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驗單上的"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有什麼區別?

藍天99888


區別還挺大的

來源不同,形象點說屬母子關係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液中血紅蛋白與糖的結合產物,形成過程具有緩慢、持續、不可逆的特點。也就是說,血糖和血紅蛋白經過漫長的糖基化過程才有了糖化血紅蛋白。不可逆就是說生出來了就塞不回去了。它還有兄弟姐妹的,其主要分為糖化血紅蛋白A1a、糖化血紅蛋白A1b、糖化血紅蛋白A1c,其中糖化血紅蛋白A1c的含量最穩定,約佔70%,因此通常以糖化血紅蛋白A1c作為糖化血紅蛋白的代表。



臨床意義不同,也就是說作用不同

血紅蛋白在血常規裡體現,主要判斷有無貧血或失血情況。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反映患者3個月內的血糖平均水平,與患者的飲食、抽血時間及注射胰島素等因素無關,可作為糖尿病治療的評估指標。


醫大叔


今日問題:化驗單上的“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有什麼區別?

大家好,我是一名愛做飯的檢驗科醫生,對於化驗單上的“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這兩個檢查項目有什麼區別的問題,我最熟悉不過了。這兩個項目是檢驗科經常做的項目,許多人拿到化驗單時,看到上面兩個項目搞不清有什麼不一樣,都帶有血紅蛋白這幾個字。下面我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它們之間的區別。

其實簡單點來講,它們的關係就像是一個是原味饅頭,另一個是加入糖的饅頭。就是說糖化血紅蛋白就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結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紅蛋白。但是它們兩個所代表的臨床意義是不同的,所指的也是兩個不同多東西。



——糖化血紅蛋白——

就像上面所說的一樣,糖化血紅蛋白就是血液中和葡萄糖結合在一起的那一部分血紅蛋白。而在化驗單上我們看到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結果是用百分比來表示的,那代表的意思就是那部分與葡萄糖結合的血紅蛋白佔全部血紅蛋白的比例,這樣除出來的數值,就是臨床上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了。

那麼,糖化血紅蛋白到底有什麼作用呢?為什麼那些糖尿病患者要經常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呢?因為糖化血紅蛋白是判斷糖尿病長期控制的良好指標。有些人或許會問,糖尿病患者檢測不是應該查血糖的嗎?不是用血糖的高低來判斷是否是糖尿病嗎?怎麼又說糖化血紅蛋白是判斷糖尿病長期控制的良好指標呢?

這是因為血糖是受時間的影響,當我們吃了飯或者運動後都會產生變化,並不能很好的作為評價糖尿病控制程度的指標。但是糖化血紅蛋白就不一樣了,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在檢測前120天內的平均血糖水平,而與抽血時間、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所以通過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可以瞭解糖尿病患者過去2~3個月內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患者偶爾一次的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響。所以糖化血紅蛋白主要是作為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的評價指標。

另外除了糖尿病患者經常要通過檢測糖化血紅蛋白來了解血糖的控制情況,在臨床上對於妊娠期的孕婦也需要經常檢測糖化血紅蛋白這個項目。因為糖化血紅蛋白對妊娠性糖尿病也有指導作用,判斷是否胎兒致畸、死胎和子癇前期就更有意義。



——血紅蛋白——

我們拿到血常規的化驗單就會看到上面有血紅蛋白的項目,這個血紅蛋白就是人體血液中主要用來運輸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也是用來判斷人體有沒有存在貧血,同時也可以作為臨床上輸血的指徵,要不要輸血就看血紅蛋白的數值。那麼怎麼知道我們身體有沒有貧血呢?

我國血液病學家認為:在中國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血紅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紅蛋白<110g/L,孕婦血紅蛋白<100g/L,就是貧血。

我們就根據上面的標準來判斷是不是存在貧血。當我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貧血時,看血紅蛋白的數值就知道了。



——結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相信大家都已經明白了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各自有什麼區別,也瞭解了各自的臨床意義。對於我們平常老百姓,對這兩個概念也不用作太深入的瞭解。我們只需要知道糖化血紅蛋白是用來判斷糖尿病患者長期控制的良好指標;血紅蛋白是用來判斷身體是否存在貧血的指標之一。

《臨床檢驗基礎》人民衛生出版社

《醫學檢驗結果導讀》化學工業出版社


左撇子說醫


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有著本質的區別。



檢測糖化血紅蛋白主要是用來協助診斷糖尿病。

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主要反映患者最近2~3個月的血糖水平。

臨床上糖化血紅蛋白主要用來

①評價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的好不好

②預測和排除糖尿病

③預測糖尿病患者併發症的嚴重程度。

④區分真正的糖尿病還是應激導致糖尿病。



血紅蛋白主要是用來反映患者手否有嚴重嘔吐、腹瀉、脫水、大量出汗、尿崩、以及是否患有慢阻肺、肺心病、發紺的先天性心臟病以及生理性和病理性貧血。

從以上可以看出,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能反映的疾病也完全不同,所以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圖片來源於網絡,不作為商業用途!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用藥的依據,不能代替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建議,如有身體不舒服,請及時就醫。)


佳園道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化驗單上的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有什麼區別嗎?

