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一去世,為什麼軍統就改成保密局了?

詩琪


都別動,這個問題我來。

【趣史別聞】在作者看來,軍統改組最重要的是戴笠犯了老蔣的大忌。

當時戴笠的實力有多大?

軍統的勢力在抗戰末期達到了巔峰,全國在編的特務達到5萬多人,還有5萬多潛伏在各行各業的中下層特務。控制了緝私署、交通監察、航空檢查、郵電檢查等,權力非常之大。最為重要的是,戴笠在抗戰時期是日偽聞風喪膽的神秘人物,因而被許多熱血青年視為偶像人物,號召力很強。

老蔣的原則與忌諱

老蔣用人兩大原則:一是不是浙江人或黃埔出身;二是要看推薦人是否值得信任。

老蔣用人兩大忌諱:第一私下拉幫結派,自成體系,第二忌諱是貪汙。

戴笠下馬,還是野心

1.老蔣的提醒

一個細節不知大家可曾注意:對戴笠的稱呼!老蔣對於嫡系資歷深的高級將領,一般直呼,比如陳誠、張治中稱辭修、文白。

對於黨內高層字後面加一個“兄”字,對於黃埔系青壯派核心,喊的時候名字後面加個“弟”字,比如喊胡宗南稱宗南弟。

可獨獨稱戴笠為戴科長,這個稱呼一直延用了十幾年,從來沒改過。為何?提醒他莫要越雷池半步!

2.犯忌

本就作為老蔣心中的敏感人物,他拉幫結派:隨著勢力膨脹,聲望高昂,戴笠在抗戰時期利用手中的權力,在軍隊培養心腹,比如戴笠手下著名的三劍客和四大金剛,而且他與手握重兵的胡宗南、湯恩伯,三人結盟。這些不得不不讓老蔣忌憚,那時老蔣就有了打壓軍統的打算。

而戴笠十分會揣摩蔣的心思,他得知蔣的意圖後,開始謀求控制全國警察總監的職務,想把軍統特務安插到警察系統。另外,戴笠私下和美國人達成交易,讓美國人給蔣施壓,讓他出任海軍總司令。這更使蔣十分震怒,但又不敢得罪美國人,於是把海軍部降級改成了海軍署,戴笠的願望落空了。

3.改組

戴笠等等一系列舉動讓蔣下定了改組軍統的決心,1946年初,軍統改組提上日程。老蔣要求戴笠回到南京。可戴笠明白回去就是那籠中的小鳥,等死吧!恰毛人鳳給戴笠發了一封“謹防一鍋端”的電報。於是戴笠躲在外地不回來拖延時間。3月初,老蔣連發幾封電報,催促戴笠回來。眼看實在拖不下去了,他只得乘飛機回南京,不料飛機在途中失事,機毀人亡。戴笠一死,軍統沒了靈魂人物,改組更加順利,至少編制外的5萬人不用再擔心了。

1946年6月,軍統正式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擔任局長,曾風光一時的軍統特務機構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趣史別聞】戴笠的死很蹊蹺,有不少人說是老蔣“飛鳥盡良弓藏”,也有人說是戴笠好色被自己的屬下馬漢三害死了,但這些並沒有直接的證據。我想,人已成灰,又何必去深究?或許我們更應該放眼他的生前,看看這位人物到底如何成為傳奇!


最後,有這樣一份關於戴笠的輓聯,請大家一觀。

“生為國家,死為國家,平生具俠義風,功罪蓋棺猶未定。

名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後人評。”


關注我@趣史別聞,只需您一點,歷史的路上我們一同前進!最後謝謝大家的閱讀!


