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兢業業幹好自己的工作,最後越幹越多,如果不幹了,領導就覺得你態度有問題是為什麼?

世上最渣白羊座


很多時候,我們在職場上,都是本著兢兢業業踏實做好本職工作的思想,面對同事的求助與支持,也很少拒絕。慢慢發現,我們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多,精力越來越不夠用。當有一天,對於某項工作的職責歸屬提出異議時,領導反而覺得是你的態度出現了問題。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1.未能做好期望管理

在我們做工作時,需要做好領導的期望管理。你可以讓領導感覺踏實,但別讓他覺得啥事你都可以做。既然隸屬於某一崗位,那你的核心工作就是崗位職責界定的內容;至於來自其他模塊的協同工作或項目型工作,你可以去支持或牽頭,但是要讓領導明確的知道這些事情實際是在你的責權範圍之外的,你需要去爭取匹配性的責權利等資源,否則很難有效推進工作;

2.未能明確自己的職責邊界

對於一些僅限於短暫性支持的工作,你需要將自己和主責人的權責切割清楚,強調自己“支持協同”的角色定位,不能越俎代庖;

3.公司內部崗位之間職責劃分不明確,存在較多的模糊地帶

公司內因為崗位之間的職責劃分不明確,所有事情在誰手上按慣例就由誰繼續做,直到有人接手為止。以前一直是你幹,現在你不幹沒人幹了,也難怪領導只能怪你態度不好了。畢竟,部門內部缺少相應的崗位職責等書面文件;

從另外一個層面說,這個領導的管理也存在問題,到底是什麼讓你越幹越多之後不幹了?

1.績效與激勵的缺失

對於一個敢於擔當的員工來說,作為管理者,應該積極為他創造平臺和空間;給與匹配的績效與激勵。如此,才能產生示範效應,讓部門員工人人爭先,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部門工作氛圍;

2.人才培養敏感性不足

既然你願意承擔一些跨職能的協同或項目型工作,就應該將你列為重點培養對象。結合你的能力素質特點,給你安排培訓以及輪崗或兼崗的實踐工作機會,全面提升你的綜合能力,為職位晉升做準備,這樣既能始終保持你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也是在為你的職業發展負責。

總之,在職場上,不拘泥於本職崗位的工作是你職業發展的基礎。但與此同時,也要做好向上(管理者)管理,讓他明確瞭解你的職業發展規劃。同時在承擔一些非本職工作時,要適時主動申請一些匹配的權力和利益。如此,你才能調動其他人的工作積極性,完成責權利的下放,而不必事必躬親,到頭來反而會讓領導覺得能力不足或態度不積極。


職場百態1020


我就有親身經歷,給大家說一下原因吧!

因為你乾的越多,證明你的工作時間還很充足,證明你乾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你的職責範圍之內的。

我是公司負責出具客戶結算表格的,表格上面的大部分內容都要由財務出具,我是在接到外勤助理的申請之後才出具的,但是表格上有一個數據是保險數據,這個應該是公司保險崗位出具的。

剛開始我們就是把自己的數據出具好,表格打印之後,拿著去找保險崗簽字,然後再給外勤助理,後來因為我們忙不開,時間緊,外勤助理一直催,我就說:“表格打印好了,你拿著去找保險崗前一下字吧!”結果人家來了一句:“這不是我的工作,你儘快拿來吧,我這邊等著用”。

當時真的好生氣,就告訴領導了,領導就直接去找外勤領導,下面是領導的對話:

我領導說:這個保險崗的數據應該是你們拿著去簽字吧,我們只負責出具我們的財務數據,其他的我們不負責。

外勤領導說:以前都是你們一直在做,這就是工作流程。

我領導說:財務不負責保險數據,以前籤,是我們做錯了,給你們道歉,對不起,以後不能幫你們簽了。

外勤領導......

其實這件事就說明了這個問題,你原來一直在做,當你不做的時候,那誰來做,沒有人願意去接手更多的工作,但是工作不能擺在那裡沒人做吧!

