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olao
父母可能忙,所以會將孩子讓給爺爺奶奶帶,其實基本上大部分的老人,並不會教給孩子什麼文化知識,但為什麼說爺爺奶奶帶出的孩子更聰明呢?可能是除了文化知識外還有這幾點原因。
爺爺奶奶不會干涉孩子太多的自由
父母一般都是在一二線城市打拼,工作和生活的環境都比較緊張,相反,爺爺奶奶生活的城市就很愜意,沒有那麼緊張的生活,如果孩子在農村,自由就會更多,可以在村子裡邊隨便跑,隨便玩,爺爺奶奶也就見怪不怪。
在這樣自由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不僅開朗活潑,思維能力更加活躍廣泛,所以孩子在學東西上就顯得比別的孩子更加聰明。
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愛有分寸,不鬆不緊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比較嚴厲苛刻的,可能與生活壓力有關,父母在孩子面前更容易發脾氣,而爺爺奶奶的脾氣就很溫和,就算孩子犯了錯,也不會輕易地打罵孩子,而是慢慢的教導,對於孩子教育方式上,爺爺奶奶溫和的態度,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爺爺奶奶閱歷豐富,孩子耳濡目染學到一些
爺爺奶奶經歷的事情多了,人情世故看的也多,所以在看人和看待事情上,都比較透徹,孩子在爺爺奶奶身邊,耳濡目染也會學到一些看待事情的角度,待人接物這一方面該怎麼做,多多少少或有些影響,而在別人眼裡就顯得比較聽話成熟。
還是看性格,如果爺爺奶奶脾氣比較爆,建議還是不要帶孩子,如果爺爺奶奶比較溫和,待人接物都可以做孩子的榜樣,這就可以試試,畢竟,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有個好的環境,父母也放心些。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爺爺奶奶帶出來的孩子更聰明,肯定有這樣的爺爺奶奶,能帶出更聰明的孩子,爺爺奶奶本身應該也是很厲害的!
下面這幾種爺爺奶奶帶的孩子會更聰明。
與時俱進愛學習的爺爺奶奶
我女兒小時候在小區裡玩的時候,碰見了一位姥姥帶著孩子,姥姥也是很年輕,說自己退休了就來給女兒帶孩子,因為她是一名教師,為了把孩子帶的更好,自己也是不斷學習,還和我交流起了自己都看過那些書!
阿里招聘了一位體驗師,一位70歲清華畢業的老奶奶從40萬份簡歷中脫穎而出。這位奶奶平時跳廣場舞,上網購物,所有年輕人會的東西她都會,對生活充滿了好奇,有一顆不斷學習的心。
對於這些永遠不停學習腳步的爺爺奶奶,他們會主動學習。
願意陪伴孩子一起玩的爺爺奶奶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少不了陪伴,而這樣的陪伴指的是有限陪伴,而不是坐在孩子身邊。很多年輕父母說是在陪伴孩子,卻放不下手機。
爺爺奶奶不一樣,他們很多人不會整天抱著手機他們退休了有大把的時間,所以陪起孩子來,他們會主動和孩子互動,主動和孩子一起玩樂。
朋友家的孩子就是姥姥帶的,姥姥沒事就喜歡和孩子聊天,這孩子2歲多就是個話癆,3歲就開始幫媽媽做飯,姥姥帶的孩子也是一點不比媽媽差。
脾氣好的爺爺奶奶
腦科學研究證明,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負責長管情緒的大腦需要到23歲才會發育成熟,所以孩子更容易發脾氣不會控制情緒。
但是面對孩子發脾氣,如果父母可以理性引導,孩子的大腦負責理性的下腦就會接替負責負責原始功能的上腦。如果父母發脾氣,孩子會更激烈的回應,長此以往,負責原始本能的上腦會控制負責理性的下腦。
換句話說,孩子大腦的塑造和成人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有關,所以想要孩子高情商,父母必須做到理性面對孩子發脾氣。
如果爺爺奶奶脾氣好,對於孩子教育更有耐心,孩子擁有高情商也是容易的。
豌豆媽媽育兒
我帶外孫女三歲四個月了!這是我昨天應朋友要求寫的短文。
生活還是要繼續的!
