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掘牛股的工具和方法

一、標的公司從哪裡來?

很多人可能比較好奇,我的文章中涉及到的公司都來自於哪裡?大致上有如下幾個途徑吧:廣為人知的大白馬股、各類股票APP裡別人分享的公司、慧博投資分析裡研報提供的公司、粉絲推薦的公司,如果大家有好的來源也可以告訴我。

白馬股標的最易於獲取,但數量也最少,而且買點還要等很久才會出現,這裡面我用得最多的是慧博投資分析這個APP,但成功率極低,幾十家公司裡勉強可以找出一家,因為上面基本都是券商研報,而券商研究都是看多,我用慧博的主要目的是想看下研報對公司未來業績的預測,以及快速找出公司的亮點,慧博是我目前發現的研報最豐富的APP。

二、分析一家企業的過程

整個過程大概分以下幾步。

1、初略看一下過去幾年業績增速

比如,有這麼一家公司,它過去四年的業績增速如下:

我發掘牛股的工具和方法

一看覺得業績非常牛,有繼續看下去的慾望了,所以再看一下其它指標,如ROE、利潤率、收現比、應收賬款週轉天數,都非常不錯。

我發掘牛股的工具和方法

2、從研報中歸納出亮點和預期

找到一家潛在標的後,我會在慧博投資分析裡搜索出這家公司近3個月的研報,然後快速過一遍這些研報的內容摘要,雖然研報提供的買點建議很不靠譜,往往是已經漲的飛起了才給你個“買入”的建議,但裡面提供的投資邏輯一般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那些研報都很少的公司,說明沒有資金關注,我一般不太會繼續看下去。

重點看未來三年業績增速預期有多高?業績增長的動力來源是什麼?是內生增長還是靠併購增長?未來繼續增長的確定性高不高?

正面的例子我以前寫過很多文章了,這次舉個反面的例子,就是吉宏股份這家公司,第1步已經給大家看了它的財務指標,各方面的數據看上去都很不錯。

那麼,這家公司的業績為什麼能如此高的增長呢?我們可以通過閱讀近兩年的財報來搞清楚增長的動力,但這需要太多的時間,效率不高。我們可以借用研報的摘要來大致瞭解一下,在慧博裡輸入“吉宏股份”過濾出如下結果。

我發掘牛股的工具和方法

看這些研報中最新的幾份的內容摘要,比如,其中的一份如下:

我發掘牛股的工具和方法

這份研報摘要告訴了我們幾個關鍵的信息,公司的業務有三塊:效果廣告、電商、包裝,其中效果廣告業績主要是由18年併購的一家廣告公司“龍域之星”貢獻的。20/21年業績增速預期為36%/29%,目前TTM PE 29倍,這個估值相對來業績預期來說可以接受,不算特別貴,那下一步就簡單了,就是要核實券商給的這個業績增速預期確定性高不高。

三、確認業績預期

投資看的是預期,為什麼有些公司能保持比較高的估值,比如愛爾、CRO賽道的公司,就是因為它們的業績預期比較強,未來幾年能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可能性非常大,這裡不是說讓大家去買這些高估值的公司,只是告訴大家預期的確定性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也就是巴菲特所說的“結果必然如此”的公司。

所以,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我們要儘可能地去論證確定性,我們還是以吉宏股份為例。

在前面的研報摘要中,我們瞭解到公司比較喜歡併購,這給了我一個不好的印象,因為喜歡併購就說明公司原來的主營業務不好做,想尋找其它賽道,尤其對於那些跨界併購、並且產生大額商譽的企業,更是要當心。不過吉宏的併購還算是和主業相關的,以前主要做快消品包裝盒,現在併購了廣告公司,還算有些關聯,我們還是從財報中尋找確定性吧。

吉宏股份18年1.88億收購北京龍域之星,龍域之星2018年營收2.74億,淨利潤7103萬,一個當年淨利潤7103萬的公司,為什麼只賣1.88億?即便龍域之星的業績以後不增長,吉宏只要三年就可以回本,這個收購有點不可理解,可以推測,龍域之星要麼後續業績沒有持續性,要麼財務狀況不好,才會如此低的價格出售。

我們接著看龍域之星19年的業績,上半年營收1.19億,淨利潤2502萬,雖然是半年報,但我們可以按乘以2的算法大致算出19年全年業績,所以龍域之星19年的業績相對於18年數據已經開始出現下降。

但公司19年業績預告同比增長50%到59%,這又是為何呢?原來是17年公司新合資設立了一家跨境電商公司“廈門市吉客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業績取得了爆發式增長,17年營收為2.15億,淨利潤為3603萬,18年營收為9.33億,淨利潤為1.05億,19年應該是繼續高增長。

公司傳統的包裝盒業務增速為15.7%,龍域之星的互聯網廣告業務增速不能給太高預期,不下降就不錯了,因此重點就在於跨境電商的業務未來能否繼續保持高增長,而預測這一點難度相當大,電商的競爭格局太過複雜,實在是難以看清未來趨勢。從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的問題來看,有直播帶貨、網紅營銷等,這些新型業態變數實在太大,我並沒有太大的把握看懂未來趨勢。並且股價從底部上來已經翻倍,這個位置介入,安全邊際不高,基於這兩個原因,我還是放棄了繼續深入分析。

以上就是我發現、分析、結出結論的大致過程,由於並沒有打算買入的計劃,所以業務方面沒有更加深入地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