當你做的時候,你就應該想到這以後就是你的工作職責,是你工作職責的內容,你忽然不做了,領導肯定會有意見。

這就是現實的職場,做得越多,工作越多,希望各位能夠把握好自己的工作職責,可以偶爾做一些比較禁忌的工作,但不要不限量的給自己增加工作。


大牙嘟嘟職場論道


寫到我的心坎裡,看的淚流滿面ಥ_ಥ。在現在的公司工作了3年,為人實在,經理在不斷的給增加工作,美其名曰你工作細心,給別人做,我不放心。第二年還給我畫餅晉升主任,第三年經理慢慢變了,對我態度越來差,再後來就變成,你年齡不小了,該回家生娃了。有一次跟經理說,太忙了,天天加班,經理回我:那讓我怎麼辦呢?現在就這些人,你讓我怎麼辦?結果那個月的獎金是全團隊最低的。


用戶7094713801062


因為你沒準確把握自己的能力邊界和工作量邊界,沒及時SAY NO。

HR在做崗位設計時,對工作量正常是按85%-90%進行預計,因為實際工作中肯定會有變數,會有臨時的工作加入,如果安排得太滿,會讓員工沒有餘量來接受突發任務;

個人也一樣,你在完成本職工作時,要對自身能完成的工作量能有個清醒的認識,比如全力以赴,你一天能完成100單任務,那麼你完成85單最合適,不是讓你偷懶,而是身體情況會發生變化,生活情況也會變化,你不可能保證每天都100%全力以赴,換句話說,不能用打雞血的最佳狀態和正常狀態去做對比,那是 不可持久的。

而從領導來說,他也不一定能分清你的承受邊界在哪,反正交代你的事做得來,也沒反映說有問題,自然而然的越安排越多。所以在你感覺臨近承受的邊界時,一定要及時並且清楚的和領導SAY NO,讓他心中有數。千萬不要等領導已經默認你能做到120%,你忍無可忍才和他說我不行,那麼領導覺得你的態度出現問題很正常,因為他不相信你已承受不來。

和領導好好溝通下,在職場中不要當老好人,也別當老黃牛,該溝通的溝通,該拒絕的拒絕,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句老話,放在職場依然適用。


煮酒拾話


在職場,有一種習慣叫約定俗成,就像國際慣例一樣,當原本不屬於你的事情,你為了表現,絕幹越多,最後有一天,你不幹了,大部分領導,都會給你一個態度差的評價,無論你本質工作乾的再好,也很難改變被批評的命運,這是有原因的

1

自己的好大喜功,成就了能力的貶值

記得魯迅曾經說過一句話,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職場,特別是在中小企業,崗位不明確,很多事情,都沒有專職的人去做,那麼就會找公司一些效率高的,有能力的,去額外承擔一些事情,而這個時候,很多有能力的,總是幻想多承擔一些,領導和高層會額外的器重,在高層和老闆的洗腦和灌輸下,很多人就會幹很多原本不屬於自己的工作,造成自己將自己的能力貶值的現象,也就是說,企業購買了我們一種能力,我們卻將我們的很多知識和能力免費贈送

2

預期效果的反差,激起內心的抱怨之花

當一些職場新人,幹了很多不屬於自己的工作的時候,慢慢的,會發現領導的一些承諾,其實是一種鼓勵,並沒有在薪資上予以區別,從而同工不同酬的概念,在自己心中就會慢慢的滋生,而且,當我們幹了很多後,人無完人,勢必會有一些細節,是我們沒有做好的,那麼領導,沒有看到我們的成績,卻看到了我們的小失誤,當失誤越來越多,領導更多的,就不會是鼓勵,而是批評了,那麼,我們可能就會很不滿,抱怨就出來了

