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簡言之,則曰:“精妙

”。“”,即精粹,精緻,精深,精細,精純,精微,精到。“”,即美妙,奇妙,深妙,高妙,超妙,神妙,直至妙不可言,妙合無限。評家在研究李清照及其作品時,往往注意她的《詞論》,這無異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她另一篇奇文,即《打馬圖經自序》表面看,這是一篇講述有關博弈嬉戲之技的小文研究的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事。其實,博弈嬉戲之技與學術研究、文藝創作甚至跟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是一脈相通的。這篇序文開頭部分所講的道理就十分深刻而又透闢。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李清照人物繪圖

不妨引出一讀:

慧則通,通則無所不達;專則精,精則無所不妙。故庖丁解牛,郢人運斤,師曠之聽,離婁之視,大至於堯舜之仁,桀紂之惡;小至於擲豆起蠅,巾角拂棋,皆臻至理者何?妙而已。後世之人,不惟學聖人之道,不到聖處,雖嬉戲之事,亦不得其依稀彷彿而遂止者,多矣。夫博者,無他,爭先術耳。故專者能之。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且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已。

這段話講得清楚明白,深入淺出,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中悟出許多道理。文章一開頭就提出個條件:“”,也就是首先要有聰明智慧。因為聰明,有才智,才能把你所從事的那件事情搞清楚,整明白,甚至由此而無所不通。這可以說是“觀其大略”。光通不行,還要“專”,術有專攻才能臻精妙之極致文章指出,自古以來各行各業之所以都能有自己的拔尖人物,其原因只在一個“”字。這可以說要“

務於精純”。文章指出,所謂博弈,也就是爭先的技巧:“爭先術”。只有“”,才能掌握“爭先術”的訣竅。坦率講出自己喜歡博弈之類的遊戲,並全身心沉浸其中,直至廢寢忘食。只有如此才能體現出一個“”字。據作者自述,《打馬圖經自序》作於紹興四年(1134)避亂金華期間。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李清照人物繪圖

如果把這段話跟她在《金石錄後序》所寫,與丈夫趙明誠鬥茶賭記憶爭勝負、直至茶覆懷中之事聯繫起來,可以看出李清照多方面表現出其爭強好勝的個性,說明她不論何事,即使偶有所為,也必達“精妙”之境不可。易安詞之所以能以少勝多,是跟她對詞的“慧、通、達”直至“專、精、妙”聯繫在一起的。當然,其他詞人的優秀名篇,也是慧通精妙的產物,而李清照的“精妙”,在於她“別是一家”的“精妙”,即“易安體”式的“精妙”。“易安體”的“精妙”何在?簡言之,即:詞學觀念的“別是一家”;審美體驗的“別是一家”;女性意識的“別是一家

”;藝術手段的“別是一家”。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詞的審美體驗

首先是詞學觀念的“別是一家”。李清照前期在《詞論》中提出的詞“別是一家”說,與南渡後在《打馬圖經自序》中所倡導的“精妙

”之說是上下聯繫、互為表裡的。如果說,“別是一家”是強調並維護詞之為體的自身特點與規律的話,那麼,“精妙”則是保證並體現詞之有別於其他詩體形式的必要條件。不達“精妙”之至,則面目模糊,韻味寡淡,不僅難於詞壇爭先,且難自立於中國文學藝術之林。作者在《詞論》中對詞的歷史與現狀進行過科學總結,並對著名詞家創作得失提出尖銳批評,措詞嚴苛,略無顧忌,充分顯示出史家的宏闊目光,批評家的理論勇氣鑑賞家的細緻體察。李璟、馮延巳、柳永、張先、宋祁、沈唐、元絳、晁端禮、晏殊、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曾鞏、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等前輩名家,均指名道姓予以適當針砭。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北宋歐陽修