讀唐詩宋詞交流貼
該不該讓三歲前的寶寶讀唐詩宋詞,有很多不同的觀點說法,反對的會說是機械的背誦,長大了會忘記的。更有的說是為了滿足大人炫耀的虛榮心等。其實這也要因人而異,包括大人與小孩的接受程度。我只簡單的交流一下自己從無心到有心陪伴小小朋友讀唐詩宋詞的過程。
小小朋友三歲四個月了,現在能熟練背誦兩百六十首古詩詞了。我是從一歲半開始嘗試讀五言唐詩給她聽,逐漸成為我們爺孫倆的一種遊戲。剛開始計劃一週堅持讀背兩首古詩詞,三歲上幼兒園前完成一百首古詩詞。沒想到一歲十個月時把《將進酒》、《木蘭辭》等長篇詩詞全背下來了,而且讀“西出陽關無故人”時,自己會加一句“故人就是外公。”三歲時,我們已背會了兩百首唐詩宋詞了。
為什麼不會忘記?一是做到溫故而知新,每兩週我們會把所有會背誦的古詩詞複習一兩遍;二是讀唐詩宋詞成為了一種習慣了;三是一歲半開始讀唐詩宋詞,從來沒有中斷,如果是三歲後開始就會困難些;四是我對古詩詞的喜歡與堅持,用愛的方式傳遞給了她,無論別人怎麼說,我從來不放棄。讀古詩詞會充滿樂趣,當一首古詩詞讀上一百遍時,你就會融入古詩詞的意境中去了,中國最美的語言盡在唐詩宋詞裡。
現在小小朋友經常觸景生情來首古詩詞,經常主動教外婆讀唐詩宋詞。怎麼學,好說不好做,不學最簡單,我們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
讀唐詩宋詞,一定要完整的讀詞牌名、詩詞名和作者名,千萬不要省略。如下面這首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小小朋友兩歲半就完整的背下來了,現在更是倒背如流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 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武漢的老蔡
孩子的教育應該以父母為主,但是父母忙於工作,因此低令兒童必須求助於老一輩,兩代人觀念不一樣,會發生碰撞,以父母為主,我們老人少插嘴,老人有時間與孩子交流,我的孫子成績倒數,我兒子為了激勵他,老說他笨,使他失去自信心,我跟兒子交換意見後,平時多給他一些鼓勵,發現他不合群,幫他分析主要遊戲玩得太多,說話是遊戲中語言,所以同學聽不懂,道理講清後,主動刪除遊戲,這學期考了一個優二個良,改變了倒數的局面,皆大歡喜
秀芳8800
現在的年輕夫妻壓力都很大,既要賺錢養家,又要帶孩子,要是家裡有老人能幫忙帶孩子,那真的能減輕很多負擔。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爺爺奶奶帶出來的孩子都很聰明,都能教育好孩子。
有些老人過分溺愛孩子,而且缺乏正確的育兒方法,孩子容易養成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我家寶寶的爺爺奶奶的教育方法我就不認同。大寶上幼兒園時,一碰到下大雨,她奶奶就不讓孩子去上學,說怕孩子弄溼衣服會感冒;家裡有喜宴,爺爺奶奶讓孩子請假,就為了吃頓飯;大寶蛀牙了,我不讓她吃糖吃零食,爺爺奶奶還一直往家裡帶,還鼓勵孩子多吃一些的。所以,我一直不贊成讓孩子爺爺奶奶帶孩子。
當然,我們家爺爺奶奶是個例,也有很多爺爺奶奶比孩子父母親更適合帶孩子,他們帶出來的孩子更聰明更有教養。
哪種類型的爺爺奶奶帶出來的孩子更聰明呢?
1.爺爺奶奶喜歡帶孩子出去玩並陪著孩子一起玩。孩子天性愛玩,玩樂也是孩子認識和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對開發孩子的創造力非常有幫助。爺爺奶奶經常帶孩子出去玩,孩子能玩得更盡興,還能受到啟發意義,也能建立老人和孩子的親密關係,懂得尊重老人。老人和孩子在玩樂中,也能無形中將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傳給孩子。
2.爺爺奶奶文化素養高,教育孩子的經驗豐富。文化素養高的老人更會懂得因材施教,也有能力教育孩子優良的傳統文化,對孩子以後的生活和學習很有幫助。
3.爺爺奶奶疼愛孩子,但不寵溺孩子,教育孩子有原則。大多數爺爺奶奶都會比較疼愛孩子,但是過分寵溺孩子,不及時糾正孩子犯錯,不給孩子立規矩,那就是害了孩子。因此,教育孩子做事要有選擇,凡事守規矩,那才能教出聰明的孩子。
關注@洛洛育兒,我是喜歡寫作的全職二胎媽媽,分享育兒經驗,科學育兒,讓你輕鬆帶娃。歡迎大家轉發關注,謝謝閱讀!
