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為何豬年只有354天?豬年無立春,對農作物有影響嗎?

悠然見東山


一年365天,為何豬年只有354天?豬年無立春,對農作物有影響嗎?

估計不少人早就聽人說起過了,2019年豬年只有354天。我們都知道一年有365天(平年),那為何豬年是354天呢?其實,這個準確的說法是農曆2019年是354天,而陽曆2019年依然還是365天的。農夫查閱了一下日曆,農曆2019年豬年是從2019年2月5日-2020年1月24日結束,剛好是354天。

其實這個是很常見的,在剛剛過去的農曆2018年戊戌狗年同樣是354天,其從2018年2月16日開始,到2019年2月4日結束。雖然這兩年“超短”,那是因為這兩年沒有閏月,但是在接下來的農曆2020年則是“超長待機”了,足足有384天,要比豬年多出一個月。原因是這一年會有一個“閏四月”,所以就比豬年多了30天。

不過,農曆2019年雖然只有354天,但是其陽曆年依然是365天,一年的週期是沒有變化的,目前在國際上都是統一使用公曆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陽曆。在過去中國使用農曆較為普遍,尤其是農民朋友普遍都是一句農曆來安排農事的。但為了平衡農曆和陽曆之間的偏差,所以才設置了閏月曆法,並且在民間還有著“十九年七閏”的說法。換言之就是在十九個農曆年中,就會有七年會多一個閏月。而正常的農曆年中是12個月,即一年是354天,像農曆2018年、農曆2019年就是。但是有閏月的年份中,一年就是13個月了,即這樣的年份有384天。

接下來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什麼是“寡婦年”。其實“寡婦年”和“寡婦”是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的,在民間所流傳的“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古人把立春看得十分重要,老話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民一年中能不能吃飽飯,就看春播了。古人認為春天是生機煥然的季節,也是孕育萬物的季節。如果農曆年中沒有了立春,那這樣的年份則是不吉利的,糧食就會收成受到影響。而這樣的年份也被稱之為“黑年”、“滑年”、“寡年”。可是後來這個“寡年”就被訛傳成為了“寡婦年”,認為這樣的年份沒有了立春,不僅糧食收成會受影響,而且就連生育也會有影響,既然不能生育,那就最好不要結婚,因此就有了“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非常巧的是2019年的立春是在農曆2018年臘月30日,也就是農曆2019年是沒有立春的,所以根據民間的說法來看,農曆2019年是“寡婦年”。

民間的說法寡婦年糧食收成不佳,這種說法也是不靠譜的。就如“十九年七閏”的說法一樣,十九年中有七年是沒用立春的,可見其頻率是非常高的。並且歷年的數據來看,也沒有充分的數據說明了沒有立春的年份糧食就收成不好。何況在任何一個年份,有些地方會豐收,有些地方糧食也會歉收的,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另外在民間還有“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三十春”的說法,意思是說年三十立春是大吉之年,這樣糧食都會大豐收。其實這些說法都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而已,不管怎樣,農夫也希望2019年是一個豐收年,願天下農民朋友都能大豐收。


農夫也瘋狂


現在已經是豬年了,前段時間大家一直都在說立春當天能不能貼對聯這回事,如今很多人又在疑惑為何豬年只有354天了。下面老農就來說說為何豬年只有354天,沒有立春的豬年又對於農作物有沒有什麼影響。

一年365天,為何豬年只有354天?豬年無立春,對農作物有影響嗎?

老農在這裡必須要強調,這裡說的豬年354天,只是按農曆算的,按陽曆算的話一年還是有365天的。很多人就是將陰曆跟陽曆混為一談了,以為今年的陽曆只有354天的。

其實按照陽曆的說法,每一年的天數都是很穩定的,正常情況就是一年365天,只有閏年的時候二月份多一天,那才會出現366天的情況。至於說傳統的陰曆,那每一年的天數都是有變化的,就比如說2019年只有354天,但是到了2020年就有高達384天了。

只要區別陰曆跟陽曆,大家就知道為何今年只有354天了。至於說豬年無立春,會不會對農作物有影響,其實還是沒有的。

要知道現在出現無春年跟雙春年都是很常見的,可以說三年就可能會出現一次無春年的,這只是陰曆跟陽曆的時間不一樣出現的巧合而已,並不會對天氣造成影響的。只有是二十四節氣天氣出現異常了,那才是可能對農作物造成影響的。

就比如說大寒不寒,大暑不熱的情況,那就是反常的情況了,意味著之後會出現反常的天氣,農作物的生長就要受影響了。

再者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現在時節的變化都不能夠說明天氣就會反常了,一切都要尊重天氣預報的,僅僅從豬年無立春就說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那也是不靠譜的說法的。

總之,今年豬年是陰曆354天,陽曆還是365天的,大家記得就好。至於說農作物有沒有影響,那自然還是尊重科學的說法的。


深山老農民


一年365天,為何豬年只有354天?豬年無立春,對農作物有影響嗎?

一年365天或者是366天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種常識,但是在農村,咱們總是能聽到一種說法叫做“豬年只有354”天,而且還有不少人都說豬年沒有立春的節氣。農村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而且這種情況對農作物有什麼影響嗎?咱們來看看!

為何豬年只有354天?

