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有沒有留下一些真實的照片呢?

明說史話


光緒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名愛新覺羅·載湉,他的父親是醇親王奕譞,母親是葉赫那拉·婉貞,慈禧太后的親妹妹。因為同治皇帝沒有子嗣,所以在同治帝駕崩之後,慈禧太后就把親妹妹的孩子四歲的光緒接到宮中,過繼給了同治帝。





就這樣四歲的光緒被慈禧太后指定為皇帝,成了慈禧掌控下的傀儡皇帝。光緒皇帝在位三十四年,說實話,沒有真正掌握過一天的皇權。光緒因為實施戊戌變法,與慈禧背道而馳,而被慈禧囚禁在了瀛臺,從此完全失去了自由。


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暴斃而死,享年38歲。都說光緒皇帝一生沒有留下一張照片,儘管那時候照相技術已經純在,而且別的皇室宗親都有留下照片影像,可光緒作為皇帝為何沒有留下影像資料呢?

其實不然,據歷史資料記載光緒皇帝的影像也並不是一張沒有,下面收集的這些照片裡面就有光緒皇帝的影像。您能看出哪一個是光緒皇帝呢?








任馳贏天下


光緒所在的時代,是照相技術取得發展的時代,隨著當時的滿清被西方敲開了國門,照相機的技術也隨之來到了中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當時的攝影師所拍攝的照片。

而作為當時中國至尊的皇帝,則也留下了他的影像。


不過據說除了這張坐像之外,其他的照片都是假的(會不會令那些阿哥迷們很失望?不過確實如此)

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后駕崩後,法國《世界畫報》(LE MONDE ILLUSTRÉ)刊發的紀念文章中,用了這張照片的局部作配圖,並在左五那個年輕人下面標註“皇帝”(L’Empereur),是此種訛傳的起源之一。不過很明顯,這位被標註為“光緒帝”的年輕人穿的是郡王補服,他衣服上裝飾的四團龍(兩肩及胸前胸後各一)、胸前的行龍,正好符合清代冠服制度中郡王補服“用石青色,繡五爪行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的規制。


在涉及中國的禮制的方面的問題上,外國人是搞不懂的,在這張照片中有兩名法國軍官,其中站在後排的那位帽子前方正中央有數字“17”,這表示他隸屬於法軍殖民地軍第17團,這支部隊1901年1月成立,1902年6月更名為陸軍第5團,因此這張照片應拍攝於1901年1月至1902年6月之間。此外由背景中的建築可知這裡是清西陵泰陵,即雍正帝的陵寢大紅門前,又由照片中眾人身著冬裝,同時有郡王和外國人到場,從而進一步縮小了時間範圍,此時光緒帝並不在北京,這張照片裡沒有光緒帝。


據《德宗實錄·卷四十九》載:“上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自保定府御火車啟鑾。未刻至京師,詣正陽門關帝廟、菩薩廟拈香還宮。”


就在拈香的時候,城牆上圍觀的外國攝影師拍下了光緒帝的身影,美國作家立德夫人在她的《我的北京花園》(李國慶、陸瑾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p.47)裡有更生動地描述:“皇帝的行動還是閃電般地迅速,幾乎連一眼都不讓人看到。他跨出轎子,祭過供奉護國大帝關羽的武廟,立即又被抬走了,叫人都不敢相信他曾下過轎。反之,慈禧太后則停留了很久,向城牆上各色外國觀眾先是揮手,再是揮手帕,然後又要來了一副看戲用的眼鏡,以便更仔細地打量他們。”慈禧太后向城牆上的外國人揮手帕和光緒帝下轎的照片都被攝影師記錄下來,遺憾的是,光緒帝動作如“閃電般地迅速”,而且未像慈禧太后那樣抬頭看外國人,因此沒能看清容貌,但這是目前已知唯一一張可以看清光緒帝身影的照片。

