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理財產品一般百分之幾以下年化率比較穩妥?

流光飛逝ff


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我們之前的網貸的理財產品,風險很大,相信很多人已經在網貸上面栽了跟頭,因為收益率已經超過正常的收益率。

我們投資理財什麼樣的收益率是穩妥的,這分為兩個方面,第1個就像上面說的,理財的收益率不要太高,現在的經濟情況下,什麼樣的產品能夠達到這麼高的收益率,肯定是有很大的風險,第2個就是理財的產品種類。

舉個簡單的例子,去年年初的時候有一家民營銀行的,5年期的存款利率高達6.58%,這個收益率確實非常高了,已經超過6%了,按照專業人士給的標準,風險是要打個問號,但是我們得看這個理財產品的種類,它是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屬於銀行的儲蓄存款風險極低,50萬以內是沒有什麼風險的。

綜上所述: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多少穩妥,看這個產品是什麼類型,再看這個產品的高低,舉例,如果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高達8%,肯定有非常高的風險,因為銀行的理財產品本身就是有風險的,它不像銀行的存款。


互金圈


目前,市場上提供的主流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一般在4%-8%左右。

注意:以上收益率是預期收益率,真實收益率還需要看實際的市場行情。

那麼理財產品多少收益率才能保證安全呢,這需要看看整個市場的兌付風險和高層指導意見。

前央行黨委書記:6%以下的收益比較保險

2018年6月,前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現任中國銀保監會黨委書記郭樹清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警告投資者:

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這透露出高層對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一個信號,目前收益率在6%左右的理財產品是比較穩妥的,如果承諾了更高的收益率那麼很可能將來存在潛在損失。

前財政部長:保證6%以上回報率的就別買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曾對中青報記者提醒投資者:

“保證6%以上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就別買,那是騙子。”

這句話中的重點在於“保證”,目前超過6%以上收益率的產品都是不保本的,因此,需要根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選擇。


聚火財經筆記


您說的穩妥,大概意思是保本吧?

保本的理財產品分為兩種:

一種是固定利息的理財產品,最簡單的就是存款,例如,定期存款,大額存單,有些中小銀行可以給到5%左右的利息。那麼存在小銀行資金安全嗎?根據保險條例,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繳納的有保險資金,如果銀行破產,國家規定最高賠償金額50萬,所以只要單賬戶不超過50萬,存在哪個銀行安全程度都是一樣的。

券商的固定收益憑證,是目前唯一一款承諾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一般可以談到5.5%的利息。


還有就是國債,國債是最高等級的債券,出現風險的幾率幾乎為零,三年期到五年期的儲蓄式國債,利息在4%以上。儲蓄式國債的好處是當你急需用錢的時候,可以把國債抵押貸款,不影響將來利息收入。

活期的可以考慮貨幣基金,風險概率幾乎為零,年化收益率大概在2%到3%。另外,銀行的低風險理財產品,絕大部分可以兌現,一般是五萬起投年化收益率4%左右。

另外一種是浮動利息的保本理財產品,例如結構性存款,目前按存款管理,保本一般承諾最低利息,年化收益率有可能達到6%左右。同樣的卷商的浮動收益憑證,年化收益率也有可能達到6%左右。



以上幾種產品基本上都可以保本,但是最高收益率一般不超過6%,如果超過6%,基本上都是不保本的理財產品,某高層金融人士不是說過嗎?利息超過6%就要考慮本金是否安全。

如果想博取更高的收益率,就需要冒著本金虧損的風險投資,那麼可以考慮基金和股票,風險更高,收益更高的還有期貨期權等等,這些產品有可能獲得超額收益,但是也有可能把本金虧掉,因此需要謹慎選擇,當然,你也可以把資金做一個配置,絕大部分資金用於保本的低風險理財項目,一小部分資金用於高風險投資,如果兩者的收益加起來超過7%,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投資組合。


大海侃股


朋友們好,明確回覆:投資理財,大多數,謹慎,穩健型的投資人,都希望穩妥一些。結合市場相對而言,是可以做到的。但想要穩妥一些,不僅只是優選產品,還要考慮理財的方法策略,二者結合理財更穩妥。

首先,按照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和投資人匹配規則,極低風險,低風險類,PR1一PR2級理財產品相對穩妥。

