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尿不溼闖高速卡口的男醫生

2020年1月31日,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人民醫院放射科醫生黃維,駕車晝夜兼程1200公里,趕赴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院抗疫前線的新聞刷屏,網友們稱他是“最美逆行的孤膽英雄”。

黃維“千里走單騎”,逆向而行!到達武漢後,他隨即加入了一個特殊的集體——“抗疫最強兄弟連”,與戰友們一起投入戰鬥!而在千里之外的四川,他身為醫生的妻子孟麗君也走到了當地抗疫前線……

01

給妻子留下一封信:一個人遠征最特殊的川軍

2020年1月28日下午,黃維在“醫學影像學習交流群”裡看到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院的求助信息:願意支援武漢放射醫學的同仁,麻煩報上姓名、醫院和職稱,我們科室醫生整夜在加班,快扛不住了。

黃維和妻子孟麗君都是醫生。當四川省前兩批救援隊援鄂時,黃維就想參加。看到這條求助信息後,他很快報名並上傳了相關證件。江夏區中醫院韓勁松院長給他打電話,詢問相關情況。當時,武漢封城,去武漢的高速公路已封,韓院長與黃維“約法三章”後,答應給他辦理赴鄂的相關手續。

當晚,黃維回家激動地告訴妻子,正患感冒的孟麗君並沒在意,她覺得像丈夫這樣的“散兵遊勇”多半是去不成的,去了怕也會被擋在入城的大門外。她還說自己也報名參加醫院抗疫先鋒隊了。黃維一愣,點頭:“好吧,老婆,我們一起上戰場。”

38歲的黃維是四川省古藺縣人,父親是鄉村中醫,母親務農,他還有個弟弟。2002年,黃維從雅安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通過招考進了大邑縣沙渠鎮衛生院,當了放射科醫生。

孟麗君家在沙渠鎮,成都衛校畢業後進入沙渠鎮衛生院當護士。孟麗君對來自外地的黃維格外關心,常從家裡拿來土特產,或做一頓好飯菜,給黃維改善生活。

當時鄉鎮衛生院醫資匱乏,值夜班是常事,黃維常常主動頂上去,成為衛生院的業務尖子。2003年,“非典”肆虐,黃維第一個申請上了前線。孟麗君問他怕不怕,黃維說:“害怕是有的,但總得有人上!”

兩人相愛了,並相互激勵。2005年,黃維考進韓場鎮公立衛生院。2006年12月,黃維和孟麗君結婚。2008年初,孟麗君也考進大邑縣中醫院。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黃維就進入都江堰市人民醫院參與傷員搶救工作。當時,孟麗君父母住的鄉下土坯屋損毀嚴重,孟麗君對丈夫說先救救自己吧,黃維說:“我們只是房子受了損,人安然無恙。災難面前,救人要緊!”

黃維在災區醫院夜以繼日地工作。抗災歸來,他二話不說就給岳父母修建房子。

黃維和妻子養育了兩個兒子。大兒子黃博11歲,是個足球苗子,2019年7月入選四川省少年足球隊,在成都師範學院附屬實驗學校就讀;二兒子黃策4歲,跟著外婆在沙渠上幼兒園。一家四口,分散四地。

穿尿不溼闖高速卡口的男醫生

幸福的一家

2019年秋,黃維應聘到樂山市沙灣區人民醫院當放射科醫生,2020年1月又招考到成都市肛腸專科醫院。就在他準備2月1日去成都上班之際,全國打響了新冠肺炎阻擊戰,他當即以個人名義報名前去武漢。

1月31日傍晚7點,黃維收到江夏區中醫院發來的援鄂證明,怕兩邊父母擔心,沒有告訴他們。他給妻子打電話,孟麗君正在醫院值班,沒接電話。於是,他在筆記本上給妻子寫了一封信:

“親愛的老婆:我告訴過韓院長一拿到證明就立即出發。在這個時候,我希望你能理解,鍾老爺子84歲了還衝在抗疫的最前線,我倒過來還比他小十歲,有什麼理由不去?

這次出行,我可能是四川最特殊的一個人的醫療隊,也許是四川進入武漢的唯一的一個醫學影像醫師。我想背後有你和兩個兒子的支持,我是渾身充滿力量,也是為兒子做了一個榜樣。

我向你表態:我一定會照顧好自己,安全回來,也請你照顧好你自己,你也衝在一線,保重!

