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銀保新單降了快7成!“最冷”二月會不會倒逼險企開拓線上渠道?

琅琊榜首張大仙


險企開拓線上渠道其實這幾年已經開始了,哪怕沒有疫情,銀保本身的保費規模也已經下降得很明顯了,疫情只是疊加了這個影響,畢竟現在年輕人去銀行更少了,疫情影響了,連中老年人都很少去銀行,所以自然“最冷”。以這樣的形勢判斷,互聯網保險未來會獲得更大的市場規模,一是出單便捷,二是產品性價比也高,三是產品信息更透明。至於理賠,都是規範化的流程,無論線上線下其實都一樣的流程。如果是互聯網保險的理賠,出險之後打電話給保司,根據客服的提示,自己收集好病例、診斷報告等資料,快遞給保司或者直接在保司的app上傳資料就可以了,保司完成核賠,通過之後就會打款。


水熊優保


我是中國人壽一線小主管,在銀保渠道工作多年,然後公司開啟“大個險”時代,我們被轉入收展部門!

因為大部分的銀保理財規劃師,都劃歸到個險部門,同時國家又推出銀保產品的限制,包括百姓對銀行內銷保險產品的牴觸,還有剛剛過完新年,所以即使沒有現在的疫情,銀保新單照樣會受影響。

註定會下降!並且不止七成,應該更多!

關於壽險,這個特殊時期,註定被影響到,不僅是保險行業,我們發現各個行業皆受到強烈衝擊!

關於壽險工作,也讓業界對營銷方式發生了改變,開始線上展業線上簽單,事實這種營銷方式,收效甚微!經營過得客戶,只有產生信任後,方能產生成交!

所以線上渠道當下仍難以成為主流,但是也是未來發展方向,仍需要不斷提升和完善!

對於保險公司,很早就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並已經在著手準備,二月份讓業界更加堅定這條路的必要性!


保險追夢人


2月份的保險新單銷售跌入近年低谷,3月份的開局也不景氣,保險公司亟需加強線上化運營,改善經營效果。

券商中國記者從業內瞭解到,江蘇多地壽險公司在疫情期間推出“無接觸雙錄”服務,方便消費者投保重疾險等1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險產品。

保險業“雙錄”,是在2017年11月1日起實施的。根《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除電話銷售業務和互聯網保險業務之外,人身保險公司在相關情形下銷售保險產品的,要對銷售過程關鍵環節以現場同步錄音錄像的方式予以記錄。

這些情形主要是三種,一是通過保險兼業代理機構銷售保險期間超過一年的人身保險產品,包括利用保險兼業代理機構營業場所內自助終端等設備進行銷售;二是通過保險兼業代理機構以外的其他銷售渠道,銷售投連險產品;三是向60週歲以上的投保人銷售保險期間超過一年的人身保險產品,都需要雙錄。

本來市場上符合上述三種情形的保險產品份額並不大。但2019年,江蘇、寧波等地將“雙錄”的範圍擴展,除了中介機構外,所有保險機構銷售一年期以上壽險都要雙錄。

疫情爆發後,全國不少地方的人員流動被限制,面對面雙錄的風險增加。在江蘇,各家保險公司推出無接觸雙錄流程,也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

據瞭解,無接觸雙錄的操作是營銷人員通過第三方視頻向投保人介紹保險屬性、保險責任等內容,並把這個過程錄製下來,錄製過程中除了投保人認證合一外,還需要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同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此前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曾建議,政策上考慮在減少人員接觸的情況下,淡化雙錄的要求。雙錄增加了投保人和公司成本,不利於業務發展,現在可能對業務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保護消費者有很多選擇,雙錄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政策需應要考慮到公司以及消費者因此增加的成本。

疫情暴發後,保險公司紛紛推動客戶運營和銷售轉上線上化,但是現實是,很多工作並沒有準備好。

一位保險公司提供技術服務的人士表示,未來在全國範圍實施全業務雙錄是監管趨勢。但“雙錄”本身是一個技術問題,疫情的出現,讓大家再次發現,保險公司科技水平還跟不上要求。

據瞭解,去年江蘇實行全面雙錄後,各家保險公司都紛紛採購或開發保險智能雙錄軟件。現在壽險公司雙錄面臨的問題有,不支持遠程雙錄、需要代理人朗讀、需要多個手機或準備很多紙質資料、不能實時質檢或質檢反饋慢等等,影響了客戶體驗。

國內資深的個險營銷培訓師鄭榮祿表示,這次疫情倒逼著保險公司總公司到支公司都轉到了線上,但這是被動上線而不是主動改變,大多數人的線上經營水平並不高。

他表示,線上經營有三要素:鏈接、價值觀、內容。卓越的保險經理人應該從容淡定,認識線上經營的樂趣,長期做才會起變化。

他呼籲,應該要對線上經營有合理預期。“恨不得開一個會增到多少人,做多少業績,恨不得從早到晚什麼會都開,早晚把大家逼上焦慮之路。把短期應急手段轉變為常態化,才是線上運營的關鍵。”



