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巢湖鄉村往事——開秧門和盤草堆

靠伺候莊稼為生的農民們,有時也很講究“文化”的。不過他們的文化,倒不是作文寫賦或呤詩填詞。而只是在一些農事開始或結束時,用一定的方式,去表達心中的願望或情感而已。


環巢湖鄉村往事——開秧門和盤草堆



我的老家,雖在民俗上並沒什麼可圈可點的特別之處。其年節習俗、婚喪文化與生活上的宜忌觀念等等,也基本都與其他地方一樣是在沿襲傳統而大同小異。但是小講究,也還是有一點的。比如每年開始栽秧的第一天早晨,都要在田頭放上一掛鞭炮,然後才能下田拔秧。這種儀式,就被稱作“開秧門”。這應該算是一種“講究”。至於這講究的內涵與理由到底何在,沒人告訴我。但我猜,此舉大概也無外是對風調雨順的一種企求吧。因為自古以來,中國農民一直都活在靠天吃飯的自然王國中。


環巢湖鄉村往事——開秧門和盤草堆



記得在人民公社時期,每逢開秧門的日子,生產隊都要進行一次集體聚餐。鄉下人稱之為“大攏活”,意思好像是大夥聚攏在一起,快快活活開開心心地吃喝一頓。這種活動,其實就是清苦勞累的鄉下人,進行的一次自我犒勞。同時也在為下一步的農田征戰,擂鼓壯行。


環巢湖鄉村往事——開秧門和盤草堆


春天的開秧門如此,而秋後的“盤草堆”,也是如此的。因為當年的農業還沒有機械化,所以耕牛便是農民們的寶中之寶。而耕牛的糧食,主要就是稻草。

所以每年在早稻割完了的立秋後,和中稻割完了的中秋後,生產隊都會把曬乾了的稻草集中起來,堆成一個或幾個碩大無朋的草堆。這樣隊裡的耕牛,在一個漫長的冬春季節裡,便不愁著糧食了。當然,堆草堆的當天,全村人也會來個皆大歡喜的“大攏活”。而這種大攏活,可能就是農民們表達對豐收的喜悅了罷。


環巢湖鄉村往事——開秧門和盤草堆



我們村子不大,整個加起來也就一個生產隊。於是每逢大攏活的時候,全村上下不分男女老少,大夥是飯管夠菜聽吃,每人還會有一大塊鮓肉。總而言之那一天,彷彿整個村子都沉浸在一片喜氣洋洋中。


環巢湖鄉村往事——開秧門和盤草堆



大攏活也並不僅限於開秧門和盤草堆,比如第一天開始割稻的“開鐮”,比如端午或中秋等等。反正大攏活,不過是鄉下人變著法子給自己尋開心找藉口罷了。所以當年的我,就希望經常能大攏活的。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