如上圖這是pr1級和pr2級理財產品的相關說明和適配人群。

1,PR1級,極低風險理財產品:這類產品可以承諾本金安全,也可以不承諾本金安全,收益不能達成的概率小。適合幾乎所有,風險偏好類型的投資人購買。例如銀行pr一級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3.6%~4%之間居多

2,PR2級,低風險理財產品:這類產品本金虧損的概率較小,收益不能達成的概率較小。適合穩健型及以上的投資人。主要有一些中低風險類的,養老定期理財,債券理財,

貨幣基金等等。年化收益率在2.5%~6%之間居多。

小結:總體分析,購買理財產品,一年期及以內,一般年化6%以內,本金虧損的概率小,收益不能達成的概率小,適配人群廣泛,適合大眾理財,相對穩妥。

其次,投資理財,有好的方法和策略,更穩妥。

1,分散風險更穩妥。採用定投或者,分期購買理財產品的方式,可以有效分散,一次性投資的風險。

2,組合投資更穩妥。不同產品取長補短合理組合投資理財,可以有效分散本金風險,滿足更多需求。

小結:好的投資理財,規劃策略,會使整個理財更穩妥。

最後,來總結分析:

1,年化收益率在3%~6%的,Pr一級和pr二級風險理財產品,本金虧損的概率小,收益不能達成的概率小,適合人群廣泛,相對穩妥。

2,適當的分散風險,組合投資,

對於投資理財來講,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整個理財更穩妥。


理財迦


購買理財產品一般百分之幾以下年化率比較穩妥?

對這個問題,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剛剛上任就明確表示,超過8%的回報率,就會存在很大的風險。

也就是說,對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必須要有一個底數、低限,不能認為是越高越好。因為,投資有風險,投資有限度,投資有分寸。如果胡亂把投資回報率放得很高,在目前整個經濟環境、企業運行狀態都不可能達到的情況下,就必然是用風險來保證投資回報的,就不可能安全。

事實也是,凡是投資回報率極高的理財產品等,大多最終演變成非法集資。嚴格地講,從投放市場或私下交易的第一天起,就是變相的非法集資,就是用風險來籌集資金的。所以,必須當心,必須謹慎,必須敬畏。

嚴格地講,按照目前的市場環境,投資收益的年化率應當在6%是比較合適的。再高,就要掂量掂量了。如果在6%左右,總體還是比較安全的,也是可以考慮的。


譚浩俊


銀行理財,證券公司理財收益在2%~4.5%之間。

信託7%~9%

私募基金10%~12%

年金類保險年化3%左右。

這是當下市場常規穩定收益理財產品(不能叫保本,法律規定),很對賣產品的尤其銀行說什麼保本理財,其實是相當的不專業!

這些產品,銀行和證券公司發生風險次數最少(注意不是概率是次數,因為銀行體系下很多投資風險被隱瞞,或存在潛規則自行解決客戶不知道而已)

其次信託今年雖有違約但大部分也最終解決,不過打破剛兌勢在必行,風險相對高些

私募基金當下是一片雷區,淨土太少,不懂勿入。

保險是真正的保本理財,只是收益和流動性太差。

所以從問題本身來回答,3%一下最穩妥,5%一下風險較低,10%以上風險很高。

但是這個問題提問者存在邏輯和專業性上的錯誤。

首先理財產品風險和利率沒有本質關係,什麼歌風險有關係的有如下幾點。

1 發行人,管理人兜底實力

銀行,基金公司,信託等都屬於管理人,發行人。

不要看他們規模,這是銷售過程常做背書話術,規模不代表實力,如果四大行發生擠兌一樣會完蛋。

目前這種擠兌現象在我國基本不會發生,所以銀行證券相對安全。

基金和信託公司就要看他的資產總量是否能覆蓋髮型規模,即使全賠能扛得住(道德風險另當別論)

2 融資方實力

就是你的錢最終去向借給了誰,他是否有足夠償還能力,和資產變現能力(信託和基金主要考慮的安全點)

3 個人扛風險能力

理財就有風險(每本合同都會提示),所以不要抱著百分百的信心去買理財,一旦違約一本合同就可以讓你啞口無言,買理財做好風險預判非常有必要。

4 政策風險

很多時候金融市場受政策影響,所以國有銀行,券商在這方面有絕對優勢。

最後一點,買理財自己或多或少要懂一點,至少要知道法律法規。很多人持續買理財的理由就是沒賠過,讓大家忽略了自己的錢在別人手裡把控,卻自認為是自己的能力體現,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本人在金融行業從事過,銀行,基金,保險,也在理財過程中付出慘重代價,以上是個人體會+經驗之談,望對提問者有所幫助!