3

抱怨到一定程度,開始抵制,最終領導會放棄我們

任何公司,領導,最不喜歡的,就是下屬一天到晚的抱怨,當我們幹了很多不屬於我們的事情,我們認為領導會加工資的時候,沒有加,我們的抱怨情緒越來越高,最後直接給領導說,什麼事情,我們不幹了,這個時候,領導勢必會給我們下一個態度不好的結論

因為當一些事情,沒有人負責的時候,你負責了,時間久了,無論領導,還是你的同事,都會認為,這個事情,本身就是屬於你的,因為老闆沒有讓你8小時外幹事情,而當所有人,都認為這個事情是你的的時候,你再想甩手,是不可能的,除非你離職,因為公司,不可能有人去接你的事情

那麼問題來了,當你強烈反對的時候,領導,就會開始對你不滿,從而想辦法,把你換掉,最終,你的盲目好大喜功,盲目的做很多事情,會導致你最終的失寵,當然,除非你一直任勞任怨的幹,是沒是的,但是不要期望會因此給你加很多工資

總之,我們在工作的時候,自己的分內工作,一定要做好,而一些其他不屬於我們的事情,除非你很有經理,不求回報,否則最好不要涉及,因為一旦做了,就是你的分內工作


凝霜寒


大家好,我是培訓師陳宜梅,擅長企業培訓,專注於企業內訓及成人教育,更多相關的問題,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培訓師陳宜梅”。

兢兢業業幹好自己的工作,最後越幹越多,如果不幹了,領導就覺得你態度有問題是為什麼?

相信大家在職場中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自己兢兢業業幹好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只想提升效率不要加班,結果領導派的活越來越多,如果不幹,領導覺得自己的態度有問題。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自己和領導兩方面來分析原因:

首先,從自己這方面,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自己只顧著低調做事。

有些職場中的人士在公司裡面比較低調,每天低頭工作,話不多說一句,就知道工作。認為只要自己做好工作,在工作時間裡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按時準點下班,其他的事都跟我沒有多大的關係。殊不知,也許領導已觀察到你天天按時下班,可能會認為要麼是你的工作量不飽和、很清閒,要麼是你工作做得好,可以擔任更多的工作。於是本不屬於你工作範圍內的事,也交給你做。時間一長,只要有額外的工作來臨時,領導第一個想到的人選就是你了。

第二、不擅長與領導溝通。

有些人在職場裡, 不願意和同事溝通、交流,尤其是和領導,基本上都不怎麼交流,不跟領導彙報自己的工作內容、進度、結果,儘量避開跟領導在一起,覺得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大家想想看,你不主動和領導溝通,領導怎麼會知道你的真實工作狀態是怎麼樣的。

第三,不懂得Say No。

我覺得在不影響自己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如果領導確實需要你幫忙完成某項工作,還是可以接受的。當然無論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度。如果額外增加的工作已經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那還是要跟領導說明的,可以委婉地跟領導說自己身體不舒服,或者長時間加班家裡孩子沒人看管等。總之,就是找一個相對合理的理由委婉地拒絕就可以了。當然,時間長了,次數多了,領導也必然知道你的意圖,也就不會再安排了。

再著,從領導方面來看,我覺得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不擅長對團隊賦能,培養下屬。

如果領導不能夠對團隊成員差異性的進行賦能,提升下屬的工作技能,團隊裡能用的人除了個別資深人員外,實在無人可用。當然每次有其他任務時,都會安排給老實的、做事踏實的、不會有多大意見的老員工。

作為領導,必須學會的一項工作技能就是正確授權。在授權的時候,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避免將事情集中在某一個員工身上,這樣就不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本身是有意讓員工嘗試不同的工作,讓其更快成長,因為沒有考慮到員工的工作量,讓員工感覺工作壓力大,煩躁不安,甚至都想離職就不好了。

期望今天的回答可以幫助到大家,更多的問題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對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在本文下方留言。


培訓師陳宜梅


職守話角兒的觀點:領導說的沒錯,的確是您的態度出了問題。您一定會覺得很冤枉。乾的多怎麼還有錯了呢?

