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高水稻畝產?

鄉野網事


水稻產量的主要受有效穗數,著粒數,以及千粒重這三個因素的影響。那麼在田間實際管理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適時播種,在秧苗達到3-4片葉即可開始移栽,栽老秧容易影響水稻的分櫱,造成有效穗數下降;

2,合理密植,每畝栽插8000-10000窩,保證基本苗的數量,為高產打下基礎;

3,施足底肥,適時追肥。底肥使用高氮高鉀複合肥80斤每畝,在返青後一週左右使用尿素20斤進行追肥。在中後期可以適當的補充鉀肥可以增加水稻幹物質的積累,提升稻穀的品質和產量。

4,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如螟蟲,稻飛蝨,紋枯病等病害的防治。



蜀中稻事


你好,以下是我的觀點,這個還是得因地制宜,主要是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是良種,也就是水稻的品種要好,另一個就是良法,就是正確的種植管理方法,兩者相輔相成。

良種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因地制宜的選擇好的品種,這個是最基礎的。

下面簡單說說一些常提到的良法:合理密植:要根據種植品種選擇適當的種植密度。密度太低,種的少,單位土地面積的產量自然低,使土地利用率低。但密度也不是越高越好,植物之間也存在競爭,單位面積種太多了反而大家都發育不好,產量就不可能高。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就是根據具體某塊地的情況確定施肥方案。簡單說就是,缺什麼補什麼。比如如果某塊地含氮量低,那我們就多施點氮肥;如果含鉀量高,我們就少施鉀肥。

關於施肥另外說一點,在合適的時候施合適的肥。植物不同生長時期所需的肥料是不同的,要根據具體的生長階段施肥。

病蟲害防治:病蟲害會直接導致產量損失,嚴重的時候甚至導致絕收。所以是絕對不能忽視的方面。但不同地區不同年份可能流行的病蟲害都是不同的,以及不同品種的抗病性也是不同的,所以還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設計適宜的防治方案。

以上只是很常規的一些方面,總結來說就是要因地制宜選良種,合理搭配用良法。良種和良法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希望能對您有幫助,謝謝!




蘭水新農人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適合世界各地種植。而且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幾乎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人口,都以稻米為主食,而中國又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1/5,因此,我國人口眾多,對稻米需求量大,而我國的耕地逐年減少,所以,只能千方百計提高水稻產量。那麼,怎麼提高水稻畝產?

一、精選優良品種。優良品種具有抗倒伏、抗病害、增產品優。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培育出不少的優點品種。東北地區有稻花香二號、松粳22等;長江流域有寧粳8號、南粳46號等;華南地區有粵晶絲苗2號、粵農絲苗等。各地可根據氣候和土質選擇優良品種種植。

二、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水稻高產的基礎。只有合理密植,才能增加水稻葉面積係數,使水稻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通過合理密植,能協調植株群體與個體矛盾,為穗多穗大增產打下基礎。根據各地氣候和土質不同,各地水稻高產經驗認為,每畝早熟早稻可插基本苗30~32萬,中熟早稻插25~30萬,遲熟早稻插20~25萬,三熟製作物田插30~35萬,晚秈插18~20萬,晚粳插25~30萬,雜交晚稻每畝插12~14萬。

三、科學管理水肥。根據水稻的不同生長期,分別對水稻水肥進行科學管理,如水稻分櫱末期應以淺水層(3-5釐米深)管理為主,切忌灌深水;水稻穗數達80%即開始曬田,以促進根系生長,爭取多成穗。追肥則以農家肥和有機肥為主,適量追施尿素和硫酸鉀肥。

四、病蟲害的防治。水稻的病蟲害種類多,數量大,一般說來,水稻秧田期易發生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害;種植中期則會出現稻飛蝨、細條病等;抽穗期除了稻飛蝨為害外,還會出現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等病蟲害。因此,浸種時要對種子進行消毒,即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消毒殺菌,並根據水稻不同的生長期、不同的病蟲害,使用不同的方法來防治,如生物防治和藥物防治。