鹹吃蘿蔔xxx


低於3%年化率的理財安全率高,那麼我的看法是

一、理財產品風險的年化都才百分之幾,那為什麼不選擇最安全的存款

目前市面上安全無風險的存款,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的存款,3.6-6%一年利率的存款遍地都是。如果你是風險厭惡者請直接選擇存款。

二、安全的理財產品,風險最低的,那就只有貨幣基金

參考支付寶的餘額寶,微信的零錢通,在2.2-2.8%跳來跳去,這種目前來說是最安全的理財產品,但是這利率,連CPI增速都趕不上。

三、銀行信託理財6-8%的年化,但是風險極高

有句話叫做,很多中產階級死於信託。

綜上所述,說理財的話,3%以內年化的貨幣基金比較穩妥


包子君vlog


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在多少範圍內較為穩妥?

在幾年前有不少理財產品是保本的,但是自從資管新規政策出臺打破剛兌後,理財產品就不再承諾保本了。以前許多帶有保本標識的理財產品逐漸下架,目前我們見到的大多數都是淨值型理財產品,所以現在理財產品基本上都是不承諾保本的。


從理論上講,理財產品的投資目標和公告聲明一致,就能對應理財產品本身的風險。例如,一個R1級風險的理財產品,大部分的資產投資於R4級風險金融產品,那麼很顯然、產品本身與說明的風險投資標不符。也就是說,理財風險取決於產品本身配置的目標資產。

那麼、理財產品年化利率多少是屬於比較穩妥的範圍?


1、年化收益率的高低,不能直接代表風險的高低

不同理財產品的風險係數不同,按照風險等級的劃分,理財產品分為五個風險等級,對應5個不同收益特徵,分別是R1/保守型、R2/謹慎型、R3/穩健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風險的高低等級不同,具體需要根據金融產品本身的風險決定。

實際上來講,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並不能直接代表產品本身風險的高低,要結合產品公告說明書,才能知道產品本身的風險級別。比如我們常見的理財產品,能實現年化收益率5%不一定是R1風險等級,也有可能是中高風險係數的R4。

2、穩健型理財產品

對於較低風險類型的理財產品來說,只要投標對應屬性與說明書一致,如定期理財,貨幣基金,結構性存款等較低風險係數的理財產品,這些產品本身實際風險相對較低。對於穩健型R2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來說,比如,xx平臺的淨值型定期理財,成立以來年化增長最高可達5.02%,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屬於一個正常收益水平範圍,年化收益率超過6%概率相對較少。

3、中高風險類理財產品

再來看看中高風險的金融產品。如基金波動較大,風險也比較高,收益也具有不確定性。年化收益率能達到什麼水平?它主要關係到市場行情的起伏,基金持倉成分股和管理人的經營。不同的基金持有的成分股不同,如果基金持有業績優異的股票,基金經理具有較好的管理風格和把握市場趨勢的能力。

那麼這隻基金就算短期內起伏大,或出現浮虧現象,但從長期業績來看,回報率還是非常可觀的。年收益率可能達到10%以上。比如下面截圖的這隻基金,從截圖中可以看到,近一年的收益率高達116.93%,同類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在21.21%,跑贏滬深300指數。

當然了,基金的漲跌與股票有著最直接的關聯,目前市場上有還幾千只基金,有業績表現突出的,自然也就有表現較差的。比如近期受海外市場行情的影響,原油暴跌,而原油基金也躲不掉。下面截圖是某隻原油基金,近一年的收益率負3.69%,同類平均收益率0.76%,跑輸滬深300指數。

綜上所述

因此,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在多少的範圍才算合適,主要還是要看是什麼類型的產品而定。再者就是產品本身的風險,比如低風險類的和中高風險類對比,那麼結果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你既要低風險,又要10%的高回報率,這種是不符合邏輯的。而你若能接受浮虧投資中高風險類產品,預期的年化收益率20%,短期內三兩個月不能實現,但中長線1-2年間可以實現,那麼這種回報率是在合理的範圍內。


最後想說,不管理財的年化收益在多少合適,首先要根據自身能夠承受的風險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千萬不要貪圖高回報率。


