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姚明,易建聯沒有紋身?紋身對於球員來說意味著什麼?

佀老師


中國三位有代表性的籃球運動員姚明、王治郅、易建聯都沒有紋身

籃球運動員紋身,我認為應該是興起於NBA,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鳥人安德森,而且黑人居多(沒有種族歧視的意思),其實在美國觀看NBA的主流群體還是白人居多,相比較白人受教育程度的確要比黑人高,但是他們並不喜歡紋身,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紋身。

在我們中國主流人群也不喜歡有紋身,一般認為帶紋身的都會跟“社會人”扯上關係。但是有些球員年輕時就離開父母,現在又是提倡個性的社會,於是有些人盲目崇洋媚外,開始各種紋身。其實在咱們中國,但凡有文化有修養的家庭是不會讓孩子去紋身的,這一點和美國類似,因此希望咱們的球員,多跟NBA學習好的方面,在球技術和自律性方面都跟人家學習。

有人會說中國在宋朝就流行“紋身”,比如《水滸傳》裡面的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和浪子燕青等等都有一身漂亮的紋身,但是如果您進一步瞭解,那時候有紋身的人多集中在江湖人士和少年人身上,真正的文人墨客幾乎沒有。

因此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紋身”都不被主流社會所認可,我認為再漂亮的紋身也不如滿身的肌肉,再美的紋身對你的球技也沒有半點提高。希望各位球員還是多把精力放在籃球上,還是那句話多向姚、王、易三位前輩學習。

以上來自一鑑的觀點,感性看球,理性評球,感謝您的點贊與關注!

一鑑評球


紋身對於運動員來講並無過錯,這只是年輕人彰顯個性的一種方式!國足就曾經整治過紋身,比賽中一律不允許暴露紋身。而今年中國男籃國家隊訓練的時候,趙睿已經把紋身遮擋起來,我認為對於運動員紋身代表著個性,但不鼓勵這麼做!


紋身在國外屬於正常現象,大部分球員的紋身都是具有紀念意義或者特殊含義!比如貝克漢姆幾乎身上每一寸皮膚都有紋身,或大或小,這只是他們自己文化的一種方式罷了!中國講究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很大有一部分原因現在中國紋身文化也在逐漸形成主流,或許這代表著年輕人思想更加開放,但是對於運動員來講,即使紋身也有特殊含義,但未必是件好事!


紋身不代表自己有多強,曾幾何時紋身是一種能力的象徵,大家喜歡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有紋身的人!球員紋身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顯示球場上“兇狠”因為籃球畢竟是一項身體頻繁接觸的運動,那麼球員也會潛意識自我暗示,比如我紋身,我留鬍子,基本都是通過這些假象來迷惑對手,展現出自己很強的樣子!所以紋身也逐漸成為球場上的文化!

姚明和易建聯都是中國男籃歷史上絕對的領袖人物!對於姚明和易建聯沒有紋身我個人還是非常贊同的,畢竟球員是公眾人物,如果紋身文化長期暴露在大眾視野,那麼對於年輕的孩子肯定會起到一個不好的引導作用。咱們對於紋身文化還沒有達到特別開放的時代,我們可以理解西方的文化,但不能一味模仿西方文化,這並不是特別明智的選擇!


大壯點評:

易建聯,姚明都沒有紋身,不代表自身實力不強勁!相反球員擁有紋身最多意味著自我暗示和興趣愛好!想當年古惑仔影響了多少人,所以我還是堅持認為運動員還是在球技上多下些功夫,所謂的西方文化並不適合咱們!


球迷集中營、這裡言論自由、暢所欲言、深層面、多角度、解讀體育場上的點點滴滴、喜歡的夥伴兒點贊關注、感謝大家支持

大壯聊球吧


紋身現如今不光在運動員層面很普遍,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身上會有刺青。可能有些人紋一小塊,有的還有紀念意義,大家也能理解;但有些運動員身上,整個後背,兩個胳膊都是紋身,多多少少給外界留下一些不太好的印象。今年4月,人和主場打恆大,在賽前牽著小球童入場時,小球場看到張琳芃手臂上的紋身就給嚇哭了,最終還是馮瀟霆出來解圍;即便張琳芃其實是個性格很平和的暖男,但沒辦法,那一手臂花花綠綠,很容易給人留下不太好的印象。