讀史論天下


軍統改組原因主要有四點,最重要的是戴笠犯了老蔣的大忌。


軍統的勢力在抗戰末期達到了巔峰,全國在編的特務達到5萬多人,還有5萬多潛伏在各行各業的中下層特務。控制了緝私署、交通監察、航空檢查、郵電檢查等,權力非常之大。

更為重要的是,戴笠在抗戰時期是日偽聞風喪膽的神秘人物,因而被許多熱血青年視為偶像人物,號召力很強。

基於以上兩點原因,戴笠及軍統成了很多勢力的眼中釘。當然僅僅這些,還不足以動搖他的地位,最重要的是他犯了老蔣的大忌。

老蔣用人有兩大原則:一是是不是浙江人或黃埔出身;二是要看推薦人是否值得信任。

老蔣對任用的人還有兩大忌諱:私下拉幫結派,自成體系,而這一點恰恰是國民黨存在的最嚴重問題。第二點忌諱是貪汙,這一點戴笠還是有點分寸。


老蔣一直非常重視特務機構,賦予軍統的權力很大。但同時他又對戴笠時刻保持著提防,從對戴笠的稱呼上就能看得出來。

老蔣對於嫡系資歷深的高級將領,一般直呼字,比如陳誠、張治中稱辭修、文白。

對於大軍閥或黨內高層字後面加一個“兄”字,對於黃埔系青壯派核心,喊的時候名字後面加個“弟”字,比如喊胡宗南稱宗南弟。

但獨獨稱戴笠為戴科長,這個稱呼一直延用了十幾年,從來沒改過。綜合比較來看,老蔣應該是時刻提醒戴笠不能越雷池半步。

戴笠前期在個人職務上一直很謹慎,為老蔣立功無數,雖然一直是個副局長,軍銜最高也不過是個少將,但他從來沒有跟蔣提過要求。


但隨著勢力越來越大,聲望越來越高,戴笠的野心膨脹了。他在抗戰時期利用手中的權力,在軍隊培養心腹,而且和手握重兵的胡宗南、湯恩伯,三人結盟,這不的不讓老蔣忌憚。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內部勢力及黨外勢力紛紛要求裁減軍統,其中原因有兩點:一是飛揚跋扈,得罪和傷害過不少人;二是軍統組織太龐大,開支確實不小。

而戴笠又犯了拉幫結派的大忌,所以老蔣就有了打壓軍統的打算。

戴笠十分會揣摩蔣的心思,他得知蔣的意圖後,開始謀求控制全國警察總監的職務,他想把軍統特務安插到警察系統。

另外,戴笠私下和美國人達成交易,讓美國人給蔣施壓,讓他出任海軍總司令。

這犯了蔣用人的第二大原則,蔣十分震怒,但又不敢得罪美國人,於是把海軍部降級改成了海軍署,戴笠的願望落空了。


戴笠的一系列舉動讓蔣下定了改組軍統的決心,1946年初,軍統改組已提上日程,老蔣在往軍統安插心腹,毛人鳳給戴笠發了一封“謹防一鍋端”的電報。

於是戴笠躲在外地不回來拖延時間,3月初,老蔣連發幾封電報,催促戴笠回來。戴笠實在拖不下去了,只得乘飛機回南京,不料在途中飛機失事,機毀人亡。

戴笠的死很蹊蹺,有不少人說是老蔣“飛鳥盡良弓藏”,但並沒有直接的證據。

不過戴笠一死,軍統沒了靈魂人物,改組倒更加順利,至少編制外的5萬人不用再擔心了。

1946年6月,軍統正式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擔任局長,曾風光一時的軍統特務機構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花木童說史


一、令人談之色變的特務機關——軍統

或是一身筆挺的戎裝,一副白手套,面龐冷峻;或是一襲長袍,目光狡黠。這常常是影視劇中國民黨特務機關軍統給人留下的印象。國民政府主要有兩大特務機關,分別是所謂的中統和軍統,中統全稱是中央黨部調查統計局,軍統全稱是軍事委員會調查局,蔣介石成立兩統的初衷是為了獲取信息,權力平衡,相互制約。

民國初期直到張學良東北易幟,中國只是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各路軍閥各懷心思,門閥林立,相互攻擊,相互暗算,不聽中央調遣指令的舊軍閥作派依然根深蒂固,蔣介石在實際掌握國民黨權力後,數次下野,屢遭“逼宮”就很能說明當時中國政局之混亂,根基是鬆軟,再加上狼子野心的日本人虎視眈眈,這些都成為了蔣介石加強情報工作的契機。

在這種背景下,蔣介石為了加強軍事情報方面的工作,在國民革命軍司令部,物色了數十名侍從副官和聯絡參謀,負責蒐集各部隊的情況和各級部隊長官的政治傾向、思想動態,行為動向等,由原黃埔軍校教育長王柏齡主持工作。

這一臨時組織形態以及思想成為了日後正式組建軍統的基礎。同時,蔣介石為了應對當時的局面,在國民黨的“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之下,實現意志集中和力量集中,主張建立新的三民主義青年團。

1938年6月,中華復興社和青白社同時解散,與此同時,國民黨當局將軍事委員會所屬調查統計局之第一、二、三處改組,第一處擴建為“中統局”,第二處擴建為“軍統局”,第三處負責國內郵件的檢查。中華復興社解散後,其成員轉入“三青團”,秘密的特務系統轉入“軍統局”。