大家可以看到這種說法,是豬年,而不是2019年,也就是說,354天是人們按照農曆的歷法算日子得到的結果。咱們國家最常用的算法有兩種,一種是農曆,一種是陽曆。

農曆不是陰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這種算法是將年份分成了兩種,平年和閏年,二者之間的區別是平年有12個月份,而閏年由於閏月的存在,多了一個月份,也就是說有13個月份。而這些月份的天數和陽曆的天數也不相同,只區分大小月,大的30天,小的29天。

而今年,也就是己亥豬年屬於平年,也就是隻有12個月份,而在這12個月份中,又分別是6個大月,6個小月,也就是合計354天。

豬年無立春,對農作物有影響嗎?

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是不可能消失的,之所以說豬年無立春,是因為在立春是陽曆節氣,由於陽曆和農曆的天數差別,而導致農曆年份中沒有立春節氣的存在。所以說立春節氣依然存在,自然對農作物沒有什麼影響。


農技廣播站


一年365天,為何豬年只有354天?

那為何豬年只有354天呢?在這裡小編要給大家科普一下了,其實一年365天(平年)指的是陽曆,而2019年在陽曆上仍然是365天,但是從農曆上來數的話也就是從2019年2月5日-2020年1月24日結束,剛好是354天。大家都知道2019年的立春是在農曆2018年臘月30,陽曆2019年2月4號,因此是從2019年2月5日開始數。

大家不禁好奇了今年竟然只有354天,其實這個是很常見的,因為在2018年狗年農曆也只有354天,為什麼這兩年是如此的“短”呢?主要就是因為這兩年沒有閏月。下面小編告訴大家的就是在明年也就是2020年就是“超長待機”了,因為在2010年足足有384天,算算要比今年多上一個月呢!因為在2020年會多一個月也就是“閏四月”。

豬年無立春,對莊稼有害嗎?

王大爺口中的今年是“寡婦年”是啥意思呢?可能很多人聽到“寡婦”兩個字就感覺晦氣,其實“寡婦年”和“寡婦”是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的,人們口中說的寡婦年不宜結婚更是無稽之談。在農村人們把立春這個節氣看的很重要,俗語“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正是說明了立春的重要性。

立春不僅僅是代表著冬去春來,更是預示著繁忙的春耕時代即將開啟,春天是萬物復甦生機煥然的季節,如果當年沒有立春節氣的話,人們就會認為這一年不吉利,因此在這一年不會有婚慶嫁娶和從事重大的農業種植。上面咱們提到了在2019年一整年是沒有立春節氣的,因此人們稱之為“寡婦年”。

寡婦年對莊稼收成和婚慶嫁娶到底有影響嗎?小編猜想這是很多父母輩的人的心裡想法,為此咱們中國的民俗專家做出解釋了,其實是沒有任何影響的。相反的今年是豬年,俗語“雞狗鬧荒年,吃飽看豬年”,由此可見豬年還有利於莊稼的收成,在農村還有句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雖然立春在臘月30,但是可見今年的收成還是挺不錯的。


鶴丸家美食供應商


首先,我要糾正說,這樣提問題不確切,易先入為主誤導人,說明提問者對陰陽曆法是外行人,門外漢。

世界上使用曆法紀時,有許多種,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曆是從陽曆演變過來的。我國傳統,是陰陽曆並用的,在民間還多用干支歷。平常講的農曆,實際就是陰陽合曆。陽曆是以太陽運行規律而制定的一種曆法。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也即是一個太陽迴歸年,其用時長為365天5小時58分46秒。因天數要計整,所以,依太陽曆來說,一年定為365天,多餘的5小時58分46秒,就採用閏年法,四年一閏,陽曆閏年就有366天,也多出一天規定放在2月裡,因為平年陽曆2月是28天的,閏年就變29天了。平常是以陽曆即現在通用的公曆,一年是365天,閏年366天。所謂的“豬年”是以干支十二生肖屬相來講的,生肖是隨地支變的,民間在用干支歷,也即是以干支紀年月日時,干支紀年月是有一套法則標準的,不可亂來的。干支紀年是不以陽曆為終始,也不是以陰曆為終始,而是以交立春節為終始的。立春節是24節氣之首,24節是以陽曆的太陽運行規律來安排的。從立春之一秒起到下一個交立春止,時間長度就是一個太陽迴歸年的週期長度,即是365天5小時58分46秒。每個干支曆紀年精確數都是這個是時間,也即是己亥豬年有這個時間,而不是僅354天這個時間。354天,或355天,這是陰曆十二個月的年時間天數。陰曆有閏月,閏月年有十三個月,會有384天。陰曆年天數閏與不閏變化較大,不象陽曆年只有一天誤差。陰曆是以月亮朔望盈虧特點規律而制定的歷法,重在歷月,反映月亮運行規律。月亮朔望盈虧一次用時為29天12時44分,日要計整,所以陰曆月大三十天,月小廿九天,有時一年有七個月大,一年十二個月,354天或355天,這樣,陰曆年與陽曆年相差有11天。而24節氣又是按陽曆排的,如果陰曆不置閏,陰陽曆就會相差太遠,所以陰曆19年必要有七閏月。就是因為節氣不是按陰曆走,是按陽曆走,干支生肖也不從陰曆年月始終,而是從節氣走,使陰曆要閏月,這樣才導致了從陰曆看節氣,會出現無春或雙春現象。其實準確的干支紀年時間年年都是固定在365天5時58分46秒的。變化的是陰曆,或前或後,或無或雙了。這也是一種規律,是人為依據陽曆陰曆計算不同而出現的,與天氣氣候沒必然的聯繫。所以,所謂的無春年或雙春年是曆法上人為做成一種規律現象,與天氣,與農業收成好壞是沒有必然聯繫與影響的。過去人們常以此作預測預斷,也不一定準確的,社會發展至今,僅以此作斷,就更不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