這一張是大阿哥溥儁。

這位則是光緒的老姐姐。

而比較流行的就是這一張,不過據說這是畫像。

或許真如傳說一樣,帝后矛盾激化,譚嗣同等人曾有過刺殺慈禧,發動政變的計劃。計劃挫敗後,慈禧認為光緒想要殺害自己,想要廢黜光緒,但因各種阻力未能成行,只好折中將其軟禁。但慈禧最害怕的,是自己老死後,光緒正值壯年,等他重新執政後,會為當年的事件平反,使得自己遺臭萬年,於是她選擇了先下手為強,不僅將光緒黨剷除,而且也徹底摧毀了光緒帝的形象,來打擊保皇黨吧。


關河南望


作為大清朝倒數第二位皇帝,光緒皇帝的真實照片那當然是有的,畢竟人家是活到了20世紀的男人,當時的攝影技術已經比較發達。再過20年連PS都出來了,怎麼會沒有光緒的真實照片呢!

很多滿洲貴族們都留下過寶貴的照片,其實這也不是什麼稀奇事情。比如說光緒皇帝,他去世的時候以及是1908年,在這之前的恭親王奕欣都有屬於自己的個人相冊,又何況是光緒皇帝本人呢?

除了光緒皇帝本人外,還有很多妃嬪們也留下了寶貴的攝影資料。不過這些攝影資料體現了皇帝們不容易的生活。比如說光緒皇帝的妃嬪當中,就有這麼幾位有屬於自己的影集。

第一位就是光緒帝的皇后葉赫那拉氏靜芬。

光緒皇帝的皇后是慈禧太后的侄女,也就是葉赫那拉氏靜芬,這個名字在70年代依舊十分流行,可見當年清朝士族們起名字還是上心的。

慈禧太后當然希望自己的統治能夠長久,所以就把自己的侄女兒嫁給了光緒皇帝。等到他們生下個兒子以後,光緒皇帝如果不聽話的話,隨時都可以弄死,從而扶植他們的兒子上臺。慈禧的小算盤簡直跟呂后的一模一樣,可見幾千年下來,權力鬥爭的手段是一點也沒有變。

可憐光緒皇帝不喜歡這位皇后,所以兩個人沒有生下過任何一個孩子,這也是慈禧所沒有預料到的事情。總不能逼著光緒跟靜芬那啥吧,所以靜芬在溥儀上臺後,雖然被稱為隆裕太后,但是她是沒有兒子的。

第二位是光緒帝的妃子瑾妃。

光緒帝不僅對皇后不感興趣,對這位瑾妃也不感興趣。瑾妃是滿洲鑲紅旗人,算得上是當時的滿洲嫡系了,而且她的親妹妹就是大名鼎鼎的珍妃,兩人是同時入宮的。

可惜光緒皇帝不喜歡她,這也就沒什麼辦法了。無奈之下的瑾妃,跟慈禧太后的關係應該還是可以的,所以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慈禧太后是帶著瑾妃一起逃難的。

等到溥儀上臺以後,瑾妃的身材已經走樣了,完全變成了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女人。在51歲的時候,瑾妃的一生走到了盡頭,被溥儀追封為端莊皇太妃。

第三位就是著名的珍妃了。

珍妃是光緒皇帝最喜愛的女人,她入宮以後,光緒皇帝悲涼的一生才稍微得到了一些安慰。本身她是跟姐姐瑾妃一起入宮的,但是在光緒帝一後兩妃中,唯獨珍妃受到了寵愛。

因為珍妃生性乖巧,又長得不錯。而且能夠為光緒皇帝排憂解難,所以光緒帝對珍妃十分依戀。這麼一來隆裕皇后可就受到了冷落,這是慈禧所不想看到的事情。

所以慈禧和珍妃之間的關係非常不好,到了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慈禧居然隨便找了個藉口,就不帶珍妃走了。但是慈禧擔心珍妃留在紫禁城有辱皇家顏面,所以就命人將珍妃扔進了井裡殺掉了。

