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唯一載入史書的女將軍

在中國這樣一個男尊女卑傳統嚴重的社會里,女性要想載入史書,除了女皇武則天以外,大抵只有一條途徑:列女傳。除此之外,帝王將相,開疆拓土,壓根和女性沾不上邊。

然而,就有這樣一個傳奇女性,卻靠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忠貞的愛國之心被載入史冊,成為後世敬仰的楷模。她就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女元帥——秦良玉。

歷史上唯一載入史書的女將軍

一、創立名震天下的“白桿兵”

明朝時名將戚繼光創立“戚家軍”,舉世聞名,秦良玉也創立了一支傳奇兵種,“白桿兵”。顧名思義,“白桿兵”所有士卒都持用結實的長木杆製成的長槍。

它用不需要染色的白木,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戰鬥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山地作戰時,數十杆長矛鉤環相接,可以用做翻山攀牆的工具,懸崖峭壁瞬間可攀。

歷史上唯一載入史書的女將軍

這種樸實無華的白杆槍,矛杆皆以無漆的白蠟木杆製作,在明末清初的歷史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得白桿兵和發明人秦良玉,都名震天下。

白桿兵初次大顯聲威,是在萬曆二十六年,鎮壓播州土司楊應龍叛亂。播州即今天的貴州遵義,這裡山高水險,楊應龍聯合當地部落,依仗險峻的地勢,多次擊敗官兵。

關鍵時刻,正是秦良玉與丈夫馬千乘,率領3000白桿兵連破播州城外五道關卡:鄧坎、桑木、烏江、河渡和婁山關。

尤其是婁山關,位於北大婁山的最高峰,地勢極為險要,是四川進入貴州北部的重要隘口,《貴州通志》說它“萬峰插天,中通一線”。

在攻克婁山關的時候,白桿兵依靠白杆長槍首尾相連,從關卡兩側懸崖,攀援而上,迫使叛軍前後受敵,最終失守。

婁山關一旦攻克,遵義無險可守,楊應龍慌亂中自縊身死,叛亂隨即平定。事後朝廷廷議,白桿兵為“南川路戰功第一。”

歷史上唯一載入史書的女將軍

此後,白桿兵進入朝廷視野,頻頻成為救火隊員,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1621年,後金包圍瀋陽,秦良玉派兄長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領數千白桿兵前往。雖然瀋陽最終因為叛徒出賣失守,但在戰鬥中,"白桿兵"率先渡過渾河,血戰八旗兵,讓向來輕視明軍的後金兵為之膽寒。

1630年,皇太極率十萬八旗軍從喜峰口破關,入侵內地,很快連克永平四城,進逼北京城外,舉國震驚。朝廷詔今天下諸軍鎮邊勤王,秦良玉接旨後,立即率軍日夜兼程趕往京師,並拿出自己的全部家產作為軍餉。

崇禎皇帝激動不已,特意下詔表揚,並召見55歲的秦良玉,御賜秦良玉一品服、彩幣羊酒等,並御製四首詩賜給秦良玉。

此後,秦良玉又多次擊敗張獻忠、闖破天、羅汝才等叛賊,迫使張獻忠退回湖廣,接受招安。

二、忠貞之心流芳千古

明末天下大亂,能征善戰的將領並不在少數,秦良玉作為一個女性,能流芳後世,更多還是因為她的一腔忠心。

張獻忠佔領四川期間,曾向土司送去印信,授以偽官,土司們大多畏懼接受。只有秦良玉,在接到印信後,當眾將其打碎,大聲說:

“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婦蒙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殘餘之年以事逆賊!石柱一地有敢從賊者,族誅之!”

歷史上唯一載入史書的女將軍

1622年,彝人首領奢崇明發動叛亂,殺死巡撫徐可求等軍政官員20餘人,佔領重慶,並進軍包圍成都。當時各地的土司都按兵不動,只有秦良玉擊鼓率軍西征,將奢崇明擊敗解了成都之圍。

當明朝已經滅亡,天下大亂的時候,各地宗室紛紛自立為王,有宗室朱榮藩稱監國於忠州,派使者向秦良玉徵糧,被其拒絕。

當初,秦良玉的丈夫馬千乘被宦官陷害下獄,最終病死於獄中。但秦良玉從來沒有怨恨朝廷,更加赤膽忠心報國。

她從軍數十年,兄長秦邦屏、秦邦翰在抗擊滿清的戰鬥中犧牲,弟弟秦民屏、兒子馬祥麟、兒媳張鳳儀、侄子秦拱明在平叛中戰死。

真正可以說的上是滿門忠烈。

歷史上唯一載入史書的女將軍

正因秦良玉的忠烈,後來遠在福建的隆武帝朱聿鍵派使節專程加封秦良玉太保兼太子太保銜,封忠貞侯。同時永曆帝也加封秦良玉為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討使,仍以鎮東將軍督兵平定川中諸賊。

一心仍然想著討賊的秦良玉,在閱兵之後,剛一下馬,就“身傾,遂歿”。

最終在1648年去世,享年75歲,結束了“鴛鴦袖裡握兵符”的傳奇一生。南明朝廷追諡秦良玉為“忠貞侯”。

歷史上唯一載入史書的女將軍

她的墓碑鐫刻著:“明上柱國光祿大夫鎮守四川等處地方提督漢土官兵總兵官持鎮東將軍印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貞侯貞素秦太君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