愛您的老公黃維”

寫完信,黃維抱了抱兩個兒子,叮囑他們:“聽媽媽的話,爸爸要去很遠的地方工作。”黃博從爸爸給媽媽寫的信中明白了他要做什麼,問:“爸爸,你真的要去嗎?”黃維頭也不回地說:“你希望爸爸成為一個懦夫嗎?”說完,黃維走下樓,發動汽車,背後傳來兩個兒子的呼喊。

來到沙渠的街上,黃維買了三袋尿不溼,在朋友圈裡發了條消息:“一個人遠征,也許我是最特殊的川軍。”隨後,他發動汽車,出發了。

02

鐵血孤膽“千里走單騎”:背後有放不下的牽掛

1月31日晚上10點,孟麗君加班後回到家,看到丈夫給她寫的信,眼眶溼潤了。兩個兒子圍上來,眼淚汪汪地搶著告密:“媽媽,爸爸去武漢了。”

孟麗君父母過來拉開兩個孩子,嘆息著對女兒說:“武漢都封城了,別人往外走,黃維卻往裡走。麗君,你趕緊給黃維打電話,勸他回來。”

孟麗君何嘗不想把丈夫留在家鄉。站在醫生的角度,她支持丈夫的壯舉,然而作為妻子,她又為丈夫擔憂,但她更知丈夫的秉性,一貫說一不二,勇於擔當,“非典”時如此,汶川地震時也是如此。

武漢疫情發生以來,孟麗君就預感到只要有機會,黃維又會衝在前面;但沒想到的是,這次沒有機會,黃維卻自己創造機會,上了抗疫前線——即使前面兇險叢生,他總是向險而行!

孟麗君最懂丈夫。她把筆記本揣在包裡,拭去兩個兒子臉上的淚,坐在沙發上,對兩個兒子說:“爸爸去武漢‘打仗’,我們要支持他,不能給他添亂。你們要向爸爸學習,做一個勇於擔當的人!”在她的安慰下,兩個兒子止住哭聲,懂事地點點頭。

孟麗君又開始寬慰父母:“爸,媽,國難當頭,我們做醫生的不衝在前面,誰去呢?黃維會懂得保護自己的。”父母在女兒的一番勸說下稍感寬心。

“從非典到汶川地震,再到這次新冠肺炎,你都義無反顧地衝到前線。我知道你是一個敢說敢做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我的真英雄!在服務區下車一定要戴好口罩、洗手、注意安全。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我是醫生,是你的妻子,也是你的戰友,我懂你!”

發完這條微信,孟麗君臉上流滿了淚水。

妻子發的這條微信,黃維當時並沒有看到。

從沙渠街上開車出發,黃維還沒開出多遠,電話就響了起來,一個朋友打來電話:“你瘋了,你知道武漢現在的形勢有多嚴峻嗎?”黃維說:“大丈夫為國赴難義不容辭,我回來慢慢給你解釋。”

黃維一連接了幾個親友的電話,就不準備再接電話了。這時老家弟弟打來電話:“哥,媽讓你小心一點。”說完弟弟就掛了電話,沒讓父母接電話。

淚水不爭氣地湧了出來,黃維邊開車邊哭。

晚上9時許,黃維奔馳在滬渝高速上,同行的車越來越少,而反向的車道上車流如織,黃維知道自己離家越來越遠,離武漢越來越近了。

黃維一路狂奔8個小時。2月1日凌晨4點,在湖北恩施服務區,他再也撐不住了,在車上睡了兩個小時。

6點,他被來往車輛吵醒,於是開車繼續趕路,開了30多公里,一輛湖南牌照的車開到前面,司機搖下車窗朝他揮手大喊:“走反了,回成都要調頭。”黃維也搖下車窗朝他喊:“我去武漢!”

中午12點,在瀘渝高速江夏出口,一輛警車攔住了黃維的去路,值勤民警和醫務人員對黃維進行了檢查,問:“你去武漢幹什麼?”

黃維拿出一張打印的援鄂證明。交警向黃維敬了個禮,眼裡閃耀著淚花:“多注意安全啊!”

這時,黃維的電話響起,江夏區中醫院放射科主任給他打來勸返電話,主任在電話裡說自己已被醫學隔離觀察,抗疫前線有不可預知的風險,讓他考慮好,現在回去還來得及。

主任的關心讓黃維感動萬分,但抗疫形勢危急,將士出征豈有不戰而歸的道理!他一踩油門,向江夏區中醫院急馳。

黃維看到妻子發來的微信,已是2月1日下午1點,他開車到了江夏區中醫院大門外。他不敢給妻子打電話,怕忍不住流淚。他拿出手機對著醫院大樓拍了張照片發在朋友圈,算給親友們報平安。

一直關注丈夫動態的孟麗君看到黃維朋友圈的照片,立馬給他打來電話。黃維向妻子報了平安,之後隔空立正,敬了個軍禮,激動地在電話裡對妻子說:“保證完成任務,平安歸來!”