軍統和中統雖然沒有正式劃分職責,但蔣介石有他的打算,戴笠是黃埔軍校的學生,主要搞軍事情報、監視軍隊、綁票、暗殺等活動;中統主要是CC系,搞政治黨派鬥爭以及文教方面的活動。不過戴笠經常越俎代庖,導致兩統經常發生摩擦。軍統之恐怖,可能主要在於暗殺。抗戰時期,軍統也秘密處決了一部分漢奸,如黃浚、韓復榘、傅宗耀、石友三、李士群,據說抗戰時期最大的漢奸頭子汪精衛之死也與軍統有關。

二、堂堂軍統為何要改頭換面

1946年9月20日,軍統連續三天在《中央日報》等各大報紙頭版刊登醒目啟事 “本局業已奉令撤銷,今後如有不法之徒,假借本局名義,在外招搖撞騙、敲詐勒索情事發生,應請當地軍憲警機關隨時查扣法辦”。那麼當時的軍統到底是什麼情況呢?軍統公開的武裝部隊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併為國防部第二廳,在形式上,軍統分為了四部分,除了剛剛提到的國防部第二廳,還有國防部保密局、交通部警察總局和內政部警察總署,實質上仍由保密局總領,鄭介民任局長,毛人鳳任副局長。

三、戴笠之死與軍統改組之間的關係

戴笠在1946年3月飛機失事中身亡,9月便有了上文中報紙所刊登的消息,致使有觀點認為是戴笠之死與軍統改制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不過,筆者認為,戴笠之死只是在時間上加速了軍統改制,並且只是有可能,裡面並沒有本質的聯繫,如果說有聯繫,那也是活著的戴笠所造成的。

(一)外部因素。

前文所舉軍統在抗日時期對漢奸日寇實施了暗殺,在抗戰中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應該是大快人心之事,但是軍統的殘酷並非只針對漢奸鬼子,同時也殺害了許多愛國志士、文人學者,甚至公報私仇。抗戰勝利後,社會上以及民主黨派強烈要求國民政府限制其特務行動。國民政府出於政治平衡、獲得政治支持的考量,同意對軍統進行改制,並提上日程。

(二)內部因素。

主要原因就在於戴笠本人。一是自古上行下效,戴笠所帶領的軍統,幾乎完全仿效了國民黨家長式的管理,戴笠在軍統說一不二,所有人都處在其高壓之下。甚至出現了只知戴科長,不知蔣委員長的局面,自古兔死狗烹大多出於這個原因。二是戴笠敏銳的捕捉到改組軍統的信息,所以他為了能夠保自己一個全身(因為在國民政府內外,他樹敵眾多),企圖通過美國人來向蔣介石施壓,掌管海軍和全國警察,找別人壓自己的老闆,這一行為更加堅定了蔣介石改組軍統的決心,這也是鳥盡弓藏的一個原因。另外,軍統明明暗暗,10萬人馬,這對於蔣介石來說也是一塊心病。總之,所謂軍統改制,目的無非就是換湯不換藥,在形式上順應一下民意,此其一;另外就是瓦解戴笠時期形成的相對獨立的軍統,最終為統治者所用,此其二。

所以,即便戴笠不死,以蔣介石對他的提防和猜忌,他繼續擔任特務大頭子的可能性也小於一半,何況還有那麼多黨內外的敵人伺機對其進行政治打壓,蔣介石不會為了這麼一個棋子而影響整個政治局勢。

如此分析來看,戴笠之死同改組軍統,無非是個巧合。如果非要思索出一些什麼關係的話,不如把思維調轉一下,他的死如果是被安排的呢?

我是文史墨客,不當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您的交流!


