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ID.3,汽車誕生以來故障最多的車?

大眾ID.3,汽車誕生以來故障最多的車?

涉及到新能源汽車的話題,總是充滿著各種變數。

不論是造車新勢力中頭部的特斯拉、蔚來汽車,亦或是傳統車企轉型的奔馳、奧迪,它們都在新車發佈的過程中,遇到了延遲推後的狀況。

而如今,這樣的情況在大眾的全新電動車序列ID.系列中開始出現。

傳聞:每天測試最高報錯300個

大眾ID.3,汽車誕生以來故障最多的車?

2020年8月,大眾智能汽車序列的首款車型-ID.3將迎來上市,如今距離它的上市還有不到半年時間。但,德媒又一次給出了關於ID.3的相關質疑。

來自德國《經理人雜誌》的報道顯示,目前正在進行上市前最後調試的大眾ID.3,遇到了大量軟件BUG(每天最多能發現300多個),儘管大眾糾集了一隻"萬人技術團隊"進行修復,但每日仍有BUG源源不斷的湧現。受此影響,大眾ID.3極有可能延遲3-12個月上市。

從ID.系列車型的機理上,這並非天方夜譚。

大眾ID.3,汽車誕生以來故障最多的車?

大眾旗下的奧迪首款純電動車型,奧迪e-tron曾在2018年年底、2019年年初,推遲過2次交付時間,原因在於:奧迪為了完善用戶體驗而對軟件進行了調整,需要聯邦運輸管理局(KBA)重新認證,以及產能原因。

從車型的機理上,奧迪e-tron屬於在燃油車MLB平臺上轉化研發的純電動車型,其軟件所實現的諸多功能,屬於在傳統燃油車能實現的功能上加碼。但,即便如此,全新產品還是遇到了軟件層面的問題,最終導致車輛推遲。

大眾ID.3不同於奧迪e-tron,它是大眾MEB平臺的首款產品,也就意味著,它的功能呈現並非傳統燃油車的加碼,而是技術的迭代。

從2016年首次提出ID概念至今,關於ID.3的新功能,主要如下:

大眾ID.3,汽車誕生以來故障最多的車?

1. 大眾最新的輔助駕駛功能,包括緊急制動、行人監控、車道保持、變道輔助、停車輔助及後視系統等;

2. 將帶有智能燈光功能,可以通過車內燈光與駕駛員及乘客進行交流,諸如駛入錯誤車道、提醒減速等;

3. 削減ECU(車載控制單元)數量,使電子系統控制更加集中。將燃油車上的70多個ECU縮減成3-5個核心的高性能車載計算平臺,這3-5個HPC將由大眾新開發的"vw.OS"車載系統統一控制,並最終連接至大眾汽車雲。且,上述的一切,大多由大眾汽車自行完成。

顯然,差異中的第三點,屬於ID.3以及大眾汽車轉型要面臨的最大問題。因為過於宏大的電子電氣構架,對於汽車企業而言,技術難度頗高。

大眾ID.3和VW.OS的難題

大眾ID.3的技術難題在於,控制單元的高度集成化,從70多個甚至上百個的ECU控制單元,集成至3=5個高性能計算平臺,且最終由大眾VW.OS車載系統統一控制。

而VW.OS的立項,在2019年年初才剛剛開始,大眾預計招聘5000人進行相關的研發,並且計劃將大眾汽車內部研發的軟件從目前的不到10%提高到60%以上。

大眾ID.3,汽車誕生以來故障最多的車?

顯然,不論是精簡車輛ECU,亦或是將大眾自主研發的軟件從不到10%提升至60%以上,面對的工作量將是天文數字。

以最早推向市場且取得不錯銷量的日產LEAF為例,2010年,日產LEAF推向市場,2019年在日經進行拆解時,LEAF使用了約30個ECU;在拆解2015款特斯拉Model S時,車輛使用了15個ECU。未來電動車的發展趨勢,無疑是集成式控制為主線,但擁有領跑優勢的特斯拉,已然說明了一件事,車輛的高度集成化,要建立在計算能力能夠匹配的基礎上。如今,能夠符合車規級標準的整車車載芯片,並不掌握在大眾汽車手中,只有特斯拉以及吉利汽車的億咖通有著自研經驗及技術結果。

大眾ID.3,汽車誕生以來故障最多的車?

而從軟件及系統研發層面,大眾汽車面臨著更難的問題。

在車載系統層面,大眾旗下的MIB系統在技術層面屬於行業中的中游水平,屬於人有我有,但並不優。2012年,GEN1第一代MIB系統發佈,能夠實現的功能包括多媒體播放、藍牙電話、車輛功能控制等;2015年之後,GEN2第二代MIB系統發佈,與第一代相比,功能呈現方面比較大的不同在於,支持了智能手機的MirrorLink映射。

第三代MIB系統,在2018年進入中國市場,但直到2019年後半年才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了車聯網功能,實現了車輛在線網聯的打通,擁有了一定的在線導航、在線娛樂、語音識別功能。

中國三家互聯網巨頭BAT的車載系統功能(傳統分體式,非集成式)為例,同樣能看到車載系統的實現和自研軟件的更新,面臨著怎樣的工作量。

大眾ID.3,汽車誕生以來故障最多的車?

阿里旗下的斑馬系統,2015年7月成立,1年之後的2016年7月,首款搭載斑馬系統的車型正式上市,系統讓車輛實現了在線的導航、娛樂等功能,並能通過語音進行一定的操作;1年零6個月之後,迭代版本上線,增加了模擬人與人交互的情景式對話功能;1年零7個月後,第三個大版本完成更新,系統增加了更多AI場景的主動推送。

騰訊旗下的All in car系統,於2017年11月正式推出,首次升級在2018年11月,服務生態體系初步完成;

百度旗下的DuerOS系統,在2018年7月正式推出,2019年7月,時間間隔8個月後,實現了版本上的大升級迭代。

大眾ID.3,汽車誕生以來故障最多的車?

上述,屬於BAT三家手握海量資源的互聯網巨頭,它們在研發、落地、雲端、計算能力都有著遠超大眾汽車的相關儲備,並且執行的是相對於大眾VW.OS集成式更簡單的分體式結構,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完成調試、實現落地。並且,同樣會在不斷應用中遇到bug,並進行新的版本迭代完成修復。

寫在最後:

羅列一下大眾汽車ID.3要面對的問題,包括車規級芯片的匹配、車載系統的研發及落地、解決ECU的高度集成化、解決雲端的問題,等等等等。即便是CEO迪斯相關人士的否認,也無法迴避這些難題。

顯然,大眾自身面臨的挑戰將無比巨大,中國的互聯網巨頭BAT,甚至特斯拉這樣深諳此道的企業也無法短時間解決。

如若,大眾汽車在沒有解決這一系列問題之前,就將ID.3快速推入市場,這臺MEB平臺的首款車型命運會十分波折。

或許,這會是大眾旗下,甚至汽車誕生以來故障最多的車型。

當然,最終答案的揭曉,是它是否會推遲上市、推遲交付,它的產品又是否會退而求其次的歸於傳統,降低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