排出“B”(與“A”接觸過的陌生人)和更多的“C”,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很多“尋人通告”了。

破案第三步

立案上報管理,“C”隔離了!

這是一場與病毒賽跑的戰鬥,爭分奪秒,絕不能輸!流調組必須在24小時之內完成流調工作,並在2個小時內上報初次調查報告和個案調查表。同時,以最快速度統計“C”的情況上報至醴陵市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及時向基層醫療機構下達交辦函,對所有“C”進行隔離管理。

“C”是如何被找到的?堪称破案
“C”是如何被找到的?堪称破案

找到“C”僅僅是找到“A”身上病毒的逃竄方向。此外,流調人員還要分析數據、挖掘信息,找到“A”感染的來源和被“A”感染的環境,然後通知消殺組在2個小時內進行終消毒,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看似簡單的破案三步,

卻是流調人員的日夜兼程

和極速運轉的頭腦風暴。

親愛的市民朋友,

點個“在看”,

給予這群“福爾摩斯”最大支持吧!

“C”是如何被找到的?堪称破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