文史墨客


軍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特務部門,專門負責訓練特務。這個機構由戴笠指揮,直接聽命於蔣介石。在抗日戰爭期間,軍統曾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刺殺漢奸和日本軍官當面,都乾的十分出色,讓蔣介石對軍統十分滿意。


軍統的情報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例如軍統的姜毅英,就監聽到了日本將要偷襲美軍珍珠港的行動。姜毅英也因此升為少將軍校,成為軍統中唯一的女將軍。可是當蔣介石把這一情報告知美國軍方,美國軍方卻沒有重視,認為中國是在挑撥他們之間的關係。

戴笠去世之後,軍統被改成保密局,軍統的影響力隨著改組縮小了很多。之所以蔣介石要改組軍統,是因為軍統的權力實在太大,已經讓蔣介石感到了威脅。再加上軍統平時就得罪了許多國民黨高級軍政官員,因此改組勢在必行。



軍統在最強盛的時候,影響力太大,蔣介石擔心尾大不掉。加上外圍,軍統人數高達三十萬,而且許多軍統人員在軍隊中擔任要職。並且軍統特務之間都是上下線聯繫,也就是說他們的保密性極好,軍統特務名單隻有戴笠手上才有,這讓許多人都感到恐慌。


傳奇歷史觀


1946年3月17日戴笠飛機失事事故中去世,隨後不久在蔣介石的指示下,對軍統局進行了縮編、改組,將其一分為四:國防部保密局、國防部二廳、交通部警察總局和內政部警察總署,實質上仍由保密局統領。1947年7月保密局正式成立,隸屬於國防部,核定人員數目並納入正式編制,鄭介民任局長,毛人鳳任副局長。

從軍統改名成保密局,名字換了,職能沒怎麼變 。

抗日戰爭勝利後,全國響起取消特務機關的呼聲和輿論,再加上1945年10月國民黨已經簽訂了《雙十協定》,同意和平建國,承認各黨派的平等合作地位,而軍統龐大的組織規模在抗戰勝利後也難以原樣維持下去,所以軍統的改革是早晚的事,形勢所迫。戴笠去世前就有把軍統化整為零、繼續效忠蔣的想法。戴笠死後,國民黨內部立即有人提出裁剪軍統組織,此前與戴笠有不和不快的人也想趁機報復軍統。雖然軍統處於風雨飄搖中,但蔣介石決心維護特務統治,堅持反共,所以只是在名稱上改變了而已。

蔣介石與戴笠

戴笠死後,蔣介石考慮軍統面臨著這樣幾個難題:第一,誰能繼任?誰能夠收拾好原軍統留下的龐大又複雜的攤子,繼續效忠蔣的獨裁統治?軍統內部關係複雜,戴笠死後,爭權奪利更加嚴重,公開形成眾多派系。第二,如何解決預算外的開支問題?軍統特務組織龐大,僅內外勤特務(不包括武裝特務部隊)就有五萬人左右,近一半在軍統局編制內領取薪津,開支多卻沒有預算定額,主要靠走私販毒、向汪偽出售軍用品、非法印製汪偽銀行儲備券等方式撈錢,但戰後此路行不通了。

所以保密局成立後大規模縮編,通過裁汰一般人員,保留核心人員和基本人員的方式,將內勤各處室從軍統局時的1000多人縮減到335人,外勤縮減為6023人,電訊部門保留了2000多人,要知道軍統高峰時期內外勤特務、武裝特務能達12萬人之多。同時將內政部警察總署、兵工署稽查處等機構從軍統組織中分散出來,通過機構變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縮減規模的作用。


國家人文歷史




時也?命也?戴笠撞岱山,雨農死雨中。

戴笠寧願放棄黃埔的學歷,也堅決要為蔣介石開展情報業務,從無到有地創建了軍統,從十人團到復興社特務處,從復興社特務處到軍統,從“清黨”到鋤奸,戴笠可以說是為蔣介石立下了汗馬功勞,也知道應該知道和不應該知道的蔣介石的許多秘密。

戴笠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恐怕也想不明白,他乘坐的專機可是美製的高級貨——C-47軍中運輸機,怎麼好端端地飛著,突然便撞山上去了?

但是,他卻早已經料到了軍統的結局,軍統改制早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對於戴笠的突然墜機死亡,歷來也充滿了疑惑和猜測。

戴笠玩了一招“金蟬脫殼”,他實際上沒有死。

有人認為戴笠墜機事件,是他自己策劃的自導自演事件,目的在於製造自己墜機身亡的假象,但是戴笠這個所謂的“假象”的目的是什麼?此時的日本早已經宣佈無條件投降,國民黨的對手已經徹底變成我黨,戴笠想用自己的死迷惑我黨?但是,似乎並沒發揮什麼作用。或者,是因為他已經嗅到了危險的味道?他認為蔣介石會對他下手?