對於張琳芃身上這麼多的紋身,曾經帶過他的范志毅,早就公開建議過他,把手臂上的都給去掉;範大將軍覺得張琳芃是個一個要體現正能量的球員,手臂上那些東西會影響到他的形象,人家都不敢叫他拍廣告了。

現任中國女足主教練賈秀全,當年在帶U19國青時,就明確表示不允許球員有紋身,他給出的理由也很直白:國外是國外,我們不是外國人,我們是中國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你看有多少年輕孩子文身的。我知道,貝克漢姆文身就很多,但是外國球員文身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真的知道嗎?都不瞭解就一味地去模仿,我覺得沒有意義。我不喜歡年輕球員染髮和文身,是因為我覺得這個年齡段的球員,應該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足球上,不應該太多考慮個人的形象是不是有特點、另類、引人關注。這個年齡段的球員就應該集中精神踢球,如果你想彰顯個性,那就用腳說話,你比別人突破更犀利、比別人速度更快、比別人射門腳法更好,畢竟我們是職業球員,不是職業演員,不需要靠改變個人形象去符合自己扮演的角色。另外我反對年輕球員文身還有一點,就是要考慮中國球員自身的社會形象和定位,我們本來成績就不算很突出,社會口碑也不好,往往總是被誤解成壞孩子,你說染髮和文身,不是加重人們對你的誤解嗎?為什麼我們就不能自立自強,往簡單大方自然陽光這個方向去打扮自己呢?

而從去年的中國杯開始,之所以我們的球員在場上,短袖球衣裡面還加個護袖或者貼膠布的主要原因正是在於,有些足壇元老在體育總局有關領導面前說出了,球踢的不怎麼樣,一個個紋身倒不少之類的話。

從范志毅、賈秀全以及足壇元老們在體育總局領導面前說的話不難看出,紋身並不符合我們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的認知。當然如果你在球場上的表現足夠突出,其實有沒有紋身,大家也不會說什麼,但如果你在球場上的表現都很糟糕,本身外界就想罵你,紋身也成為了一個很好的理由。

那為什麼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紋身,在我國運動員中越來越普遍呢?很多球員其實在剛出道,甚至是在青年隊時就已經有紋身了,而他們最開始去紋身基本上是純粹的跟風;看到別人紋了,自己也想去紋。當然也有一些球員,會把親人的名字、頭像紋身上、也算是有一定的紀念意義;但大多數球員,他們身上的第二個、第三個到第N個紋身,很大程度上純粹為了彰顯個性,簡而言之這樣的紋身,你要問他們有什麼意義,他們自己也說不出來。

當然也不是所有球員都有紋身,比如說足球場上的武磊、馮瀟霆、顏駿凌,再比如說籃球場上的王治郅、姚明、易建聯、郭艾倫。。。談及姚明和易建聯沒有紋身的原因,首先我覺得還是跟他們受到的文化教育有關;即便他們在美國打了好幾年,熟悉和了解了美國文化,但他們的骨子裡受的是中國式教育,擁有的是中國式思維,對於紋身,他們的骨子裡可能就是拒絕的。而姚明和易建聯從一出道,就受到了商家的熱捧,接了非常多的廣告;雖然在國外,拍廣告跟你有沒有紋身影響可能不大;但是在我國,一個到處是紋身的球員不能說就接不到廣告,但大多數廣告絕對不會找一個,身上有一大塊紋身的球員去拍。

何況有紋身不代表就一定是多有個性的球員,反之沒有紋身也不代表就沒有個性。姚明的個性其實挺突出的,而易建聯雖然看起來有點悶,但也同樣有非常強悍的一面,而他們是中國運動員裡很好的榜樣。


中國足球的那些事兒


由於西方文化的影響,紋身在中國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紋身的目的千奇百怪,有的是為了寄託信念,有的是為了紀念,也有的是為了遮掩傷疤,但絕大多數紋身者,純粹是為了彰顯個性,而進行的盲目跟風。