宋總行走鄉村


大家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水稻是稻屬穀類作物,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早在7000年前的中國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曾種植水稻。我國屬於典型的季風氣候區,季風氣候的特點是氣候變化較大,水旱災害頻發。而我國種植水稻由於機械化水平不高、商品率不高、水利灌溉工程量較大等特點,所以提高水稻畝產尤為重要。

有幾種水稻增產措施與大家分享:

1.晚稻秧苗一葉一心期,每畝用30克多效唑兌水100公斤噴霧,能防止秧苗徒長,移栽後返青快,可以增產6%~10%。

2.整田時,每畝用1.25公斤硫酸鋅做麵肥撒施,可增產7.7%;移栽時,每畝用400克硫酸鋅拌稀泥巴沾秧根,可增產8.4%;在灌漿期噴施0.1%的硫酸鋅溶液,可增產6.5%。

3.

用稀釋100倍的5406細胞分裂素浸種、拌種,可增產9%;在晚稻抽穗前噴灑稀釋600的5406細胞分裂素溶液,可增產10%以上。

4.用增產菌拌種或沾殃根,式在分櫱期、拔節期、孕穗期噴施,可增產近20%。

5.返青分櫱後,每畝用30毫升的豐產素兌水30公斤均勻噴灑在稻株上,可增產12%以上。

6.孕穗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250克,兌水40公斤噴施,可增產8%左右。

7.抽穗至灌漿期,噴施稀釋9000倍的植寶素可增產9.2%~26.4%。

8.始穗、齊穗至灌漿期,噴屎稀釋400倍的食醋液可增產5%~11.8%。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倚竹聽溪


我就是種植水稻的,面積不到200畝。同時我的工作也和水稻的管理有關係。要想提高水稻產量的方法有很多,我總結一下,希望可以幫到你,有不對的地方歡迎評論。

首先就是種子的選擇,不能夠選擇跨區沒有審定的品種,要選擇抗病性強、分櫱率高、植株莖杆抗風的品種。

其次就是本田的管理,其中包括用藥的選擇、施肥量和時期、水層的管理、病蟲草害的防治、還有就是葉面肥的補充。

最後就是收穫的損失率,這個問題大家都忽視了,正常收穫的損失率應該控制在3%。但是你超出了,是根本看不出來的,無形當中就會損失30到50斤。而這30到50斤的產量就需要每平方米多15棵,每棵60粒左右。還有很多我沒有一一寫出來,這些都是關鍵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san分熱度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適合世界各地種植。而且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幾乎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人口,都以稻米為主食,而中國又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1/5,因此,我國人口眾多,對稻米需求量大,而我國的耕地逐年減少,所以,只能千方百計提高水稻產量。那麼,怎麼提高水稻畝產?

一、精選優良品種。優良品種具有抗倒伏、抗病害、增產品優。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培育出不少的優點品種。東北地區有稻花香二號、松粳22等;長江流域有寧粳8號、南粳46號等;華南地區有粵晶絲苗2號、粵農絲苗等。各地可根據氣候和土質選擇優良品種種植。

二、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水稻高產的基礎。只有合理密植,才能增加水稻葉面積係數,使水稻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通過合理密植,能協調植株群體與個體矛盾,為穗多穗大增產打下基礎。根據各地氣候和土質不同,各地水稻高產經驗認為,每畝早熟早稻可插基本苗30~32萬,中熟早稻插25~30萬,遲熟早稻插20~25萬,三熟製作物田插30~35萬,晚秈插18~20萬,晚粳插25~30萬,雜交晚稻每畝插12~14萬。