對於非醫學人士而言,可能會區分不好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的區別,猛一看這二者還是挺像的,但是其實它們的差別還是挺大的。今天我來分享一下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的相關知識。

1.糖化血紅蛋白是什麼鬼?它有什麼意義?


糖化血紅蛋白的英文名稱是HbA1c,它主要是我們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和血液中的糖類結合後的一種物質,醫學上它主要用於監測糖尿病患者2~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其數值越高說明血糖控制的越差。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糖化血紅蛋白比值在3%~6%之間。

糖化血紅蛋白的生成速度是比較慢的,一時的血糖波動並不會對糖化血紅蛋白造成明顯的影響。而我們平時測量的血糖波動性比較大,測量的血糖只能代表那一時刻的血糖水平,不能準確地反應出血糖的平均水平,但是糖化血紅蛋白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糖化血紅蛋白在我們人體內是比較穩定的,它一旦生成就不容易分解,而且它也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既然糖化血紅蛋白這麼厲害,那它能否替代抽血檢測的血糖呢?這個肯定是不行的,因為隨機血糖只能代表當時的血糖,並不能準確判斷長時間內的血糖的平均水平,我們的血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有一些小的波動。另外如果病人如果發生了低血糖反應,通過糖化血紅蛋白也是判斷不了的,但是這個時候病人是有猝死的風險的。

在臨床上常常需要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比值的變化來調整用藥,如果平時糖化血紅蛋白比值<7%,而最近超過了7%,這時候說明以前的治療方案不能使血糖穩定,需要調整用藥了。

2.什麼是血紅蛋白?它有什麼意義?

血紅蛋白其實就是我們紅細胞內的一種蛋白質,只不過它可以運輸氧氣,而且我們的血液之所以是紅色的主要就是因為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在臨床上的主要用途是用來判斷是否貧血,正常情況下成年男性的血紅蛋白是120~160g/L,成年女性的血紅蛋白是110~150g/L。

如果成年男性的血紅蛋白<120g/L,女性的血紅蛋白<110g/L就可以診斷為貧血。

在臨床上如果血紅蛋白偏高考慮可能和慢性缺氧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等有關,而且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人,他們的血紅蛋白也是高於正常人的。此外大量出汗、嚴重嘔吐、大面積燒傷等情況都可以造成體內的水分減少,而體內的血紅蛋白基本不會有大的變化,這時候血液相當於被濃縮了,血紅蛋白的濃度也會偏高。

而能引起血紅蛋白濃度偏小的原因就太多了,比如血液疾病、營養不良導致造血原料缺乏、急性失血等。一些生理情況也會引起血紅蛋白濃度降低,比如一次性喝太多的水分、老年人因為骨髓功能減退造成體內血紅蛋白合成減少等。

3.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有什麼區別?

糖化血紅蛋白是體內的血紅蛋白和糖類結合以後的產物,這個是來源的區別。

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應最近2~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而血紅蛋白能反應是否貧血,這是二者的意義不同。

最後小結: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的區別主要在於來源和臨床意義不同。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經常體檢的朋友都有一個苦惱,那就是,對著一堆醫學術語和醫學符號著實難以理解。化驗單上的“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看似只是差別兩個字,但在臨床上卻有著顯著的區別。


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緩慢、持續且不可逆地進行糖化反應的產物。由於人體血液中血紅蛋白的濃度保持相對穩定,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主要決定於葡萄糖濃度,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較高時,人體所形成的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也會相對較高。此外,糖化血紅蛋白還與血紅蛋白和葡萄糖接觸的時間長短有關。

糖化血紅蛋白的臨床意義

1、糖化血紅蛋白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標準

由於人體內紅細胞的壽命一般為120天,在紅細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也會保持相對不變。因此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檢測前120天內的平均血糖水平,可以穩定準確地反映出檢測前120天內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抽血時間、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因此,糖化血紅蛋白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標準。