可憐的珍妃,是光緒皇帝一生中唯一的牽掛,最終卻落得如此淒涼的下場。光緒皇帝卻一點辦法都沒有,不過她的照片倒是留下來了。

而且當年殺害珍妃的那口井,至今都在故宮中,如果大家路過的話,至今都能看到這口井,現在已經被命名為珍妃井。


總結:光緒皇帝的一生是非常悲慘的。

他是莫名其妙地被拉上了皇位,因為慈禧太后的親兒子死掉了。本以為可以權傾天下,奈何卻一直被慈禧壓制。

光緒皇帝是有改革想法的,他也接觸到了很多外來思想,覺得如果再不改革,大清王朝就完蛋了。他甚至想過學習日本,成立君主立憲制,哪怕犧牲皇權,只要能夠使得國家富強起來,這又算的了什麼。

結果卻遭到了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一致反對,慈禧太后將光緒無情囚禁了起來,這一關就是十年,這一關就到了死。

所以光緒皇帝一輩子都沒有真正掌握所謂的權力,他總是在打擦邊球,可是每次都不會命中。而且他的身體很差,所以導致沒有子嗣。據說慈禧在臨死前的一天,毒死了光緒皇帝,實在是想不出,慈禧到底有多麼惡毒。


江湖小曉生


再次重申,光緒皇帝沒有留下任何一張正臉的照片,網上所有說是光緒照片的都是扯淡,都是假的。目前確認是光緒帝影像的,僅僅是一張外國記者偷拍的光緒下轎子的照片,這張照片中由於是俯拍,根本看不到光緒帝的五官長相,只能大體看到光緒是一個身材偏瘦的男子(參考溥儀),下面便是這張老照片。各位上眼。

這張照片的背景是: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城,慈禧帶光緒倉皇西逃西安(美其名曰“西狩”),在李鴻章與洋人簽訂完賣國求榮的條約後,慈禧這才帶光緒“迴鑾”,這是他們在回紫禁城前,在關帝廟下轎進香的時候被趴在城牆的某外國記者偷拍下來的場景,當時光緒下轎後,快步向前沒有給偷拍者按下第二次快門的機會,後來也正是因為這張照片沒有看到五官,所以在光緒軟禁後而倖存了下來。(由於光緒親政後開始變法,變法中把守舊派的老臣大量革職查辦,而這些老臣都是慈禧太后的心腹,於是乎慈禧再次發動了政變,光緒被囚禁中南海瀛臺後,慈禧下令銷燬所有的光緒照片)

這張所謂的老照片需要說明一下,這張並不是光緒的照片,而是光緒皇帝的畫像,由於畫像收到主觀因素的影像太大,一般都被美化的特別厲害,所以真實的光緒是不是長這個樣子很難說。

這三張被廣為傳頌是光緒的照片,其實並不是!這都是某些歷史號或者不明真相的外國人以訛傳訛的結果。


老豬的碎碎念


沒人知道光緒到底有沒有留下照片。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任何能被確定為是光緒本人的照片。

例如,下面這張圖是流傳最廣的所謂“大清光緒皇帝相”的照片,甚至直接被中學歷史課本、歷史學著作引用為真實的光緒皇帝照片。

但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看圖上的一些細節,就知道這並不是照片,而是晚清民國時期流行的明信片,被誤以為是照片。這張圖最大的破綻是,圖中光緒本人掛的朝珠,其實是女式戴法,皇帝是不這麼穿戴的。

下面這張照片也被很多人誤認為是光緒皇帝的照片(可以與上面的畫片對比男式朝珠的戴法)。但是,如果我們對清宮服制有所瞭解,就知道中間的這個人不可能是光緒。

清朝定製:皇帝補服用石青色,上面繡四團五爪正面金龍,而圖中男子的補服為四團行龍,乃郡王的服制,即“用石青色,繡五爪行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由此可見,此人並不是光緒皇帝。

還有下面這張拍攝於醇親王南府內的照片,也被傳作是光緒和他的父親醇親王。

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至少是1888年以後的事情,此時光緒已經即位多年,醇親王在他面前是臣子,他們相處不可能是皇帝站著、親王坐著的場景。

