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手機正在對人類進行精神革命

大約在12000年以前,人類開始在大地上種植小麥,從此,人類停止了經年累月的遊走和遷徙。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重大革命——農業革命

這次革命的結果是,小麥馴服了人類的肉體(雙腿)。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今天,人類正在全球大量生產和使用手機,人們正在乖乖的放下身邊的人、手邊的物,不惜起早貪黑,勤勤懇懇的撿起碎片時間,將雙眼和大腦的注意力集中在手機的屏幕上,手機正在成為人類精神食糧的主要來源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二次重大革命——注意力革命

(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更多是工具性革命,屬於精神的外在革命。從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高級屬性來講,相比於農業革命沒有本質的差別。)

手機雖然也是工具性的,但是它正在大量侵蝕人們的大腦細胞,反向捕獲人們的精神實質,使人們失去而不自知。

人類所在的三維空間,最為重要的特徵是時間性,時間的不可逆性,而手機捕獲的正是人們頭腦中對時間的感知。人們會莫名其妙的感覺到“一年比一年過得快”!

第一次革命被馴服的是人類的動物屬性——“胃”,

這一次革命被馴服的是人類的高級屬性——“大腦”。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手機正在撬動人類賴以生存的現實根基

小麥是有生命的植物,而手機是無生命的“石頭”。小麥上萬年也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而今天“石頭”的進化速度日新月異。

我們之前的文章提到過:“哲學家早有警示:‘呼喊的石頭正在崛起為生命意志’。”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從人類的感知的角度講,手機是更為聰明的“黑洞”,它不需要對物質的吞噬,不需要粒子的內部結構坍塌,在手機芯片高速運算時,人類會自然而然的對現實中的事物“目空一切”。

心理學上講,人的一生主要面對兩種關係:主體關係,客體關係。而現在,客體的世界正在從現實世界轉向虛擬空間,手機正是人們脫離現實關係的最重要工具。

在這個虛擬空間裡,有一部分人正把自己的生命重心委身於此。在這裡,他們比在現實空間裡生活得更豐富,更富有,他們在此更鮮活,更具體。人性與生俱來的創傷、敏感和脆弱的一面,在這裡得到極大規避和修復。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在不遠的將來,當越來越多的人將“自我投射”轉向“人工智能畫面”,大地之上的尺寸便會慢慢“瓦解”,人們的“共振客體”從現實中的實在之物演變成為網絡空間的一種類似於意識的虛擬化存在。那麼,自古以來,人類落地生根的大地秩序將會被數字的失重和流動性的虛擬空間所慢慢替代,這種流動性將會把人類帶向哪裡?這將是我們公眾號推文選擇、關注、思考的重要問題之一。

人類大面積患上信息疲勞綜合症

在上週我們推送的文章——“權力會導致腦損傷” ——文中提到“傲慢綜合症”,這是一種權力佔有障礙。它的14項臨床症狀包括:明顯輕視他人、失去與現實的聯繫、焦躁不安或行為魯莽,以及無能的表現等。

今天我們介紹一種人類新型病症——信息疲勞綜合症

信息疲勞綜合症是一種由過量信息引起的一種心理疾病。患病者抱怨自己分析能力不斷下降,無法集中注意力,視力下降,普遍焦慮,或者失去承擔責任的能力。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這種病症最初是因為工作原因引起的,比如因為工作需要而長時間使用計算機處理大量信息的人群,而如今,手機導致我們每個人都正在被這種病症波及,並且病症正在向低齡人群蔓延。

過量的信息正在使人們失去分析能力,使人們的思想變形,使人們處於一種既輕易判斷,又不敢判斷的尷尬局面。

如何不被手機控制

這裡重點要區分的是,使用手機時,怎樣是被手機控制,怎樣是不被手機控制。

區分的重點有三個問題:

1. 生活中,精神食糧的主要來源

2. 手機中的信息的價值問題

3. 區分手機的工具性和“鴉片性”