三、科學管理水肥。根據水稻的不同生長期,分別對水稻水肥進行科學管理,如水稻分櫱末期應以淺水層(3-5釐米深)管理為主,切忌灌深水;水稻穗數達80%即開始曬田,以促進根系生長,爭取多成穗。追肥則以農家肥和有機肥為主,適量追施尿素和硫酸鉀肥。

四、病蟲害的防治。水稻的病蟲害種類多,數量大,一般說來,水稻秧田期易發生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害;種植中期則會出現稻飛蝨、細條病等;抽穗期除了稻飛蝨為害外,還會出現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等病蟲害。因此,浸種時要對種子進行消毒,即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消毒殺菌,並根據水稻不同的生長期、不同的病蟲害,使用不同的方法來防治,如生物防治和藥物防治。





歲月如哥3885920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提高產量第一位是選擇適合當地的高產品種,這個是基礎;

其次是水稻產量三要素的平衡,以成都平原機插秧為例,基本苗1.2萬/畝,有效穗16-18萬/畝,每穗實粒數150-180粒,千粒重24-30g,這種結構容易獲得高產,其中千粒重在品種確定的情況下變化較小,選擇穗數型品種更容易形成高產群體,獲得較高的產量。大穗型品種分櫱不好,株葉形態鬆散,在機插秧密植情況下,通風透光不好,容易發生病蟲害,從而導致減產。

希望這個回答是你希望看到的。




禾本多


分享一下我們達州的簡單的高產栽培技術:

1、密植是第一位的。窩頭多才有好收成,像我們人一樣人多力量大一個道理。到底要多密?行距9寸,窩距6寸,雙株移栽。

2、施足肥料   

  ①、施足底肥,以60到80斤高含氮、鉀的複合肥作為底肥,保證秧苗前期的生長需要。

②、移栽後5-7天施返青分孽肥尿素20-30斤作追肥,促進發蔸。

③、抽穗前,使用15斤左右的鉀肥,促進作物莖稈生長,防止倒伏,促進開花結實,增強抗旱、抗寒、抗病蟲害能力。

3、注意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



蜀山稻士—賴老師


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裡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農業生產,永遠離不開產量的話題。水稻種植也是如此,如何因地制宜的採取、改變一些傳統的不良方式使水稻長得好、還高產,也是一個話題。總的來說,水稻想長得好、高產,就離不開良種、良法以及科學的管理措施。下邊我就水稻種植的不同階段,來談一下這個看法。

1、良種選擇。種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在良種選擇方面,建議從生育期、抗性、出米率、分櫱能力、穩產能力、後熟快慢等幾個因素來選擇適宜的品種。首先不能購買跨區種植的品種,需要選擇適合當地有效積溫條件的品種;其次是從穩產、抵抗不利災害和病害的角度來說,選擇抗性好、抗病能力強、穩產能力好、具有一定豐產能力的品種,也是一個要點。不要盲目的追求產量,要在穩產的基礎之上追求高產才是科學的方法;還有就是抓好品質關,常規水稻品種價格的高低與出米率、腹白大小等有一定的關係。建議選擇出米率高、容重大的品種;在產量性狀方面,分櫱能力的強弱也是衡量水稻品種優劣的一個指標。特別是在平均氣溫偏低或者分櫱期出現階段性低溫天氣,分櫱能力差的品種在分櫱數量和分櫱速度方面會有相當的劣勢。

2、良法。良法,是比較寬泛的名詞,可以理解成科學的栽培方式、管理方法、先進的生產手段等相結合,來高效、優質的種植水稻。

2.1科學的培育壯秧。水稻移栽種植,秧苗素質的好壞對移栽質量、移栽速度、移栽時期等都有影響。比如說,高度適中、根系發達的壯苗,就可以通過插秧機進行高速的移栽,在減少作業時間的基礎之上,利用早返青、早分櫱來爭搶更多的有效積溫;如果秧苗盤根不好、瘦弱、還帶有病害的話,即便是使用插秧機進行機械移栽,也會影響到移栽的進度、速度和質量。所以,在培育壯秧方面,建議以稀播、旱育的方式來培育壯壯秧。播量控制在560-600斤/360平方米、高臺育秧、調酸、三看澆水、科學通風等手段,來培育機插壯秧。