總而言之,到目前為止,除了清宮的畫像,沒有能被認定為是光緒的照片。


HuiNanHistory


負責任的說,光緒皇帝不曾留下哪怕是一張相片。畫像倒是有的,包括皇宮裡畫師畫的標準像,也包括流傳在民間的畫像都有。

按清朝制度,歷代皇帝、皇后和妃子都有畫像,尤其在康乾時期,因為宮廷中蓄有來自西洋的畫師,其水準是比較高的。

如著名宮廷洋人畫師郎世寧等,當時就給雍正和乾隆等留下了一些相當不錯的畫像和生活像。

當然,在洋人畫師離開後,到了乾隆年後的皇帝和妃子畫像的水準明顯要下降很多,這些畫像在故宮博物院都可以看得到的,光緒的也不例外。



至於現在經常看到的光緒黑白像,其實是當時因為要開世界博覽會而繪製的畫像,後來又被加工成了供報刊發表的畫像,由此光緒的形象才得以為世人所知。

但必須指出的是,這個並非是光緒的真實的相片,而是畫出來的畫像,兩者是有重大區別的。



(市面上看到的就是這張畫像了,而且還是用技術合起來的)


那麼,光緒這輩子有沒有照過相呢?負責任的說,沒有。

或許有人會追問一句:為什麼沒有?是因為沒有機會嗎?

其實不是的,如果光緒要照相的話,機會多得很。

道理很簡單,不僅是慈禧太后自己照過相併且有相片流傳於世,就是其生父醇親王奕譞、還有恭親王奕訢,還有其兄弟載灃等人,都曾有相片並流傳了下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慈禧太后不但有照相,而且還玩過情景cos照,比如扮作觀音等等,甚至把李蓮英也一起帶進去拍了,玩得很嗨呢!

據記載,給慈禧太后照相的人是原駐法公使裕庚的次子勳齡,也就是德齡的哥哥給拍的,時間應該在1903-1906年。

原來,裕庚在出使法國時娶了一位法國女人,由此生下了勳齡、容齡、德齡兄妹,因為是混血兒而且從小在法國長大,因而對各種新奇的事物都有所瞭解沾染。



這不,德齡入宮侍候慈禧太后後,大概就是她把照相的事說給了慈禧太后,然後慈禧太后就把勳齡找來,拍了一系列的照片吧?

所以問題就在這裡。當慈禧太后大張旗鼓的拍照片時,光緒皇帝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事實上,隆裕皇后當時也拍了一些,但唯獨光緒沒有。

那麼,有人會說,這是因為慈禧太后討厭光緒,故意避開他、不讓他拍照嗎?

恐怕不是這麼回事吧。



(很抱歉,這不是光緒幼年,而應該是載灃兄弟)


按筆者的理解,可能是因為皇帝在過去是極其神聖的,容不得照相機咔嚓咔嚓的帶著鎂光燈拍照,其唯恐真容洩露,有損皇帝的神聖、神秘和尊嚴吧?

否則的話,如果光緒要拍照,從技術條件上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



坑爹史冊


誠邀,光緒帝有沒有留下照片,這還真是個問題

都說照相機是洋玩意兒,但是實際上,中國人也應該獲得照相機的專利權,因為早在1844年,我國科學家鄒伯奇就在在中國的光學專著《格術補》的理論指引下,獨立製造了一部拍攝器,並拍攝了相片。但是由於清政府頑固派守舊,以及清人迷信此物能攝取取人的靈魂,是妖物,故而這臺中國第一的照相機被很快銷燬。直到1902年,慈禧太后在看到了俄國公使夫人送給她的沙皇二世相片後,照相機才開始引入大清。而光緒帝的生平是1871年到1908年,所以光緒帝是有可能拍過照片的

其實關於光緒帝的照片,網上早有流傳。

關於網上的照片,一些史學家表示並不認可,因為網上流傳的照片與其父醇賢親王奕譞的照片出入很大,於是有人推斷這可能並非光緒帝的真容,而是以畫像做舊而得,光緒帝的照片可能已經被慈禧毀掉。因為對於慈禧太后來說,毀掉光緒的照片,能夠徹底摧毀“光緒帝”這一形象,以打擊流亡海外的康有為等保皇黨,這也說不定呢?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1839年,照相術最早在法國出現。而它最早傳入我國是在19世紀40年代。