思源新觀察


壽險銀保類產品多數是資金類的,需要和客戶一定的信任基礎才容易成交,最近15年來大多數壽險銀保類產品,多數是在銀行網點裡面成交的。這裡也是發生銷售誤導最嚴重的地方!有的案例有千萬資金量之多!線上賣保險20年前就有公司在做,比如泰康在線2000年就開始做!效果並不理想,應為壽險產品是複雜的金融產品,是需要人一對一的講解。網上所能展示的只是條款和簡單的說明!並不是客戶要買這個產品的購買點。更多客戶購買理財類或者年金類的產品是對公司的財務安排,是對婚前財產的安排,婚姻存續期的財產保全,和多次婚姻裡面產生的多個配偶和子女的財產分配。還有未來的遺產的繼承和分配!單獨靠一般的壽險銀保業務人員,無法完成此類的專業法律問題對應的壽命保單!實際情況是要不然就是誤導,要不就是鉅額保單!壽險公司裡面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和財稅專業人士來幫助業務人員成交!少數業務人員本身就是註冊會計師著名律師,本身有一定的客戶基礎這樣的保單才會成交!所以說網絡銷售本身是個好方式,但是業務人員水平跟不上,無法讓客戶滿意,就無法線上聯繫和成交了!


俊豪保險新疆分公司


銀保銀保,靠的就是銀行櫃員利用銀行存量客戶進行保險銷售,離開了銀行銀保產品很難銷,其實很多客戶購買銀保產品就是衝著銀行的信譽或者信任某個理財經理。可是在目前的行業潛規則下。銀保比拼小賬(即保險公司正常代理手續費以外,對銷售本公司產品的理財經理私下的返點),在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經理也就看哪家給的返點高賣哪家了



大漁哥


其實目前每家險企都已經開通線上渠道,只不過疫情的發生加速了線上成交的效率。這個效率的產生是有個過程的,包括營銷人員學習及銷售習慣,要從線下轉到線上,客戶瞭解金融產品信息的渠道由線下轉到線上。但是保險理財產品不同於銀行理財產品,所以很容易出現銷售誤導的情況!

疫情導致業績下滑,從另一層面來講就是,我們的銷售及服務體系太過單一了。這也給所有的公司敲響了警鐘!平臺直播賣保險產品的網絡紅人給我們很多警示:現在是保險紅利在於客戶對業務人員的超高認可度,及業務人員對客戶的粘合程度!現在是超級信息化的誠信社會,業績不好先要反思自己。一定是某個方面做的不到位!

同樣的疫情,為什麼我們好多同行沉寂幾天之後業務增量?包括受打擊嚴重的餐飲及影視業,一定會有逆水行舟者!

堅持走!多思考!多提升!



壽險領域調查員


你所考慮的已經發生了,以平安為例,平安在兩年前就已經佈局線上拓客和辦公,這次疫情期間平安受到的衝擊相比於同業來說,輕了太多太多。受此次疫情影響,壽險行業肯定會大力發展線上展業和培訓,首先節省了公司資源和拜訪客戶的不便利性,公司可以投入更多資源在業務員本身的專業知識培養方面。其次網上拓客的集中性,節省拜訪時間,統一講解壽險,獲客更多。


木易元吉


因為大部分的銀保理財規劃師,都劃歸到個險部門,同時國家又推出銀保產品的限制,包括百姓對銀行內銷保險產品的牴觸,還有剛剛過完新年,所以即使沒有現在的疫情,銀保新單照樣會受影響。

註定會下降!並且不止七成,應該更多!

關於壽險,這個特殊時期,註定被影響到,不僅是保險行業,我們發現各個行業皆受到強烈衝擊!

關於壽險工作,也讓業界對營銷方式發生了改變,開始線上展業線上簽單,事實這種營銷方式,收效甚微!經營過得客戶,只有產生信任後,方能產生成交!

所以線上渠道當下仍難以成為主流,但是也是未來發展方向,仍需要不斷提升和完善!

對於保險公司,很早就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並已經在著手準備,二月份讓業界更加堅定這條路的必要性!


網店那點事兒


線上銷售保單已是大勢所驅,核心還是在條件許可下,推進更多企業復工復產,增加員工收入,沒有收入來源,任何消費都是空談。


東說經典


大家好,我是一個頭條創作者,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提問,在答題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 ,以下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這不叫倒逼,叫順勢而為,抓住賺錢的風口,打出產品的分化性和差異性。

希望能幫到您❤,喜歡的請點個贊,謝謝

PS:打字好辛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