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業年代的回憶

傳統工業年代的回憶


八十年代初期,是傳統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八二年,我剛好畢業,趕上了那個年代,併到汕頭市塑料皮革工業公司屬下的汕頭塑料二廠工作,在那裡工作了八年。

前些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汕頭塑料二廠的回憶)發在朋友圈及今日頭條,引起了昔日同事的關注及共鳴,不少幾十年未聯繫的朋友都聯繫上了,最感人的就是大家共同回憶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及那久別重逢的真誠的傾訴,那就是八十年代我們對工廠的留戀及當時工友之間樸素的友誼。

傳統工業年代的回憶


那時的汕頭工業,各行各業都做得風生水起,感光材料公元廠,電子,超聲,鐘錶元件,汽車修理廠,酒廠,魚露廠,醫藥,中藥,機械,塑料皮革,輕工機械,機床,印製板,自行車,腳手架,還有汕頭半導體器件廠的TO92三極管生產線。。。。

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也是一個講奉獻的時期。我們屬於市經委及二輕局管理的,從主任到其他科室辦事員對企業都非常支持,毫無架子,也沒有打官腔,不講空話,我們企業遇到什麼問題也都樂意去找他們要求幫忙解決。記得當年我在塑料二廠負責洽談技術引進項目,經委技術科李科長多次帶我們直接到廣東省經委技改處聯繫工作,全力為企業辦事。我所在單位的上級主管公司是塑料皮革工業公司,公司就在同益市場裡面的小巷,門面不豪華,有點破舊,但確確實實是為企業服務的機構。公司黃書記,張經理業務熟悉,平易近人,和諧開明,很容易溝通,他們身先士卒,帶領各科室領導,辦事員深入工廠,解決具體問題。技術科的孫科長,還有啟聰,李文,文治,申湘。。。。當企業找他們需要幫助時,他們都非常熱情給予具體指導,帶我們到各相關科室聯繫工作,政通人和。公司屬下的十多家工廠也是人才輩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記得塑料一廠是生產人造革,二廠生產塑料編織集裝袋,寬幅彩條布,四廠PVC型材,五廠編織布,還有噴膠棉,農塑廠的週轉箱,東方片材的PVC片材。。都是在享譽國內外的產品。

傳統工業年代的回憶


那時,國家對工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很大,對工業人才的培養也非常重視,國家先後組織了十幾批全國廠長經理進行培訓與統考,專門培養企業的第三梯隊人才。各企業送去培訓的都是文化高,素質比較好,有培養前途的年輕人,給年輕人一個很好的發展平臺,那時的大學生,天之驕子,大部分都是培養對象,那些綜合素質比較,文化水平高,有創新思路的大學生,都會被單位推薦去參加培訓及參加全國統考。

企業的經濟效益好,企業文化也搞得比較好,活躍。市工人文化宮經常都有活動,燈謎,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文娛活動等等,確確實實就是工人之家。我那時在工廠,白天上班,晚上都是去工人文化宮看猜謎,看球類比賽。企業之間的體育比賽也搞得有聲有色,或者冠以人名,單位或產品商標為獎盃舉辦的比賽,比如航海杯,金麒麟杯,白玉蘭杯,世平杯,口岸杯籃球賽,更多的是企業之間的友誼比賽。我是體育愛好者,組織了籃球隊及乒乓球隊經常參加各種盃賽及企業之間的比賽,塑料皮革工業公司系統內也經常組織籃球與乒乓球比賽,行業內是塑料一廠,三廠,四廠,制帽廠之間的比賽,跨行業比賽也不少,與汕頭大學醫學院,二醫院,市一中,十二中,聿懷中學,同平青年隊,教學儀器廠,輕工機械廠,市人防辦,汕頭日報社,公安局,港務青年隊,農藥械廠,換能器廠,饒平糖廠,酒廠,汽修廠,潮州靜電植絨廠。。。等等,在我離開塑料二廠以後到金海灣大酒店工作,還代表金海灣大酒店及中國銀行代表隊繼續參加籃球及乒乓球比賽,與汕頭大學校隊,各縣的縣隊,及其他城市的代表隊比賽。在那些年,我們努力的工作,也開心的玩了,度過人生那大好的時光。

通過體育比賽也認識了好多好多的朋友,以至於在後來的工作對外聯絡時,不時都會遇到多年未見的球友及工友,老朋友見面,就是緣分,也是永恆不變的樸素的真誠友誼。其中包含了對工廠,工友的情誼,包含了體育人豪爽,感性的交情。

傳統工業年代的回憶


傳統工業年代的回憶


前不久,我到過去幾個比較有名的工廠看看,有不少工廠已經找不到了,它們或者搬到其他地方,或者由於景氣不佳倒閉或關門了,所到之處,不少老廠都是廠門緊閉,燈光昏暗,門庭冷落,而更多的中小企業都被房地產開發商建成商品房賣了,難道這就是工業企業的永遠歸宿嗎?也許這就是企業的命。我又到護堤路,當年,這條路聚集了許許多多效益不錯的工廠,有農藥械廠,氧氣廠,化工廠,輕工機械廠,塑料二廠,最著名的就是生產感光材料的公元廠。這家汕頭市多年以前引以為豪的工廠,門口同樣是燈光比較昏暗,我在拍照時,裡面還衝出了二隻寵物小狗大叫。大門還是那個大門,我回憶起了我在畢業實習時,就在這個廠,那時,135膠捲自動生產線,是國際一流的設備,人才濟濟,產銷兩旺,大學生們擠破腦袋都想進來。但公元廠幾經遭折,先與日本富士合作,效益不佳,最後由樂凱收購,塵埃落定。公元廠的隔壁就是樂凱,樂凱霓虹燈閃亮,並冠以中國航天,雖說公元廠的輝煌已過去,但樂凱的今天能傳承發展,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公元仍在。

傳統工業年代的回憶


傳統工業年代的回憶


為何一轉眼,時光飛逝如電?當年在工廠才露尖尖角的企業第三梯隊接班人,當年馳聘在籃球場上的青年人,而今都已年已花甲,退休了。好漢不提當年勇,但他們依然都在繼續工作或發揮餘熱,或者退休歸家開始人生第三階段的工作。人生第一階段是讀書,第二階段是工作,第三階段是當保姆保伯帶孫子。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青山不老人自老,年輕不覺歲月短,退休方知已白頭。

傳統工業年代的回憶


人生就是一本書,翻開每一頁,都精彩,尤其是泛黃的那些歷史篇章,更加值得回味。我們在打開這些記憶的時候,也悠然的悟出了不少樸素的,富有哲理性的東西,這就是歲月與經歷沉澱的人生真諦。雖說時光一逝不再來,但記憶與未來,是往後餘生常伴及面對的時光。

我站在公元廠對面的河堤上,梅溪河水日夜東流,河水滔滔,帶走了所有的往事,也不再回頭,但她留下了記憶,銘記著工業時代的那代人的青蔥歲月。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

傳統工業年代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