洛洛育兒
現在大部分人都崇尚夫妻兩個人帶孩子,感覺老人帶孩子有很多弊端和教育理念上的分歧,自己帶孩子親力親為,孩子和自己感情也特別好,從小到大都是父母教育,孩子也比較聽話省心懂事。
有一部分父母將孩子讓爺爺奶奶帶,孩子很聰明,老人帶孩子也有年輕父母不可比擬的優勢,如果爺爺奶奶是這樣4種人,可以放心地讓老人帶,比年輕父母帶得更好,孩子更聰明。
1、懂得家庭教育
爺爺奶奶把自己兒女教育得很出色,年輕父母工作忙碌,回到家疲憊不堪,人也不是鐵打的,精力是有限的,忙了工作顧不了家,有的還需要經常出發在外,白天上班辛苦,晚上回家看一會兒孩子就累了。老人退休在家,有經驗有時間,喜歡陪伴孩子,懂得家庭教育,有年輕人不可比擬的優勢。
有位姥姥女兒還沒結婚,就表示:“女兒有了孩子後要當一個好姥姥”,女兒工作出色優秀,行業精英,老人喜歡讀書唱歌寫作,教師行業退休,還有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資格證書,關鍵是喜歡孩子,孩子的問題都能打理得面面俱到,這樣的好外婆打著燈籠也難找。
2、堅持原則
一位朋友的婆婆是退休老師,很會管理教育孫子,並不像有的老人那樣溺愛孩子,想反倒有些嚴格。媽媽說了可能不聽,但是奶奶說了就聽,老人有一種威嚴,不怒自威,孩子在父母面前有點兒撒嬌,在老人面前就很知道孝順聽話。
我家孩子姥姥從小教育孩子也比較嚴格,堅持原則,大寶小時候老人經常照顧孩子,孩子對於姥姥的印象是樸素保守溫馨,曾經這樣描寫姥姥:“我的姥姥並總不像是佳作鑑賞裡的那種溫柔典雅詩香四溢的外婆——事實上,大多數時候的她既有著北方人明顯的風風火火豪爽耿直,也不失樸實細膩,在教育我的態度上更是如此。”
3、經常帶孩子出去玩
年輕的父母往往比較重視孩子的學習,放了學一般要求孩子在家學習,不讓出去玩。老人帶孩子,有時喜歡帶著孩子出去玩,孩子接觸的人多,性格開朗,見了人喜歡打招呼,很熱情,也招人喜歡。多在戶外活動,孩子呼吸新鮮空氣,鍛鍊身體,見多識廣,視野開闊。
我家大寶小時候在姥姥住的小區裡經常玩,見了長輩就打招呼,現在長大了上了高中學習緊張,看望姥姥的時間少了。現在只要一回小區,長輩見了大寶都很親切,總要攀談上幾句,聊聊天。
4、飲食規律
現在的父母有的一日三餐都在外面吃,早晨不願意做,中午孩子在學校或者幼兒園吃,晚上有的工作加班回來晚,再做飯也是勞累不堪,廚藝欠佳,做了孩子也不願意吃。索性直接在外面吃,或者叫外賣。
看著確實是做飯省事了,長期如此孩子更不願意吃家裡的飯了,還喜歡吃零食,影響身體健康。如果老人照顧孩子,一般老人都喜歡在家裡做飯,還喜歡煎個餅、包個水餃、燉個排骨什麼的,整天琢磨著給孩子什麼好吃的,家裡的飯菜衛生乾淨有營養,孩子很健康。
我家大寶時常想念姥爺姥姥用電餅鐺烙的韭菜雞蛋盒子,唇齒留香,北方人愛吃,當然也有很多人享受不了韭菜的味道,這道菜成為兒時美好溫馨的記憶,現在也是如此,姥爺姥姥烙了韭菜雞蛋盒子,總會打電話詢問要不要過來拿。
老人帶孩子也有年輕人不可比擬的優勢,孩子在老人的教育下,一方面接受傳統文化禮儀的薰陶,比如節約懂禮貌,誠實講原則,一方面學會變通,與時俱進, 有自己創新的想法,不守舊,相得益彰。
歡迎關注@胡蘿蔔媽媽育兒說,70後倆娃媽媽,大孩子小寶寶的育兒知識盡在這裡。
胡蘿蔔媽媽育兒說
有可能是有一定道理的。
總體上,爺爺奶奶都是成熟了的人,說話做事相對更得當,而孩子的父母都是小年輕,自己還沒玩夠呢,有時不願意陪孩子玩,因為手機已經綁架了孩子們的父母。
而爺爺奶奶,只要孩子有所求,大多能放下手頭的事情,而願意陪孩子。
其實孩子的心更在父母那邊,這是天生的,但很多小父母不能正確的對待孩子,經常惹的孩子哭鬧,因為是親生的,也就不覺得孩子可憐,但旁邊的爺爺奶奶的心,可能已經受不了了。
中國有句俗話,叫隔輩親,為什麼?因為隔輩人也就爺爺奶奶從做人的角度,是真的成熟了,也更懂感情,更珍視感情,尤其對孫子孫女,那是無條件的愛,只要還有力氣,就想把孩子抱起來,親不夠,而小父母不是這樣,有點時間他們還想玩兒呢,也因此會經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在這樣的更成熟的爺爺奶奶身邊,不管是否能變得更聰明,但一定有助於孩子情商的進步,而情商,經常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事。
