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喜歡的藝術作品,都很難免俗嗎?

chunqiuu


看你對俗的定義是什麼,齊白石畫的很多作品都是大眾喜歡的題材,放在自己家裡,不會有幾個人說你俗的。畫作水平的高低是需要經歷和學養的滋潤的,表達好了,一顆白菜,一盞油燈都可以昇華靈魂。


讀器觀心


大眾喜歡的藝術作品都很難免俗嗎?這種認識是不對的或者說是片面的。

不知從何時起,有人把藝術作品分為了“雅”和“俗”,“雅”又和“曲高和寡”連在一起,“俗”又和“大眾通俗”連在一起,以致很多人誤以為大眾普遍接受喜歡的藝術就是俗的藝術,而不為大眾欣賞喜歡只有少數人理解接受的就是雅的藝術。其實這是曲解了藝術作品的含義。

藝術是文化的精華體現,是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藝術作品本無雅俗之分,所謂雅和俗只是欣賞者審美取向和審美態度的不同而已。欣賞者認為雅就雅,認為俗就俗,作為藝術品本身是沒有雅俗標籤的。比如說西方的人體藝術,有人說是雅的藝術,有人說是俗的藝術。其實人體藝術就是人體藝術,是無所謂雅無所謂俗的。

即便我們承認藝術作品有雅俗之分,這“雅”和“俗”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彼時彼地的“雅”可能到此時此地就變成了“俗”,反過來也一樣。比如西方油畫剛傳過來的時候,人們都叫它“洋畫”,感覺這洋畫很雅的,我們的國畫有些“俗”。現在人們看油畫多了,漸漸覺得油畫也很俗嘛,反覺得我們的國畫倒是很雅的。

幾十年前,聽交響樂的人很少,人們認為交響樂是“高大上”的雅藝術,現在人們聽交響樂習以為常了,又覺得交響樂很通俗很尋常的。二胡古箏是我們的傳統樂器,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可以說很“通俗”。但是在西方人看來卻是優美動聽很高雅的。

“孔雀舞”原是雲南傣族民間舞蹈,經過藝術的提練昇華,舞蹈藝術家楊麗萍將其表現在舞臺上,美侖美奐,成為大眾人人喜歡的經典舞蹈節目,有誰會認為取自民間的孔雀舞俗呢?


燈影書畫


首先呢,我覺得既然一種藝術作品為大眾所喜歡,那必定是簡單的,相對直白的,接地氣的,容易為大眾所瞭解的藝術作品。這種藝術作品通常大部分都是下里巴人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俗。我不能說完全的都是俗的,但能免俗的應該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



之所以說大部分受大眾喜歡的藝術作品是通俗的,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1.從平均水平來看,普通大眾的文化程度是相對來說比較低的。因此的話,對於一些高雅的藝術,它所表達的意義,它的表達手法,人們很難去完全的理解。

2.對於高雅的藝術,大部分人可以欣賞一時,但是不可能欣賞一世。絕大部分人不可能抱著一身學習的態度去學習一些比較高雅的高尚的藝術作品。大部分人對待這些作品的態度還只是為了解壓。因此啊,相對通俗的作品更受到大眾的歡迎。




雖然說受到大眾喜歡的藝術作品,大部分是世俗的。但並不代表這些藝術作品就是低檔的不好的。其實藝術作品雖然有雅與俗的區別,但是很難說有好與壞的界定。只不過是他們服務的人群所表達的內涵、手法,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區別罷了。

最後總得來說,受到大眾歡迎的藝術作品大部分都不能免俗,但是俗不代表不好。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只是藝術作品的類別的界定,而不是好與壞的區分。而對於那些想通過自己欣賞的高雅的藝術從而拔高自己人生的品格的人,只能說是十分可笑,讓人輕看。一言以蔽之,曰虛偽。


迷茫的大學生


人們喜愛藝術,大眾也會欣賞藝術,無論是繪畫、音樂、戲劇、影視、建築、雕塑、書法、雅俗共賞,雅俗並存:《淸明上河圖》既是國寶繪畫作品,也是民俗文化代表,齊白石、徐悲鴻的蝦、馬等畫作,專家,大眾齊稱讚.《東方紅》歌曲也是由民歌創作而成.許多美術作品、影視作品,充滿了中國元素、民族情節,因而受到大眾的喜愛,脫離了中國的國情、民風、閉門造車,異想天開的創作,自以為是陽春白雪,實則是孤家寡人,不是真正的藝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別忘了,我們的文藝,重要的,首先的,是為人民服務的。











和平鴿151212276


俗話,諺語,成語,都是大眾在生產生活中感受總結提煉出來的語言結構。

如“月逢初四雨,一月只有九天晴。早上發霞,等水燒茶,晚上發霞,乾死喀螞(青蛙)。芒種忙忙栽,夏至谷駝胎”。這些俗話已經在一些地方約定成俗,成了“成語”了。

大眾中來,誰又能脫離大眾的習慣大眾的規律大眾的風俗大眾的愛好呢?基本語言由大眾創造由精英提練歸納,大眾不可能一步登天吧?