2.2適時移栽。不同的地區水稻移栽期有一定的差異。以我們東北地區為例,最適宜的移栽期是在5月15-25日之間,此時溫度逐漸上升,有利於秧苗的快速返青;秧苗生長健壯,對機械植傷的恢復也相對迅速;株高適宜,在移栽之後即可建立相應的水層來加速秧苗的返青。而且,在這個階段,基本不會出現東北地區特有的“倒春寒”和霜凍的天氣,對秧苗返青、成活影響較為嚴重的天氣災害發生幾率比較小。但是,也並不意味著移栽越晚越好,在我們東北地區比較忌諱插“6月秧”,很可能會影響到秧苗的正常成熟。

2.3科學的水分管理。水稻的生長離不開水,但是不同的生育時期對水分的需求也有差異。比如移栽之後的返青、分櫱階段,對水分的需求出於低谷。只需要田面保持淺水層、或者保持土壤含水量在80%左右就能滿足水稻的正常生長;但是在水稻進入孕穗期之後直至揚花的階段,對水分的需求進入高峰期。在這個階段,田面土壤含水量建議始終保持飽和含水量或者長期保持淺水層,才能滿足水稻生殖生長髮育對水分的需求。因此,在不同的時期,做出不同的管理措施,也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比如說在水稻的分櫱盛期至末期的階段,完全可以人為的創造乾旱的環境,來促進水稻的根系生長,也能減輕氮肥過量造成的貪青、分櫱過多等營養生長過於旺盛的不利表現。

2.4科學的肥料管理。水稻對氮磷鉀的需求較高,氮長莖葉、磷促花、鉀功籽粒,只有科學的施肥,才會保證水稻正常生長和產量。所以,就要堅持以“施足底肥、適時追施分櫱肥、抓好穗肥”這幾大要點來進行肥料的施用。

“施足底肥”,既移栽前就要在稻田裡施入一定量的氮磷鉀,氮肥佔總量的30-40%,磷肥100%,鉀肥50-60%。也可以說,底肥的用量佔到總肥量的50-60%左右;

“適時追施分櫱肥”,水稻的分櫱,在返青之後就開始了。但是也並不意味著返青就可以追分櫱肥。我們需要在水稻分櫱盛期之前,依靠n+2的肥效公式來判斷該在何時追施分櫱肥。以11片葉品種為例,水稻在7-7.5葉期進入分櫱盛期,我們就需要在水稻5-5.5葉左右及時的追施分櫱肥。分櫱肥主要是氮肥,佔氮肥總量的30-40%;

“抓好穗肥”,一方面要追施,一方面要控制氮肥的量,一方面要儘早的追施,減少氮肥過量、氮肥後移對水稻成熟造成的不利影響。一般在水稻倒4葉完全抽出之後就可以及時的追施了。所以,把好肥料關,也是保證水稻長得好、產量高的一個關鍵因素。

2.5科學防治病蟲草害。病蟲草害的防治,最科學、最有效、成本最低、對水稻影響最小的就是“防”。通過“防”,來降低病蟲草害的發生,或者是減輕病蟲草害的發生程度,也是水稻安全種植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忽略了“防”,以治為主,水稻受影響了、錢也多花了、產量也受到影響了,不適合當前的“節本增效”目標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十年砍柴ing


南方中稻試試中海化學產品:含氨基酸22-10-14(低氯)巨安心。22%氮(銨態氮),10%磷(聚磷酸鹽+水溶磷),14%鉀(氯10%);另:8%硫,1%鋅,1%鎂。在秧苗壯、基本苗足的條件下一次性施入,肥效期90~120天,視田塊肥力50~80斤/畝。有驚喜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