我並不認同這個說法,我認為戴笠肯定死了,在事故中被燒焦了。

馬漢三為了自保而謀殺戴笠。

馬漢三謀殺戴笠的動力是因為馬漢三在被日本人抓住後將九龍寶劍送給了日本人,後來又犯了貪汙,被戴笠發現後,感覺戴笠會處理自己,所以先下手解決了戴笠。面對戴笠這樣的人,馬漢三恐怕想的會是想盡辦法求得戴笠的諒解,而不是自己謀殺,他也沒有這個膽量。

蔣介石在玩“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經典橋段。

此時,鳥盡否?兔死否?顯然沒有,那麼蔣介石除了這個理由還有什麼處死戴笠的動機嗎?戴笠追求上位的權力慾與軍統的龐大勢力便可能是蔣介石不能繼續容戴笠的根本原因。



軍統局被蔣介石改成保密局,與戴笠的死確實存在聯繫,但卻不是必然聯繫。

戴笠在特務工作方面的天賦顯然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從被蔣介石的侍從室副官胡靖安“騙”去參加情報工作,到後來胡靖安被派出國,戴笠冒著生命危險取得蔣介石的信任和青睞,可以說完全是憑著自己的天賦和一腔熱血打拼出來的。

從開始組建“十人團”這個班子為蔣介石服務,到領導復興社特務處,蔣介石為了把資格更老的鄭介民放在一邊,去用戴笠,就是因為蔣介石看到戴笠在情報方面的天賦和能力。

戴笠也沒有辜負蔣介石的信任和重用,從只有他自己一個人的特務組織發展成擁有在編人員5萬的軍統局,他的能力是所有人都看得見的。



也正是因為戴笠的能力太強了,將軍統發展得太龐大了,才引來了蔣介石的猜忌,蔣介石當初不想讓CC系的中統一家獨大,所以推戴笠出來平衡。現在戴笠的軍統卻越來越大,中統也被遠遠地甩在了後面,歷來講究平衡之道的蔣介石會同意嗎?顯然不會,在抗戰時期,蔣介石為了儘可能地利用所有力量去抗日,所以選擇了沉默,但是不代表在抗戰勝利後他仍然會默許戴笠和軍統繼續發展壯大。

軍統5萬在編人員,加上這些在編人員所控制的運用人員,戴笠擁有數十萬手下,這還不包括由軍統掌控的軍隊。

所以,蔣介石在抗戰勝利後便開始打起了裁減或者撤銷軍統的主意。戴笠也收到了消息,但是一貫服從蔣介石的戴笠卻沒有立即表達出配合的意思,反而試圖藉助美國人謀求海軍司令的位置。這個舉動也讓蔣介石加深了對他的猜疑,所以蔣介石不僅沒有同意,後來更是直接撤銷了海軍司令部。



蔣介石決心要動軍統還可以從一件事看出來,戴笠因為得到美國人的支持,所以他手裡的軍隊裝備著不少精良的美械,這讓不少人盯上了他,想搶他手裡的這些精良美械裝備。以前是戴笠想吞併孫立人親手組建和訓練起來的緝私總隊,什麼時候輪到別人來吞併他的人了?畢竟戴笠的身份是擺在這裡的,即使陳誠再怎麼看不起戴笠,他也不會輕易地去戴笠碗裡的肉。所以,背後顯然少不了蔣介石的推波助瀾,也是蔣在做的一次試探。

戴笠能坐以待斃嗎?這些特務部隊就是他的身家,沒了他們,他自己就基本成了光桿司令。最後戴笠急中生智,決定將手裡的特務部隊化整為零,將他們劃到交通部名下,改編成所謂的“交警總隊”,實際上則任由軍統領導。戴笠是先發制人,所以蔣介石不得不點頭同意。

後來,交警總隊在戰場上成了“袖珍王牌軍”,蔣介石才有所釋然。



在沒有戴笠配合的情況下,蔣介石也不敢冒然對軍統下手,害怕引起戴笠和軍統的反彈。

直到戴笠墜機的消息傳來,沈醉確定戴笠死亡以後,蔣介石將軍統交給了鄭介民,結果鄭介民果然是“千年老二”的命,很快又被毛人鳳給取代了。毛人鳳為了坐穩局長的位置,獲得蔣介石的信任,開始積極配合蔣介石對軍統的改制活動!軍統很快被分割成了幾個部門,核心部分則改組成保密局,仍然負責情報工作,但是與軍統相比,已經是天壤之別了。

所以,不是因為戴笠死了,蔣介石才將軍統改制,即使最後戴笠沒有死,軍統也免不了被撤或者被縮減編制的結局。蔣介石在抗戰勝利後一直想這麼做,但是戴笠想在最後藉助軍統的勢力往上挪一挪位置,所以沒有立即配合,蔣介石也只好繼續無奈地等待更好的時機。