我是謎桔聊聊關於理財那些事兒

謎桔


千萬不要以收益率作為指標,來判定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再次給大家說明,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錯誤的思想。收益率與安全性沒有很強的關聯,只有非常非常弱的關聯性。

1.理財產品的所謂三性: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確實之間是有著互動關係的。一般來說一般來說:盈利性高,安全性差,流動性也低。盈利性低,安全性高,流動性高。但是大家要記住是有個前提,滿足這個前提,前面的互動關係才成立。

這個前提是指:理財產品的實質投資方向和最終被投項目,同產品說明書的保持一致,沒有被挪用或者隱瞞。同時對於被投資品種風險的評估是科學客觀和無遺漏的。最重要的管理理財產品的團隊是值得信賴,投資能力平穩一致不忽高忽低,沒有產生道德風險的。

在符合這個前提下,那麼我們聽到幾句話就是對的。比如,預期收益率超過6%就有一定的風險,預期收益率超過8%,風險就比較大了。

2.先舉一個典型案例吧。當年招行同廣州網金控股合作,使用錢@端公司作“企業e家”,收益率也非常之低,不足6%。又是招商銀行大力推薦的,相對進行了履約背書。按說應該是相對比較安全的,但是在2009年出事之後才發現,其實這個理財產品投的是非標項目,風險等級屬於高,招商銀行也不做擔保承諾兌付。

分析一下:收益率第一,本身應該風險性小。但在這個案例中收益率低,但風險性非常之高。而且所有的項目信息也不透明,也不披露。理財人資金進入後是否投入這些項目?是否被挪用至今也不清楚。這徹頭徹尾就是從項目源頭開始,到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包裝,到最後項目日常管理,全部虛假或者失責或者隱瞞。所以說僅僅看收益率,能做出任何有效判斷嗎?

3.真正的判斷投資邏輯,應該是這樣的流程,就是說如何正確的購買理財產品。

A.先要分析理財產品所投資的底層資產。這些裡層資產本身的風險級別,以及其所對應的預期收益區間。將它們組合起來,才會產生理財產品的風險級別和收益區間。

B.再看理財產品的管理團隊是否值得信任。他們在過去有過失信記錄嗎?他們的道德品質值得信賴嗎?他們的團隊是一個專業的投資團隊嗎?他們真正是專業人士還是圈錢人士啊?

C.最後再看理財產品的管理團隊以往歷史業績是否穩定。它是不是底層資產投資領域的專業團隊?他們是否能勝任這些管理責任,如期達到預期收益率呢?歷史上他們管理過此類理財產品嗎?取得的業績是否收益穩定比其他同類專業管理團隊更優秀呢?

當這些問題都解決了之後,那麼才是真正去投資的時候啊,才能知道未來的預期收益率會在哪個區間,投資人能不能拿到,需要冒多大的風險。

總結一下:購買理財產品時,不是從預期收益率來去判斷產品風險。而是應該從底層資產開始一路向上,最後算出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和承受風險。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勻楓財技大兜底


以2020年的市場平均理財利率來看,當前如果想要追求比較穩健的投資理財產品,年化利率一般穩定在3%~5%的區間內,就是非常合理的。不管是當今的銀行理財,還是互聯網平臺上面的理財產品,我們能夠看到以一年期為年化利率為基準,絕大部分的理財產品利率都會維持在3%~4.5%的區間內,少數產品可以突破4.5%區間的限制,但是一般都會小於5%。


市場理財產品的年化利率基本上是呈現下滑趨勢的,2014年的2016年的市場平均理財利率基本上可以維持在5%~7%的區間內,後邊隨著時間的過度逐漸的下滑到了5%~6%,但是到了最近2019年到2020年,市場上能夠見到絕大多數的理財產品,年化利率基本上已經下滑到了3%~5%的區間內。

我們拿三年期的銀行大額存單和三年期的國債來衡量的話,年化利率基本上前者穩定在4.1%左右,後者則是最新固定的4%,只有5年期的年化利率基本上才可以突破4.2%的限制。少數理財產品可以穩定在4.5%左右,但是年化率超過5%以上,基本上就會變成淨值型收益風險也就隨之增加。


個人建議當前還是選擇年化收益率穩定在3%,到4.5%區間內的理財產品更為穩妥,年化收益率超過6%以上是具有虧損本金的風險,並且這個風險是呈指數倍增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