1844年10月,法國攝影師于勒-埃及爾隨同法國外交使團來到中國。在澳門,埃及爾拍下了一批最早的澳門照片,這也標誌著攝影術初入中國。

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攝影術開始在中國一些大城市逐漸流傳開來。

攝影術初進中國時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和不解,甚至一度遭部分人抵制。

彼時的人們除了不瞭解甚至還充滿不安。他們很難理解一個小小的盒子竟然能夠像畫畫一樣將自己一模一樣的展現在一張紙上。

反對的人說,在照相的過程中它能攝取人的魂魄,從而折損自己的陽壽。

就這樣,照相術在充滿讚譽和非議的聲音當中在中國緩慢發展。

早期照相機是一件非常昂貴的奢侈品,不是一般人都能買的起的。故那時能買的起這洋玩意的一般都是非富即貴。

照相術作為當時比較時興的玩意逐漸在京城流傳開來,並進入了皇家禁地——紫禁城。

1889年(光緒十五年),戶部右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在慈禧太后的主持下入宮嫁給了光緒皇帝,即珍妃和瑾妃。

珍妃自幼生長於南國廣州,生性活潑好動,獵奇心強。由於彼時的廣州早已開阜且同西方各國進行貿易往來,故照相術也很早即傳入。

作為出身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珍妃很早就喜歡上了攝影術。珍妃進宮時亦攜帶了一部照相機。

據相關資料記載,珍妃初入宮時喜歡給人拍照,這些人包括宮中的太監、宮女,甚至慈禧太后。

珍妃初給慈禧太后拍照時,西太后同當時大多數初見這洋玩意的人一樣很是抵制,亦是怕對自己造成傷害。時間一久,老太后漸漸迷戀上了這玩意,甚至主動讓珍妃幫其拍照。現今在中國歷史檔案館保存有許多西太后生前所拍相片。

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珍妃本人如此愛好照相術,為啥現今卻幾乎沒有找到一張關於她的真實照片,而他的丈夫光緒皇帝更是如此。

拋去珍妃的不說,我們來梳理下關於光緒的幾張照片。

目前史學界公認的光緒照片只有一張!即下面這張。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攜帶光緒皇帝緊急出逃避禍西行。兩年後的1902年1月8日,局勢初穩,慈禧及光緒皇帝迴鑾。

載有慈禧及光緒皇帝的火車行至北京正陽門時,慈禧及光緒走下火車換乘八抬大驕到附近的關帝廟進香。就在光緒下驕子的一霎那,被一站在牆頭的攝影師抓拍到了其背影。但令人遺憾的是光緒皇帝行色匆忙,一下驕即進入了關帝廟。故沒有拍到其前身只拍到了其背影。

這張照片也是目前得到最公認的光緒皇帝本人背影照。

以下幾張是爭議比較大的幾張,不過後經過多重證實均不是光緒皇帝本人。

一、“少年光緒騎馬照”。



相當多的人認為照片中的幼童即是光緒皇帝,是其尚未入宮時在自家醇親王府時拍攝。

不過後來大量的事實證據表明,這照片中的幼童不是光緒皇帝本人。

二、“光緒站立照”

這張照片也廣為流傳,說是“光緒皇帝”和自己的生父愛新覺羅-奕譞在北京醇親王南府(位於太平湖附近)拍攝。甚至有人乾脆將旁邊的奕譞裁掉只留旁邊的站立少年,並將其標註為光緒皇帝的個人照。

後經考證這照片也是假的。光緒皇帝自幼即入宮成為一國之君,貴為九五至尊。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嚴格的宗法制下,即便是父子相見,若兒子貴為天子,作為父親也要向其行君臣大禮。

而照片中出現的,臣子坐著,“天子”站著,是嚴重有違綱常倫理的!這種情況在古代皇權社會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關於君臣之禮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一下《紅樓夢》中元妃省親這一段。)