紋身在籃球界的NBA最為流行,但NBA紋身以黑人居多,受教育程度較好的白人群體並不喜歡紋身,NBA球員的影響力在於自己的籃球成就,與是否紋身毫無關聯。足球界紋身的球員也不在少數,但球迷記得的也只有貝克漢姆和伊布等少數著名球員,紋身不會對球技和影響力有半點提高,練就一身硬本領並拿出好成績才是球員的根本。中國羽毛球選手林丹,乒乓球選手張繼科和網球選手李娜等,都是有小範圍紋身的著名運動員,他們在各自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肯定和稱讚。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紋身歷來被中國傳統文化視為不良行為,不被主流社會所認可。雖然中國老一輩運動員沒有紋身,但也沒有明文禁止運動員紋身,隨著與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如今國人對大多數項目運動員紋身,都持包容態度並能平靜看待,唯獨對國足紋身,是瘋狂吐槽和罵聲一片,而國足也專門對紋身進行整治,並禁止球員暴露紋身參加比賽。作為中國男足紋身的代表人物,張琳芃球風彪悍,身體素質出眾,但他滿手臂的紋身,曾嚇哭過球童,並被日本球迷稱為黑社會。在西化嚴重的鄰國日本,有紋身的大多是黑社會團體成員,而且是紋身面積越大地位越高,日本足球運動員球技亞洲一流,但基本沒有紋身。

中國男足是國內投入最大關注度最高的體育項目,也是讓國人最傷心最失望的體育項目。如果張琳芃不紋身而露出一身不錯的肌肉,必將成為國足正能量的代表,至於那些白斬雞身材球員的紋身,則純粹是自其辱。中國男籃紋身代表是朱芳雨,但他用不俗的賽場表現,得到了球迷的認可,他小範圍的紋身也寄託對自己和家人的美好願望。作為中國男籃兩個時代的領軍人物,姚明和易建聯都沒有紋身,他們和中國登陸NBA第一人王治郅一樣,都是受過正統教育,並能嚴格要求自己的球員,也是中國男籃史上成就最高最具影響力的球員。

中國雖然沒有明文禁止運動員紋身,但有紋身特別是大面積紋身的運動員,會有損自己的形象甚至引起國人反感,一旦狀態糟糕之時,就會成為被吐槽的理由,同時紋身也會影響自己接廣告和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可謂得不償失。作為世界上最富有最具影響力的足球巨星,C羅堪稱自律和勤奮的典範,同時身為聯合國獻血大使,他沒有紋身則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慈善之心令人敬佩。

作為一名球員,再漂亮的紋身不如一身肌肉,再美的紋身也不會對球技有半點幫助,練好本領拿出成績才是王道,身為公眾人物,最好不要紋身特別是大面積紋身。記住中國人的傳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土家菜根


經常看NBA的球迷會有這樣的感覺,美國的本土球員多多少少身上都有紋身,不過也存在沒有紋身的美國球員,比如韋大爺,但那是極少數。

那麼,作為在NBA呆了長達9年的姚明,為什麼他身上沒有紋身,網上流傳的說法是姚明的媽媽不允許。看來在球場上大殺四方的姚明,年輕的時候非常的聽媽媽的話。

可能對於姚明的父輩來說,他們的觀念相對傳統,認為紋身在中國是社會上的混混才會乾的事情。不過姚明沒有紋身,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時候,帶來的即視感,傳遞的全部都是正能量。

這麼些年,姚明一直熱衷於公益事業,他也擔任過一些公益大使。這些都是非常正能量的事情,而姚明身上沒有紋身,讓他非常適合去做這樣的一些事情,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同時去傳達公益的力量。

易建聯的情況其實也類似,作為姚明之後,中國男籃的一哥,易建聯在中國籃壇的影響力非常的大。而他本人也是非常的熱衷參加一些公益活動,沒有紋身的易建聯出現在這些場合顯得非常的陽光,這樣的形象非常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

講到這,不是說紋身在中國是不好的事情,只是中國和歐美的文化差異導致了不一樣的審美觀,沒有對錯之分。

對於歐美很多球員來說,他們比較注重自身的很多不一樣的觀點的表達,同時他們希望通過一些外在的行為來直接表達自己的生活態度之類的。

他們不太會在意外界看他們的目光,只會在意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所以,對於很多歐美人來說,紋身會是他們表達愛,表達各種感情的一種體現方式,這對於他們來說很重要。