2、糖化血紅蛋白有助於對慢性併發症的發現和預防

一般認為糖化血紅蛋白:3.8%~5.8%表明血糖控制正常;5.8%~7%表明血糖控制比較理想;7%~8%表明血糖控制一般;8%~9%表明血糖控制不理想;>9%表明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併發症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因此,糖化血紅蛋白常用於評估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情況。

3、糖化血紅蛋白對懷孕婦女具有重要的監督意義

懷孕期間血糖控制對母嬰健康極為重要,糖尿病患者懷孕期間母親的高血糖與胎兒的發病率、死亡率上升有著密切的關係。而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應糖尿病控制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孕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對於健康胎兒的孕育具有極大的監督作用。

4、用於應激性高血糖的鑑別診斷

各種應激性如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等可使血糖升高,這種情況下的糖化血紅一般是正常;而糖尿病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一般都會較正常人偏高。兩者的鑑別對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糖化血紅蛋白是一項說服力較強、數據較客觀、穩定性較好的生化檢查,能反應糖尿病患者2~3個月以內的糖代謝狀況,在糖尿病學上具有很重要的臨床參考價值。

什麼是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運輸氧的特殊蛋白質,是使血液呈紅色的蛋白。血紅蛋白能和空氣中的氧結合,因此紅細胞能通過血紅蛋白將吸入肺泡中的氧運送給組織,而組織中新陳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也通過紅細胞運輸到肺部並被排出體外。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紅蛋白參考值如下:成年男性120~160克每升;成年女性110~150克每升;新生兒170~200克每升。

血紅蛋白的臨床意義

1、血紅蛋白增多的常見原因

住在高原地區的居民其血紅蛋白往往要比平原地區的居民要高。此外,飲水過少或出汗過多也可導致暫時性的血液濃縮,造成血紅蛋白輕度升高。這些都屬於生理性升高。

而病理性的血紅蛋白升高常見於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患者、尿崩症等;慢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等因為組織缺氧,血液中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呈代償性增加;此外,某些腫瘤,如肝癌、卵巢癌等也可使促紅細胞生成素呈非代償性增加,最終導致血紅蛋白升高。

2、血紅蛋白減少的常見原因

血紅蛋白減少是診斷貧血的重要指標。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骨髓病等)、慢性疾病(惡性腫瘤、尿毒症、肝病、內分泌疾病等)、造血物質缺乏或利用障礙(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等)、急性失血(如大手術後、慢性失血等)都可導致血紅蛋白減少。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血紅蛋白是血液紅細胞裡所含有的一中特殊蛋白質,是一種鐵和蛋白質結合的化合物,主要的功能是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

臨床上根據血液中血紅蛋白的濃度值來判定貧血的程度。在我國成人男性血蛋白值為120mg —160mg,女性為110mg—150mg.,新生兒180mg—190mg,新生兒的血紅蛋白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降低並按近正常值。血紅蛋白低於110mg即為貧血。根據數值的不同,分為輕度貧血,中度貧血,重度貧血。

臨床上最常見的有缺鐵性貧血,地中海式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及各種惡病質。

糖化血紅蛋白它是葡萄糖和血紅蛋白進行糖基化的產物,結合程度以百分比表示,通俗的說,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的一個孩子,或者說是班級裡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

這是糖尿病患者常做的一個檢查項目,反咉近三個月血糖控制的的平均水平,並且不受時間,是否空腹和用藥的影響,對糖尿病的治療,監測和指導用藥有重要意義。

我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求控制在7%以下,當然有個體化差異。要求每2—3月要求複檢一次,看自己的血糖是否達標。如果結果大於7%,就要及時到醫院內分泌科就診,檢查糖耐量試驗和胰島素釋放試驗,請醫生來調整治療方案。


糖化血紅蛋白增高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可改變紅細胞對氧的親合力,使組織和細胞缺氧,加速心腦血管併發症的形成,可引起腎小球增厚,誘發糖尿病腎病,還可引起血脂和血粘度增高,是心腦血管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因此,監測糖化血紅蛋白不論對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情況,併發症預測情況,還是糖尿病病人的篩選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但糖化血紅蛋白不能作為診斷糖尿病的依據,也不能取代糖耐量試驗,可作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檢查項目。

糖化血紅蛋白因為與紅細胞上的血紅蛋白結合,因此它的結果受紅細胞壽命的影響,對於紅細胞壽命較短的疾病,如溶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等,測量結果會偏低,而在一些紅細胞壽命較長的疾病如鐮刀紅細胞症或脾切除後,糖化血紅蛋白的測量結果則會偏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