首先第一個問題,精神食糧的主要來源。

一個人飽滿豐富的生活,是主要來自於現實生活還是來自於手機(這裡主要指手機通信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屬性),這並沒有一個標準或者唯一傾向。我們所能指出的是,使用手機應該使生活處於一種良性的循環狀態。

在長期使用手機的生活中,如果發現自己正慢慢接近“信息疲勞綜合症”(分析能力下降,無法集中注意力,視力下降,焦慮等),這就是一種不良傾向。如果此時的精神食糧主要依賴於手機,那麼就需要減少手機的使用,將生活的興致、興趣更多轉向現實生活,而不是更多依賴於虛擬的數字信息。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其次,手機裡面信息的價值問題

我們的手機主要提供五種價值:

A. 新聞信息

B. 社交功能

C. 工具功能

D. 娛樂

E. 知識

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性質不同,各自對手機所能提供的價值選擇和要求也就不同。

新聞需要頻繁翻閱嗎?

朋友同事發來的消息,著急嗎?

各種功能性APP,需要長時間使用嗎?

需要藉助於手機的娛樂是必要的嗎?需要多長時間?

獲取知識時,需要多大程度上藉助於手機?

對於普通人來說,手機所能提供的以上五種價值,沒有哪一項是必須形成長時間依賴的。於是就涉及下面第三個問題了。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第三個問題,手機的工具性和“鴉片性”

上面我們說的手機提供的五種價值功能,都屬於手機的功能屬性,手機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強大的實用功能和隨身便捷性。

正是這種強大的實用和便捷,使得我們對手機形成了依賴。這種依賴的另一個來源是我們對信息更新的潛在焦慮,因為信息每分每秒都在更新,微信消息,購物物流信息、新聞APP、娛樂視頻、朋友圈、公眾號等等。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正常一個手機使用者,每過2小時,所積累下來的更新的信息,就需要花費大約15分鐘的時間消化,如果6小時沒有看手機,就需要大約45分鐘消化處理。所以,焦慮就是這樣產生的,而我們很少分析這15分鐘或者45分鐘的信息處理的有效性、價值性、必要性。

如果一個人突然病了,整整3天時間沒有打開手機。

當他重新打開手機的時候,可能處理全部過往更新信息所需要的時間也不過就是30分鐘。沒有什麼信息是不能錯過的,尤其是與健康相比。

到這裡,

我們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

我們花費大量時間瀏覽各種信息、擺弄視頻,其中大部分是可有可無的,手機帶給我們的蒼白的愉悅感其實是一種潛在焦慮的滿足和解脫,以及對自身無聊的默默揭露與應對,這就是我們這裡所謂的手機的“鴉片屬性”。我們是有必要花點時間來分析一下自己使用手機的狀況的。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因為在手機屏幕上,我們失去了很多對家人的陪伴和關愛,失去了很多對親戚朋友的情感聯絡,失去了很多思考時間,失去了很多享受生活寧靜的時間,失去了太多自我的反思和對生活意義的追問以及對生命理想與選擇的重新審視……。

我們不是手機的附庸,不是“石頭”的觀眾,我們是手機的主人!

▼▼▼

以下這些照片,來自於美國攝影師Eric Pickersgill 的系列作品《Removed》。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這些照片種看到自己的影子。

也許只有當時間被凝固在一個瞬間,並形成一個穩定的畫面,我們才看到“手機黑洞”是如何悄無聲息的吞噬我們的生命片段的。

這一吞噬就發生在現在,

你剛剛閱讀文字的這一刻,

不,是現在這一刻,

以及下一秒鐘,

下下一秒鐘,

直到你的眼睛離開手機屏幕!

當藝術家把人們手中的手機P掉時,

我們從中看到了“手機生活”的詭異!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手機正在馴服人類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世間別離 !

地球上正在消失的部落

世間再無經典

落淚的戲子

戲說北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