實際上,你幹多少都不是領導最看重的。領導更看重的是結果。那些“累死累活”的幹很多隻是一種苦勞,絕不是功勞!

您乾的活多,有可能會給領導節省人力成本,但是您的錯誤或者是突然不幹了,又把您的“節約”幾乎抹殺了。為您的錯誤領導採取補救,也可能不僅僅是一個人力成本的問題。您說您的節約成本有多少意義?

職場中,能夠認為您有“苦勞”說明領導情商高;能夠認為您有“功勞”,您才是沒有白付出。

只有在“有功勞”的前提下,您的苦勞才能是加分的,否則沒多大用處。



一、為什麼有些職場人,活越幹越多?

現實職場中,有一些這樣的人存在,活越幹越多,出錯的幾率越來越大,挨批評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自己累沒少挨,領導還不滿意,何苦呢?

總結一下,為什麼有的職場人,活越來越多?

1、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向領導靠近

有的職場人,經常會犯這樣毛病。自己領域內基本能夠輕車熟路,有時候就自我膨脹了,恰好遇到領導有某方面的活無人打理,就欣然接受了。自認為這樣能顯示自己的職場能力,能夠向領導靠近些。事實上開始的時候的確如此,但是後來這個“分外活”就變成裡您的分內活,領導幾乎很好關注了,只有到了您出錯的時候,他甚至還當您的“分內活”在處理。

2、“多勞多得”的誤區

按勞分配,是指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按勞分配的“勞”,是指勞動者提供給社會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的總和。勞動數量很容易量化,勞動質量評判很難。

按勞分配的“勞”,實際又分個體的勞動和整個企業的勞動。通俗的講,就是整個企業的勞動分配少了,即使個體的勞很多,實際上總體橫比有可能也是不多的。比如一塊蛋糕,分配給企業的就一個角,個體勞動者就只能從這個角里再次分配;而有的企業分的是兩個角,那個體勞動者就從兩個角里再次分配。單單從自己企業看,確實是按勞分配,如果橫比,就不是完全如此。

隨著時代的發展,按勞分配也是與時俱進的賦予新的內涵。總體上講按勞分配沒有問題,但是具體到個體,從某些層面上看,並非完全等同。

有的職場人,簡單的認為多勞多得實際是有些出入的。



3、不懂得拒絕

領導是上級,分配給自己活,就幹唄。這是職場人對自己評價不準的弊端。自己幾斤幾兩不知道麼?什麼活都敢接。接活容易退活難。

當然,我這裡不是鼓勵職場人少幹活,而是要有自己的審視能力,自己能幹的可以接,不能幹的不要接,受累不討好,而且有時候很有可能單位事兒。

職場人一定要有自己審視能力,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可以先把活接過來,幹一段時間也會知道自己能不能勝任,如果幹不了,幹不過來,一定要向領導彙報,否則您耽誤了單位的事兒,也毀滅了自己在領導中的印象。



二、如何區分“苦勞”和“功勞”

有功勞,我的理解就是,對單位的發展有推動作用,自己的勞動能夠更好的為單位大局服務。


有苦勞,我的理解就是,對單位的發展不一定有推動作用,自己的勞動方向性不明顯,有時候很可能浪費精力。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是一種自我安慰。領導是不認可的,即使稍稍認可,也是照顧“苦勞”者的情緒,是一種高智商的領導。

實際上,領導更看重有功勞的員工。苦勞是您自己的事情,有功勞才是領導的事,是企業該提倡的事。

苦勞,在當前來看,有時很可能是自我能力不足的表現。如果能夠業務精通,駕輕就熟,何“苦”之有?