戴笠的死只是提前觸發了軍統的改制,也保證了改制工作能夠迅速、穩定地完成。


流浪的侯爵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對於軍統的改組一直都是在日程上的。

這主要是軍統的實力很強,實際上已經在蔣介石的控制之外。

軍統是否效忠國家,完全要看戴笠個人的態度。

軍統的運作模式是局-區-站-組-隊。

最低的是行動隊,負責執行具體的任務,不同的隊分工不同。

上一級是組,作用也不相同,分普通組、潛伏組、行動組、策反組、隨軍組、防諜組等。

組上面就是站長,站長的權力很大,基本都是精明能幹的戴笠心腹。

到了局這一級,其實就是對戴笠本人負責了。

雖然軍統的原則是終於領袖(蔣介石),忠於國家,但也有終於組織(軍統)。

而且,軍統的組織結構具有很強的反滲透性。

比如同一個組中的不同隊,隊員們互相是不認識的,也不允許去認識。大家執行任務時候可能組合在一起,行動結束就分開,互相不告知真名。

而隊員互相不聯絡,只同組長單線聯絡,一個組通常有10個人左右,人數不多,但都是訓練有素的特務。

組長也是一樣,組長和組長之間不聯絡,甚至不見面,他們只同站長單線聯絡。

這種組織的特點是,如果有一個隊員一個組員被捕,敵人無法順藤摸瓜抓住其他隊員或者組員,除非隊長或者組長自己叛變。

但隊長叛變,不過抓住幾個人而已,不會導致組織的大破壞。

然而,這種組織結構決定了,幾乎所有人都是對戴笠一個人負責。

抗戰期間,軍統組織龐大到有6萬多人,包括忠義救國軍等武裝作戰力量,這些人都是對戴笠負責。

雖然戴笠對蔣介石忠心耿耿,仍然政治是無情和多變的。如果戴笠突然有了其他想法,比如同敵人勾結,蔣介石根本拿他沒有辦法。

而且,戴笠手中也掌握很多隻有他自己知道的情報關係,蔣介石也難以隨便動他。

然而,戴笠突然墜機死亡,也就為軍統改革提供了條件。

就一個國家來說,是不允許存在一個組織不受監視和控制的。

然而,軍統改成保密局以後,實力大為減弱,情報工作也是一塌糊塗,國軍內部被我黨生滲透的不成樣子。

一說曾經給蔣介石打過針的一個女護士,也是我地下黨成員。


薩沙


戴笠一去世,為什麼軍統就改成保密局了?(關注葛大小姐,天天看歷史故事)


戴笠之死

1946年3月17日,青島,戴笠帶著十幾大箱子個人物品登上了飛機,飛機剛剛起飛,天空中便劃過一道閃電。

經過幾個小時的飛行,這架C47型222號專機在快要抵達上海的途中被告知,上海大雨如注,只能轉飛南京,就在轉降南京的過程中,專機突然出現故障,撞到了板橋鎮南面的岱山山腰上,一聲巨響,火焰吞沒了整個機身。

大火燒了兩個小時,村民才敢靠近,屍體橫七豎八躺在地上,大多已經殘缺不全,村民從燒壞的行李中發現了金光閃閃的東西,一擁而上,大雨連續下了三天,戴笠的屍體在暴雨中淋了三天無人收殮。

另一邊,上海龍華機場,軍統上海辦事處的三位少將,李崇詩、鄧葆光、王一心在大雨中等了幾個小時也沒有見到他們的戴老闆,預感到不妙,通過查詢得知,戴笠的專機於上午11時45分離開青島,下午2時就應該抵達上海,現在卻杳無音信,戴笠失蹤的消息很快在聰明而敏感的特務中像瘟疫一樣傳播開來。

毛人鳳趕緊面見蔣介石,蔣介石指示“記得,要想盡一切辦法找到戴笠,我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這個任務落到了沈醉的身上,他終於在岱山找到了飛機,雖然右手和小腿沒有了,並且全身大面積燒成黑色,戴笠的副官賈金南還是一眼就認出了戴笠的屍體。

危機四伏

其實,改組軍統局是在戴笠死之前就已經成為定局!

