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抗疫女性:最想回歸平常生活

“我已經記不清上一次為自己化妝是什麼時候了……”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天生愛美的女性醫護人員,在搶救生命面前,早已將遍佈勒痕的素顏面龐視若常態。我們太需要這樣的凝視了:無關乎溫柔,無所謂嬌媚,而是專注、冷靜和自信,這也是美麗的另一份註解。


一線抗疫女性:最想回歸平常生活

△ 2月2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北京醫療隊隊員祝丹丹進入隔離病區前為防護衣縫隙貼上膠帶。


一線抗疫女性:最想回歸平常生活

△ 3月3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北京醫療隊隊員孔萬利進入隔離病區前整理防護裝備。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除了工作,我們想和這群“不回家的女人們”聊聊,在抗疫過程中最難忘的事是什麼?疫情結束後,最想見到誰?最想做什麼事?



秦立寧 46歲


難忘:有個91歲的爺爺,剛入院時對誰都很冷漠,照顧他久了,現在都能和我開玩笑了。


一線抗疫女性:最想回歸平常生活


想見:最想看到我的寶貝女兒,我的父母,我的貓咪,還有我的閨蜜們!


想做:想做個美容,換個髮型,給女兒做幾頓大餐,好好抱一抱我的貓咪們,還想和戰友一起去吃頓火鍋。


孔萬利 35歲


難忘:有一天,我收到一個病房呼叫,去核查的時候看到一個大媽拎著一個裝有乾淨換洗衣物的小袋子,問我能不能給隔壁病房的大爺送過去。我意識到,這是兩個因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而被隔離在不同病房的家人,心裡很不是滋味。


一線抗疫女性:最想回歸平常生活


想見:最想見的是我的兩個孩子,大的已經八歲了,小的剛滿三歲。這是我第一次離開他倆這麼長時間,對孩子和我都是考驗。


想做:最想做的就是和愛人帶上孩子們出去散散心。


金建敏 48歲


難忘:“醫患之情”,患者經過救治後康復出院時的笑臉、擁抱和感謝;“隊友之情”,48歲生日雖未能和家人團聚,但隊友們給予我最真的祝福和最深的感動;“百姓情誼”,遊青山師傅日夜兼程,馳騁7000裡,將物資從西藏運抵武漢……


一線抗疫女性:最想回歸平常生活


想見:想馬上見到家人,生我、養我的父母,愛我、全力支持我的老公和兒子。


想做:想走遍祖國山山水水,嚐盡中華各色美食!


王文娟 36歲

一線抗疫女性:最想回歸平常生活


想見:最想見我的孩子,雖然他好像不怎麼想我。


想做:最想回到自己的單位,迴歸從前最平常的生活。


黃菊梅 32歲


難忘:最難忘的是在隔離病房裡護理氣管插管的病人,每次幫他們做完吸痰、護理口腔、處理大小便等工作後,我都會渾身溼透。而且他們所在的病房不是負壓病房,氣溶膠感染風險較高,所以要更加小心。護理過程中我也學習到很多,很難忘。


一線抗疫女性:最想回歸平常生活


想見:最想見的人是我的兒子。兒子8歲了,很懂事,學習也很乖,兒子喜歡吃我包的純手工餃子,還喜歡吃我做的菜餅。


想做:趕緊回家給兒子做好吃的,和家人去海邊玩一趟。


張微微 37歲


難忘:第一天進入隔離病房收治確診患者的時候,看到收治的患者們哪怕自己氣促、憋喘也全程戴著口罩,尤其當我們進入病房的時候,他們都會立刻把口罩戴上。這是患者對我們最大的愛護,那天我一直是含淚上完的班,患者可敬,我們必須全力以赴。


一線抗疫女性:最想回歸平常生活


想見:我最想見的人是我的父母,來武漢的時候一直沒告訴他們,後來他們自己發現了,擔心得不得了,現在每天都會和他們視頻,否則他們不放心。


想做:想去武大看櫻花,看著美美的武漢,我們才放心離開。


王潔 30歲


難忘:有名61歲的重病患者,在我們的診治和護理下,病情逐漸好轉,血氧飽和度也從85%左右提高到95%以上。有一次我們進病房的時候,他突然拉著我的手說:“你們太辛苦了!我的女兒和你們一般大,看見你們這樣辛苦,我很心疼你們!”


一線抗疫女性:最想回歸平常生活


想見:我最想見的是我的母親。


想做:想好好陪我母親待幾天。參加工作8年來,真的很少有時間陪她。疫情期間,我的姥姥又去世了,本身我母親身體就不是特別好,雖然電話裡感覺她的狀態還不錯,但是不親眼看看還是不放心。


阮徵 37歲


難忘:難忘的很多,比如每次給病人檢查、餵飯、打水時他們的感謝;比如病人出院時,我們醫護人員常常比患者還要高興和激動;比如我腿受傷後,隊友們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一切的一切都在溫暖和感動著我。


一線抗疫女性:最想回歸平常生活


想見:想見家人。我父母身體不好,抗疫期間,媽媽經常看著我的照片默默流淚。馬上就是她的生日了,今年不能陪她一起慶祝了,不過已經偷偷買好了禮物!


想做:想把大家在這裡的經歷和照片都收集起來,記錄這場畢生難忘的珍貴回憶。最好能出一本書,名字叫做《136》。


林琳 43歲


一線抗疫女性:最想回歸平常生活


想見:我想見女兒。女兒今年面臨中考,每天從早到晚都在上網課,連和媽媽視頻的時間都沒有。因為爸爸也在同時開著視頻會議,昨晚的線上家長會是女兒自己參加的。從前我在家時,她總是抱著自己的枕頭耍賴要和我睡,在中考的重壓之下,她該怎麼撐過這段被爸爸黑暗料理摧殘的日子?


我想見父母。老父老母快八十的人了,獨自住在一個小區裡,除夕一別後,我已經有43天沒有見到他們了,不知道菜夠不夠吃,降壓藥還有沒有,爸爸總是坐不住,關在家裡是否能忍得住。本來今年春節想帶兩位老人出去玩的,計劃了三個月,做了厚厚一沓紙的攻略,因為這場疫情,多年的心願泡湯了。


我想見我愛人。從沒分開過這麼長時間,以前在家有煩惱了就向他傾訴,心煩了就對他發火,不太會處理的事情就向他請教。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緊緊的擁抱,甚至一個溫厚的眼神,都會讓我充滿動力。


想做:我想摘下口罩,穿“花紅柳綠”的衣服。從大年三十到現在,一件黑色的棉襖陪伴我度過了整個春節,年前買的衣服還躺在家裡,估計今年是穿不上了。


我想回家,我擁擠雜亂的家。回家後我可能還是會和女兒慪氣,會和愛人吵架,會被爸媽教訓,會因為各種瑣事煩惱,可是,我還是好想回家。


-The End-

攝影、文字:新京報記者陶冉

校對:何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