要大眾喜歡就要大眾能聽得懂能看得清才能激發大眾的喜怒哀樂的情緒。如果象博士的相聲連郭德綱都看不懂人民大眾還會被感染被逗樂被激憤被接受教育麼?

自古以來,成功了,高人。還在起點,俗人。沒有俗人,又哪來高人?俗人,就是產生高人的群體;風俗,就是產生風雅的載體。誰又可以免俗離俗?

淺見鄙薄,敬祈高人批評...


過去和現在6


大眾藝術就是普及大眾人的喜好,不分年紀,不分階級,不分風格,人人喜歡,人人欣賞。既然要滿足大眾需求,那必然貼近生活,具有娛樂性和市場性,那就要順應市場,取悅大眾。要滿足大眾就會丟失小眾,從而被扣上了“俗”的帽子。比如鄉村劇,網紅段子,現代美女圖等等。

隨著經濟不斷提高,每個人對藝術的品味也會上升,審美和眼界不斷提高,對藝術的需要和看法不一樣,再回首覺得當初喜歡的有點“俗”。藝術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其實不是它“俗”了,而是你要求高了,而大部分人卻還在慢慢進步中。




話說藝術


大俗即大雅,俗能俗到極致也是一門藝術。每個人的欣賞水平不一樣,審美觀點不一樣。你喜歡的東西非常俗,但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這也是水平。你能說這是俗麼???


匠仁堂瓷器修復


如果是大眾喜歡的藝術作品,那肯定是最能引起大眾共鳴的作品,肯定是最普通、最俗尚,最接地氣的作品。其實,所謂藝術作品就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典型性表現,而人們的日常生活既有雅的一面更有俗的一面;“俗”的內涵並非只有低俗的解釋,更重要的解釋是習俗、禮節、習慣等等,既是“低俗”也是生活中常出現的現象;藝術作品自所以博得了大眾的喜歡,是因為她真實地、準確地、藝術地反映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而這個“生活”和“俗”息息相關,這就是“大眾喜歡的藝術作品很難免俗”的原因。好的藝術作品要求雅俗共賞,但“雅”得不能太過,太過了就“曲高和寡”,就容易被觀賞者唾棄,當然也不能“俗陋不堪”,要俗中有雅,雅中有俗,雅俗適當,恰到好處。


旭陽1954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由於信息產業的廣泛傳播,致於大眾文化的興起和就會流行,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本沒有什麼低俗,高貴之說。受眾群體不同,每個人的欣賞層次也不一樣,任何文化的興起都是因為貼近民眾從而廣泛傳播,引起的共鳴而流行起來。


10007波妞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大眾喜歡的藝術作品,都很難免俗?

個人拙見,不一定

有些藝術品,比如西方美術史上的油畫作品,抽象畫,表現主義,或者超現實主義的油畫作品,確實是曲高和寡的藝術,不能被多數大眾欣賞

比如抽象藝術,或者觀念藝術,裝置行為藝術,確實不被大眾接受,甚至有些專業學畫畫的人也看不懂抽象藝術

但是,有些藝術品能做到雅俗共賞的境界,既不是藝術品高雅,聖潔,優美的境界,同時也能被大眾接受,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

西方美術史上,個人拙見,古典傳統寫實油畫,人體藝術,波普藝術,歷史題材的油畫,能做到雅俗共賞的藝術境界,為什麼?

傳統古典寫實繪畫,如米開朗基羅,達芬奇,安格爾,魯本斯,委拉斯貴支,蘇里科夫,米萊斯的油畫作品,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

專業人士,會學習臨摹古典傳統寫實油畫中的構圖,色調,造型

外行大眾可以通過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拉斐爾,魯本斯的畫了解宗教神話故事,從委拉斯貴支的油畫作品,瞭解歐洲古代的宮廷生活,從蘇里科夫的作品瞭解俄羅斯的歷史社會現狀


人體油畫,個人拙見,也做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

如安格爾,提香,喬爾喬內創作的人體油畫藝術,既不失高雅,聖潔的格調,又被大眾接受,雖然飽受爭議

內行人欣賞人體藝術,就是為了學習臨摹畫中的構圖,畫家對人體結構的塑造,對立體感的塑造

外行人欣賞人體藝術,為了大飽眼福

流行音樂,也做到雅俗共賞的境界

所以大眾欣賞的藝術,不一定很難免俗,如大眾欣賞的傳統寫實古典油畫,其格調都是高雅的。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