雖然其所論不無偏頗,但其整體精神卻在於維護詞“別是一家”的根本面目。為此,她還從正面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和主張,即:協音律,反塵下,有妙語並要講求“鋪敘”、“典重”、“情致”與“故實”等等。李清照這一獨立見解和敢於從本體特徵上來要求發揚詞的優長,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尤其作為一個女詞人)是十分不易的。聯繫《打馬圖經自序》所論,則可進一步體會到上述批評針砭與具體要求,正是詞的自身生命的要求,是與其他詩體形式“爭先術”的必要手段,也是達到“精妙”這一極致的必要內容。讀者往往以為李清照之所以卓然自成一家乃在於她的天才,在於“慧則通”,而忽略了她“晝夜每忘寢食”的專精的精神。一個對博弈能全力以赴甚至廢寢忘食的人,當她面對極其鄭重的歌詞創作時,不也能更加捨生忘死將自己生命作整體投入麼?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李清照人物繪圖

萬不可以為李清照的詞活脫自然、親切感人,到口即消,來之甚易。其實,李清照詞(特別是她後期詞)字字看來皆是血,句句篇篇都是生命投入的結晶。其次是審美體驗的“別是一家”。李清照所提出的“別是家”,從根本上講又是從詞的審美體驗與其他文學形式不同這方面提出來的。詞之審美,自然有別於詩文。所以她既批評蘇軾某些作品是“

句讀不葺之詩”,又批評王安石、曾鞏“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表面看似乎是從形式、語言和音律方面區別詞與詩文之不同,但其實質卻是強調詞的審美體驗應與詩文有根本差別。這種差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聽覺的審美、視覺的審美與綜合性審美。所謂聽覺的審美,即聽覺的怡悅,表現在歌詞創作要有音樂美,即協律動聽《詞論》中所說:“歌罷,眾皆諮嗟稱賞”;“及轉喉發聲,歌一曲,皆泣下。”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李清照人物雕像

又如對柳永的肯定與批評:“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都是從歌詞協音律這方面講的。視覺的審美,即視覺的怡悅。李清照的要求是文雅,奇妙、典重,文采鮮明。如批評黃庭堅“良玉有瑕”就是從視覺在心理上所獲得美感方面而言。所謂綜合性審美,則指整體性心理情感方面的審美體驗,是各種感官體驗的綜合。如對秦觀的批評:“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李清照的詞就是按照她對詞的“別是一家”的審美體驗的要求來進行創作的。不僅如此她還能在南渡詞人為適應抗金復國的需要而大量創作愛國豪放詞的時代風氣下,堅持詩詞在內容題材上的嚴格區分。她堅持在詩歌創作中對南宋妥協投降、苟且偷安進行尖銳的批評譴責,主張出師北伐,收復失地,重整河山,甚至想親身加入戰鬥。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廣闊豪放的詞意境

如《打馬賦》最後讚辭所說:“佛狸定見卯年死,貴賤紛紛尚流徙。滿眼驊騮雜驟弭,時危安得真致此。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誰能志千里?但願相將過淮水。”在《烏江》詩中說:“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些詩均寫重大題材,愛憎鮮明,情辭慷慨,激憤昂揚,充分發揚詩歌傳統的現實批判性與戰鬥性。但是在易安詞裡卻與此不同。除《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一首明顯向豪放詞風傾斜外,其餘則將生遭離亂,去國懷土,夫死財喪,天涯遲暮之審美體驗納入前已分析的南渡詞中。生離死別世事滄桑本為傳統題材,但經過詞人生命的體驗與熔鑄,再加之以創造性的藝術表現終於達致新的審美昇華,從而與時代社會有機融合,產生了廣泛的“共振”效應。事實證明,詞人在其作品中的生命投入是與作品的生命成正比的。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李清照紀念館

