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如何應對疫情衝擊?政協委員支招了

疫情防控一刻不能鬆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也不能停步。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防控工作,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對此,委員們紛紛表達了心聲。

各行各业如何应对疫情冲击?政协委员支招了

許禮進委員:

一手抓疫情一手抓復工 兩手都要硬

為了穩定經濟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禮進建議,應在做好企業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儘快復工復產。而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應從政策上進一步擴大內需,穩定外需,加大對新產品、新技術的投入,加快推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全面提升製造業自動化和智能製造水平。同時,為減少企業負擔,幫助中小企業穩定渡過疫情難關,建議出臺減稅降費、提供貸款貼息、貸款延期等優惠政策。

此次疫情防控,科技抗疫成為一抹亮色。許禮進還建議,應加大對人工智能研發和信息化建設的投入,讓人工智能和信息化能夠為醫療、服務等更多行業進行服務,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質量。

“當下已經到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推進的新階段,企業復工復產事關國計民生。因此特別需要科學謀劃、精準施策,這樣才能匯聚起行業產業的巨大合力,拉動經濟中長期在合理區間內運行,使抗擊疫情和經濟發展‘兩條線’作戰都立於不敗之地。”許禮進最後說。

各行各业如何应对疫情冲击?政协委员支招了

楊正國委員:

拿穩接力棒 打好持久戰

對於如何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全國政協委員、國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正國建議:一是優化技術創新環境。對創新技術和產品的市場準入,選擇某些領域試點由“評審制”向“負面清單制”過渡。對於不列入試點的領域,可嘗試政府、企業、專家和資本方共同參與的評審機制,在評審中也可採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增加透明度和客觀性,減少人為操作的空間,為打破體制束縛,解決技術創新資源配置上的行政壟斷、條塊分割問題創造條件。

二是加強技術創新服務。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三是開展標準清理工作。對不適應產業發展、阻礙技術進步的標準及時廢止,對缺失的標準抓緊制訂,對落後、不完善的標準儘快修改。

四是關注對國家長期發展有推動作用的創新型企業家的成長,做好資金上的幫扶和精神上的鼓勵,形成正向激勵和帶動作用。

各行各业如何应对疫情冲击?政协委员支招了

陳宗委員:

企業應儘快復工 應復盡復

任何產品都是由產業鏈組成,產業鏈分佈於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缺少任何一環,都無法完成整體生產。因此,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英視睿達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宗認為,越早大範圍地恢復生產,越能較早減輕企業的損失,特別是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說,停工停產時間不宜過長,防止企業難以支撐。

目前,全國絕大多數地方已經屬於低風險地區。陳宗認為,在此類地區應放開嚴控,讓企業復工,應復盡復;中風險地區則在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也應逐步恢復生產。

疫情當前,企業復工復產也面臨不少困境,而積極的財政政策,有針對性地減稅降費政策可以為企業復工帶來信心。“接下來各地應因地制宜,根據行業特點、企業規模、經營狀況等實際情況,迅速細化措施,抓緊落實。”陳宗建議說。

引金融活水助企業發展是個老話題,但在當下,面對疫情,則尤顯重要。“人民銀行已經相應出臺了政策,這足見黨中央針對企業復工復產後的金融支持力度。為了讓政策落實到位,建議各大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結合自身業務特點,改進風控模型、創新融資方式,讓政策能夠真正落地。”陳宗說。

此外,陳宗提出,長期以來,包括高科技企業在內的很多中小微企業,沒有多少固定資產可作抵押物品,債權融資也比較困難。在當前防控疫情的大背景下,建議可以將企業的近年營收、已有訂單、人才資源、發展前景等方面作為參考因素,增加企業信用貸比例,幫助企業度過“寒冬”。

各行各业如何应对疫情冲击?政协委员支招了

劉延雲委員:

身負重任 團餐行業應有更多作為

在全國政協委員、禧雲國際創始人兼董事長劉延雲看來,團餐企業身處勞動密集型行業,應儘可能在疫情期間採取一切措施穩崗保崗,不裁員或少裁員。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在八點要求中提到要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對此,劉延雲建議,團餐企業應全面篩查企業中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員工,保障返崗有序、工資發放及時,防止其因疫失業或因疫返貧。團餐企業還應對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產品資源存在天然的需求,有條件的團餐企業應在全面復工復產之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對口支援和幫扶工作中去,帶動貧困地區人民增收致富。

不過,劉延雲也坦言,此次疫情對餐飲行業的影響可以說是首當其衝。“就拿中國的團餐企業來說,其中大部分以中小微民營企業為主,抗風險能力較弱,面對疫情的確需要政府和相關機構能夠出臺更積極的政策,有針對性地提供扶持和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中小微團餐企業渡過難關。”

各行各业如何应对疫情冲击?政协委员支招了

徐曉蘭委員:

以工業互聯網“良藥” 療中小製造企業“頑疾”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告訴記者,工業互聯網是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可以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製造業,以數據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資源共享及優化配置,對於破除中小企業發展困境,“治療”當前製造業中小企業“頑疾”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工業互聯網通過對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助力中小企業實現提質增效降本。工業互聯網還可通過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連接,促進供應鏈內信息數據的流通,增加企業間連接的廣度,為廣大中小企業開展供應鏈精益管理提供基礎,助力中小企業拓展供應關係,強化小企業供應鏈掌控力。如面對當突發事件出現時,中小企業可以藉助工業互聯網平臺快速尋找原供應鏈合作伙伴替代者,降低供應鏈斷裂風險,保障供應鏈安全。以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例,目前已吸納近47萬家企業用戶,平臺內企業間可以實現快速供需匹配,建立更多元的供應關係。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大難題。對此,徐曉蘭認為,工業互聯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擴大企業資金供給。徐曉蘭告訴記者,此類模式已有先例,2016年東方科技通過把企業所有的水文數據抵押給貴陽銀行,已經取得了價值100萬元的國內第一單數據資產抵押貸款。

人才是智力資源的載體,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本質上就是對於人才所具備智力資源的需求。但相較於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在吸引人才方面仍存在劣勢。

徐曉蘭說,如藉助工業互聯網,中小企業可以基於自身需求快速尋找、購買、應用工業App等軟件產品,獲取所需智力資源,而不必經過“確定人員需求———制定招聘計劃———開展人員甄選———簽訂勞務合同”一套繁雜的人員招聘流程,大大節省企業組織智力資源時間,降低人力和管理成本,提高了資金利用率;同時,基於工業App所包含的智力資源,中小企業的普通員工也能夠完成高技術工作,企業不必過度依賴高素質人才開展業務。目前主要工業互聯網平臺均開發了圖形化編程工具,使普通員工開發複雜工業應用成為可能。

不過,徐曉蘭也提出,推進工業互聯網在製造業中小企業的應用也應妥善處理一些重要關係:如應妥善處理擴大應用範圍與控制前期投入,依據需求建設與超前規劃建設,發揮數據價值與保護數據權益三大關係,才能使我國製造業中小企業藉助工業互聯網走上一條良性發展道路。

記者:孫琳 王金晶 劉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