職場上,我們更提倡,有功勞的職工。最次也是有功勞還有苦勞的人,絕不會提倡沒有功勞,只剩苦勞的職工。因為苦勞的過程似乎很令人感動,但是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很簡單,高考生都是有“苦勞”的,但是有功勞的往往只是考上大學的人,或是考上好大學的人。那些有苦勞的人,為什麼社會上沒有一個“安置”機構慰勞一下呢?就是因為功勞更多的是反映了結果,而苦勞更多的反映的是過程。好的結果才是我們最提倡的,而過程往往是忽略不計的。



三、乾的越多,突然不幹了,領導認為您的態度有問題有錯麼?

我覺得沒錯。

因為乾的越多,實際您自己就把功勞=苦勞了,實際不是這麼回事。功勞永遠不完全等同與苦勞的。

有的職場人,懂得拉感情票,用自己的“苦勞”妄想博得領導的認可。我覺得,在當下這種想法沒有市場了。

於是,有的人突然醒悟了,覺得苦勞沒用,我幹嘛還要幹那麼多?乾脆摔耙子了,不伺候!您自己回想一下,是不是您的態度出問題了?當您的苦勞不被人認可的時候,您就缺少了幹活動力。退一步講,如果領導還看重“苦勞”呢?您就不覺得當前的活多了麼?只是您認為您的付出與得到沒成正比,從而心態上有了改變。那麼領導認為您的態度有問題有錯麼?



總結:職場人如果還把苦勞等同於功勞,那麼您的認知是有錯誤的。

要懂得領導更看重的是工作結果,而不是過程。結果是企業的,是領導的,過程是您自己的。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職場人要有個自我認知,不是乾的越多越好,而是結果好才是真的好。

當然,您的勞動量領導是會有安排的。如果您的弓拉不滿,領導一定會給您安排活的。只要認清功勞,苦勞的區別,向功勞進軍,就會是雙贏的結果。


圖片採自頭條庫。


職守話角兒,

實話實說,直來直去,

只為題主多開一扇窗,多一份瞭解問題的角度。


職向青雲


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

《領導說態度有問題》

以題目論,應該先看清領導的目的,所有領導都這樣說,尤其是一線,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工作範圍內工作量的最大化》也就是說一個工作日,給你超出常人三倍的工作量,這三倍的工作量你再兢兢業業也白搭,領導就是給你定了個完不成的任務。目的考驗你一個工作日的最大工作量,假設你拼命完成了任務的一半,那你一個工作日的工作量就出來了,領導就按你這個量,打造一把尺度,如果低於這個量就是搗蛋,超出這個量,哪個領導不開心啊,開心滿意在心理,嘴巴可不這樣說,這樣說了不就驕傲了嗎,領導的嘴永遠都是完不成的任務。

究竟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好。

很簡單,閉嘴不說話,用一顆真心務實坦然沉穩的心態,兢兢業業,在一個工作日內,幹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下班了只要務實就完成任務了,但必須《真心》感覺應該是這樣感覺……


甜瓜20875


你還有一個選擇:幹不好,也就是等於自身能力弱,無法勝任越來越多的工作,簡單說就是認慫了。

這個很多人都是無法接受的,明明能做好。如果你堅持都做好,那隻會使工作越來越多,最後還是幹不好,早晚的事,為啥非得繞一圈再認慫呢?

這絕不是逃避工作,而是給管理一個信號:我可以保質保量的完成這麼多任務,再多給,就幹不好了。


神州肥羊


看到這個問題小才就想起了一句話“21天習慣成自然”,當你天天這樣做工作的時候,領導慢慢的就會習慣,就會覺得你應該做這麼多工作,習慣成自然。

記得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每天路過橋上乞討的老人都會給他10元錢,忽然有一天年輕人給了乞討者5元,被乞討者惡語相向,原因就是為什麼原來都是10元,現在就給他5元。

乞討者已經忘記這5元原本也是可以不給他的,但是他習慣了,因為習慣所以變得理所當然,年輕人就應該每天給他10元,一旦給少了就侵犯了他的權益。

職場中幹活也是這樣,有種習慣叫做理所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