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在美國定居,步入老年的父母該怎麼辦?

鄭曉奇


兒女在美國定居,步入老年的父母怎麼辦?

說白了,就是一個養老的問題,不僅僅是兒女已去國外定居的存在,即便兒女都在國內,如若不住在一起,這樣的養老問題一樣存在。

我個人的建議是,從中年甚至更早,就要考慮到以後養老的問題。儘量少依靠兒女,自己早早做好安排,多依靠社區養老、養老院養老或者親朋好友間互助養老。

1、靠孩子養老能靠得住嗎?合理規劃自己的養老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的孩子,能考上哪裡的大學還不一定,將來定居哪個城市也不一定,作為父母,對他們最大的期望就是“自力更生、不啃老”,如果他們不用父母資助買房、帶孩子,那我們就是“中了大獎”,碰上了一個省心的孩子。

如若孩子就業、買房、結婚養育孩子,都需要父母資助的話,會讓父母背上沉重的負擔,養老金大抵也存不住啦!人老了,錢沒了,就現在的孩子們,你覺得他們將來能待見老人嗎?

真正孝順的孩子有,但也有許多不孝順的,不理你都是小事,討厭老人,罵老人,不管老人的也多的是。即便見面,時時抱著一個手機看,又能和你說上幾句話?

已經步入老年的沒有辦法,什麼樣的孩子就只能接受,而作為中年人的我們,可得注意為自己將來的養老留條後路,不要什麼都提前分給了孩子,等你身無分文,就知道養老難了。

即便孝順的孩子,也大抵是花父母的退休工資,幫父母操心請個可靠的保姆而已,真正守在父母身邊伺候的少見了。因為他們還有工作,還有下一代要養。

在可以掌控自己未來的時候,合理規劃自己的養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當我們有一天行動不便,成為失能甚至失智老人之時,如果手中有錢,提前做好了規劃,仍然可以擁有比較體面的、有尊嚴的生活。規劃養老,這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門科學與藝術。

2、提前為養老做準備,購置房產、投資實體,讓自己到老了依然有源源不斷的財富,就可以拿這些錢好好安排老年生活。

我知道濟南這些年為養老做了很多努力,現在有社區養老機構,社區食堂,可以在居委會購買居家養老各項服務。老年人可以在居委會登記註冊,申請相應服務。這都是社會為養老做的準備。

還有些老年人結伴養老,幾對老人到冬天結伴去海南過冬,夏天去東北租套房子一起過。

子女在國外的老人,也不用太失望,因為子女在國內的老人,和你們一樣常年見不到孩子一面的也多的是,想孩子了可以經常視頻電話,可以早早安排自己進養老機構。

無論你是想靠子女養老、靠機構養老,還是靠朋友互助養老,其實都不是絕對可靠的,你無法保證“你想要的就是你能得到的”,有一些變化讓人猝不及防。

3、失能,將是摧毀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最後一道防線。

行動自由的老人還好說,情感上的缺失、孤獨等,還可以通過視頻電話,或者其他方式得以彌補,最難的,恐怕是老人生活無法自理了。

當老人躺在床上,想請人護理,費用高昂,還不好請到合適的人,這才是最難的。

失能,將是摧毀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最後一道防線。按照國際相應標準,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這6項,如果有兩項做不到,為“輕度失能”,如果有三到四項做不到,是“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為“重度失能”。家有失能老人,將會帶來巨大影響。

如果子女不在身邊,一般靠年邁的老伴配合保姆護工照顧,一旦老伴不在了,就只能依靠護工,或者住進養老機構。想指望兒女照顧失能老人,那勢必會有子女因此辭職在家,生活受到巨大影響。

4、面對這些風險,你做好充分的養老準備了嗎?