黃維又想起自己老家的父母和弟弟,現在該給他們打個電話了。弟弟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當了水電工,兄弟倆先後結婚生子。父母都60多歲了,母親在鎮上給弟弟帶孩子,父親仍在鄉下種地行醫。

大邑縣距古藺老家有500公里,黃維沒買車以前,往返就得兩天,買車後,跑一趟要花近2000元,母親心疼兒子花錢,對黃維說:“我在鎮上給你弟弟帶娃,你爸一個人在鄉下,你拖家帶口跑一趟也難得聚攏,媽媽想你了,就跟你視頻吧。”一年到頭除了春節,一家人難得有團聚的時間。

電話是父親接的:“兒子,你想做的事,放手去做吧,你媽也不是一根筋,我已做通了她的工作。”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黃維再次感動落淚。

抗疫大戰當前,沒有時間兒女情長,黃維擦乾眼淚,進入江夏區中醫院大樓。

03

融入“抗疫最強兄弟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黃維上樓到韓院長辦公室報到:“院長,請您立即給我分派任務!”韓院長對火速趕來增援的黃維表示感謝,遞給他兩袋預防病毒感染的中藥沖劑,關心地說:“長途跋涉太疲憊了,你先好好休息一下,有什麼困難打電話給我。”

黃維鏗鏘有力地回答:“我身體很好,我是來武漢支援抗疫的,不給你們添麻煩。”韓院長感慨不已:“好,你今天下午先接受安全培訓,明天就上班。”

韓院長再次提醒黃維:“不要衝得太兇了,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要保護好自己,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救更多的病人。”黃維鄭重地點頭。

當天下午,黃維認真地接受了安全培訓。

2月2日早上8點,黃維穿上防護服,走上了工作崗位。他負責CT診片工作。江夏區中醫院已超負荷運行一個多月,隨著疫情加重,放射科又承擔了兩家社區醫院的診片工作,平均每個醫生每天工作20個小時。

穿尿不溼闖高速卡口的男醫生

黃維在工作

放射科34歲的女醫生李孝德已懷孕三個月,自疫情發生以來,她與同科室的男醫生一起加班。黃維深知在這樣高危的情況下,帶著身孕工作是多麼危險;還有科室的年輕醫生艾繼濤,他把自己的休息時間讓給了同事,已連續工作25天。

一天中午,他坐在凳子上把腳放在紙箱上,一打盹就睡著了。困了,大家吼一聲:“抗疫最強兄弟連,加油!”大家用這種方式振奮精神。

穿尿不溼闖高速卡口的男醫生

黃維和“抗疫最強兄弟連”戰友

黃維很快融入“抗疫最強兄弟連”這個特殊的集體。看著戰友們玩命地與新冠病毒賽跑,爭時間搶救病人,黃維既感動又心疼。他對大家說:“你們挺不住了,先休息一會兒,我是生力軍我來!”黃維的到來,稍稍讓戰友們緩解了壓力。大家商量後,讓李孝德每天多了三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黃維和三個醫生負責CT診片工作,他熟練掌握新設備的操作後,很快進入“戰鬥”狀態,每天能出80份診斷報告。要做出精準的診斷報告,光是每個病人平均就得分析700餘份單片,一天下來要看5萬多張單片。黃維眼睛刺得又澀又痛,又不能用手去揉,實在撐不下去了,他就努力眨眨眼。

為了防止感染,穿脫防護服都要很長時間,黃維中途不喝開水,不上廁所。晚上,黃維回到隔離酒店的單間,給妻子視頻報平安,問候兒子。

2月5日晚,黃維下班後看手機新聞,知道四川省大邑縣也出現疫情。他給朋友打電話,才知道妻子也上了抗疫前線,兩個兒子待在鎮上岳父母家,妻子一週只能回鎮上看望一次。他眼淚“刷”地湧了出來。自“出征”以來,這是他第三次流淚。

當晚,黃維和妻子視頻,責怪為什麼不告訴他。孟麗君說:“你在抗疫最前線,風險大,我怕你擔心。老公,我這是大後方,我會照顧好自己的。”

大兒子黃博很懂事,他牢牢地記住爸爸出發時說的不能做“懦夫”的話。爸爸走後,媽媽又在縣城抗擊疫情,他主動照顧4歲的弟弟,當弟弟哭著要爸爸媽媽的時候,他就對弟弟講:爸爸媽媽在救人!我們都是男子漢,不能拖爸爸媽媽的後腿。

2月8日,元宵節,“兄弟連”的戰友特意給了黃維這個“刀鋒戰士”不加班的特例。當天下午5點,黃維下班後回到酒店的隔離房間,透過房間的玻璃窗,看著繁華的都市大街空無一人,黃維莫名地心痛。他暗暗決定:抗疫不結束,就絕不回家!

晚上,黃維與妻子視頻時,他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孟麗君心中也激盪著豪情:“老公,你同意我加入你們的兄弟連嗎?”黃維不假思索地說:“只要你能過了父母和兒子這一關,我歡迎你來。”

黃維哽咽著對妻子說:“老婆,等抗疫結束,我們一定要一起好好地陪陪孩子和爸媽。”

視頻裡,孟麗君含淚笑了:“老公,我等著。” (編輯/胡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