孤獨D時代
我們家六個孩子(80後)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一直帶到我們上初中。我們都很懂事也都成長的不錯。😂️😂️😂️😂️爺爺是人民教師,琴棋書畫都精通。雖然從小得到薰陶,可惜我們沒能夠學到多少,三姐妹繼承爺爺的職業😂️😂️😂️
現在回答一下題主提出的問題哈😊
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也就是留守兒童啦。這些孩子中當然也有帶得好,非常懂事又聰明的。但是關於留守兒童的調查研究已經是做了很多了。研究表明留守兒童的成績,比例(拔尖的)也就10%這樣!而更多的孩子的成績處於中等偏下,甚至大部分的“雙差生”是來自留守兒童。
大家都公認,老人是比較溺愛孩子的。而溺愛會造成什麼結果,大家也都可想而知。成為留守兒童的原因,絕大部分是經濟所迫。而這直接帶來的影響就是家長沒有太多的時間管教孩子。所以,留守兒童中很多的孩子容易沉迷遊戲,越大越難管教,而且與人的情感交流也出現一定的困難!如此,長期的惡性循環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思想道德觀念偏差!
大家可以去查一查有關留守兒童的研究報告,留守兒童的現狀是讓人觸目驚心的!所以,提主所看到的只佔很少的比例,並不能成為一個論斷!
最後,我真心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在和美又健全的家庭中成長!
清風小苗苗
不曉得題主的結論從何而來,我是不完全贊同的。我認為,爺爺奶奶帶孩子有利有弊,並不是所有的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更聰明。
1.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性格更加隨和從容
現如今年輕的父母正處於為事業拼搏的階段,社會競爭激烈,有時難免會將工作中的緊張情緒和矛盾帶回家中,孩子雖然年幼,但是對父母的負面情緒卻反映敏感。因此,成人可能再無意間就將負面心理轉嫁到孩子身上,而妨礙到寶寶的健康成長。但是,已經脫離工作環境的爺爺奶奶們,承擔較少的生活壓力,所以心態平和很多。同時,老年人往往都童心未泯,且更有耐心,喜歡和寶寶一起玩耍,更容易和孩子建立融洽的關係,創造輕鬆的家庭環境。
2、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更加自信,清楚自我
爺爺奶奶所提供的充足的“愛”的環境,使孩子知道很多事情是要考慮到“自己”的,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事情。這就促進了孩子對自我認識,有助於形成獨立的人格。而那些被父母管教很嚴,從小就很聽話的孩子,很容易失去“自我”,容易在長大後形成依賴型的人格。
3、爺爺奶奶帶的孩子想象力豐富
爺爺奶奶帶的孩子感知覺發達,想象力豐富,而這些會成為日後創造能力形成的基礎。對孩子而言,和父母相比,爺爺奶奶有較高的親和力,也很少有孩子會害怕自己的爺爺奶奶。正是在這種安全的不會受到呵斥與限制的環境下,孩子們從事著多種遊戲,如搭積木、玩泥沙、揉麵團或粘土雕塑等,通過各種動作和遊戲,充分發展了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為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打好了基礎。
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存在的不足
1、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私,不懂得尊重理解他人,不會換位思考,不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