每一種養老方式都有利有弊,都不是完全可靠的。無論你是丁克一族、有子女但子女在國外或者外地,還是子女在同城的,都各有各的難處。

好在,注意到養老難題的人越來越多,各種應對失能老人的設施也越來越多了。據說現在已經有了臥床大小便護理儀,自動感應、自動收集、自動沖洗、自動烘乾、整個護理過程全封閉全自動完成,無需人工操作。

我們從中年起,一邊撫育孩子長大,一邊就要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了,哦,對了,我們還有老人要贍養。所以說,中年人就像一個夾心“漢堡”,負擔沉重,管上、管下,還要自己管自己。

生活不易,養老也不易,我們不要氣餒,好好工作,好好攢錢吧!


快樂魚K


我真實看到了這個場景,這就是我的大學退休的老師,他們真的為了孩子的“前途”,耗盡了昨天的積蓄,也“犧牲”了今天老人的家庭幸福。

老師兩口子都是大學教師,九十年代未,想盡辦法,花盡幾十年的積蓄,讓女兒去了美國,也在美國成家了。但美國已經不是挖金山的年代了,女兒也只是打份工。師母在2003年飛去美國看望女兒,突然得了中風,就急急回國醫療。老師見到我說:差點客死異鄉,見不到你們啦!

她倆都是大學老師退休,工資還高的,醫療也有報銷。所以苦的不是錢,而是老人本來的家庭幸福。

因為禍不單行,等師母老師病好了,又輪到她老公得了糖尿病,而且很嚴重,連學校五樓的宿舍都爬不上去了。每天兩口子相互挽扶去醫院。雖然說去學校醫院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但師母說:老人照顧老人,病人照顧病人,真的很累很孤獨很苦!我說:讓你們女兒回國吧!她倆老人說:她也年紀大了,回國又能幹啥呢?!出去了,就回不來了!說著說著,眼晴就紅了。她還說:今天我能幫扶老公,儘管辛苦還有個伴,哪怕是廢人也還可以聽我嘮叨。我也不知誰“走”在前面,想到那時,我倆誰都不能坐飛機了,真是孤單啊!說到這,她的眼淚再忍不住了,在我這個也是老人學生的面前哭了。

她很後悔當年的決定!


清風清水清世界


我講一個真實案例:我同學62年出生,獨女學習優秀,在美國定居結婚生子。八年前,夫妻倆名義是到美國和孩子生活一段時間,其實是照看剛出生的外孫。同學妻子每天做飯、洗衣、收拾家務、照看外孫,生活非常充實,可我同學電視聽不懂,報紙看不懂,遇到鄰居只會(哈嘍)(好啊遊)這兩句話,其它半句也不會說。每天出去兩眼直盯著華人模樣,目的是想說幾句中國話。最終忍不住國外寂寞,一個人飛回中國。從此開始了單身生活。再這無人管、無人約束幾年裡,每天睜眼起床到大街上吃點早飯,飯後找幾個麻友搓搓麻將。中午哥幾個喝喝吃吃,喝多了下午睡會、沒喝多下午接著玩麻將。年復一日,去年、麻友感覺不對、好幾天看不見我同學,於是到我同學家敲不開門,通知派出所把門撬開、其實、我同學那天死的、沒人知道。我們幾個同學打電話通知美國的妻子、幫忙處理後事。妻子閨女來後、也不知道真哭?還是假哭,哼哼了幾聲,把我同學火葬了、然後和閨女又回到了美國。我們六零後基本都是一個孩子、我真不明白我們為誰而活?


避風港2175


很多這樣的父母,兒女在國外定居,父母都已經年近花甲,兒女不在身邊的養老問題怎麼辦?我認識的一個老師,女兒在澳大利亞留學,畢業後留在澳洲了,找了個老外,女兒的生活可以說很不錯。每年這個老師就去住上一段時間 。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也不太好了,就不願意來回折騰。女兒就在國內給她找了一個養老院,既可以養老,還有看護的大夫,環境也不錯 ,現在這個老師在養老院生活的挺好的。