軍統局的無限擴張以及無所不在的觸角,讓蔣介石感到芒刺在背,不得不對戴笠小心提防。軍統局四處樹敵,與各方勢力矛盾重重,也是蔣介石不得不考慮的因素。1946年1月,國共和談結束,簽訂了《會談紀要》,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國民黨結束訓政,召開政協會議,嚴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機關有拘捕、審訊和處罰人民的權力。

蔣介石雖然不打算真正落實,但表面文章總是要做的,這也為他抑制戴笠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他向戴笠下達了撤銷軍統化整為零的秘密指令。

接到這個指令,戴笠感到極度的緊張,軍統沒了,自己也就沒了立足之地,他深知,這麼多年,自己鞍前馬後的為蔣介石辦事,解決各種麻煩,現在卻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了,伴君如伴虎,自己雖然忠心耿耿,但是蔣介石對他卻越來越不信任,一直在找機會對軍統下手,軍統已經從蔣介石的一把利劍變成了他的絆腳石。

既然無法阻止整編,戴笠就在軍統局的改組上做起了文章,他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按照這個計劃改組,戴笠將掌控軍令部第二廳、內政部警政司、司法行政部,並新成立一個交通警察總局,如果這一番操作完全落實,軍統局不但不削弱,勢力範圍將更加強大。

戴笠四處活動,暗中佈置,並在軍統內部成立一個叫“警壇社”的秘密組織,意在爭奪全國警察大權,但這些都逃不出蔣介石的眼睛,“這個戴局長不是昏頭了,就是另有所謀!”

1942年2月,唐縱被蔣介石提升為內政部政務次長,為下一步出任全國警察總署長做準備,地位高於戴笠,並且指定宣鐵吾、陳焯、李士珍、黃珍吾、葉秀峰、戴笠、鄭介民、唐縱等八人為軍統局改組小組,制定改組方案,這個小組裡,戴笠的話語權大大降低了。

戴笠感到危機來臨了,開始做垂死掙扎。

他裁撤區一級的組織,恢復省站機關,將區一級特務秘密轉入地下,與此同時,在軍統內部開展肅貪工作,讓毛人鳳成立一個財產清理委員會,到各地清理財產,其實是怕在改組過程中被蔣介石和政敵抓住把柄。

戴笠一直在做兩手準備,他不能吊死在軍統這一棵大樹上,經過梅樂斯的牽線搭橋,戴笠與美國海軍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係,這次,美國海軍終於答應以援助艦艇為條件,換取戴笠出任海軍司令員,只要自己當上海軍司令員,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將軍統裡的嫡系改編成海軍陸戰隊。

論計謀,國民政府裡還沒有幾個人是蔣介石的對手,蔣介石看穿了戴笠的小九九,立即免去陳紹寬的海軍司令員,將海軍司令部縮編成海軍署,任命自己的嫡系、軍政部部長陳誠兼任署長,將戴笠的路徹底堵死,準備多年的計謀被蔣介石輕鬆破解,這對戴笠無疑是一個無情的打擊。

既然目的無法達到,戴笠便使用拖字訣

戴笠以巡查為藉口,在外面飄著,就是不回重慶,而改組小組裡的人已經到達重慶商議如何藉此機會徹底把軍統解體,等不及的蔣介石親自發電報催促戴笠回來開會,這封電報是毛人鳳通過軍統局電臺轉發的,毛人鳳在電文背面提醒戴笠,有人在背後搗鬼。

戴笠一直在爭取時間,希望能發生奇蹟,為自己,也為軍統謀一個好的結局,但蔣介石已經把他逼到懸崖邊上了。

他向軍統局華北區區長文強大倒苦水,並讓文強代他向蔣介石發電報,內容如下:

校長鈞鑒:
電諭敬悉。本當遵諭返渝,因平津寧滬巨案,尚待親理,本月中旬始能面臨教誨,敬乞示遵。生雲天在外,惟命是從。詎料煮豆燃箕,相煎何急。生效忠鈞座,敢雲無一念之私。不得已而晉忠言,冒死陳詞,伏乞明察。
生戴笠

心情壞極了的戴笠,完全被自己的情緒所影響,在電報中使用了及其不當的詞句,接到電報後的蔣介石几個小時沒有說話,他從電報中深深感到戴笠的滿腹牢騷,更加堅定了抑制戴笠的決心。

