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捉到方臘後,給梁山好漢暗示兩句話,宋江都沒聽懂

《水滸傳》這部著作是非常受人們喜愛的,小說的一開始,可以說是挨個介紹了一百零八位好漢的出身,相信這也是大部分人最喜愛的環節,因為從這些自傳中,大家看到了好漢們的個性和能力,大家心中也都有自己所喜愛的那麼幾位好漢。

可惜,等到一百零八位好漢齊聚梁山之後,卻走起了下坡路,雖然這是必然的,但卻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梁山最終也沒能逃脫歸順朝廷的命運。這些好漢中,有一位一定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就是魯智深。

魯智深捉到方臘後,給梁山好漢暗示兩句話,宋江都沒聽懂

英勇魯智深

當年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生性灑脫,嗜酒如命,給人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雖然長相粗獷,但他的本性是非常善良的,他嫉惡如仇,重兄弟情誼,知恩圖報。自從跟隨了哥哥宋江之後,他也是在慢慢的改正以前的惡習。

魯智深捉到方臘後,給梁山好漢暗示兩句話,宋江都沒聽懂

粗中有細

大家只知道魯智深的粗中有細,卻很少有人記得他在與朝廷抗爭中發揮的伏筆作用。當時,宋江帶領一重好漢,與方臘大戰。方臘這個人還是很有本事的,使得宋江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而那時的魯智深卻因為戀戰,誤入樹林之中,迷失了方向,與宋江大部隊失去了聯繫。可也就是這樣的機緣巧合,魯智深居然在這樹林中活捉了方臘。

魯智深捉到方臘後,給梁山好漢暗示兩句話,宋江都沒聽懂

捉住方臘

宋江廢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沒能夠將方臘拿下,卻被魯智深就這麼巧合的捉住了。與宋江等人相遇後,魯智深說明了捉住方臘的經過。他說在他迷路的時候,他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為他指了個方向,並說道,就在前方那路口等候便可捉住方臘。起初魯智深也並不太信,然而沒一會方臘真的從那路口走來,魯智深順勢就將他活捉了過來。

魯智深捉到方臘後,給梁山好漢暗示兩句話,宋江都沒聽懂

總結

將方臘押回朝廷之後,宋江覺得,以此大功,朝廷一定會接受魯智深,便希望魯智深能夠歸順朝廷,以此得以安居樂業,不需在外漂泊,為生計擔憂。但魯智深卻不願意享有這樣的生活,雖然他長相粗獷,但在這一件事上他卻比宋江看得更加清楚,也勸過宋江不要歸順朝廷,並說出了一些很有暗喻。他說: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這句話給誰都聽懂了什麼意思,魯智深是在勸宋江不要歸順朝廷,但卻就宋江“沒有聽懂”魯智深的意思。後來也證明的魯智深這番話的正確性,可惜已經不能再回頭了,宋江也在官場中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參考文獻:

《水滸傳》《蕩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