詞人投入的愈多,其作品“別是一家”的特徵就愈鮮明,生命力也就愈強大。反之亦是。“情有文不能達,詩不能道者,而獨於長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查禮《銅鼓書堂詞話》)“易安體”所寫,即詩、文均無法表達的思想感情與審美體驗。那些責備李清照詞的內容狹窄,或認為其內容可用詩文表達的人,不妨試著把“易安體”改成詩文,或者把李清照上面的詩句改成詞體,其結果還會有“易安體”這“別是一家”的韻味麼?第三是女性意識的“別是一家”。“易安體”的特色與成就還體現在與其他女詞人作品面目風格截然不同這一重要方面。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李清照繪圖

詞這一新的詩體形式,一開始就以女性為主要題材,但在李清照、朱淑真出現以前,幾乎全是“男子作閨音”,是男性視角與男性審美體驗的產物,不論是外表形象與心靈世界,均有許多扭曲與不足。魏夫人生活於北宋,又是宰相曾布的夫人,生活安逸,其詞雖也涉及離愁別恨與閨閣風情,但在女性意識方面遠不如李清照鮮明自覺。朱淑真因婚姻失意,女性意識較強,但只侷限於閨閣庭園、戀情相思以及抒寫嫁非所愛的苦痛;她雖生活於南宋前期,但金兵南侵與朝廷和議之爭在她詞中卻不見反映。只有李清照經歷了北宋滅亡與南宋的妥協投降所造成的顛沛流離之苦,還遭受丈夫死與玉壺頒金的誣陷以及所有文物盡遭損失的巨大打擊。凡此都逐漸積澱成為她心靈深處有別於其他女詞人的女性意識。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李清照故居

應當說,從一開始她就是女性意識較強的女詞人。她早期在愛情與閨閣情趣的抒寫方面,已具有鮮明的女性特徵了。如“人比黃花瘦”,“綠肥紅瘦”諸句,不僅趙明誠“自愧不逮”,評家也認為“此語若非女子自寫照,則無意致。”(王闓運《湘綺樓詞選》)南渡後的“尋尋覓覓”、“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欲語淚先流”、“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等句,皆非男性詞人所能狀得者。反之,如果她想在詞的創作上與男性詞人在政治題材與社會生活題材方面一較高低,她必然因閨閣生活的侷限而失去優勢。發揮女性詞人優勢的陣地不在詩界,而在詞壇。對李清照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善於表達要眇之情,悽迷之境的詞體,與李清照輕靈、婉轉、摯柔細的女性審美意識更為合拍。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李清照詞境界

李清照之於詞,如魚得水,她可以通過詞體形式盡情發揮,不加矯飾而又自然得體,並由此而完成女性詞人自我形象的勾畫。在女性意識獨創方面大約可歸納為以下四方面特點:讓最具體的感觸一般化;把最個人的感情普泛化使最浮面的感覺悠遠化;將最深沉的感受白描化。從而使“易安體”真正成為“

別是一家”詞。最後是藝術手段的“別是一家”。“易安體”從“樂府聲詩並著”出發,特別注意詞的音樂性,使詞變成有意味有生命的形式。音樂是人類高級生命的節奏,是人類情感變化的符號性體現。體現音樂節奏的詞體之長短不齊的句式,是與人的不同情感相吻合的。音律的輕重起伏、長短錯落,與詞人精神活動、心理活動是相對應的。因此,詞牌的選擇對詞人來說相當重要。李清照在這方面有著特殊的敏感性。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李清照紀念館

《孤雁兒》、《聲聲慢》從詞牌名稱到思想內容,再到雙聲疊字以及齒唇音的穿插運用,不知費盡多少心血才能勻圓妥貼達到自然高妙。此外,口語白描,體近人情;委婉曲折,層層深;情致真摯,善於鋪敘等,均為“易安體”重要特徵。張端義說李清照“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者難。”(《貴耳集》捲上)可見李清照詞的語言是十分豐富的。但不論“煉句精巧”,還是“平淡入調”,在“易安體”中,均能自然渾成,勻整妥貼,研煉至極,轉趨平淡,不見痕跡,甚至連李清照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了。莊子《養生主》寫庖丁解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徐無鬼》寫郢人“斷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前者是專精獨詣的境界;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李清照紀念館書房內佈置