第二天,蔣介石連發兩封催促電報給戴笠。

戴笠再也不敢拖延了,當天晚上,他突然約見了正在北平執行軍調任務的鄭介民,把軍統多年的家底和重要工作做了詳細的介紹,一直被戴笠打壓的鄭介民感到一臉懵逼,但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戴笠隨後趕到青島,三天後的3月17日,從青島滄口機場起飛,很快,蔣介石便得到了戴笠機毀人亡的消息,蔣介石突然有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戴笠死後,國民黨隆重舉行了祭奠活動,極一時之盛,蔣介石親自率數百名軍政要員為戴笠送葬,並親筆題字“碧血千秋”。

戴笠死後,再沒有人能頂住壓力阻止軍統改組了,3個月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軍統局)正式改組為保密局,軍統的公開武裝特務部分劃歸國防部第二廳,鄭介民任廳長,秘密核心部門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任局長。

通過這次改組,鄭介民拿去了軍統的所有武裝部隊,內政部次長唐縱升任全國警察署長,拿走了軍統的警察、憲兵部分,毛人鳳接受剩下的情報部門,核定編制6021人。

歡迎轉發、關注、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1946年曾經威名赫赫、人員眾多、勢力遍佈國民黨軍隊、政府、警察、憲兵各系統的軍統局被拆分改組。軍統局公開的武裝部隊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併為國防部第二廳,鄭介民任廳長;軍統局剩餘部分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任局長,成為單純的保密防諜部門。



抗戰勝利後要求裁撤軍統的呼聲甚囂塵上,全國各地爆發了很多反對特務統治的大遊行;在國民黨內部軍統的發展蠶食了很多人手中的權力,因此戴笠各個方面的對手陳誠、陳立夫、李士珍等人聯手推波助瀾;最重要的是蔣介石本人對於軍統的滔天權勢有些忌憚,因此軍統局拆分改組已經是定局了。

抗日戰爭勝利後,全國響起取消特務機關的呼聲和輿論,再加上1945年10月國民黨已經簽訂了《雙十協定》,同意和平建國,承認各黨派的平等合作地位,而軍統龐大的組織規模在抗戰勝利後也難以原樣維持下去,所以軍統的改革是早晚的事,形勢所迫。戴笠死後,國民黨內部立即有人提出裁剪軍統組織,此前與戴笠有不和不快的人也想趁機報復軍統。



除此以外,改組的不只有軍統在軍隊層面,蔣介石也開始針對抗日戰爭時期那種龐大龍砸的那種軍隊體系,也進行不停地改組。與此同時,作為特務機關,依服在政府身上的情報機構也必須針對政府和軍隊所發生的這種情況進行改組,所以說,即便戴笠沒有死,即便不對軍統進行削弱權利,經統的改革也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保密局成立後大規模縮編,通過裁汰一般人員,保留核心人員和基本人員的方式,將內勤各處室從軍統局時的1000多人縮減到335人,外勤縮減為6023人,電訊部門保留了2000多人,要知道軍統高峰時期內外勤特務、武裝特務能達12萬人之多。同時將內政部警察總署、兵工署稽查處等機構從軍統組織中分散出來,通過機構變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縮減規模的作用。



獨秀文苑


大家都知道,軍統是蔣介石基於抗戰的需要在1938年下令成立的,其前身是復興社特務處。在抗戰中,軍統確實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刺殺日偽人員,刺探日軍情報,深圳特工們組成行動隊,共赴前線。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風箏》裡面的鬼子六就是這樣乾的。


在1946年的時候,戴笠因飛機事故而去世了,不就軍統就改成了國防部保密軍,由毛人鳳為局長,其實軍統改為保密局在抗戰勝利時就已經有計劃了,即便戴笠不死,改組也會照樣進行的。軍統之所以改組,以上因為抗戰招收的人員太多了,機構繁雜,僅僅登記在冊的特工就有4,5萬人多,下轄的機構包括八處,十室,中美合作所,中蘇合作所,運輸隊,稅務處等等幾十個單位。而抗戰勝利後,軍統的任務一下子少了很多,所以不需要那麼多人了,改組勢在必行。


還有就是戴笠掌握的機密太多了,得罪的人也多,抗戰時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算了,但是抗戰結束後,就該秋後算賬了,當時不光國民黨外部,內部的陳誠,何應欽都強烈要求改組軍統,限制他們的特務行動。於是,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就打算著手改組軍統,只是當時戴笠還健在,改組行動就變得很緩慢,後來戴笠一死,軍統也就立馬改組成保密局了,毛人鳳也上位了。

以上是我看了一些資料,加上自己不成熟的看法,這裡還請大家多多擔待,也歡迎大家的關注,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