唐山兜兜


我大姑姐就是這種情況,一個女兒多年前去了德國留學,然後工作結婚生子留在了德國,然而大姑姐在六十歲的時候姐夫去世了,從此只剩了一個人,德國大家都知道探親一次只能呆三個月,大姑姐現在七十多歲了身體不好又去不了德國,只能自己一個人生活還不願意去養老院,我們也去國外投奔了兒子不在國內,她的日子真是越來越難過了。


仁愛69445492


其實就是個養老問題。

我公婆的有倆兒子,大兒子在美國,小兒子就是我老公在身邊。大兒媳是獨生女,所以她的父母早已辦了綠卡跟在他們身邊。我公婆主要依靠我們。和大兒子一般就是週末視頻一次。

我嫂子性格比較冷淡,和公婆相處不是很融洽,所以公婆不太願意去大兒子家。一般都是大兒子再三邀請,他們就飛過去住一段時間。現在年紀大了,就更不願意去了。

公婆有自己的退休金,身體也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就是情感需求會多一些,所以我們儘可能多陪他們,基本上我帶孩子一週去看他們至少一次,老公每天下班都會先回他父母家然後再回來。

不過好在公婆兩人都健在,彼此有個陪伴和照顧。我和老公也是打算,如果以後有個先走了,剩下的老人就接來我們家和我們一起住。

我自己也是姐弟兩個。我在北京,弟弟在老家。所以我的父母也都主要倚仗我弟弟。生病了都是弟弟帶著老人去醫院。

好在我父母身體也還可以。每年他們也都會來我家住一兩個月。平時就是視頻電話等聯繫。現在通信技術很發達,隨時都可以視頻。

如果子女在國外,就看老人自己的想法吧。想和子女呆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就跟著孩子走。要是覺得不如國內生活的愜意,就留在老家。自己學著找到樂子,比如旅遊比如攝影比如畫畫等等,不僅是找個樂趣,更會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生活也就會充實一些了。


芝麻辰小七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和事兒,幾天前我在公交車上看到兩個老人在聊天,其中一個老年人是要去醫院照顧自己的老伴,她已經八十多歲了,原來老兩口都是大學教授,一個女兒在美國定居了,家裡的一切事情都要自己解決,自己解決衣食住行問題,看病沒人陪著去,只能是老兩口相依為命,很悽慘也很無奈!沒辦法解決。


麼石29189563


生老病死不是每個人都按你們想向的那樣進行的,-兒女去了美國,兩老不願去,在國內,-個死了,另一個去養老院,這樣順順的當然好,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像我媽媽,爸爸走後,她就慢慢得老年痴呆了,最後期大小便失禁,吃飯都不會吃,養老院不會尿尿屎屎的服待你,還不是靠我們子女在身邊照料十多年,每天干乾淨淨的,雖然神志不清,照樣餵養得白白胖胖的,養兒防老,我覺得我媽媽是最幸福的老人。


馬老師87143684


自己過啊!老外老了都是自己過,在公寓裡最大的群體就是老年人,很多人孩子獨立後,就把大房子賣了,換成公寓,公寓樓下大廳總能看到一些白髮族在聊天。也有去養老院的,不過要有錢。曾經有一次在銀行取款機前看到一個老年人,應該是帕金森,在自己取錢,看著他抖半天按不到鍵盤,我問兒子要不要去幫他,兒子說如果他需要幫忙,他會找銀行工作人員,你不能隨便去幫忙。國外的老人很獨立,他們養孩子很多人是真的喜歡孩子,並不是為了自己老了做依靠,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很像朋友,所以家庭矛盾也少,距離近的子女週末也會回家,過節也會一家子回家聚聚。我們中國的老年人也要學會自己獨立,從身體到心理,不要總想著靠誰。


海針40908451


看到了很多回貼,最怕是老人連自理能力都沒有的階段,剛剛退休身體尚好,選擇面大,但是再壯的身體都抵不過歲月。我兩個妹妹已經移民,今年開始,父母搬來我家,各種不習慣好難受說不出。已經在附近買了小兩房快搬走。但是看到他家自理能力漸弱,無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