2、視野狹小,缺乏應有的活力,不利於培養孩子開闊的胸懷和活潑、寬容的性格”且易產生交際恐懼症。由於老年人大都喜歡安靜而不喜歡運動與外出,孩子長期處於這種生活空間和氛圍中,可能導致孩子視野狹小,缺乏應有的活力,不利於培養孩子開闊的胸懷和活潑、寬容的性格。這樣長大的孩子,為人心胸狹小,不善與人交際。其次易導致兒童怪異心理老年人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為模式化,往往表現出固執、偏激、怪異的想法與言行。這極不利於孩子的性格培養,可能導致孩子的心理和行為、人格的偏離,加劇暴力傾向等等。
3、執行力差。做的太少,被包辦。
雖然爺爺奶奶們照顧孩子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劣處也不少,如果可以,建議還是自己帶孩子,一方面,老人已含辛茹苦見我們養育大,操勞了一輩子的他們應好好享受一下悠閒自在的晚年生活,而不要給他們增加負擔。另一方面,由於生活的年代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理念和世界觀都會有很大差異。所以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年輕人難免會和長輩們出現矛盾,造成家庭的不和諧。
東瑾媽媽
不知是什麼人在此混淆視聽。
我在幼兒國工作的時候,那些最調皮,最不聽話的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出來的。
有的孩子好說歹說都不聽,一意孤行;有的孩子是小霸王,說啥就要啥;有的孩子好似自閉症,油鹽不進……相比之下父母帶出來的孩子就正常很多,很好溝通,心態也健康許多。
不是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不出好孩子,但我看到的問題孩子太多了。
現在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一下,為什麼出現以上情況。
孩子在剛出生時,會和親密照顧他的人產生依戀關係。如果照顧他的人可以滿是他的情緒要求,比如餓了要吃,渴了要喝,哭了要抱,不開心要哄,這些都滿足了,這個孩子長大後就是心態陽光,與人與善,心理健康的孩子,如果照料人對孩子的要求不管不顧,置之不理,孩子長大後就會形成冷漠自私的性格。
這樣問題來了,誰能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只有孩子的媽媽,母愛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那種發自內心對小孩的關心呵護,再關心孩子的也做不到。再親孫子的爺爺奶奶也會說一句:我是替她看孩子。別人替你看孩子,然沒有自己看的好,心態決定一切。
再從孩子角度講。一般來講,孩子剛出生時是母親帶的,通過吃喝拉撒睡孩子與母親建立了親密依戀關係,不要小看這種關係,它在孩子與母親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結,母親說的話孩子都聽,錯了也聽,這就是依戀。薄儀皇帝在宮中戲弄小太監無法無天小太監受不了的時候,就搬出救兵——薄儀皇帝的奶媽,奶媽一說他就乖乖的;有些人去作人肉炸彈也是從小被撫養大的,從小就告訴他,你要為我犧牲,讓他去犧牲他就去犧牲了。這就是依戀關係的力量。
孩子從出生起就與母親建立起了親密依戀關係,他離不開母親,如果在孩子心智不成熟的時候母親不得不離開,比如出去工作,比如出國求學,比如父母離異,這是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導致孩子性情大變,這個時候就應該進行心理疏導了,可媽媽的代替者們總會嫌孩子矯情,甚至對孩子冷言冷語。這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是巨大的。你沒有與孩子建立依戀關係,孩子自然不會聽你的。
依戀關係怎麼建立,就是對他好,給他吃好穿好,他肉疼你心疼,他才會聽你的話。
有條件的家庭,還是媽自己帶孩子比較好,這就要求社會對媽媽要認可,家庭對媽媽要認可,媽媽也是一項工作,而且是無人代替的,很重要的一份工作。當媽媽的不求回報,不問薪酬,只要家人一點關心,一點理解。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