所以,中國和歐美文化上的差異造就了對於紋身這一行為的不一樣的看法,不過,隨著中國年輕人的思想逐漸的開放,紋身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威廉姆聊球


紋身對於籃球運動員來說很常見,但是姚明沒有紋身的原因是因為姚媽媽不讓,而易建聯沒有紋身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喜好了。對於中國的文化來說,紋身難免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選擇不紋身,也決定了自己的高度。特別是作為陽光健康的代表,紋身會對自身形象帶來很大影響。比如說作為公益大使,身上帶有紋身,很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

紋身對於球迷並沒有實質意義;

在NBA大多數球員都會選擇紋身,但是中美文化有很大差異,在印象中中國只有混社會的人才有紋身。而作為球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但是並不是一定要選擇紋身,比如當初姚明闖蕩NBA,葉莉為姚明親身編制的紅繩就很有意義。況且一但紋身,將來很難清洗掉,後悔都來不及。比如剛剛中國男籃的入隊儀式上,趙睿擔心印象不好刻意掩蓋紋身,恐怕將來也會為年輕氣盛後悔。

希望中國球員把精力放在訓練上,紋身要慎重;

說到CBA球員紋身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朱芳雨,賀天舉等人,但是紋身能說明什麼呢?最終還不是要靠場上實力說話,看看郭艾倫,沙拉木等等,沒有紋身一樣叱詫賽場。再看看中國男籃足,比賽都踢成什麼樣了?還好意思紋身?

您有什麼不同見解嗎?歡迎大家一起討論留言,說出您的看法。


小螞蟻體育


像姚明據說好像是因為他的媽媽不喜歡讓他紋身,所以他就沒有去紋身,而易建聯沒有紋身,可能純屬是因為個人喜好吧,他自己也不太喜歡有紋身,所以他就沒有去紋。畢竟中國上下5000年傳統文化,以含蓄為主,不會在身上有很多紋身。

又或者像姚明易建聯這樣的人在中國是著名的運動員,可能會代表中國去參加很多的活動或者是一些代表大使,他們是很多人的榜樣,所以他們不會在身上明顯處留下大片的紋身,給青少年弘揚傳播一種積極的正能量的信息,當然不是說有紋身,是一件都麼十惡不赦的事情,只是說他們作為一個知名人物,要起到好的帶頭作用,擁有一個乾淨,陽光的形象,給眾人作表率。

而一些運動員身上有紋身,一般都會紋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也不是說就一定會意味著什麼,但是他們一定會紋一個跟他們自己的人生經歷或者生活經歷或者自身情感方面經歷來去紋身,不會隨意紋一個東西,每一個紋身背後都會有一個故事,運動員也不例外,我們不能帶著歧視的眼光去看他們。

沒有紋身,不代表著什麼,有紋身更不代表著什麼,我們都應該以鼓勵發展的眼光去看這些運動員們

,畢竟為國爭光,在比賽上冉冉升起我們的五星紅旗和響起我們的國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小白保護你


文身,就是用帶有墨的針刺入皮膚底層而在皮膚上製造一些圖案或字眼出來。在身體上刺繡各種花紋,以視吉祥、崇拜。文身俗稱刺青,古文言文中叫涅,是在人單調的皮膚上刻畫出理想中的畫面,成為人生的永恆,留住記憶作為人生中最美的圖畫。

文身已經逐漸發展成了現金的一種文化,兩千多年的存在讓文身成為了不少年輕的追求和信仰,其中文身在職業運動員身上也有很多體現。

可是彰顯個性的文身,在國內並沒有像國外一樣那麼常見,曾經中國國足就整頓過文身問題,在比賽中一律不允許露出文身,中國男籃當然也有部分球員有文身,比如趙睿、賀天舉,儘管他們有文身,他們在比賽中也會把文身遮擋起來,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或者風俗,文身目前還很難成為文化的主流。

每個人紋身的意義也不同,有的運動員是為了紀念自己的故事和紀念日或者家人、朋友,比如NBA聯盟的第一人勒布朗·詹姆斯,背後就文有“天之驕子”的英文字樣;德里克·羅斯脖子上文有自己第一個孩子—PJ·Rose的畫像;韋德則是在自己傷痕累累的左膝上文上了自己的logo。