後者講巨匠良工業外餘技之至美至樂之境。“易安體”便是這種專精獨詣與至美至樂的產物。這與她在《打馬圖經自序》中所講的“精妙”二字,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綜上所述,李清照以其43首精妙的歌詞登上婉約詞大家的高峰地位,在當時與以後均產生過巨大影響。辛棄疾就曾以“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為題寫下了名篇《醜奴兒》辛詞中還可見化用易安詞句的現象。如“有時三盞兩盞,淡酒醉濛鴻。”(《水調歌頭》)“一川落日熔金。”(《西江月·漁父詞》)侯的《眼兒媚》也自注“效易安體。”在歷史上,李清照歷來被奉為詞家正宗。王士禎《倚聲前集序》認為詞中婉約一派“至漱玉、淮海而極盛。”他在《花草蒙拾》中進一步強調“婉約以李易安為宗。”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辛棄疾雕像

清人還以李清照為“三李”之一。“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王又華《古今詞論》)引沈去矜語楊希閔於光緒年間還合編《三李詞》刊本。凡此,均說明李清照在詞史上的重要地位與影響。但是,由於李清照在《詞論》中對蘇軾等人帶有片面性的批評以及過分強調詞的“別是一家”,加之她的創作內容與風格比較單一,在文學史特別是詞的發展史上也產生過負面的影響。賙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說:“閨秀詞惟清照最優,究苦無骨。”朱庸齋說:“歷來對清照詞作之評,往偏高溢美。其詞清新流麗,自然中見曲折,然生活面狹,閨閣氣重,不免近乎纖弱。”又說:“後世不少柔靡輕巧之作,與清照流風不無關係。”(《分春館詞話》卷五)事實上,李清照詞也並非“無一首不工

”。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李清照人物模仿

唐圭璋認為:“在兩宋詞人中,李清照可稱為‘名家’稱不上大家,不能與柳、周、秦相比。前人的評論,有一定見解,當細加揣摩。前一段對李清照評價偏低,反過來說,也不能揚得太高,必須恰如其分。”這些批評也有一定道理。在北宋詞壇崩解以後,幾乎所有詞人都帶著不同的創痕紛紛南渡。以上四節,只不過是其中少數影響較大詞人之簡介。還有一些在當時頗孚盛名的詞人(包括作品較多的詞人)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介紹。僅從以上簡介的“

南渡詞人”中即可看出:南渡詞人將北宋一百六十餘年間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全部移植到南宋這一狹小土地當中,使之紮根成長,為南宋詞的進一步繁榮打下了堅實基礎;由於時代的迫切需要,由蘇軾開創但後來難乎為繼的豪放詞,在特定歷史時期有了長足的發展,甚至形成時代主潮;

李清照詞作的質量表現在什麼地方?她為什麼能寫出如此精妙的詞?

豪放的詞意境

幾乎所有南渡詞人在經歷時代鉅變之後,詞風也都隨之有程度不同(強、中、弱)的變化,其主要特徵是向豪放詞風傾斜或相互滲透,通過這種傾斜與相互滲透,使詞史的審美視界開始向陽剛之美轉換;南渡詞的主要特點是走出閨閣庭園殺向抗金衛國的前線,並積極參與同國家民族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和戰之爭,而且始終站在主戰的立場之上,成為反對妥協投降的新型重要武器之一;正因為存在以上重要原因,婉約詞在南宋詞壇轉型期已成為最弱聲區,即使有某些發展變化,也都與抗金衛國這一時代精神無法張揚密切相關,嘯傲山水、歸隱林泉都與時代主潮有這樣或那樣的深層關涉。南渡詞人較好地完成了詞壇的轉型任務,為詞史高峰期與詞藝深化期到來,準備了充分條件,打下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