故這張照片中的站立少年,可以肯定的說絕不是光緒皇帝本人。

三、著朝服“光緒”照。

相較於第二張站立“少年光緒”,這張照片就更假了!在古代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設想一國之君竟然同周圍大臣穿戴一模一樣的朝服,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古代社會身為天子都是著明黃服飾,其衣服顏色、樣式、質地都有嚴格的要求。都要與普通平民百姓有巨大差距,以此彰顯天子的尊貴。普通人家若是身著這類衣服,一般都是以謀反罪處以滅族的重刑。

除了上面3張,下面的2張也是出現最多的“光緒皇帝”照片。尤其是最後一張甚至入選中學歷史課本。但需要說明的是這兩張亦都是假的!第二張是後來人根據相關記載手繪的,並不是真實的照相機拍攝。而且最近有新聞說,這張照片即將從歷史課本上撤下。



光緒皇帝生逢晚清亂世,此時的清王朝已是一幅夕陽晚照的殘景。他本可以有一個快樂逍遙的童年。但天有不測風雲,同治皇帝的突然崩逝,使其幼時便被迫入宮登基為帝,從此一生始終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生活。

他少時即立下雄心壯志,想力挽狂瀾,挽救清廷日漸頹廢的情勢。但在慈禧太后的強壓下,他只能是以一位“傀儡皇帝”當政,終沒有大的作為,且以悲劇收場。

光緒皇帝的一生既是他本人的不幸,亦是整個民族的不幸。


小司馬說


光緒皇帝1908年駕崩,那個年代照相機已經出現了,所以,對於光緒而言,照片應該不少。還有一件趣事。溥儀建國後到故宮,發現誤把攝政王載灃的照片標成了光緒皇帝載湉的。溥儀找到了專家,專家不認可,溥儀說,我爹的照片我不認識嗎?哈哈,載灃是光緒皇帝的親弟弟,溥儀的親爹。



無問西東說歷史


光緒一生,一張照片都沒有流傳下來,現在所傳世說光緒照片的都是網絡謠言,也就是假的。

這件事其實非常令人奇怪,我們都知道慈禧太后是留下許多真實照片的,然而光緒帝卻連一張真實的照片都沒有留下,而我們現在所知的光緒樣貌實際上是由一張眾所周知的宮廷畫像所展示的。就是下面這張:

之後,其他所有關於光緒的照片,都是由這張畫像所改變而來。那問題來了,是因為當時皇家沒人替光緒照相麼?顯然並不是。

眾所周知,對於慈禧太后,我們是知道她真實容貌的,因為她留下了眾多的真實照片,而這些照片的拍攝者正是當時慈禧身邊最寵幸的八大女官裡面裕德齡和裕容齡的哥哥裕勳齡。裕勳齡被譽為皇家御用攝影師,當然啦,更多是給慈禧拍照。是先前進宮的裕德齡和裕容齡兩人推薦給慈禧,並於1903年把在法國留學的裕勳齡召進了宮。從現在存世的慈禧照片來看,慈禧本人是非常喜歡照相的。

既然如此,那麼問題來了,裕勳齡沒給光緒拍過照麼?根據歷史記載是有的,而且不止一張。再加上他的妹妹裕德齡是光緒的英語老師,且和光緒的私人關係非常好,所以在慈禧都常常拍照,擺各種動作,扮觀音拍照等,相對來說思想更加開放的光緒不可能不拍照。可是現實就是,歷史記載了光緒有照片,光緒也不可能不拍照,但是整個清皇宮就是沒有留下一張光緒的照片。為什麼會這樣呢,估計想想就知道了。

而光緒沒留下照片這件事,也令人們鬧了個的笑話。說是建國後溥儀到故宮參觀,看到人家把自己老爸(光緒親弟弟,兩人有幾分相似)的照片標註成光緒,於是他就找來專家告訴他們這標錯了,專家則回答,自己是專家怎麼可能錯呢?溥儀說,那難道我會把自己老爸認錯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