可是不少球員文身只是為了所謂的酷、炫,所以說文身就失去了文身的意義。中國男籃歷史上的兩位球員:姚明和易建聯渾身上下也沒有一處文身,現役小將沙拉木、郭艾倫,林書豪也沒有文身,照樣在國際賽場上取得勝利。

文身是純粹的個人信仰與文化,可是如果是為了跟風或者盲目崇拜,那文身文化將會變得好無意義。


籃中世界


|姚明和易建聯相對來說是比較傳統之人,可以說他們都擁有自我自律能力,他們身上傳承的是正能量的中華民族精神,而且這樣的人家教一般都比較嚴,紋身?這在正統中國家庭理念中是不被允許的。



紋身在中國古代就代表了江湖,代表了打打殺殺,看看水滸傳裡面那些‘英雄豪傑’大多都有紋身,而水滸就是個大江湖,就是個嗜血的社會,水滸中有多少是正能量的代表?說白了大多數人手上都沾滿了鮮血,有的不乏殺掉好人的,所以這樣的江湖造就了這樣的紋身文化,造就了不為人性的一面。



說白了紋身就是一個人性格的不安分和內心情緒的釋放,當然現代人紋身是區別於古代的,那麼球員紋身究竟有什麼意義?意味著什麼呢?筆者分析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一、自我性格的釋放。通過紋身讓別人瞭解自我能力的突出或者是自我性格的突出,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我是賽場上的強者。

二、某種情感的釋放。球員都有七情六慾所以紋身有時候也是情感的釋放口。

三、純粹的跟風主義。看到別人紋身自己也跟著來。

四、喜歡江湖義氣,用紋身彰顯自己的‘霸氣’。

五、秀,純粹的秀自己,通過紋身來體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當然這是個開放的社會,對於球員紋身我們不應該那麼在乎也不應該說三道四,但姚明和易建聯等正能量球員給所有球員樹立了榜樣,一名真正有能力的球員是不需要用紋身這樣的外表來彰顯自己的,實力若有,所有人都會看得到。


醉眼觀球


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文化,對於一些國家來說,紋身可能意味著表達信仰,可能是一件習以為常並且大家都能夠接受的事情。但是在中國,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不著調的人才紋身,紋身的人公務員考不了,國企進不去。所以姚明和易建聯沒有紋身是非常正常的行為。


中國球員不應該有紋身。

國字號球員代表著國家的形象,他們的一舉一動一個行為都對於孩子起到了榜樣的作用。所以國家隊的球員不僅要在賽場上努力打球,而且要有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紋身這個事在中國目前的普遍價值觀當中就是一個有爭議的行為,我們不去批評熱愛紋身的人,但是必須要承認大多數還是排斥紋身的,你的女朋友有紋身,你父母會同意你娶他嗎?你的男朋友紋個下山虎,你父母會覺得他是正經人嗎。大多人認同或者反感的東西,就是中國普遍的價值觀,國家隊球員肩負著傳遞價值觀的職責,所以就不能標新立異。


我認為姚明和易建聯沒有紋身的行為非常正確,他們是中國體壇的代表性人物,他們在職業生涯中一直都在接受正確的思想教育,這也是為什麼在NBA當中面對類似於卡戴珊家族的引誘他們能夠巋然不動,在男女關係混亂的NBA他們能夠不忘初心,還能夠做一個顧家的好男人,這就說明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正確的,是更加先進的文化,其他球員也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要向姚明和易建聯學習。

中國男足球員尤其要改變。

在國外有很多高水平的足球運動員都紋身,於是中國的一些球員也向他們學習了,紋起了身,還一紋一身,生怕別人看不著。人家國外球員紋身關乎文化,關乎信仰,國內球員紋身是為什麼呢?你問他們,他們自己都說不輕輕,其實就是崇洋媚外,就是為了所謂的酷,對於職業運動員來說,只有把球踢好,為國家隊揮灑汗水才是真正的酷,與其學習其他國家高水平運動員的一些習慣,不如學習人家的精神,人家的努力。

希望中國足球運動員也不不要紋身了,把本職工作做好,為國效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